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子玩电子游戏

黄敏-2432  07/03   38061  
3.8/27 

 

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已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成为当代的社会问题。不管是子女教育讲座,还是在微信群里,最让家长头痛的莫过于孩子玩电游的问题了
 
几年前看了《纽约时报》在线版关于青少年戒除网瘾训练营的短片”China’s Web Junkies” ,那是我第一看到孩子玩电子游戏上瘾是个什么状态,它太让我痛心了!
 
China’s Web Junkies
 
孩子玩电子游戏到了沉迷的程度,那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让我们听听孩子们在片中的一些话吧:
 
”妈妈整天跟我说的都是学习。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妈妈发现我去网吧玩电子游戏,我回到家妈妈开始说我,我捂着被子听她的埋怨。我妈妈把我送到这里(戒除网瘾训练营),我在这里住了三天,感觉还是蛮不错的。“ (孩子以为戒网瘾所比家好,起码远离妈妈的唠叨和埋怨,可悲啊!)
 
一个孩子在给妈妈的一封信中写到“妈妈,我真的很痛苦。我不是不能玩电脑而痛苦,而是寂寞的痛苦。我无聊,我苦苦哀求你,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看到自己的孩子沉溺于电子游戏几乎严重到了病态的状态(为了不中断游戏,有的孩子甚至带尿不湿),而自己又那么的无助,作为爱孩子的父母,哪一个不会感到痛心和绝望呢?!
 
孩子适当地玩点电子游戏,我觉得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孩子玩电子游戏上瘾到了失去而对其他任何事情兴趣的程度,那是件非常可怕的事。
 
孩子为什么会到了沉迷的状态,原因当然很多,作为父母的,我们也需要有所反思,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孩子。
 
我个人总结的孩子对电游成瘾一些主要原因:
 
1家庭不和,亲子关系有问题,沟通渠道不畅
 
出自于缺少爱、亲子关系有冲突、不和睦家庭的孩子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

孩子出现问题,仅仅以唠唠叨叨、批评、处罚、强行控制的手段,而不是互相交流的方式,不仅效果不好,反而造成孩子更大的叛逆,他们更容易转向虚拟世界里找到认同和快感,暂时忘掉现实的不快和烦恼。
 
2. 孩子现实生活缺少乐
 
我们了解我们的孩子吗?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我们还是否应该多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及需求呢?孩子需要放松,需要玩耍,需要朋友,这是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最基本的需求和权力。我们尊重了孩子们的需要和权力了吗?
 
想想看,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大多不是来自与孩童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吗?可为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玩,就认为是浪费时间,好像只有看见孩子学习才舒服呢?因为违背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孩子自然就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和渠道去满足那个需要。沉迷于电子游戏就成为渠道之一。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接交朋友,不要老宅在家。这样不仅满足孩子玩的天性,培养孩子的阳光性格,及与人交流和相处的能力,而且减少了对玩电游的依赖。
 
3. 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
 
有些家长拿忙做借口,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其实孩子在物质上并不匮乏,他们真正渴望是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父母对他们的理解。多花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一家人一起吃晚餐,一起在家玩board game(桌面游戏),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去科技馆,一起去公园,一起走入大自然,享受它的美妙,开阔心胸等等。一个深深感受到父母关爱和理解的孩子,即使是喜欢玩网络游戏,但过度沉迷游戏而不能自拔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多与孩子交流,关心孩子的身心需求。帮助孩子发展除电游之外的其它兴趣,孩子一旦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了释放压力的渠道,对电游的沉迷程度也会相应减少。
 
4. 个人差异
 
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的敏感也有差异,因而对不同的事物也有不同的痴迷程度。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孩子,老大也许对电游只是在消遣放松的层面,而老二也许到了痴迷的程度。所以孩子沉迷电游也不一定完全是家长的失职。
 
不管是什么原因,我认为做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孩子渡过这一关。
 
我的体会是,任何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孩子玩电游一事,如果孤立起来处理,那一定只是治表不治本,或者不仅连治表的效果都达不到,反而造成了更长远的危害。只有把育人为本做为教育的根本和长期目标、运用综合整体的育子方法,虽然不一定能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一定会为孩子的进步而感到惊喜和欣慰的。我坚信这一点。
 
我儿子13岁半,像其他孩子一样,也喜欢玩电子游戏。与大家一样,我也一直在尝试摸索着,希望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教育理念、适合儿子个性及成长的可行之路。在与儿子这么多年的磕磕绊绊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想分享给大家。因为育子是个非常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也不一样,每个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又不一样,所以我先打个招呼哈,我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任何人都没有,包括专家),我只是真诚希望我的分享能起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下是多年来我个人对儿子玩电游的一些体会及操作分享。
 
 1电子游戏真是百害而无一利吗
 
要帮助孩子不要沉迷于玩电子游戏,我认为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调整我们对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态度。
 
看到太多孩子玩电游上瘾而不能自拔的故事,我们为之心痛;看到我们的孩子对电子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依赖和痴迷,我们为之担忧。我们的担心不是没有原因,我们的忧虑也不是无中生有,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我们决不能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掉以轻心。
 
但是,我们又有多少家长真正了解我们孩子玩的电子产品,这些电子游戏的名字是什么?他们怎样玩?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喜欢?有什么好处?
 
我儿子13岁半,像其他孩子一样,也喜欢玩电子游戏。七,八年前,当我儿子开始玩电子游戏时,我也是持强烈否定态度的。外出任何地方,儿子对外面的世界好像没多大兴趣,没一会就念着回家(或回旅馆),辛辛苦苦开车这么远,花钱住旅馆,儿子还不领情,这让我除了担心还气不打一处来。我并不反对儿子玩电游,但我担心儿子只有对玩电游才提得起劲,而对其他事情失去兴趣。我那时对儿子玩电游可是深恶痛绝。我限制他在家玩,他就去朋友家玩。我知道为了电子游戏而阻止他与朋友交往,是杀鸡取卵。
 
难道我们真应该视孩子玩电子游戏为洪水猛兽吗?
 
第一次帮助我改变视孩子玩电子游戏为洪水猛兽的是尹建莉那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有一节她是怎样看待女儿圆圆玩电游的。
 
她在书中是这样写的:
 
”圆圆十岁上初一时开始关电子游戏,经常玩的废寝忘食的地步,每到周末,总是一玩就四五个小时,到寒暑假,能一口气玩七八个小时。那两年,她买的杂志基本上都是电脑游戏方面的,和同学们电话,也经常是关于电脑游戏的内容。
 
至于她会不会上瘾,我不是没有担心,但不能因噎废食。总的来说我有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我对游戏的认识和对自己孩子的了解。
 
电子游戏也就是个游戏,并不是毒品,它和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这个游戏更有趣更复杂。
 
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和病态的”成瘾”,这是两种不同的状态。我相信绝大多数只是前者,只有少数的孩子才会发展到后一种状态。一些事业及学业上很有建树的年轻人也喜欢玩游戏。
 
游戏上瘾其实反映的是游戏之外孩子的另一个问题。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不肯出来,以至于成为一种变态,那是因为游戏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一个孩子如果因为电脑游戏耽误的前途,那他即使生活在没有电脑的时代,也会有别的事情把它拉下水。我坚信使人堕落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心灵的空虚,或某些素质的缺失。那些在游戏中堕落的人,即使没有电脑游戏,也会有另外的什么东西是他不可自拔。”
 
第二次帮助我改变视孩子玩电子游戏为洪水猛兽观念的是几年前我们学区办的一个讲座。讲员是Dr. Michael Osit, 他是”Generation Text - Raising Well-Adjusted Kids in an Age of Instant Everything" 一书的作者,也是一位诊疗心理学家。我想当天去听讲座的几乎所有的听众可能都与我一样,怀揣一肚子的问题、担心和烦恼,等着Dr. Osit 以例举孩子玩电子产品的危害作为开场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Dr. Michael 先用几张ppt陈述了当今科学技术飞速方展对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正面影响,提醒听众跟不上发展,就面临被淘汰的危机现实。他告诫家长们,科技的发展实在太快,没人知道现有的职业在10年,20年后还是否存在。接着他运用数据和研究结果例举孩子玩电子产品对学习,生活以及今后职场的帮助。不管我们是否喜欢,电脑游戏已成为很多现代人(包括成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应该做到的是靠疏而不是堵。当然Dr. Osit 也讲到不适当运用电子产品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玩电游还真有好处啊?!”,俺可是第一次从专家嘴里听到哦,进一步验证了我对玩电游的一些看法。我当时马上有种释怀的感觉。哈哈,不管这位Dr. Osit 有多靠谱,俺那担心和烦恼的心倒是被安抚了许多。
 
我后来又读了些文章和听了些TED Talks.脑科学家Daphne Bavelier在TED Talks "Your brain on video games" 中说的:”我不是要告诉你们成天玩游戏是对身体有益的。 那是不健康的,而且过度沉迷永远不会是件好事。 但我想要说服大家的是适量地玩玩我们刚才提到的游戏, 就是那些动作射击游戏, 对我们的反应在各种层面上有可观的正面影响。”(TED Talks 视频链接及中译文附在文尾),也看了”TED Talks: 7 talks on the benefits of gaming”,他们提到适度玩电游的好处(视频链接附在文尾)。
 
