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云淡风青-100407 07/18 104284.5/2
上海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现名上海师大附中,建于1958年,为上海是市重点中学。
依托在幽静的上师大校园边,枕着百年漕河小泾,浸润于桂林公园的漫天桂香中,附中在上海西南郊的桂林路120号度过了近一个甲子。2015年秋,学校将全面搬迁至浦东新校址。今借花献佛,仅以昔日同窗的一篇习作,致我们曾经共同拥有,却终将逝去的青春校园。
此文写于1984年,是86届高中毕业生,当时的高一学生的习作,发表于1984年6月的<作文通讯>。
上海师范学院附属中学(84.6《作文通讯》)
上海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座落在上海西南郊桂林路上,占地二十余亩,北面与桂林公园隔河相望,南面紧挨上海师范学院。
附中校门面朝东。校门一侧墙边有一个小花坛,墙上镶嵌着十块黑色大理石,上面分别刻着“上海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十个大字。步入校门,迎面是一块大照壁,矗立在鲜花丛中,写有“好学深思、尊师爱友、勤俭朴实、奋发向上”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同学们称它为校风碑。校风碑的后面是大操场,操场的正西面,与校风碑遥遥相望的是领操台。操场两侧,南面是四层教学大楼,北面是两幢五层楼的男女宿舍。沿校风碑前的水泥道往南走,是一个设有气象观测仪的小花园,花园一直延伸到教学大楼的后面。登上教学大楼,鸟瞰全校,只见绿荫环绕着整个操场。往西看,领操台的两侧有两株高大的柏树,后面并列着食堂和观摩教室,往东看,女生宿舍旁有一个绿色塑料大篷遮盖着的溜冰场。整个校园显得十分紧凑、美丽。
附中是住读学校。同学们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广播台悦耳的音乐伴随着他们漱洗。漱洗后立即到操场上进行早锻炼,接着早自修、吃早饭。七点四十五分第一节课开始。全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晚上两节自修课。九点寝室熄灯,直到这时,紧张而又活泼的一天才渐渐平静下来。
附中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学校开设了美学课。课上有时欣赏中外名曲,有时鉴赏古今名画,有时讲解一些美学原理。几乎每个教室窗台上都放着几盆鲜花。
附中的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上课时,他们不是把知识和答案简单直接地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学,通过自己的讨论,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方法。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附中的课余活动丰富多采。下午第二节课后,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气象、计算机等小组,还有舞蹈队、乐器队。这些兴趣小组有的已写出不少质量较高的文章,其中有的曾在全市、全国获奖,有的则帮助老师搞好课外科技普及教育,有的为同学们排演了很多文艺节目。体育老师在这时更忙,他们不是组织同学进行篮球比赛,就是开展田径训练,上艺术体操课。为了确保同学的身体健康,体育老师和卫生老师还特地为同学们设计了一套预防近视的望远操。
附中新近又开设了生产劳动技术课,课堂就设在男女宿舍后的两层楼房里。这门课程的设立主要是为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生产技能,它设有车工、钳工、电工和驾驶汽车等课程。
每年,高二的学生还要下乡去劳动一次。这些劳动课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开阔了大家的眼界。
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多采的学习内容,充足的师资力量,使同学们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所以同学们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母校。
《评语》
这篇说明文虽说是介绍自己熟悉的母校,却也动了一番脑筋。
全文按空间、时间、教学特点三个部分组织;顶序。在介绍学校的位置,校园的布局时,为了让人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模仿了电影镜头推移的方法, 由远景——近景——远景逐一介绍。在介绍一天生活情况时,原先写得很详细,结果变成时刻表。后来改为略写,反而显得简洁明白。介绍教学特点则扣住“德智体美劳”五字,不过要在充分收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才能选出能够说明自己母校特点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