养老规划 之 设立个人退休金账户 IRA


Winnie Li - 加州房貸及專業理財顧問-102104  09/24   8433  
4.7/3 1 2 3 4 5



个人退休帐户,即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是一种个人自愿投资性退休帐户。所谓"自愿"是指是否购买IRA完全是居民个人的决策;所谓“退休帐户”,是指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投资人退休后的养老用途,即正常情况下,这笔资金只有在投资人退休之后能够使用;所谓“投资性”,是指居民购买IRA实质上是一种长期的基金投资。即IRA投资没有保底性收益,这点与养老保险有本质区别。相对于养老保险而言,IRA风险较大,但获利机会也更多。


  个人退休帐户属于享有缓税Tax Deferred,也译延税)优惠的个人长期储蓄养老帐户,允许个人在该帐户内存入限定额度的资金以获取利息投资收益,并可以延缓缴纳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 Tax),直到退休(美国目前法定退休年龄65岁半)后提取资金时才缴纳相应的所得税。美国的IRA属于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自1974年开设以来经过三十年余年的长足发展,不断完善,已获得了巨大进步,个人退休帐户已深入美国家庭,深入民众,成为美国私人退休金市场上与401K计划并驾齐驱的退休产品。截止2000年年底,美国退休金市场的资产总额共11.5万亿美元,其中IRA2.65万亿美元,大约占24%IRA的主要投资方式包括共同基金1.22万亿美元,占IRA的资产总额的46%,银行储蓄占10%人寿保险8%、直接持有的证券36%2005年,个人退休帐户占有美国私人退休金市场上最大份额。


  个人退休帐户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是退休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管理模式既与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相似,又具有开立银行帐户和保险品种的一些特点,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个人退休账户的发展阶段


1覆盖全体雇员的”IRAs“Universal” IRAs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失业率上升,私人资本投资的比率不断下降,通货膨胀加剧,这使纳税人的纳税等级上升,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税收收入虽然不断增长,但由于政府管理的事务过多,财政赤字规模也不断扩大。考虑到经济发展情况,美国里根政府决定通过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提出经国会批准的新税制《1981年经济复兴税法》(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ERTA),这部法提出致力于低水平的个人退休储蓄,鼓励美国公民通过IRA储蓄养老金。


1982年,经济复兴税法提出IRA每年缴费限额为2000美元或收入的百分之百,标准采用最低原则。此外,提出实行覆盖全体雇员的”IRA,即允许所有有收入来源且年龄低于70岁半的雇员,无论是否参加了退休计划,都可以向IRA缴纳可减税的缴费额。


  这期间IRA规则尽最大限度简化,以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于是传统IRA缴费额急速上升。调查表明从1982年到1986年平均每年缴费额达到344亿美元,这一阶段缴费活动十分频繁:有61%的IRA拥有者隔年度缴费,而超过81%的IRA拥有者则每年缴费。此外,缴费人数中低收入者人数上升。


2、规定部分雇员缴费可减税(Elimination of Universal Deductibility


  美国国会在《1986年税制改革法》(TRA1986)规定,只允许部分雇员向IRA缴纳可减税的缴费,即只有达到一定条件,才有资格缴纳可减税的缴费。这样做部分是因为考虑到覆盖全体雇员的”IRA带来不确定的影响。另外,国会认为雇主支持的退休计划不断增多,这势必会减少对覆盖全体雇员的”IRA的需求。


  《1986年税制改革法》规定,已参加雇主退休计划的高薪收入雇员,他们参加IRA要有所限制。婚姻双方如果有一方参加了退休计划,则视为两方都参加了退休计划。只有当家庭收入少于一定限制时,参加了退休计划的家庭才有资格向IRA缴纳可减税的缴费额。


  此外,《1986年税制改革法》还首次增加了非减税缴费,规定年龄没有超过70岁半,无论是否参加了退休计划,都可缴纳非减税性缴费,这部分缴费提取时无需再缴税。


  随着参加IRA条件的资格不断严格,减税缴费额限制增多,IRA可减税缴费额迅速减少,符合参加条件的家庭数目也在减少。1987年是新条款实施的第一年,可减税的缴费额从1986年的378亿美元减少到141亿美元,同时许多仍然符合缴费条件的纳税人也停止了缴费。


3、国会提出的修改IRA提案


  美国第101次国会会议(19891990)提出几项修改IRA福利的议案:包括超级IRASuper IRA),附加IRAIRAPlus),以及家庭储蓄帐户(Family Savings Account FSA)。