就像不同的人对任何事物都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样,专家们对电游(video game)的观点也褒贬不一; 就像世界上任何东西,不管它对人有多么大的好处,过度的使用都将给我们带来伤害。孩子过多玩电游的害处毋庸置疑,但是对我们不熟悉的电游,虽然我们无须视专家的观点为金科玉言而全盘接受,但可以用批评性、开放性的思维去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去了解我们的孩子到底在玩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吸引他们?他们从中收获到什么?这样会让我们与孩子可以有比较心平气和的交流。
 
仔细想想,也确实是。孩子成长的时代与我们成长的时代毕竟太不相同了。我们都经常碰到这样尴尬的事儿,刚碰到电子产品,我们先得读产品使用书,如果还搞不定,低下身段,厚着脸皮,讨教孩子。他们不用读使用书,捣鼓捣鼓,咦,行了!他们对现代科技的接受和掌握能力,让我们不得不甘拜下风。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孩子适当玩电脑,包括电子游戏,是有好处的。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引导孩子,使孩子能比较有节制地玩。
 
认识几位朋友,他们的孩子上大学前也玩很多电游,在大学期间还参加电游比赛。他们中有上一般大学的,也有上名校的;有的因为喜欢玩电游而爱上电脑、大学选计算机专业的;也有读其它专业的、玩电游纯粹是放松、娱乐的方式之一的。我去过一次子女教育讲座,嘉宾是几位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当主持人问在座家长最想问嘉宾什么问题时,几位家长异口同声地说:孩子玩电游最让他们头痛,想从这几个年轻人中了解他们对玩电游的看法。出乎意料,几个年轻人的开场白近乎一致:”我们的观点不一定是你们想听的。”他们接着讲述了他们认为玩电游的几点好处。说老实话,很多好处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很难理解。但我们这一代不能理解我们孩子的事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就像我们的父母不能理解我们这一代一样,对吗?
 
 
2 调整我对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态
 
在孩子玩电游方面,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对立面,采取强硬的态度,那父母就基本已经输了一半了。但如果父母遵循EQ Parenting的教育理念, 与孩子站在同一个战壕里,持同理心,先肯定孩子适当玩些电游的要求是合理的,并把这件事看为共同去完成的一个项目:”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balanced life),逐步帮助孩子锻炼有节制地玩电游的能力。” ,孩子也就更愿意与我们合作了。
 
改变态度之后,我认为儿子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玩电游轻松一下是非常正常的需求,一反以往对儿子玩电游深恶痛绝的态度,在看儿子玩电游的时候(允许的时间),我会发自内心、并带微笑地对儿子说:”玩得开心!”。还经常在儿子坐下开始玩电游之前给儿子一个拥抱, 说:”Have fun!". 
 
儿子因为感到我能体量他的需求,也很愿意跟我分享他玩电脑的一些事,比如:他是怎样把一些东西在市场上拍卖,拍卖成功后的钱又怎样去买一些稀有的武器和服装,然后再拿去拍卖积累更多的钱。
 
儿子讲得眉飞色舞,老妈听得津津有味。别以为这是小事,这可是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良好时机,这不,我又在与儿子的情感银行(emotional bank)里存了一笔,在需要的时候(比如要求孩子关机之类的事)可就派上大用场了。
 
 
 
3对儿子玩电游的原则和执行方
 
我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制定制度,养成好习惯。一个星期一定有几天孩子不能玩电游的时间。为什么呢?
 
1)以此培养孩子没有玩电游也能自娱自乐、打发无聊的能力;

2)没有电游的时间里,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往往得以呵护和激发,才会有兴趣去探索电游以外的生活乐趣和世界奥秘;

3)朋友们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没有电游,孩子更乐于在与朋友的玩耍嬉闹中享受童年的快乐,这样也降低了他们对电游的依赖。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健康的生活方法和好的生活习惯应该己有了一定的基础,制度也应逐渐放宽,给孩子更大的信仼,赋予他们一定的自我做主支配玩电游时间的权力,给孩子一个锻炼自律力的机会,这些都是为了孩子离家上大学而走上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有些家长告诉孩子,只要分数不低于一个期望值(比如全A), 你做完作业就可以玩电游。我不太主张这种做法,特别是初中以下的孩子。
 
原因是:
第一,孩子为了玩电游,匆匆忙忙把功课做完。
 
第二,很多聪明的孩子,中学前拿全A并不需要太多的努力,所以大把的时间花在了玩电游上,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又拿孩子无可奈何,因为孩子的成绩达到家长的要求啦。
 
第三,当人在享受兴奋、愉悦和快感的时候,大脑会释放一种名为“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让人感到快感,长期经历的重复会在人脑形成”奖赏记忆”,使人对此经历更加渴望更加依赖,这就是人上瘾的原因。严重成瘾的人,大脑结构产生一些化学变化,不是仅仅靠意志力就能解决问题的了。如果孩子每天玩电游,空闲时间都被电游填补了,这样的快感不断地刺激孩子的大脑,造成他们对玩电游的渴望越来越高,依赖性越来越强。就像很多家长说,他们的孩子每天不打游戏就象丢了魂似的难受,一打游戏就好象打了大麻似得轻松、愉悦和兴奋。
 
所以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每周一定要有几天是不能玩电游的,不要让孩子养成一种有空就非得用电游来填补无聊的坏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机会锻炼他们自己寻找其它娱乐的能力。
 
见到太多的孩子,去哪都得带上电子产品。在聚会上,我们通过会看到,其他孩子都在玩耍,只见一、二个孩子独坐一旁玩电游。有些家长告诉我,如不让孩子玩,他就会觉得聚会无聊,下次就拒绝参加任何聚会,除非家长同意他玩,孩子才同意去聚会。

还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她5岁的孩子早上很难起床,小女孩早上会睡眼惺忪的伸出手向家长说"iPad!给我iPad!" , 没ipad孩子不起床,iPad 一到手,孩子的睡意全跑了。问这位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养成这种”没ipad不起床”的坏习惯呢?妈妈说早上很忙,哪有时间和精力跟孩子费口舌,给ipad似乎是一个比较省心地让孩子起床的招了。

孩子对电游的依赖到了这种地步,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一步步牺牲原则而妥协的结果。从表面上面,家长确实短暂的省了心,但同时埋下了长期的更严重的隐患。
 
接触过EQ Parenting的家长都知道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情感账户里边存钱(emotional bank deposit) 的重要性,在这种该坚持原则的时候,我们的坚持不仅不会动摇我们的亲子关系,更让孩子(有时也许是事后)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爱及责任。也许在事头上孩子从感性上不一定能接受,但事后从理性上,孩子更能理解我们的坚持是为了他好。
 
亲子关系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身心需要持有同理心,而不是对孩子做无原则的退让。
 
一次去PCE 活动,儿子要带iPad, 我告诉儿子:”我知道你很想玩,但电子游戏应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有太多的乐趣,爸爸妈妈非常爱你,希望你能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任何闲的时间都得靠玩电子游戏来填补才是乐趣的话,你就成为电子游戏的牺牲品了,生活中的很多乐趣你都不能去享受了,是不是很可惜呢?这次不带iPad 正好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看看没有iPad, 你能不能与其他小朋友们找到好玩的事去做"。那天看到他和几个小朋友折各种类型的飞机,然后再比赛谁的飞机飞得远,玩得挺开心的。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与我儿子一起制定上电脑,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和制度。
 
 
10岁前玩电游制度
 
星期一到星期四,除了老师要求上网查资料,不能用一切电子产品。
星期五放学后 ,星期六可以玩。
 
星期天是特权日,一定要完成他本份的责任(包括学校功课,家务,阅读,适当户外运动等)后才能玩。如果不完成他的责任,我有权剥夺他星期天玩电子游戏的权利。
 
星期五、周末:玩的时间随着年龄做相应的调整。6岁时每次玩20~30分钟左右,到10岁,大概为1个多小时,有时也有2个多小时(不是连续玩)。
 
我没给儿子买过DS, 尽管儿子纠缠了好几个月,我还是坚持没买。我给儿子的解释是,第一,DS太小,对眼睛不好;第二,经常在party上看见孩子们人手一个DS,没见他们有与其他孩子玩的需求。有些孩子没有电子产品,就不知道怎样去接交新朋友。
 
我给儿子买Wii是在儿子二年级的时候,这还是在他要求了N多次并认真列出他认为应该买Wii的几条理由、我听了觉得儿子说的蛮有道理后才买的。那时是所有他朋友中最晚买的了。我一直认为,孩子应该有个正常的,快乐的童年,我认为孩子玩玩Wii 倒是挺好的,只是不想太早买、太容易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
 
儿子10岁的时候买了Xbox, 与小朋友玩了几个月,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束之高阁,只有朋友们来玩时一起玩。
 
 
 
10岁~现在(儿子现在13岁半)玩电游制度
 
立法容易执法难。儿子10岁前,制度还能遵守得八九不离十,如违章,按照定好的制度,取消星期天玩电游的特权。
 
10岁半后,儿子接近青少年的年龄,“自由散漫, 无组织无纪律”的苗头开始冒出。有些家庭作业需要上网,但做完作业后,他就”游到”了其他网站。我本着“直到证实有罪之前都是无罪 (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 “ 的原则,采用“警察抓小偷”的战略方式,儿子就给俺来个“声东击西的地道战”;最让我生气的是,明明抓了个正着,儿子还敢睁眼说谎,那说谎技能之笨拙,态度之坦然,我和老公都傻了眼了,除了无语还是无语。有时甚至怀疑我们是不是看走了眼、冤枉好人了?。俺改变了”战术”,来个“高压掌控”,给他个下马威,儿子不仅“迎刃而上、蔑视权威”,而再次犯规,逼迫我连着几个周末剥夺他玩电游的权力,到后来要把所有电子产品藏好。儿子不仅没有”屈服”,更糟糕的是以”冷战相迎“,几乎不愿跟我说话,陷入了一场权力斗争。想必很多家长都有同感吧。
 
后来我意识到,孩子慢慢大了, 简单抱怨、批评和处罚的方式, 绝不是上策, 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把亲子关系搞得很不好。这么多年PCE 学到的EQ parenting,以及廖冰(PCE 总顾问)经常反复强调的”选择你的战役,最终还是你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最重要。(Pick your battle, in the end, i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your children that matters the most)”
 
我一直把我与孩子的关系视为最重要的,孩子一路的成长,带给我了无以伦比的快乐,但同时也给了我无数的难题和挑战。回顾一路走过来的路,每次儿子给我出难题时,不都是因为我和儿子很好亲子关系救了我们吗?在儿子玩电游事上, 自己出于焦虑和着急, 怎么把这个最重要的原则给忘记了呢?
 
