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威治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


听雪居士-100433  06/28   18613  
4.8/4 

本文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为听雪居士和出处。文中所有照片均出自听雪居士原版。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现在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n点整!”很多年前还没有电视的时候,我们在广播里常常能听到格林威治这个名称,却不知道它在哪儿。这个地方确定了全球计时的起点,成为分东西半球时区的分界线,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神秘地方。

因为工作关系,有幸两次到了这个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地,但因为每次都是在早上到,等不到它10点开门就得去公干,只能在天文台外面浏览了一番,各位有兴趣今后自己买票入门,10-5点。我这里权当抛砖引玉。



现在的格林威治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 ROG)是一个仅供参观的废弃了的皇家天文台,坐落在泰晤士河边的格林威治公园里的一座小山上。红砖小楼圆顶的英式小屋,除了赫赫在目的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几个大字显示出当年的皇权恩威及当年的重要性,其它地方还真看不出来它影响力如此之大。









格林威治天文台始建于1675年,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为了满足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在查理二世国王的支持下,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的格林威治小镇,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威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1835年以后,格林威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它的特色景点就是子午馆里的0°经线。这条线划分了东西经度,很多参观的游客喜欢在那里脚跨东西经留影,体验一下同时跨越东西半球的感受。







在格林威治游人自然要调手表,对准这世界上最标准的时间。格林威治建筑物外墙上有一个醒目的大钟,是24小时的表盘--我们一般都只有12个时刻的表盘--它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24小时刻度的表盘。



我去的时候正是英国夏时制时间,全英国的钟表都调快了一小时,唯有这个大钟依旧坚持着本应该有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谁让我是格林威治呢?我就是有那么任性。

所以对表的时候那个表刚好比我的晚了一小时。啊不,它是标准啊,应该是我的手表比它快了一小时!



天文台一栋老建筑顶上还有一个红色时钟球,每到下午格林威治时间一点的时候,红球就落下来。来往于泰晤士河上的船只要看一下这时钟球落没落就知道晚不晚了。英语中有一句The ball's dropped 形容时间晚了,来不及了,大约就是从这里来的。





格林威治当年大约还是一个统一度量衡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仅发布着时间的标准,还发布着长度和海拔的基准高度等。外墙上有不锈钢钉明确到底多长是一yard(英码),feet(英尺) 和inch(英寸)。听说一英尺(feet )就是当时国王穿上鞋子以后一只脚的长度,我一直搞不清他们一只脚到底有多长,就把我的脚抬起来在里面量了一下。我37码的大胖脚显然比国王的脚还是小多了,算上鞋尖也远远不到一英尺啊。一码是三英尺,一英尺是12英寸。当英国人告诉我他们身高的时候常用英尺英寸,让我永远搞不清他们身高是多少厘米,到底是1米7还是1米8还是1米9。墙上有6英寸和3英寸的长度标准,大约6英寸就是我两个拳头长,3英寸就是一个拳头长。想想赛百味(Subway)店里的面包长短就差不多了。下次大家拿到面包的时候比比自己的拳头。









格林威治天文台遥遥相对泰晤士河对岸的伦敦金融城。这里视野开阔,很多建筑物景点尽收眼底。公园靠近泰晤士河的边上就是英国的国家海事博物馆,海军学院等等。这里一切都显示当年英国海事的发达和海军力量的强盛。当年英国就是因为掌握了海上霸权才夺取了那么多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格林威治可以说为这个日不落帝国提供了技术保障。









海事博物馆照样也还没有开门。博物馆外面一个大玻璃瓶里陈放了一艘大船模型。海事博物馆的院子里沿着矮墙盛开着许多玫瑰和蔷薇,花丛中显示一个小牌子,说明这是纪念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多少周年由哪位幸存者来奠基的一个花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估计泰坦尼克号之对于英国人就跟滑铁卢之对于拿破仑一样, 是心中永远的痛。



格林威治天文台被废弃的过程总让人有些唏嘘。工业革命使格林威治地区人口剧增,工厂增加,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夜间灯光的干扰,对星空观测极为不利。这样迫使天文台于1948年迁往英国东南沿海的苏塞克斯郡。那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观测条件好。迁到新址后的天文台仍叫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但是,新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并不在0°经线上,地球上的0°经线通过的仍是这个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

我在匆忙中拜访了这历史厚重的天文台,除了一两个晨练者,只有这尊James Wolfe(詹姆斯.沃尔夫1727-1759)将军的雕塑陪伴我。这位32岁就牺牲的英国将军,一生赫赫战功,从英国打到欧洲大陆再征战北美,征服了加拿大,牺牲在加拿大魁北克战役中,成为英国七年战争胜利的标志性人物。这尊雕像原本在加拿大,善良的加拿大人民非常爱戴这位青年将领,体谅他思乡太久,前些年把这尊雕像送回将军的故国。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人生不在长短,在于活得精彩和酣畅淋漓。


听雪居士 2015年6月底 于英格兰



听雪居士简介:女,本名王维群,湖南湘西龙山县人。旅英学者,爱好文学。武汉大学英语系毕业,伯明翰大学语言学副博士。现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从事国际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