Bentsen议员提出了超级IRASuper IRA)。1989年的议会财政委员会通过此项提案,允许IRA的一半缴费可减税,取消因某些特殊目的提款(首次购房,教育,医疗费用)而导致的罚金。

Packwood议员和Roth议员提出附加IRAIRAPlus),其他议员提出与传统IRA不同形式的税收优惠,不允许缴费减税,一般认为是税后的IRA。附加IRAIRAPlus),缴费限制也是每年2000美元,IRA中的金额可以转帐,对收入所得不征税(仅仅对最初的缴费部分征税),持有五年即可因某些特殊目的提款。


1990年提出的家庭储蓄帐户(FSA)管理提案提出缴费限额增至2500美元,持有七年则提款时不须缴税;持有三年则不须缴罚金(只缴纳所得税);收入低于6万(单身),10万(一家之主)和12万美元(夫妻联合收入),则提款购房也不须缴纳罚金。


1992年,总统提出一种新的IRA类型,命名为FIRA(可变的个人退休帐户Flexible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它允许建立税后个人退休帐户,缴费金额可达2500美元(联合缴费为5000美元),如果帐户持有7年则无须缴纳罚金。


1995年的财政预算调整提案,允许个人非减税性缴费增至2000美元,1998年后2000美元数目要与通货膨胀指数相联,如果帐户持有五年且满足以下提款要求:59岁半后提款,失去财产,残疾或第一次购房缴费,则提取投资收入时无须缴税。

1997年,布什总统提出增加IRA调整后总收入,已婚双方增至10万美元(从8万美元开始),个人增至7万美元(5万美元开始),该提案扩大了参加个人退休帐户的覆盖面,纳税人如果持有五年则有权力选择特殊的,非减税性IRA而无须缴纳罚金。由于大学教育,第一次购房或失业超过12个星期等特殊原因,这期间提款免交10%的罚金。


4、雇主发起的IRA


1996年《小企业就业保护法》(Small Business Job Protection of1996)提出,国会设立雇员储蓄激励对等缴费退休计划(Savings Incentive Match Plan forEmployee SIMPLESIMPLEIRA,是专门针对不足100个雇员的小企业而设立的。2003年末,老年人以及建立了SEP IRA的雇员持有大约1500亿美元资产,而SIMPLE IRA积累了大约250亿资产。


  尽管SIMPLEIRA这个计划相对比较新,但是其发展速度和参加人数都有了较大的增长。19982003SIMPLE IRA计划数目每年平均增长25%,参加人数每年增加27%。2003年末期,在375300SIMPLE IRA计划中大约有170万参加者。


5、设立罗斯IRA


1997年《纳税人税收减免法》引入了罗斯IRA(ROTH IRA),该名得于其提出者William V. Roth议员。投资者从199812日开始起可向Roth IRA投资,于1998722日由总统签入法律中,2001年该计划得以再次修订。罗斯IRA缴费不同于传统IRA,它不能从当期收入扣除,但是可以在投资收入提取时免税


  另外,罗斯IRA没有规定70岁半后最小提款额和缴费限制。罗斯IRA的出现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1998年首次开设该帐户,缴费额就达86亿美元,同年传统IRA所有者转入至罗斯IRA的资产就达393亿美元。


个人退休账户的调整变化阶段[1]


2001年,传统IRA和罗斯IRA最大缴费都是2000美元。2001年布什总统签署《经济增长与税收减免调整法》(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ax ReliefReconciliation Act EGTRRA)提出增加传统IRA缴费。2002年起开始实施,这是20年来首次提出增加年度缴费额。


  自1974年传统IRA规定缴费限额以来,缴费限额就一直没有发生变化。直到1982年开始实施新的缴费限额,然后是EGTRRA提出调整缴费额,EGTRRA规定2002年到2004年,传统IRA缴费限额为3000美元,2005年到2007年为4000美元,2008年为5000美元。此后每年与通货膨胀相挂钩,增加500美元。EGTRRA的条款期限只到2010年,只有国会提出才可以延期。


  另外,为了鼓励老年雇员储蓄更多养老金,EGTRRA允许年龄超过50岁的个人有追加缴费。2002年可追加500美元,20061000美元,这些变化对个人向传统IRA缴纳可减税缴费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2002年缴费额达到95亿美元,这是自1990年以来最大的一笔缴费金额。


加州新移民退休金账户建立,养老计划等相关问题,可咨询:United A Plus Financial & Retirement Solutions

Email: United-A-Plus@Hotmail.com; 









                



Font Size...
Font Family...
Fo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