儿子接近青少年的年纪,开始走向独立,开始有自己的思想,需要给他更大的成长空间。孩子长大了,可是老妈还停留在把儿子当做儿童对待的教育方法上,没有做到及时的调整。反省了自己,开始更注意多用沟通和引导的方式,制度也随之做了些调整。 儿子对很多方面的兴趣也随着年龄增长,向我提出了一些要求,我也做了一些调整。
 
星期一到星期四晚仍不能玩电游,但在完成他本份责任的前提下,用iPad上网看一些拓展知识面,培养兴趣方面的网页,听听歌,音乐,看一些在同学圈中广为流传的一些搞笑的短视频等等,也纳入了绿灯的范围。星期五晚,周末可以玩电游。每天玩2~3个多小时,当然也有超过3、4个多小时的时候。周末早上不能玩电游,我几乎毎个周末的一个早上带儿子去书店。
 
我家规矩是:上街、开车、外出吃饭不带ipad, 一家人吃饭时主要是聊天。有时外出吃饭,看到有些桌子全家人一家老小都是埋头族 -- 大人在看手机,孩子在玩游戏,这样的家庭文化下成长的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一点都不奇怪。很感慨电子产品的充斥对传统家庭生活方式的冲击。经常听到家长痛斥电子游戏,其实电子产品本身没有错,是我们做家长的没能坚守住自己的原则或者根本没原则而造成的。
 
记得儿子上幼儿园时,一次与一个从囯内来的老朋友在餐馆相聚,一聊就聊了好几个小时,儿子虽然偶尔也问什么时候可以走,但大部分时间,儿子在一旁画画或玩他的玩具。
 
现在出外与朋友聚会吃饭,他可以几个小时坐在一旁听大人聊天,偶尔私下和我聊几句。朋友都赞:”你儿子能坐这么长时间,很不容易啊!”
 
一次与朋友一家需要驱车5小时去一个滑雪度假村,朋友家的孩子得靠玩ipad打发路途的无聊,当他知道我儿子在这5个小时没玩ipad,一副惊讶得不可思议的表情:”那怎么可能呢?” 我笑着回答:“他(我儿子)不也活(survive)下来了吗。“ 
 
以前儿子每次去滑雪都得带上iPad, 休息时玩。但最近他滑雪不带iPad了,开始时,每次离家门去滑雪,我还小心翼翼弱弱地问他:”你没忘了带东西吧?” (我怕他忘了带,要玩的时候发现没有会抓狂)。谁知人家酷酷地说“沒忘,我不需要iPad.” 呵呵,老妈好个喜出望外:iPad 这个拐杖,儿子可以不总需要了!一次滑雪休息45分钟中,儿子一直在与我聊天。从聊他的朋友到聊学习,再聊到什么是好的交流方式。小家伙越讲越兴奋,话匣子打开了,还把爸爸妈妈平时交流方式的不同及问题一股脑的都倒出来了。中间我瞟了凢眼窗外的滑雪场(神游了几秒钟),儿子马上说”Mom, eye contact!"。哈哈,儿子在提醒妈妈:”我跟你说话呢,你可别走神啊!” 儿子并不是那种爱说话的孩子,那天能与我聊这么久的天,老妈可真有点受宠若惊啊!
 
很多孩子把电子产品带到卧室,门一关几个小时不出来,美曰其名告诉家长”在做功课”。听取很多专家的建议和过来家长的经验,儿子的卧室除了张床和衣柜,什么都没有。儿子的功课必须在楼下做,玩电游也都在楼下。iPad 也尽量不带进他的卧室。

我对孩子玩游戏的态度是提倡先紧后宽。孩子小时,制度稍微严点,目的是让孩子养成没有电子产品也能自娱自乐的能力、专心认真做功课及阅读的习惯、去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成熟和好奇怪的养成,我们应该逐渐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目的是逐渐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及平衡学习、责任、娱乐、休息的能力。

儿子现在13岁半,星期一到星期四、周未早上仍然不能玩网络游戏。青少年玩的网游对电脑的配置有比较高的要求,老公把他的好电脑(游戏电脑gaming computer)让给了儿子。星期一到星期四,我会把儿子的游戏电脑收起来。如果需要用电脑做作业,他可以用另一台普通电脑。我告诉儿子,我是希望在他高中时逐渐放开他玩网游的限制,但前提是看他是否能展现出他在自控力和责任心上的进步。通过这些沟通,我希望儿子能明白以后是否可自由玩网游的权力不在我,而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
 
我现在对儿子用iPad 已经完全放开了。儿子每天从学校回到家知道先把功课做完,然后看ipad。我需要提醒他的是每一个多小时后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放松一下眼睛。我有时会带他到外面走一小圈回来,或者提醒(或者催促)他到家门外打打篮球、或者坐在阳台上望望远休息下眼也好。虽然在没有我的提醒下他有时也做以上的放松活动,但大部分时间还需要我提醒。但每次看到儿子自己能做到暂停,甚至自己到外面走一圈回来时,我都觉得这是儿子在自控力、平衡玩和休息上的可喜进步,会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4.多沟通和引
 
很多家长会说:”我们家也有制度,但孩子不仅不照章行事,反而强烈反抗,闹得我经常与他战斗,亲子关系也受到影响,我是黔驴技穷了。“
 
美国有句话说:“Strict Parents create Sneaky Kids(过份严历的家长往往创造偷偷摸摸的小孩)”,虽然听起来比较绝对,但也不乏道理。
 
制度只是管住孩子的身体,管不住孩子的大脑。所以光有制度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通过长期良好的沟通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权衡事情利与弊的思维方式植入孩子的大脑,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大家仔细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对很多自己非常喜爱而家长不允许做的事,我们不都常常背着家长做吗?我小时候算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但我还是经常瞒着父亲,在被窝里打着电筒看书。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作为父母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我们的孩子因为怕我们而不去做错事(其实是无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了偷偷摸摸做你不允许做的事的机会),而是因为孩子从我们这里学到了做人的价值和识别是非的能力而少犯错误。
 
怎样做了这点?那需要正面引导和沟通。
 
我经常告诉儿子”电脑是个好东西, 就看你怎么用它.”
 
我经常把我从网上文章、广播里和讲座上学到的有关知识与儿子分享。一天在开车的路上听到 NPR 采访PayPal 创始人 之一(记不清名字了)的对话。这位PayPal创始人说,他小时候也很喜欢电脑,去上电脑课编的第一个程序是TicTac,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电脑的神奇,从此也就深深地爱上了这行。
 
我告诉儿子,比尔·盖茨、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和许多人对电脑的钟情都来自于童年。孩子年少时往往是为了好玩, 好玩、好奇心往往是兴趣发展为激情的开始。当逐渐长大,孩子的兴趣应该从好玩上升到如何应用上。这就是人日渐成熟的过程。我还和儿子一起读"Who Is Bill Gates?" "Who Was Steve Jobs?"的书,希望Bill Gates和Steve Jobs 从小遵循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成长故事能在儿子的心里埋下种子。
 
暑假时我也把儿子送到附近社区大学的暑期班,学设计3D电子游戏,制作视频游戏动画片,用电脑控制机器人(Lego Mindstorms),编程(简单html 和javascript),等等,以此引导他从玩逐渐到应用。
 
有些家长对让孩子上这类课有顾虑,担心孩子会不会更迷上玩电游。我认为这个担心大可不必,因为老师可以把孩子纯粹的玩的兴趣引导到更高层次的能力开发和培养:比如想象能力,设计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等。
 
我同事的儿子,小时酷爱卡通,爱画漫画,也爱玩电子游戏,立志长大后用电脑设计电子游戏。现在一所公司做电脑软件设计,最近与Google及Amozon都有面试。也有很多小时爱玩电游的孩子,长大并未从事电脑软件设计这行,但他们孩时对电子产品无师自通的能力,日后不仅在工作中,而且在生活中都非常受用。
 
我从事于IT 行业,我周围好几个技术很好的男同事,包括Architect 组的高级经理,都玩电游。有一天听他们在谈论Plants vs. Zombie, 我当时很惊讶,因为那是我儿子也玩过这个游戏啊。怎么这些高科技人才对于孩子玩的电子游戏也会津津乐道呢?我纳闷了。他们对外面新技术,新的framework的研发,网络时代客户对产品的要求等等,都非常熟悉。IT 这项发展得太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我当时在公司是第一批用Microsoft的asp scripting language编程建网站的,而现在,刚工作几年,甚至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知识面的广度都远远超过我们。我明白了:玩电游(及用其他电子产品)是孩子对新科技感兴趣的切入口。
 
