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一书的读后感
黄敏-2432 08/26 15504
4.0/1
亲爱的家长们,
我一口气读到星期六深夜,或确切地说是星期天早上, 尽管这样,还用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我真的非常谢谢Angela, Bonnie and Yingting. 你们提供的网站我都去了,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个机会第一次阅读龙应台优美的文字,母子俩的书信集《亲爱的安德烈》。 从一封封的信中,可以看到一个母亲充满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可以看到一个母亲渴望了解儿子的一颗坦诚的心,更难得可贵是让我们“偷窥”到年轻人复杂的心灵世界。龙应台的信中,没有说教,只有坦诚的推心置腹的心灵交流,读完之后,它让我思考了许多。
代沟是困扰每一代人的问题。当年轻一代与他们的父辈因互相缺乏理解而无法进行有意义的沟通时,他们发誓当他们成为父母时,他们决不会向他们的父母那样,他们一定会做最大的努力去理解他们的孩子,但当他们终于由“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时,当他们的孩子有了独立的,与他们不同思想时,他们发现他们又面临着他们的父辈所面临的同样问题与困扰。
这使我不禁想到我与我父母的沟通。父亲是一个正直的人而少言的人,他对我们兄妹仨很严厉,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高。他经常告诉我们要做个正直的人,这一点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但在我的记忆里,我不记得我小时曾向他讲过我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聊天,也许是因为我认为他并不会对我讲的事有兴趣,也许是因为我认为他会教训我一番吧。就算是现在,每当讲到中国存在的问题时,由于两代人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我的老爸总是”挺身而出维护中国的利益“,觉得我们好像都不爱国似的。有不同的观念本身是很正常的,但老头子的生气让我们兄妹仨尽量避免与他谈政治了。
我经常告诫自己:不管今后我与我的儿子对问题的看法有多大的不同,我一定要聆听他,一定要努力去了解他, 让他知道我们之间交流的窗口是永远开着的。一定让他明白有不同的观念是很正常的,不能因为对方持有不同的观念而武断地认为别人的观念一定是错误的。自从我去年读了奥巴马的自传以后,我对于怎样去通过站在别人的角度来了解对方有了更深的理解。 奥巴马认为,每个人的价值观来自他(她)成长的环境,这包括社会,家庭,宗教,信仰等等,不同意对方的观念与做法,并不意味着我一定是对的,对方一定是错的。只有在这个观念的基础上,你才有可能尊重对方,理解对方。
在与孩子交流方面,我母亲与我父亲截然不同,她是一个善良,乐观,善解人意的母亲。每当我放学或下班回家,我总是滔滔不绝地把当天发生的事情讲给她听,非常奇怪,不管我讲什么话题,她总是那么专注地听,一点都不厌烦。特别绝的是,她那副表情好像是告诉我:“你的想法有独到的见解,非常有意思,继续讲吧”。她很少说教,有时抛出一些问题去提醒我从其它的方面去思考问题,有时她也讲些她的推理和想法。每当想起母亲的爱,我脑里总会浮现出数不尽的充满母爱的境头。我常常告诉她”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两年前, 我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 谈到她与她十四岁女儿的矛盾时,她埋怨女儿不收拾自己的房间,她看不过眼,就多说几句,女儿开始嫌她罗嗦,几个来回的‘交锋’,冲突升级,母女俩从‘激战‘ 到 ‘冷战’。我曾经跟她谈过我的想法,我觉得需要先从她做起,改变观念与方法,特别是对待青少年,仍旧用对小孩子的老一套是行不通的。对待青少年,需要聆听,理解和心对心的坦诚交流。Words from the heart can penetrate the heart, I truly believe that. 与孩子交流是一门艺术(I’m still learning it everyday.)我们比我们的孩子成熟,按理说应比孩子们高一招才对,您说是吗?当孩子生气,您也跟着大说气说,您不是把自己降了老大一级了吗?不仅矛盾更升级,而且您的血压也升级。想想看,做这样的“亏本买卖”还真的有点对不起我们高等教育的那张纸,对不起那从生活中滚打多年积累的皱纹和白发,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好了, 说正经的了。我是提醒我朋友对她女儿说话时,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口气。她一副愤愤不平的样:“难道我还得看我女儿的眼神说话。”她知道我的那点看家本事,不就是从那本书里偷来的吗?她接着说“黄敏,有一点我就不同意你了。我就不愿意看那些书,那些书老是认为,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错。那孩子呢,他们也需要理解我们呀。”最后, 她说“青春期的孩子,真反叛。你孩子还小,等你儿子到了这个年纪,你就知道了。”她的意思,俺明白,可就是有点了不服气。最近又见到她,谈到她的女儿,除了还是不收拾房间的老问题以外, 这次又多了新问题-女儿谈男朋友,她不太赞成他们的一些做法。与女儿的冲突,使她苦恼不已,成了她的一大心病,感到更伤心的是她的女儿与她不是很亲。我非常能体谅她的苦恼。
