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系列34:牛娃普通娃?律师再谈二代劣势
Chang 08/19 16174
4.0/2
春燕注:Chang律师继第一篇剖析二代弱势的文章引起很多讨论后(http://lichunyan.weidb.com/p23119),又从二代的种类,观念的成熟度,从小培养表达能力重要性等等角度剖析,还推荐了两本小说。
----
首先感谢读者留言。一个人的观点肯定是片面的,大家分别谈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来自不同角度的分析才更加有意义。看到好多留言都分析地很有深度,感觉如果大家使用的标准类似,观察就会相对一致。
【二代有几类】
有群友敏锐地提到应该同时考虑这些华二代属于什么类别,我也发现从这个角度看果然可以解释一些问题。当然,也是仅仅基于我所观察到的。我说的这个样本大约三十人左右,据我所知基本都不是小留学生(儿童或少年时代随父母来美的),他们的中文交流水平很多仅限于简单对话。但他们的确大多不是老留学生的孩子,而是所谓“移民”后代。根据last name的拼写,不少好像还是香港台湾的华二代。(看来还得细分,纯粹读硕博出国的和以其他各种方式出国来的华人,家庭教育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牛娃还是普通娃】
这群华二代现在年纪大约在28岁上下,所以应该是1987年左右生人。八十年代早期大陆来美的留学生,姑且说从77级到大约84级吧,他们的孩子大概是这个年龄段的。那个时期的留学生本身人数就少,很多还是夫妻博士,晚婚晚育而且一胎居多。但那批前辈几乎个个都是精英,他们的孩子很多都非常出色,我自己身边就见到好几个这样的华二代进了藤校。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那一批留学生很多都有条件送他们的孩子上私立高中,私校因为都是小班授课,在人文教育方面的深度和广度肯定是公校所不及的。和同龄的其他华二代相比,考虑到这些精英留学生的孩子的比例之低,受教育的条件不同,我觉得我的观察结果就不奇怪了:我看到的就是普通孩子,但他们也是咱们的华二代啊。
同理,近年来到美国定居的留学生和其他移民的比例是多少?少小离家来美的小留学生又有多少?等到这一大批鱼龙混杂的华二代走出大学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可能更接近我提到的这些普通二代的良莠不齐的状况,而不是少数精英二代的状况。
【二代观点狭窄的因素】
再者,之所以认为有些二代的观点偏激,也是以看客的标准来论的。法学院整天就是说理辩论,不免有学生观点狭窄或是逻辑特异,这样的学生哪个种族的都有。但法律本身也是社会科学,课堂上经常会讨论到美国几十年前的历史事件和社会价值观,就像我们讨论文革一样,土生土长的美国孩子从几代父辈那里感受到的东西怎么也不可能跟我们移民家庭的特殊经历和耳边父母叨念的是一样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二代的个人成熟度跟他们从小涉猎的书籍领域,交往的朋友,还有出入的社会圈子有关。
【从小培养表达能力】
还有群友说的非常在理,咱们华人真的不属于语言上很有感染力的一类,也从来都不以此为意。而美国这个社会本身就重视语言带来的影响力,小孩从三岁就开始show and tell,电视节目那么多talk show,TED Talk那么火,都是很自然的。我观察课堂上的华二代在试图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列举的事例和数据有限,分析的深度和层次欠佳,容易钻牛角尖,不如美国学生表达看法时那么考虑周全,方式婉转,所以给人一种偏激和莫名其妙的感觉。他们甚至还体现出一种半中半西的思维定势。当然,我的样本里很多孩子本科是学理工的,大概高中和大学都不是特别有意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华二代太现实了吗?】
另外不积极参与义务活动这一点,我觉得很多留言指出的一针见血,我也就再进一步解释一下。华二代高中做义工多是为了申请大学;大学做义工多是激情和友情驱使;到了法学院,每天是几百页案例的深度阅读,每门考试成绩都可以换算成毕业后工资的数字位数,这种前提下,还能有几位被家长教育唯大律所而不进的华二代肯花时间义务服务呢?
相比之下,的确有很多充满正义感的美国学生,念法学院为的是自己的兴趣,为的就是帮助别人和改变周围。尤其是有些对宪法和刑法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参与大量时间和精力做事情,用我们宪法教授的话说,是真正的American hero。
【华二代出路】
要想查到华二代在顶尖法学院表现怎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到这些法学院的网页上查找Law Review 编辑的名单。这些都是法学院学习成绩最好、法律分析文章写得最好、用法学生最爱标榜自己的“术语”来说最smart的学生,也是将来最有希望去大律所或走上政途的精英。至少在Yale和Harvard的名单上,华二代人数是不少的。但是,again,这还是不代表大多数华二代的情况。
【华一代律师的优势】
法学院的确是挑学生挑的最厉害的,但咱们华一代其实被法学院录取受的照顾不比黑人差,因为咱们的中文是母语,可以流畅使用中文协调华语客户,向他们解释美国法律及程序,和指导客户配合律师办案,比华二代有优势。现在中国经济的强大让法学院肯定我们华一代毕业后是能找到工作的,而法学院就业数据是衡量排名的重要因素之一。
华一代JD在美找到的工作很多都是服务中国客户的。一个很惊人的事实:几乎每天都有中国公司在美国被诉;买入美国公司或是来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也大有人在;在美国注册经营的公司就更多了;更不用提投资移民、大规模买地买楼的华人。不知多少美国律所想做中国客户的生意。除了留美,还有大批JD在美国跨国律所驻华驻港的办公室、跨国公司的法务部门找到工作。
【小说中的真实】
想更多了解华一代和华二代在美国读法学院和做律师的情况,我给大家推荐两个小说吧。虽然是小说,我个人觉得写得非常真实,都是我自己也深切感受到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写照。一个是中文的正在连载的微信小说,应该快写完了,“此岸”,作者马曳,主人公是北大中文系和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华一代。作者本人有微信公众号可以搜索。另一部是英文的,“The Partner Track”,作者Helen Wan,Amazon有售。主人公是美国出生长大读耶鲁法学院的华二代,在纽约大律所工作。想推孩子做到大律所合伙人的父母们一定读读这一本,就知道大律所的光鲜外表之下是怎样的残酷了。
---
春燕注:some links on the bamboo ceiling
附:【从理工博士到律师看二代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