现在科技发展得大快,我们真不确定今后最需要怎样能力的人材,只会考试成绩好的孩子以后的发展就一定会好吗?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看待现在孩子们的一些生活方式。美国有位未来学家叫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 写了本书,A Whole New Mind - Why Right Brai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 他预言,未来社会比较看重这六种能力:设计感、故事力、整合力、共情力、娱乐感、意义感。纵观这六样,都是右脑的长项。所以他总结说,右脑思维者统治未来。孩子适度正确地运用电子产品,对右脑思维的拓展和锻炼是有帮助的。
 
当然,我也时不时与儿子分享一些孩子上网瘾而不能自拔的故事,比如一起看国内"青少年戒除网瘾训练营" 的短片。我还和儿子一起在网上查玩电游成瘾的症状及危害性。
 
去年带儿子去听“共同成长“演讲活动,一位男孩讲述他如何曾经沉迷电子游戏,对任何事都失去兴趣,那种感觉很不好。他很感谢他的父母采取措施,慢慢地帮他从电游上瘾的路拉了回来。听到这里,我给儿子一个眼神。当听到另一个演讲的孩子讲到家长的问题:中国家长普遍花较多的时间在微信上时,儿子给了我一个眼神。我们俩都会心笑了。是啊,电子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冲击,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稍不注意,电子产品会让我们偏离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又有一次带儿子听讲座,与一个大学男生聊天,他告诉我,周末其他学生去俱乐部,看电影,户外郊游,喝咖啡聊天,他和几个朋友就在宿舍里玩电游,他说他比较内向,认为这是就是他们的社交方式,他还理直气壮地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啊。我在想,不出去社交,不与人交往,不与社会接触,兴趣单一,怎么交女朋友呢。
 
一次儿子朋友(美国人)的妈妈我家接儿子,她谈到现在有些男孩子玩电游上瘾,对生活很多事都失去兴趣,包括连找女朋友。因为找女朋友需要扩大社交圈,多认识朋友,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些男孩子宁愿花时间在玩电游上,也不愿意去交友活动。所以他们通过网络婚姻介绍所找女朋友。有些网瘾严重的男孩子,觉得在网络上可以找到满足他需要的所有东西,甚至于失去了对找女朋友的兴趣。
 
我把这些都分享给儿子。我知道,他现在不一定都听得进去,或都能理解,但我想利用一切机会,旁敲侧击地把电游上瘾的危害性植入儿子的脑子。当然这是个长期的工作。
 
这种从孩子感性认识着手、到孩子自我理性认识的升华的方式,对孩子长远的影响远远大于硬性制度的监控。
 
我知道这一切不一定马上奏效,但我坚信我所做的会对儿子有影响的。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我觉得教育孩子应该像细雨润物细无声一样,把我们做人做事的价值理念侵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如果没有”打持久战”的心态,孩子一违规,家长就容易急功近利,追求立马效应。这样往往会让我们失去耐心,轻则唠叨,抱怨,重则打骂处罚。
 
 
 5 孩子违规怎么办
 
孩子在不能玩的时候玩,或者玩电游超过规定时间,你三令五申,他还不肯停机,我们怎么办?
 
有些家长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近乎始于无休止的”请求”,例如:”Eric, 时间到了,应该停下来了。” 10分钟后,Eric 还在兴致勃勃地刺杀妖魔鬼怪。以上场景重复好几次,如果你今天好运,Eric 终于依依不舍地停了机。运气不好呢?你终于火山爆发,冲上去把线拔了,气急败坏地说:”你两个星期不能玩电游了!” Eric 气愤填膺含泪奔向他的房间,”嘭”的一声关上门,恨恨地留下一句:”我恨你!我希望没出生在这个家!” 留下你呆呆地站在那:”我做错了什么?我为什么会生出这样的孩子?” 你整晚彻夜难眠、担心、无助、心痛。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自控力差,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我们要求孩子不再犯错误,是完全不现实,是违反孩子发展天性的。
 
我儿子也经常有违规的时候,比如周末早上,我家规则是不能玩电游的。他就起个大早,趁我们还在睡觉,偷偷溜下楼玩;还有的时候,说是玩1个多小时,2个多小时过去了还在意气风发地杀妖魔鬼怪。他无数次晚上偷偷把iPad 拿到房间,我有时也心平气和但严肃地提醒他我们的制度,但也没有次次都戳穿他的小把戏,只是把iPad 拿到楼下,看到哪天儿子心情还好,就心平气和地说:"晚上不要把iPad拿到房间,好吗?妈妈想要你好好休息。”  然后继续引导。
 
我经常征求儿子意见:”晚上上楼睡觉前,你觉得你可以自己控制不把iPad/电脑带见卧室,还是希望妈妈帮你,晚上把iPad/电脑拿到妈妈房间?” 很多时候儿子更希望我能把所有电子产品拿走。我告诉儿子:”为让你晚上休息眼睛,妈妈帮你个忙,把电子产品拿走。但有时我不拿走,希望看到你能控制自己,晚上不把iPad/电脑带进卧室。如果你能做到,妈妈会把iPad/电脑留在楼下。妈妈希望能看到你有控制能力,因为上了大学,你自己将掌控什么时候玩,玩多长时间。”
 
孩子10岁之前,当孩子违规时,马上指出是应该的,当然我们一定要保持情绪平和,就事论事,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把重点放在总结错误上。相反,过激的情绪化处理往往会导致孩子情绪激化,反而失去理智反思的机会。
 
但当孩子11岁以后,每次孩子违规你都”当场抓贼”的方法,不仅效果不好,也让孩子感觉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监视”他们,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阻碍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对亲子关系也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一个朋友讲她的一位朋友看到儿子与同学玩网络游戏就来火,冲着儿子痛骂,同学那头都听到这位妈妈的歇斯底里。青春期的孩子,不让他干的事(特别当家长态度强硬时),他偏要与你作对。在当头儿,拨电源线,砸遥控器,大声吼叫,这类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实在是不可取,只会增加孩子对你的抵触情绪,把孩子往更沉迷电游的路上推。
 
交流是一门艺术,与孩子的交流更是如此,需要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与他们交流。有效的沟通不是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而是要冷静考虑时间、双方情绪状况、从什么角度说、怎么说、以什么样的切入点去说等等因素。也许需要等几天找到合适的时机,这时大家情绪平和,你也比较有准备,孩子才比较能考虑我们的想法,这样往往会事倍功半。
 
我现在主要原则是:希望帮助儿子在离开家庭走向独立之前,通过逐步的锻炼,建立起正确有效的自控力。主要方法是:在儿子违规的时候,我有时也会指出问题:”不是有规定现在不能玩吗?”,表示我对他行为的不满;也启发儿子找能自控的方法;有时会心平气和地说:”自控确实不容易,是吗?没事,慢慢来,下次再努力!” 表示我对他的理解和期望,因为我坚信:温柔的鼓励远胜于严苛的指责。别指望几次交谈或管教,孩子就老老实实一劳永逸。如果你孩子真是俯首贴耳、循规蹈矩而缺少主见的孩子(也许没这样的孩子),你又得对这样孩子的今后生活操心和担心了。
 
我经常告诉儿子:”Integrity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s even though there is nobody watching you".(诚信是即使没有人看着你,你也会做正确的事)。
 
我希望对儿子的正面影响,不仅限于他未成年之前,而且希望在他成年后,在他愿意听我的时候,我还能说上两句;在他需要听众的时候,希望他知道,家永远是个避风港,父母永远是他最忠实的听众。
 
 
6 化孩子玩电子游戏为契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既然对孩子适当的玩电子游戏采取了接受的态度,我为何不“既来之则安之”呢?于其只聚焦于玩电子游戏的负面,倒不如把精力花在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化玩电子游戏为契机上。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吉林大学副教授董进宇博士“学习方法的革命”的演讲。他用了这样的一个比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点像一盆水倒在沙滩上后,四处漫流。作为父母,我们的作用是挖沟,那么水就会顺着挖的沟流。我以为他的这个比喻很形象,也蛮有道理的。其实,挖沟就是正面引导。至从那以后,我就注意做个用心的妈妈,很自然地把“挖沟”融于儿子的生活中。
 
儿子不是个很爱说话的孩子。儿子5,6岁时,我发现他说起他的游戏,就像变了一个人,兴致勃勃,滔滔不绝,自信满满,表达能力也蛮不错。
 
我想,我倒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锻炼他的表达能力。我知道儿子玩的每一个电子游戏的名字(Plant vs Zombies,Castle Crashers, Minecraft,Tower Defense, Clash of Clans,Terraira, Team Fortess 2 等等),还会到Wikipedia 上大概了解一下儿子玩的有些电游。儿子小的时候,我有时也会坐下来看他玩。儿子玩完游戏时,很喜欢我就游戏提些问题。我会问“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什么啊?需要用什么样的战术才能赢啊?”之类的问题,儿子就会热情高涨地向我解释,然后再问“你还有没有问题要问我?”,我有时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新问题时,小家伙一副很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表情,知道老妈不在行,但小家伙看得出来老妈确实努力了。
 
记得儿子1年级左右喜欢玩Castle Crashers, 打印了一张30多个castle Crashers 人物的相片,他一一指给我每个人物的名字和功能,然后来考我,让我说出每个人物的名字。天啊,那些人不人鬼不鬼的玩意,在老妈眼里好像都一样的怪物。每晚在床上,小家伙就耐心地讲解他们的特征,帮助我记忆。到了第三个晚上儿子再考我时,30多个人物,他指到哪个人物,我都能说出名字,儿子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因为"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老妈的一半”。
 