我不是教育专家,我儿子也刚刚7岁,实在没有很多的经验,这里只是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小小的体会,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第一, 我认为,要父母与子女有良好的交流,最根本的是父母与子女必须有非常亲近的关系。而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又是根本之根本。只有当这种关系非常强时,你的话才会更容易被你的孩子听进去,你对你的孩子才能产生更用意义更积极的影响。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与你存在很大的冲突,她怎么可能静听你所传达的信息呢?更不要说去思考你灌输的道德价值观了。
我的一个朋友的女儿上了一所常青藤大学,当人们向他讨教他是怎样培养女儿的,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回过头来看,最重要的还是是否孩子跟你很亲”。他告诉我,女儿虽然上了好大学,人人都羡慕,纷纷向他取经,他也为女儿感到自豪。但女儿跟他不是很亲,遇到什么问题,女儿更喜欢问妈妈。
“女儿今后再成功,但如果与我不亲,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丝淡淡的悔意掠过他的脸。
“是你对她太严了吗”? 我问。
“也许是吧”他答。
我朋友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我时不时地在琢磨它。
第二,那么我们又如何建立这种亲近的关系呢?我个人的体会是:Practicing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Parenting. The essence of the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Parenting is empathy. Empathy is the capacity to put yourself inside the shoes of another person and see the world through that person's eyes. In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empathy implies that when parents interact with their children, we try to see the world through their eyes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ir perspective. 那就是试图通过他们(孩子们)的眼睛看世界,去理解他们的观点。有了这个观念,才谈到沟通的技巧。
去年十一月份,PCE Club举办了75届月会, 标题是“Emotionally Intelligent Parenting”. 廖冰女士(Bonnie Liao)就怎样培养孩子的情商,怎样做孩子的情感教练,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如果您想了解那次月会的内容,请点击以下:
第三,我认为父母最大的责任是教孩子做人,教孩子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固然重要,需要从小培养。当您与孩子的关系紧张时,特别是对青少年,我认为不在小事上(如不清理自己的房间)与孩子纠缠不休乃为上策,重点应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教孩子做人。我觉得我的朋友不值得在清理房间的事与女儿关系搞僵,反而应与女儿在谈恋爱的事上多沟通。如果你的孩子与你非常亲的话,他/她会更有可能找你谈他/她谈恋爱的事。这是青少年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我们对他们的理解与影响极为关键。因此,我们需要聆听,聆听,再聆听。我们可以与他们分享我们当年谈恋爱的经历,什么是爱情的真正含义,如何处理关系,情感等等,千万不要说教。这是一个我们了解他们的好机会,也是我们灌输道德价值观的机会,更是一个把我们与我们的孩子拉近的机会。
这里我想引用一段我最近看到的话:
Young people are incredibly resilient. It doesn’t take that much. All it takes is somebody to put a hand on them and say, “You know what? You’re important. And I am listening to you”.
我尤其喜欢《亲爱的安德烈》中‘给河马刷牙’那封信,它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你将来想做什么”,这是每个父母都会与孩子探讨的话题,但又是极难谈得好的话题,“Make a world a better place” 好像太空,“Make more money, get rich” 又太俗。龙应台用她精彩的文笔,奉献给我们一份可贵的“参考答案“
我很喜欢龙应安下面这段话,就让它成为这篇读后感的结束语把。
“恐怕每一代的年轻人都比他们的父母想象的要复杂、要深刻得多。我不会"判"你,安德烈,我在学习"问"你,"瞭"你。成年人锁在自己的惯性思维里,又掌握订定游戏规则的权力,所以他太容易自以为是了。"问"和"瞭"都需要全新的学习,你也要对 MM有点儿耐心。鼓励鼓励我吧“。
让我们伸出我们的手去说:来, 孩子,让我们一起走。
************************************
附上龙应台给儿子”给河马刷牙”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