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尹建莉: 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黄敏-2432 05/31 100154.0/1
有感于“尹建莉: 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群里有人发了”尹建莉: 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这篇,我非常喜欢。
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为了孩子将来在这个竞争的社会有竞争力,我们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往往偏于功利方面的),这样孩子才不会输在起跑步线上,这样的家长才是负责任的家长。”
这种错误的观点让无数的家长过早地把孩子推到了恶性竞争环境。
A friend's daughter is in the one of the most competitive public school in NJ, as it is the feeder school to top colleges, and the spots to ivy leagues schools are very limited, as you can imagine, the competition there is so furious, 那简直是有你沒我的恶性竞争。朋友告诉我一件在那所学校发生的真事,一个学生把班上学习最好同学的笔记偷走了。我当时听了这件事,还以为这个学生想从那个笔记中学到什么,这个朋友告诉我,其实这个偷笔记的学生的真正目的是让这个好学生考试前没笔记看,这样可考差一点,影响这位好学生的GPA。
我的这位朋友的女儿,有一天在电脑上打开她的一个project, 一个同学在旁边居然没有经过她的同意,把她的project 拍了照。我这位朋友认识的一个孩子, 去年从这个学校毕业,考上了哈佛。这个孩子说,他那时在这所高中,因为互相竞争,很难结交好朋友,所以他离开这所高中时,没能交到一位特别交心的朋友,他对此很遗憾。我的朋友说,她女儿心地善良,绝不会去对其他同学起恶意,但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防着他人。这种环境,对孩子有多大的伤害。
一个朋友的孩子,学校要求3人一组做project. 因为那两个同学的成绩不是很好,为了保证拿高分,朋友的孩子跟两个同学说,这个project 由我来做,到时还是填上你们的名字。这样的孩子,团队精神从何而来?领导能力从何而来?
另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在藤校上学的女儿一件事。他女儿向她一个同学请教一道题,这位同学说不懂。后来发现他不是不懂,而是不愿意说。不难想像他在今后工作中与同事合作将会是怎样的状态。
现在普遍现象是,孩子高分低能,独立性差,举一反三的变通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抗压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这种草莓族”(不能碰,易烂)或美国人说的“teapot"(fragile 易碎)就是我们遍面追求功利的竞争结果,而忽略全面培养孩子做人的基本素质的畸形产物。
我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十二岁以下?),应该少竞赛。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心智还没有成熟到有能力平衡竞赛带来的短期和长远收效。如果目的是竞争短期收效,孩子容易compromise love of learning and joy of just doing it, but more care of how to get to the top ranking, 容易急功尽力。
我认为,如果竞争仅仅是争名次,这种竞争是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发展的。但如果孩子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比赛时为了挑战自己,向其他选手学习,提高,那这种竞赛是健康的竞争。如果在竞赛过程中,有突发事情,急需要你的帮助,你能在影响你竞争名次的条件下,仍然选择帮助他人吗?这时孩子的决定就反映出一个家长平时对孩子价值观的灌输。你是哪种家长?
生活其实很公平: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定有很好的人缘,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周围的人也一定会信任他,伸出一臂之力的。俞敏洪多次谈到他创业的合伙人,也是因为他们看见俞敏洪在大学的时候,他的朴实,谦卑,多年如一日为寝室的同学打打水类似的行为,给合伙人与俞敏洪合作的信心。相反,那个在北京住的,每星期从家回来而独自享受好东西的人,俞敏洪说这种人是绝对不可信赖的。
Team sports competition is very different than individual sports, I totally agree that kids can benefit a lot from team sports as it is not wining for yourself, it is winning for your team, you need to work together with teammat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mmon goal. Of course, if a child loves what he does, the goal of participating competition is more about challenging himself, and meet , talk and learn from the people who are in the same field, that would good and healthy 'competition', for those kids, the motiva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petition is not solely about getting to the top, and more about learning and growing.
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乐于助人,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呵护孩子的天生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去探索世界未知,帮忙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及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等等,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提高竞争能力。
我们并不质疑人类与生俱来的竞争意识,这其实是人类本能自我保护,进化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但我们应该仔细考虑的是我们要孩子竞争的心态。扪心自问的,我们过早过度地人为推孩子的竞争是否多多少少与我们对孩子未来的焦虑,或者父母之间的攀比有关系。在中国那样的大环境下,要改变教育现状也不是仅仅家长可以达到的,我很能理解在中国的家长的苦楚。但让我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在美国的华人家长,还把互相攀比看得很重,这里的大环境,应该是给家长松绑了许多,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度按照自己的个性去选择自己的路。
当然我们毕竟受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文化影响,坚守自己教育理念的家长确实非常难,但是我们做家长的,有教育孩子以做人为本长期目标的权力和义务,有对孩子的无条件的爱,有对孩子活得比我们更潇洒更充实的希望,这应该足以给予我们动力去抵制随波逐流,做自己的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去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社会,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们心里深深扎下根,不要盲目崇拜上了名校的家庭,每个孩子的特点毕竟不同,有些孩子IQ高,有些孩子EQ高; 有些是book-smart, 有些是street-smart; 有些孩子逻辑推理能力较高,所以数学比较好,有些孩子学习不怎么样,但人缘好,有号召力;有些内向的孩子,不起眼,但善解人意心地善良,这些都是孩子的特点。看不出自己孩子的优点,而把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那是自寻烦恼。
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没上名校的孩子,只要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发挥自己的天赋,通过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努力,都会活出最真实的自己,走出自己最精彩的路,过最充实的生活。我在国内的大学和在美读研学校,都很普通,我不也活得很好吗?我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一个与我有共同语言的老公,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80岁了,身体健康,母亲每天与老人家们跳一个小时的舞蹈;我找到了自己热爱做的事情,有一帮很能聊得来的朋友,这些都让我感到骄傲,幸福和充实。我常常感谢生活,因为她太厚待我了。
附:
尹建莉: 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Campus culture of anxiety
http://news.yahoo.com/video/campus-culture-anxiety-144840594.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Yahoo News Video Thu, May 14, 2015 14:29
Yahoo Global News Anchor Katie Couric talks with Yahoo National Affairs Reporter Liz Goodwin about her story on Tulane University’s recent suicide cluster and the mental health crisis that surrounds it. Dr. Allison Baker, a psychiatrist from the Child Mind Institute, and New York Times columnist Frank Bruni also join them for a discussion on the rise of mental health concerns on campus.
此文提到teacup(茶杯大学生), 学业优秀,但抗压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