几年前,当儿子疯狂爱上Minecraft时,见到每一位小朋友,都会不厌其烦去兜售Minecraft。我每次去aftercare接他,都看到他与他的小朋友在一起谈Minecraft,儿子还图文并茂地画在纸上,很耐心地向小朋友解释Minecraft的游戏规则。他的一位同学的妈妈告诉我“你儿子给我儿子写了一本玩Minecraft的User Guide”。有这么回事儿?我还真怀疑是不是这位妈妈把人搞错了,回家一问,果真有其事。过几天这位妈妈还把我儿子那份”Minecraft User Guide" 拿给我看,儿子还真写得不错,从游戏规则,到每个键盘使用,都写得很详细,而且配以插图加以注释。
 
儿子不属于那种外向会说话型的,但儿子与小朋友谈到那些从网上看到孩子都爱看的傻闹剧和电子游戏时,他所表现出的那种自信,口齿伶俐,还真令我大跌眼镜。我当时想,咦,这倒是个锻炼儿子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他的另外一位同学经过我儿子的推销,也喜欢上了Minecraft。这位同学的妈妈是大学教Marketing的教授,她笑着对我说:“孩子们自己互相推销产品,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营销方式。”
 
我有一次看到儿子在电脑上看一些卖广告的短片,我在一旁对儿子说“Pay attention to what interest you (留意任何引起你感兴趣的事)”。我鼓励儿子“你说服了好几个小伙伴成为Minecraft粉丝,就体现了你的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表达能力也是从事任何职业最基本的素质”。
 
我很喜欢做儿子和他朋友的车夫,经常听到孩子们在车座后讨论怎么设计电游的计划和策略,如果不知道,还以为他们在讨论学校的project呢。几年下来,儿子的表达能力有很大的进步,我觉得这与他与小朋友们交流电子游戏是有关系的。
 
儿子5,6 岁时,特别喜欢Plant vs Zombies,还画了张表格,把各种Zombies和Plants分类,那张表格虽然很幼稚,但可以看得出主人的用心。
 
我还鼓励儿子把从学校学到的知识用到电子游戏上,我儿子还真把Minecraft做成了powerpoint, 那技能可比我强多了。我在PCE Club年会上做演讲的那张ppt,也有儿子的一份功劳哦。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用心地把知识融于生活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中也学到知识,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是紧紧相连的。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不要让孩子把学习和生活对立起来,更不要整天在孩子的耳边唠叨“学习,学习”的。好像我们与孩子的交流,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可谈的了,那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太无趣了。
 
一次儿子想找个可以录制玩电游的工具,他在亚马逊看到一种,我说太贵了,能不能找个便宜点的。他很想买,我坚持不买。他就一直在网上寻找,一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个免费的,自己琢磨着怎么用。当终于成功时,他兴奋得不得了。还有他自己琢磨怎样建个属于个人的YouTube channel, 在网上找信息,设计一些很酷的logo.
 
孩子不就是通过无数这样小小的经历来锻炼査找信息, 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孩子不就是通过无数这样小小的经历来体验不怕失败,坚持不懈,努力琢磨,最后终于成功的经历吗?
 
因为我很鼓励他在网上多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文章,他有时也会告诉我他在看什么。儿子跟我聊天,我很吃惊他知道的很多知识都是从网上学来的。他最近一年迷上Rick Riordan 的书,一天他很兴致勃勃地在看Rick Riordan 与粉丝的见面会,还找到Rick Riordan 即将发行的新书的片断录音,听得津津有味。
  
大家可能都听过”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教授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他曾进行过一个有名的教育实验。有一次他到一个班级,当场点了一些学生的名,并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说他们是天才,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从此,被罗森塔尔教授肯定的学生不仅自己认为将来一定有出息,连老师都另眼相看。果然不出教授所料,20年后被点名的学生确实比较出色。人们以为罗森塔尔教授有什么特殊的识别“千里马”的本领,于是纷纷向他请教。不料教授说,当年他完全是随意地点了一些学生的名。至于后来他们比别的学生出色,完全是一种心理效应。之后,人们就将这个与心理教育有关的事例及其中的规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的要旨是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孩子需要支持、鼓励、表扬,需要充分的心理享受。
 
我会时时观察儿子,一旦看到儿子的进步,比较按规定时间关机,在网上看与拓展知识面方面的视频和文章等,我会及时给予肯定及鼓励。也经常当着儿子的面告诉老公,儿子做得好的方面。正面标签是积极的心理暗示,肯定及鼓励是激励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7.鼓励孩子寻找自己的兴
 
我一直认为单靠硬性管制孩子玩电游
的方法,绝不是上策。不仅效果不好,而且不利于亲子关系。特别是对中学以上的孩子。
 
经常听到高中生或己上大学的孩子坦诚地告诉家长:别过高估计了限制孩子上网的电脑软件,早被我们功克了!也别以为你们定的制度对我们有多大的制约,我们如果我们想玩,一定会有办法的。你们那点雕虫小技,还是别费心了吧。一个家长告诉我,她把电脑锁起来,儿子居然会撬锁而入。看来与孩子们斗智斗勇,家长们也并不一定占上风啊。
 
花很多精力仅仅在于硬性控制和监控孩子玩电子游戏是远远不够的,倒是应该花更多的心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有兴趣做的事。孩子一旦找到了他的兴趣,那股动力可厉害着呢,他们对玩电子游戏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我们啊,就可以在一旁悠闲地喝咖啡偷乐了。
 
有人看过我儿子10岁在PCE表演的街舞吗?够酷的了吧!你知道,那可是他自己编舞的原创哦。儿子爱上了跳街舞,说起来还是老公的功劳。老公喜欢看“You Think You Can Dance.”,后来我和儿子也喜欢上了。每到节目播放的时候,一家人都会坐在电视机前,一起观赏优美的音乐和舞姿,那酷酷的街舞在儿子的身上播下了种子。但很奇怪,儿子疯狂跳街舞是在于下一年“You Think You Can Dance.” 节目播放的时候。
 
那段时间,儿子跳街舞跳狂了,一有空就跳,洗澡前对着大镜子跳,还把Youtube上几乎大部分他喜欢的街舞片子都看了,他还去查他喜欢的街舞团队的资料。儿子最喜欢jabbawockeez dancing group 的表演,后来去拉斯维加斯时,还专门去现场看jabbawockeez 的表演。 儿子那个激情份,我和老公还真没见过,这让我感慨,孩子一旦对什么事有兴趣,那股力量我们想挡都挡不住。那段时候,玩电游时间大大减少。
 
儿子还告诉我他在YouTube Top 10 Facts学到了很多知识。
 
 
有些家长埋怨孩子不努力,他们主要指的是没见孩子整天在做题。我一直认为,学校的书本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生活才是个大校园,通过电子产品吸取知识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我外甥女(在国内)初中的时候,我妹妹在电话中与我聊她女儿,在一番的肯定赞语之后,总会有点惋惜地加一句:”但我觉得她还不够努力。“ 我问妹妹她为什么这样认为,妹妹答到:“她把学校的功课做完后,就看电视,或在电脑/手机上。“外甥女今年刚刚被她的dream school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录取。跟她聊天中知道她当时很喜欢看”Project Runway" 的美剧,她在网上很爱看跟服装、装饰、艺术有关的东西,她去看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大师的传记和品牌设计。这一切对她申请FIT 时准备Portfolio 有非常大的帮助。外甥女在高二的时候告诉妈妈:”我觉得花85%的时间在学习上就够了,我想花些时间在我感兴趣的事上。”高中毕业她took gap year, 去了英国一家顶级设计学院在国内办的一个服装设计基础培训班,在此期间她为了自己的激情,虽然忙得废寝忘食,但再累再苦却乐在其中。她后来告诉我:”爸爸和妈妈当时一看我在看电视,在电脑/手机上,就认为我是不务正业,其实我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就像Steve Jobs 说得:”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来回顾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所以你得相信,你现在所体会的东西,将来多少会连接在一块。你得信任某个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业力。这种作法从来没让我失望,也让我的人生整个不同起来。“
 
有些父母只鼓励孩子跟学习有关的兴趣,否则就是浪费时间。我倒不这样认为。想想看,我们成年后在工作上,家庭里,朋友中运用到的种种与人相处技巧,处事之道,思维方式,难道很多不是归结于我们童年或青年时代书本之外生活经验的积累、感悟和沉淀吗?还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情趣爱好,很多不也是从小时候逐渐发展下来的吗?很多成功人士,小时候是trouble-maker, 年轻时迷茫过、徘徊过、沉沦过,但往往都是因为他们对某一方面的激情,让他们从迷茫中走了出来。
 
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那他(她)真是个幸运儿。我不希望儿子做考试机器,我希望他能不断地去跟随他内心的呼唤,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去发现和体验:自己对什么有兴趣?自己的特长是什么?我经常跟儿子说:Find your talent, and use your talent to help others.
 
