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系列28:主流是心态还是影响力?


李春燕-1142  07/25   19415  
4.0/1 1 2 3 4 5



整理者:AJ

YF:主流社会到底指的是啥?就说所谓“融于美国主流社会”,“美国主流社会”到底是个啥东西?

SG:主流,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国的主流生活方式有以下特点:有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关心政治,比较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提倡正能量,关心弱势,绝大部分人经常去教会。不去的人在大城市地区逐渐增多,所以也不算啥了。绝大部分人经常去教会。不去的人在大城市地区逐渐增多,所以也不算啥了。还有,家庭观念强。
基本有以上这些特点的生活方式,就是主流了。不一定全有,大部分有就行了。

AZ:我不认为去教会是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表现之一。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去教会吃免费餐的多得是。完全没有其他社交方式的人才靠去教会交朋友。现在主流的都有很强大的social media网络。你看美国人里混得风生水起的,都是FB,Twitter,LinkedIn玩得转的那些人。

SG: 具体的手头工具,只是工具而已。我就没有“非死不可” (Facebook),也没有推特(Twitter) ,我不是主流吗?

AZ:是工具,但是连这些工具都不会用,还谈什么进入主流社会。这是必要非充分条件。希拉里奥巴马竞选的时候都在Linkedin上公开加人。得Social Media者得天下。Social Media是现在最in的生活方式啊,或者至少是最in的之一。现在对年轻一代来说,你在FB或者Twitter上发个状态,你的follower里有多少来点赞的,也是说明你主流与否的标志。Linkedin上反映在你的network多大,是不是经常有recruiter和猎头找你。当然最牛的是自己开博,这个我还没看到过中国人。

J:只要"主流社会"不带肤色就行了。

SG:主流们喜欢辩来辩去,各自的出发立意都是好的。

J:主流在心里。自己理直气壮的,就主流了。

XX:所谓主流,说白了就是主人心态。自己不把自己当主人,那就永远不可能是主流。

AZ:你要这么说,那很多街头homeless或者无业吃救济的单亲妈妈还主流呢。精神状态是一方面,但也要有相应的物质和经济地位做基础。

XX:但有一些人需要理论的支持。所以,我一直强调,美洲大地可记载的最早主人就是我们古东亚裔,印第安人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在这片土地的主张不会比任何其他族裔没有底气。

HT:媒体都说2016大选是 social media的选举。

J:主流=主人心态

WY: 主流=个人英雄主义

YF: 这里至少已经有十种解读了。

XY: 要照这么说,teenager一代最主流啦,不光有FB、TW,啥instagram, Snapchat, 多了去了。以后哈,我估计,想从政?先亮亮social media里有多少followers再说。不过听说有不少apps 自动可以加“like",显得你人气很旺的样子。

SG: 基本上,这里的哥们姐们都很自信自己就是主流。

HT:FB,Twitter很重要了。

AZ:当然啦,像希拉里奥巴马小布什和盖茨库克乔布斯这样的,他们就是不用任何社交媒体,难道会没朋友没圈子没社交?但他们都懂得重视社交媒体的威力。有了经济基础和现实社交网络,加上社交媒体,就是如虎添翼。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的。据我所知很多公司在经营品牌的时候都把长远目标顾客群定位于年轻一代。因为他们是未来。

XY:在我看来,这种现象是有其利和弊的。利,你已经说得很多了,无须我再重复;弊呢,年轻一代(尤其青春期),很容易被celebrities 和所崇拜的偶像、社会名流所蛊惑,别人振臂一呼,立刻就热血沸腾(咱们也年轻过不是,只不过当年没赶上互联网时代罢了),其实,他们自己再成熟个几年有了人生阅历后,未必会赞同今日之观点。说白了,就是被洗脑牵着鼻子走了,特别是在年少不成熟时。这个,在网络社交媒体霸道的今天,对于操控者来说,成本、精力都要比过去容易得多(当然还是需要下力气撒银子去左右风向滴)。所以呢,究其根本,换汤不换药,都是为了占领“思想斗争宣传阵地最前线”,只不过,今日之政客们乐得用新式武器来低成本、高效率滴呼啦啦一下子整一大片年轻热血的选票而已。其实,那个伊斯兰国招募用的也是差不多的手法。

AZ:社交媒体本来当然有利有弊。但我说的是,今天如果你都不用社交媒体,或者发个状态都没人点赞的,很难说你是进入了主流社会。

XY:所以呢,我想说的是,表面上看是政治人物们都开始迫切需要社交媒体年轻一代的支持,其实,背后操控的不是这些年轻一代。这个,才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哈。就好比,以前,6、7十年代要骗骗孩子,好吃的,新潮衣服就够了,现在呢,恐怕得至少iphone6+啥的才能起步,得跟上时代潮流步伐不是?不过,药还是那副药,换了一个形式罢了。

AZ:这个我同意啊。希拉里奥巴马和默多克之类的当然还是主流和操控者。但既然得下一代者得天下,所以他们为了拉选票去争取社交媒体的最大受众群。你如果既不属于操控的集团,又不属于他们争取选票的对象,你说自己主流,体现在哪里?