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玩电游而把时间排得满满的,也有的恰恰相反,留出大块大块孩子独处的时间,这也许适合一些家庭和孩子(比如己找到兴趣的孩子,或有较好自制力的孩子),但我还是比较喜欢折中的取向,这样家长和孩子既不会忙得疲惫不堪得连全家一起吃顿晚餐聊天的机会都难得,而且孩子也需要有一些闲暇时间去找一些除了电游以外感兴趣的事去做。
 
我本人很享受阅读,所以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有每晚在床上一起读书的习惯。我大部分的周六周日早上,都会带儿子到书店看书。平时一起做些家务,在家地库打乒乓球,全家玩board game, 打牌,movie night等活动。儿子春天打Lacrosse, 冬天打篮球。全家经常与朋友结伴滑雪。他经常与邻居的孩子们一起打篮球,打橄榄球,玩户外游戏,或几个孩子在我家玩Board games 或 card games 等等。最近儿子喜欢 Magic: The Gathering Card game, 除了与朋友玩,儿子还教我玩。哈哈,受一个preteen 的儿子的”盛情邀请”,老妈好个受宠若惊。
 
我经常告诉儿子:”生活应该是平衡的(balanced life)。学校的学习非常重要,帮助家里做家务也很重要,人也需要适当的放松消遣,玩游戏只是放松有乐趣的方式之一,生活中有太多的乐趣等着你去探索。” 
 
虽然儿子有时也有一天玩几个小时电游的时候,但大部分时间,他也会与朋友们一起玩耍,在户外活动,打篮球,等等。
 
还有,在家里,除了做家务,我们是如何渡过我们空闲时间的?我们要求孩子少玩电脑,但他们看到父母大部分时间都在电脑前,或在微信上,我们是怎样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个”生活应该是平衡”的榜样呢?如果我们的生活不平衡,孩子也跟我们学,我们对孩子又有什么好埋怨的呢?
 
 
 
8. 扩大孩子的社交圈
 
多鼓励孩子参加不同的社交活动,认识不同的朋友。孩子与朋友玩的益处实在是太大了, 第一,提高孩子与人交住技能;第二,只要与朋友一起,不管玩什么都是fun,让孩子尝试到在生活中除电游以外同样有其他的乐趣。第三,孩子也就不会除了学习,就是弹钢琴,剩下大把的时间都花在玩电游了。
 
我很早就认识到playdate 的好处。儿子3岁多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给儿子在周末安排playdate,主要是daycare 的小朋友,什么种族的孩子都有,只要儿子几次提过那个孩子的名字,我就会想方设法与那个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
 
儿子几乎每个周末都有playdate,很多孩子都愿意跟我儿子玩。有一个星期六竟然有4个家长先后打电话说她儿子要与儿子玩。好几次playdate 都安排不过来,儿子朋友的妈妈开玩笑说:”要想与Aaron 安排playdaye ,看来今后要提前预约了”。
 
我的规则是:playdate 允许玩一会电游,然后得关机,玩其他的。9岁前孩子玩玩具和Lego。儿子朋友家长(包括美国家庭)都知道我对playdate 的要求,所以儿子在他们家玩,他们也采取同样的规定。
 
现在儿子有7,8个好朋友,经常来我家hangout(儿子说长大了,不再叫playdate 了)。不是每一次hangout 都能玩电游。他这几个好朋友都参加了4H Board Game Club, 是由他好朋友的父母(美国人)创建的。我有时会给这些朋友的家长发hangout 的email时特别指出,这次hangout 不能玩电游,可以玩board game。因此孩子来时都有心理准备。一次hangout, 几个孩子遵守了我”不能玩电游”的规则,在我家玩了4个小时的board game "Settler of Catan",中间除了上厕所,孩子们一直坐着玩,经常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家长来接他们,因游戏没完,他们硬把家长支走,让家长1个小时之后回来。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孩子没有打电游,居然还能玩得这么开心,而且玩了这么长时间。
 
之后我又再接再厉,在我家搞了几次"没电游”的hangout,这几次,孩子们玩了”Manhunt" game,它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藏猫猫”, 但又不完全一样。孩子们楼上楼下的跑,避免被tagged。 最近,他们又很有创意地重新设计了”Manhunt" 游戏,分team, 把一些电游里的场景和规则融进去,而且听到他们不停地改进规则,使得游戏既有乐趣,又要用一定的战略战术,而且还要公平。玩得孩子个个大声尖叫,上窜下跳,气喘吁吁,放怀大笑,玩得那个开心啊!
 
一个snow day, 几个孩子在我家玩了7个小时,中间只玩了40分钟左右的电游,之后还是觉得"Manhunt"更好玩。玩到天黑时,还不能开灯,全家伸手不见五指,一片漆黑,连做饭都得等孩子走了之后。孩子们在黑暗中玩得更起劲了。天气暖一点,他们就跑到户外玩些自创的游戏。休息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做点点心,孩子们边吃边聊,从游戏、网上闹剧、体育比赛、到食品营养、肥胖症、到第一世界大战、第二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等等,也不知道这些话题是怎样引发的。我在一旁想:其实只要我们给孩子一个没有电游的环境,出于本能孩子们就会想方设法去寻找享乐的方法的。每个孩子离开我家都说:”We had so much fun, it was the best hangout ever!" 
 
最近儿子和他的几位朋友对Magic: The Gathering card game 超喜欢,经常约在一起玩,一玩就1~2个小时,大大减少了他们对电游的依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懂得:在生活中有很多比玩电游更有趣的事。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他们也学到了与人相处的社交技能。
 
Magic: The Gathering card game
 
我家现在可是儿子的猪朋狗友的活动中心了,只要想聚,他们自己张罗互相联系,地点一定在我家,因为我很支持孩子们这种无忧无虑的自然玩法(我们小时候比他们还玩得疯呢),没有很多的清规戒律,看到孩子们能暂离电游还能这么开心,我这个当妈的,可真是心花怒放啊!这件事更让我认识到,其实孩子在无聊时最能激发他们寻找娱乐的能力,这是人的本能,我们应该经常给孩子创造这种”没电游”的无聊机会,而不要一无聊就让电游来填补,那会使孩子对电游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最后导致沉迷上瘾。
 
孩子老是独自一人玩,因久而久之,他与朋友正常hang out的需求会减少,社交能力也会欠缺,因而更渴望在电子游戏的虚拟世界里去寻找刺激,享受和满足。
 
听一位在加州的朋友讲,她的一些朋友的孩子在父母的“push”下,去了加州很好的大学,照说家长应感到欣慰,也可以松口气了吧。错,这位孩子迟迟未能毕业。“我想我知道原因”,我的朋友继续说“孩子的父母在学习上抓得很紧,孩子的很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上,唯一可以放松消遣的活动就是在家打游戏,也没有什么朋友的。上了大学离开家了,天高皇帝远,这下可自由了,可以终日打游戏了。他经常因为打游戏而旷课。加上他缺乏交友能力,没什么其他的兴趣,打游戏成了他最忠实的伙伴。”
 
 
 
9.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在孩子玩电游方面,我们希望孩子最终能掌握的能力是自控力。执行自控力确实很难,别说青少年了,连成人都难完全做到。我们自己都有无数的坏习惯,想改又改不了,不都因为缺乏自控力吗?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我们的孩子百分之百达到我们的要求呢?
 
让我们了解一下大脑的发展,它会对我们理解孩子们为什么达不到我们希望的”说停就停”有所帮助。我们的5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信号是先通过人脑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到额叶(frontal lobe)。边缘系统主要处理跟情感有关的行为,即 What I Feel; 额叶负责理性思考,计划,冲动控制等,即 I Think Rationally. 玩电游带来快感,是What I Feel (边缘系统 limbic system)起了作用,控制玩的时间需要调动 ” I Think Rationally"(额叶 frontal lobe) 的功能。因为青少年的大脑发育还没成熟,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孩子知道过度玩电游并不好,但他们很难做到自我控制的原因。难怪家长埋怨:”我叫儿子定时,时间到了,他怎么还是停不下来啊!” 所以期待一个孩子做到说停就停,是不现实的,那是自寻烦恼。因此父母对孩子自控力的期盼不要太高,要循序渐进,要耐心,只要有进步就行,我们能做的是给孩子一个不断磨练孩子自控力的机会,并不断地进行沟通,为今后他们离家独立生活做好准备。
 
我的经验是当实施一个制度或对孩子提新要求前,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告诉他你实施的原因,这样对孩子遵守制度有一定的帮助。我经常与儿子谈自控力的重要性。
 
几个月前我去听了”Boys Adrift" 一书作者Dr. Leonard Sax 讲座,他问观众:”
IQ(智商),
GPA(学校成绩), 
Self-Control(自控力),
Opening to new ideas(思路开放), Friendliness and Agreeableness(友好和随和)中,一个12岁孩子应具有的哪个素质将最能预测这个人32岁时是否具有健康、财富和成功?” 答案是:自控力。这个结论是由很多跟踪数据证明的,可见自控力的重要性。
 
讲座后,我把这些分享给儿子。同时我也努力以身做则。我一次参加7天的健康饮食排毒program, 只能吃无油低盐蔬菜及水果,最难受的是我平时天天必喝的咖啡和面包也在忌食之中。吃饭时,看老公和儿子吃得那么香,那个馋啊,7天真有点度日如年的味道。我告诉儿子:”妈妈很想喝咖啡,吃面包,但为了达到目标,我得努力去控制自己,不能半途而废。” 事情虽小,但让儿子看到,妈妈也是常人,也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实行自控力,希望对他也是一种正面影响吧
 
讲到自控力,我曾在国内的网站看到一个新闻:一个上中学(或是高中)的男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学校老师,父母都与他多次谈过这个问题的危险性,他自己也想控制,但实在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太深而不能自拔,他自己都痛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控制。一天他拿起菜刀,把自己的一只手的手指斩断,然后叫出租车去医院。出租车司机后来说,他非常惊讶这个孩子当时的冷静,因为这孩子是用外衣罩着受伤的手,司机当时完全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我也把这事分享给儿子,可见如果玩电游一旦上瘾,即使自己想控制都非常难了。一句话,有意识地去锻炼自控力,千万别上瘾,否则美好的一生就毁了
 
在儿子12岁之前,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看儿子玩了一段时间后,我告诉儿子停机,他基本上能在5到10分钟内停机,但如果不叫儿子停机,他会连续玩几个小时。
 
儿子刚满12岁,我觉得是逐渐锻炼他自控力的时候了,我目前的做法是让儿子在玩电游前,提醒他在iPad 上自己定了时间(我叫用iPad 定时为”helper”)。如果儿子忘了,我就说声”Aaron, helper!”,儿子就知道我指什么了。他今天还告诉一个到我们家玩的一个他的朋友:我妈妈叫用iPad 定时为helper.
 
一次我看儿子定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小时到了,怎么还没响,我忍着没出声,后来终于听到计时器响了,过了2分钟,还是没见到关机的动静,我再忍着没问。又过了2分钟,儿子关机走到厨房,我兴奋地祝贺儿子:”You did it! 你用自控力自己关机,大有进步!” 儿子看我心情好,就透露了一句”我多定了30分钟。” 我说:”难怪一小时到没听到声音。没关系,自己主动停就是进步。“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管花了多长时间,毕竟是需要他自己去主动停机,这就调动了自己去控制的能力,比我让他停机有了进步,虽然在家长的眼里这是很小的一步,但对孩子是很大的一步,我们应该多多鼓励孩子。我经常鼓励儿子:"自控很难, 是吗?没关系,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有进步的。” 当然大部分时间,儿子也忘了用(或懒得用)helper,需要我提醒他。
 
有一次放学回家说要用电脑做功课,但一做就超过1个多小时,他平时的功课20分钟就搞定。问了两三次,说是在做作业,我这次不想戳穿他的”阴谋“,就笑着说:”这次功课怎么需要这么长时间啊,下次如果需要这么长时间的话,你看看要不要把电脑拿到饭厅的桌子上,公共地方,大家可以帮你更集中做作业。” 
 
两天后的一天晚上儿子打lacrosse 比赛回家,他直冲客厅桌上的电脑过去,说:”我今天想做extra credit。” 我大脑马上掠过一道 ”咦, 哪有这等好事,别这小子又来耍什么名堂?” 还没等我完全反应过来,儿子捧着电脑边走向饭厅边说:”我今天在饭桌上做作业,这样你也可以看到我。” 昨天我还感觉乌云压顶,今儿这太阳从天边出了还是咋地?老妈欣喜若狂,抓住机会使劲表扬儿子。(当然了第二天乌云又出来了)
 
我个人的体会是(哈哈,不一定科学哦),每个人对自己应该做而因缺少自控力没能做到的事,多多少少有点内疚感,而正是这种一次又一次内疚感促使人一次又一次试图去调动理性思维的功能,尽量去减少这个内疚感,这也是自控力逐渐形成的渠道之一。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不指望儿子能在几年内做到说停就停,但我知道,只要儿子在不断地锻炼他的自控力,他的自控力一定会有进步,离开家门我就较放心了。
 
 
 
10. 对高中生玩电游的态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在孩子高中的时候,如果父母还是采用比较强硬的管制方式来对待孩子玩电游,很多孩子到了大学,因为没有自控力,玩电游玩得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包括逃课。
 
所以我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可以限制孩子玩电游的时间,稍大一点的时候,就要逐渐放手,特别是在高中的时候。有引导式的给孩子机会,让孩子逐渐锻炼自控力。与孩子一齐制定一个计划,在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后,可以用电脑做自己喜欢的事,包括适当的玩电游。
 
很多有过这段经验的家长告诉我,这段日子(主要是6年级到9年级期间)是”最难熬”的。对于高压强势的父母,一些稍微”听话”的孩子也许会屈服于父母,但很多这样的孩子一旦到了大学,没人管了,这下可好,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从奴隶到将军”了,孩子又没有自律性,玩得一发不可收拾,旷课、不能按时毕业,严重的还辍学;而对那些”具有反抗精神”的孩子,与父母的抗争可谓尖针对麦忙,但到最后是两败俱伤。孩子无法得到家庭的理解,合理的身心需求没被认之及接受,他们反而会退缩到电游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刺激,以暂时忘却烦恼,或通过游戏的不断升级而得到一种虚假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快感,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完全丧失了兴趣,有极个别严重到甚至丧失了活着的意义。这些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含辛茹苦把孩子培养成人,他们是那么的爱孩子,万万没想到孩子会是这样,父母心痛和无助的快崩溃了,这种故事实在是太多了。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关系好了,沟通渠道畅通了,什么都好说,孩子会给我们无数的机会。相反,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有效的沟通方式,一切都白搭,孩子可以刀枪不入,软硬不吃,破罐子破摔,请问家长,你还有什么招啊?家长唯一的法宝就是你与孩子的关系,如果关系好,孩子会给你无数的机会,与孩子经常坦诚的交流,在孩子小时起,经常与孩子一起分享玩电游上瘾的危害性。你对孩子的正面影响一定会有收获的。
 
11. 听听孩子们是怎样看电子产品使用
 
 
去年”共同成长”组一个讨论话题是孩子花多少时间玩电脑游戏和手机比较合适,怎样自我控制花在电脑和手机上的时间”。
 
让我们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吧:
 
3年级的J同学说:“电脑,一定得玩,但要有节制。爸爸没有限制我,我也不应该得寸进尺“。他小小年纪的自控意识和流利的中文表达得到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11年级的E同学认为,学生要努力地学习,也要努力地玩儿。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把重要的事儿先做完。参加讨论的孩子中,有把玩电脑游戏仅仅当做放松手段的,也有玩游戏玩到一定段位的,但小朋友们大都表示,他们的热情不只在电玩上,有些孩子热爱绘画,热爱读书,热衷参加辩论活动等。
 
一对8岁和10岁的兄弟俩告诉父母他们装载在家里电脑中的五,六个限制孩子上网的电脑软件,早已被俩兄弟一个一个攻克了!哈哈,看来与孩子们斗智斗勇,家长们并不一定占上风。
 
13岁的A同学也分享说,妈妈平时把Ipad藏起来不让玩,怕耽误孩子们的学习时间,结果是孩子们花很多时间到处翻找Ipad。 
 
14岁的T同学坦诚地说自己缺乏自控能力,希望家长们能不断地提醒他,特别是他玩的停不下来的时候。
 
轮到我儿子了,他说:”一天我放学回家,知道妈妈把iPad 和电脑带走了,但我还在找。后来我想我为什么浪费时间找呢?我就做功课了。知道家里没ipad和电脑反而让我更专心做功课。” 
 
10年级的C同学最后有一段总结发言,她说在家长给她种种限制的时候,她只想着如何跟家长们“斗争”,直到家长们放开”政策”了,她才意识到学生阶段还是以读书为主重要,电脑玩多了并没有更开心。
 
其实孩子们比大人想象中更成熟 ,这是讨论结束后很多家长的感受。家长H总结说:“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责任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以身做则是最好的教育模式。进入高中之后,应该慢慢地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不能以监控孩子的电脑或者给电器上锁来严苛孩子。 家长L(两个孩子已上大学)分享道:”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一定能成长得很好。我们的没有耐心,焦虑和急躁反而会害了孩子“。
 
 
 
12. 化孩子玩电游为加强亲子关系的契
 
 
看了标题,一定会有人问:”你有没写错啊?为了孩子玩电游,我天天都与孩子战斗得你死我活、焦头烂额的,亲子关系是一天比一天糟糕。加强亲子关系?你脑子没进水吧?“
 
哈哈,俺明白你的意思,让我慢慢道来。
 
记得儿子小时候,我与儿子玩Wii Mario games 和 Wii sports games, 虽然老妈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Luigi(儿子让老妈扮演的Mario 里的人物)经常”猝死”,需要儿子扮演的Mario来”救命”,好个”英雄不畏艰险救老妈”的儿子!虽然老妈手笨眼慢的经常掉在悬崖下跳不上来,还好儿子没嫌弃俺,看老妈学习态度还好,在旁一直鼓励:”Mom, you are doing good!"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成为了美好的回忆,也加深了我和儿子的关系。
 
一般对儿子最喜爱的电游,我会花个10分钟左右去Wikipedia 大概了解一下这个游戏。比如我在Wikipedia 了解了一下儿子现在玩的Team Fortress 2(TF2) 网络游戏(multiplayer video game), 跟儿子交流的时候,我得意洋洋地炫耀那点少得可怜的“知识”:”儿子,妈妈看你玩TF2 这么有趣,妈妈也去Wikipedia 了解了一下,才知道TF2 是Valve Corporation developed。玩时总是有红队与蓝队竞争情报公文箱。哪个队能从敌人手里抢走情报公文箱、并安全护送到自己队的大本营,哪个队就赢,是这样玩吗?”你玩的是capture of flag mode 吗?”  儿子听了一副喜出望外的表情:与很多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玩什么电游的家长,儿子觉得老妈能说出一些名称来,还挺酷的呢!这不,俺与儿子终于有点”共同语言”了。
 
两、三年前儿子与小朋友们特别喜欢Ryan Higa 的搞笑幽默视频, 我们母子俩边看边笑。儿子还和我一起来看了"Draw My Life - Ryan Higa”, 发现其实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孩子也许更容易和自然接受以这种多媒体的形式。
 