XY:啥是主流?我个人觉得哈,就是能操控这个国家政治经济,能让自己和自己的集团一直从中获利的那些隐形团体/个人。其他号称主流的,都是虚的,自我安慰罢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流永远都不是你可以看得到在外面咋咋唬唬的那些,是背后牵绳子,操控前台起劲儿表演的木偶的。

AZ: 这点和你看法一致。不过如果你属于这些操控集团为了自己利益而努力争取的对象人群,他们至少不敢忽视你的利益,甚至还要对你做出妥协,所以你也有了一定的power,是为双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可能还觉得非洲裔在美国比亚裔更主流的道理。

比如前几年的占领华尔街事件,你觉得那1%的banker是主流,还是那些示威的、号称自己属于99%的年轻人是主流?我觉得两者都是,至少比我们这种既没赚到1%又没那个心出去游行的更主流。前者就是你说的操控集团,后者代表年轻一代的民意,操控集团也不敢小觑。

XY:不好意思,我早已不为这些无意义的事热血沸腾了。不过呢,一路冷静关注下来,还是发现,一开始那么高调,看起来几乎就要闹个人仰马翻的那可怜的99%,睡了那么多天的马路,最后还不是被那1%给静悄悄的不动声色地给收拾了,到最后还有几个人关心一开始高调开场、热闹得不得了,占据张张报纸头条的“占领华尔街”?

AZ:你说得也对。不过至少当时奥巴马还是公开表示说他支持和同情占领华尔街的年轻一代,我觉得他不得不这么说, 因为他不能得罪未来的选民啊。同样,美国人也可以说“你们华裔前年杯葛吉米鸡毛ABC,当时也闹得挺大,现在怎么了?” 而且至少奥巴马不需要出来为这种事情表态,没上升到那个高度。什么时候总统需要为吉米鸡毛这样的事件出来说话支持中国人,像他对占领华尔街的人表示同情一样,那中国人作为一个群体才能说是更接近主流了。

XY:话说回来,我是很希望99%越来越有说话分量的,但是,现实似乎不容人乐观。let's hope and see. 我现在只对具体的事件感兴趣和关注,比如,吉米事件、SCAT5、哈佛歧视,同性恋染指未成年教育,等等,其它太大的政治话题,咱一介草民实在是无能为力。不过呢,希望随着前述这些具体议题的逐步努力推进,能慢慢地有越来越多华人的后代步入政坛,最终促成在美华人形成如在美犹太人一般的政治势力(let's dream about it for now)。

春燕注:1%还是99%的角度很新颖。以前探讨主流,讲讲心态,这里发言侧重影响力。我想,如果更多人摈弃过客心态,从具体事件到政治选举,影响力是会慢慢增加的。

从小方面来说,小娃家长们有主人翁心态,多参与学区事物包括PTA/PTO,让孩子看到更多华人面孔,他们耳濡目染,将来投入大舞台,不就是影响力吗?

转L反馈“主流,好比是一条河流中让人无法忽略的巨大漩涡,它转动的方向、速度,影响着整条河流的流动。融入主流,就是要把自己这一滴水,卷入这个巨大的、有动力的漩涡,如果认同一个价值观,就加入同向旋转的水流;如果不认同一个价值观,就从自己开始带动周围的水滴倾力旋转。总之,融入就是要投入这社会运动的漩涡中。” 

转R反馈:“华人一贯对政治冷漠。比较缺乏奉献精神。如果从第一代做起,努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各类政治活动,以身作则,对下一代海华还是会有影响的。关键是第一代得作出榜样。” 

转Q反馈“人人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完善新一代华裔形象。”

转M反馈“是主流心态+对社区的奉献+影响力”

转XY:“今天看到世界日报一篇文章讲华人在美国的从政史时提到“作为美国的少数民族,华裔必须更多地进行政治捐款,组织政治活动。只有如此,才能对美国政客产生制约作用。而只有积极影响了美国政治生态,才能维护好自己的利益。而且,投票不应专注于一个政党,只有在两党间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只有如此,两党才会重视华裔这一政治力量,从而才会尊重,甚至主动庇护华人的利益。其实这就像一句老话说的:“你不去找政治,政治就会来找你。”可以预料,在新华人逐渐增多的今天,华裔将成为美国政坛一支重要的力量。”-----这个观点必须为之鼓掌,因为它说出了做为少数族裔在美国想要谋得一席之地、而不会被人随意拿捏的根本之道:那就是,你得让美国的政客们知道,你手中的选票可以说话,可以影响,甚至左右选举的结果。当然,当今之美国,我们看到,大量西裔通过手中选票左右政策朝向他们的利益方向倾斜,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特别在加州,SCA5的出笼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这样的政策偏向对国家利益是有害而无益的,无奈,现在的美国绝大多数都是政客而非政治家,是以,牺牲国家利益来满足某个族群,进而最终满足政客们自身(政治)需求的事情早已成为常态。真心希望这样的一个牵扯国家利益和未来的“主流”能被新的年轻一代看透并改变,也期许,这新的一代中,有很多华裔的年轻面孔。”

春燕:大选是一方面,其他更接地气的也有很多活呢。

转XY:“象你们现在做的哈佛歧视案就是我们通过具体事件逐步推进改变亚/华裔形象的工程之一。” 


转S反馈:“此文值得一读,二思,三做…”
---
附:
Stats on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s 
Asians earn less than whites with comparable college degree.

The following Chinese American Heroes website has many links to history

Examples of Asian American Empowerment









                



Font Size...
Font Family...
Fo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