Draw My Life - Ryan Higa
 
当然家长和孩子毕竟是不同年代和环境长大的,生活的重心和兴趣不一样,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要求自己完全跟上年轻人的脚步,但孩子只要看到家长的用心,他们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的。
 
举以上例子就是想引进一个熟悉EQ Parenting 理念的家长都知道”亲子情感账户”(emotional bank deposit )这个概念。亲子情感账户是一个隐喻。当父母给与孩子关爱、鼓励、肯定、赏识、接受、倾听、安慰、支持、对孩子喜爱的事表示兴趣时,父母便在亲子情感账户里存款。情感账户结余越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越富有越亲密,孩子越有可能与父母配合。但当父母指责、威胁、挖苦、惩罚、唠叨、发脾气、不信任、对孩子最喜爱的事不闻不问、甚至强烈反对时,父母便在亲子情感账户里取款。情感账户结余越少,亲子关系越差,孩子与父母的抵抗情绪便递增。父母对孩子正当的要求和管教,虽然是正确的,必要的,但也是从情感账户里取款。可见经常在情感账户里存款,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关系好了,事情就好办多了。咱们可以将心比心地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如果我们觉得哪个人善解人意,彼此关系好,当那个人对我们提出些要求时,我们会尽力而为的;反之,对那些我们比较不太喜欢、甚至讨厌的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议,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去抵抗、反驳。孩子其实很单纯 -- 如果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就这么简单!亲子关系好了,只要我们注意我们的交流方式和语言,对我们合理的要求,孩子也会理解和配合的。
 
有些家长问我:”什么是与孩子关系拉近最有效的方法?“ 我会告诉家长:“你孩子对什么有兴趣,他最想跟你谈什么话题,你就从那着手。“  如果你对孩子说的都是你对他的要求,而对他有喜欢的事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兴趣,孩子怎么会感到你是真心关心他呢?
 
有一次一个朋友埋怨儿子跟她没话说,我问“你儿子最喜欢跟你谈什么?“ ”当然是谈电子游戏了,但我对这个话题,一是没兴趣,二是我不想给儿子一个错觉好像我鼓励他玩电子游戏似的。“ 我的认为恰恰相反,我们完全可以以这个机会为契机,去培养相互的感情。亲子关系好了,什么事情就相对容易了。

有些家长对亲子关系有些误解,以为是无原则、无底线的溺爱。EQ Parenting 中所讲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身心需要持有同理心,而不是对孩子做无原则的退让。

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生活小事,但亲子关系的培养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小事。当孩子在滔滔不绝、情绪兴奋地跟你谈论他喜爱的事时,你是否在全心地倾听,还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当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喜欢的事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时,孩子会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这样你便在情感账户里存款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熟悉这样的场景:时间到了,孩子还是不愿关机,你在旁提醒了几次,他还是无动于衷,你感觉怒气上窜,血压上升,你自叹:”我一家之长的权威哪能容忍这毛头小子的蔑视。”于是你提高了嗓门。如果你运气好,他会愤愤地关机;如果运气不好,一场唇枪舌战即将引发。
 
前几年一次与朋友家去滑雪,住在一起。关机时间到了,朋友家的儿子怎么说都不愿关机,我看见朋友每隔几分钟就远远地催她儿子一下,也没见行动跟上。她儿子看妈妈“没来真的”,放心地继续玩。而我儿子往往可以在较时间内关机。我这位朋友看到眼里,惊讶地问“你是怎么让你儿子听你的?“ 儿子小的时候,我的小方法是,时间快到了,我会坐在儿子身边看他玩上2、3分钟左右,也在旁边做个热情的啦啦队,还不时出于好奇心问一些应景的问题,比如,指指游戏界面问些问题。底线:不关机,绝不离开。关机后,儿子往往想继续跟我聊他的游戏,我也会很高兴地洗耳恭听。很多时候儿子还追问“你刚才有没有明白我玩的,你有没有问题要问我了?”  
 
儿子为什么能关机哪?从心理学分析,第一,儿子知道关机后,还可以继续谈跟电游有关的话题,所以关机的痛苦相应减少;第二,我表现出对他游戏的兴趣,让他感觉我没像有些家长那样在要求孩子关机时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和他站在同一个站壕里;第三,我特别珍惜与儿子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享受这份亲情,我们的亲子关系很好。我想儿子之所以能听我的话,也是因为他觉得我能顾及到他的需求,加上我们的情感账户(emotional bank) 有较多结余,将心比心,人之常情,他也会顾及到我对他的要求吧。
 
我对儿子喜爱的任何事都感兴趣,这是因为我实在太喜欢儿子、太享受我与儿子的每分每秒了,所以很自然地希望更多地了解他的世界。现在儿子12岁了,比较开始独立,对我的依赖也减少了,我很庆幸在儿子需要我的时候我们互相陪伴,双方都在感受这种天伦之乐。写到这里,那些与儿子一起的快乐回忆,就像电影般一幕一幕地回放,除了觉得实在太美好,还觉得非常的珍贵。儿子慢慢长大,对我的依赖也慢慢减少了,对给他的拥抱,儿子有时也能回给老妈一个拥抱,有时会给老妈一个"别打搅我“的手势。哎,那个时不时喜欢蹭在我身边的小男孩哪去了呢?那个老缠着我、央求:”Mommy, play with me!"的小男孩哪里去了?儿子现在看电影要和朋友去,老妈只有个做司机的份了。现在老妈只能“含情脉脉”在一边傻笑看着儿子的份了,哈哈,听了是不是有点小悲摧啊?!我现在特想告诉那些有小小孩的爸爸妈妈,多跟孩子一起玩玩享受亲情吧,等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给我们的这种机会也会越来越少,那时你想给孩子个拥抱,人家还得看有没有心情呢。当然了,孩子逐渐长大,我们也需要另辟蹊径,去找与孩子沟通培养感情的新方法。
 
 
 
结束语
 
儿子才刚满12岁,我只想在这里真诚地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多年来积累的一些心得,远远还没有达到“figured it out”的程度,恰恰相反,我跟大家一样,也有很多挑战。儿子很快到了teenager的年龄,我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很多孩子已上大学的朋友告诉我,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纠结很多,在孩子青春反叛时候,他们好像对孩子失望透了,等孩子上了大学,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回家,孩子变得比想象中成熟多了,这些家长告诉我:这些孩子其实都是好孩子,当时过度的焦虑和担心不仅都是多余的,反而造成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
 
亲子关系是子女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及有效的交流方式,任何方法及管教将会徒劳无功。我们其实并不需要视孩子玩电子游戏为洪水猛兽,孩子如果陷得很深,沉迷电子游戏只是表象,还有其它真正的问题需要家长去关注。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多点,不应该是我们最担心的。只要家庭和睦,亲子关系好,给孩子成长的空间,给他们一些责任,孩子的一生不需要我们担心的。
 
美国人说:”Apple does not fall far from the tree (苹果不会落在离树很远的地方)” 我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生命,就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们热爱生活的态度、健康生活的方式,就是我们对孩子一生最好的影响。
 
 
 
附:
 
一些关于孩子玩电游的文章:
 
 
E时代:孩子真的要输给网络了吗?
 
 
一个孩子从网瘾走出来的真实经历
 
转发:PCE Club关于适度控制电脑游戏的讲座Slides及总结
 
Daphne Bavelier:
”Your brain on video games”
 
http://www.weidb.com/p17594&g=2940&tag=latest&page=1 (中文译文)(有些TED Talks 有选择看各种译文功能。为了方便不懂英文的家长,我把其中几个TED Talks 的中文篇链接贴在这里)
 
”TED Talks: 7 talks on the benefits of gaming”
 
 
”控制欲望”
 
”9 Ways Video Games Can Actually Be Good For You”
 
”Are There Benefits in Playing Video Games?
What are the positive benefits of playing video games?”
 
“The Benefits of Playing Video Games”
 
 
Gabe Zichermann:
“How games make kids smarter”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使用电子游戏?
 
尹建莉:如何让孩子学业和游戏双兼顾
 
文中给测试题的二种方法,我都不会选择。我很看重和珍惜任何一个家庭成员互相沟通的机会,吃饭时间我希望一家人都能坐下,边吃饭,边聊天,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原则问题,家长应该坚持。当然什么是原则问题,得看每个家庭的价值观。文中说: ”相比“控制”,纵容是更理想的家庭成员相处模式。” 我也不太喜欢”纵容”这个词。除此之外,我很同意尹建莉观点。我很多年前读了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很喜欢,推荐给很多家长。


电子产品对青少年大脑的侵蚀(雷春读书笔记系列之十二)

青少年大脑成熟过程(雷春读书笔记系列之一)



 ”How Minecraft and Duct Tape Wallets Prepare Our Kids for Jobs That Don’t Exist Yet”
 
 
有关书籍:
 
The Big Disconnect: Protecting Childhood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the Digital Age
by Steiner-Adair, Catherine, EdD.
 
 
 
"Generation Text: Raising Well-Adjusted Kids in an Age of Instant Everything"
by Dr. Michael Osit
 
 
"Boys Adrift: The Five Factors Driving the Growing Epidemic of Unmotivated Boys and Underachieving Young Men" 
by Leonard Sax
 
 
"Girls on the Edge: The Four Factors Driving the New Crisis for Girls--Sexual Identity, the Cyberbubble, Obsessions, Environmental Toxins"
by Leonard Sax
 
 


Sent from my 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