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编辑总结: 也说说蓝天白云和工业发展


Oskarlre-1300  03/01   11698  
5.0/1 

这两天朋友圈上为了柴记者的片子吵成一团,我也很是参加了几场辩论。这里总结一下,作为个人观点的总结陈述吧,不求他人同意。 J


既然柴记者从个人经验说起,我也说个人经验。 先扯个个人背景,我生在唐山,长在石家庄,家里是煤炭系统出身。 也娶了山东煤炭系统的LP。 虽然我和领导都不再是煤炭系统的人,但是自己从打有记忆开始就和能源及工业有着缘分。


我的记忆是从小时候的石家庄开始的,那时候我家附近(人民公园附近)的路中央隔离带上还是长着野草和树,人行道靠建筑那侧还有很长的类似花坛的东西,不过都是灌木和野草。而大院中央也是一个类似小广场的土院,被小储物房包围着。 院子边上是爷爷奶奶们种的葡萄,院子里有一棵香椿树,还有一棵不知名的老树。


我的童年是在星星下捉蛐蛐,斗蛐蛐,在隔离带上摸蚂蚱中度过的。现在还依稀记得院子里也遇到过大蜈蚣(最后打死了),有一次还遇到了蛇。 让大人拿到外面去放生了。。。 现在看来,石家庄虽然在8,90年代已经是个不小的二线城市,但是整体自然情况比起现在来还是好很多的,至少,土没那么大。 要知道,那时候石家庄市区内有棉一到棉七等纺织厂,附近还有烟厂等企业。 虽然后来倒闭的倒闭,动迁的动迁。  但是我童年记忆中没有雾霾,也没有今天那么大的土(至少是直观感受)。一天不擦桌子上就一层。


但是我也清晰记得,小时候每周石家庄都会有拉闸限电的时候,家里蜡烛曾是必备物品。而那时我家的电器只有几个管灯,一个不大的电视机,一个录音机,一台小冰箱和一个风扇,当时曾很奇怪的问大人,为什么会停电,大人解释是,电不够,所以大家得有优先照顾的厂子,剩下的轮流停电。 为了省电,当时大院里冬天还会集体去农村买白菜,然后囤在储物间里冻着。 一楼的刘奶奶还会打煤球放楼道里,然后在一个额外搭出的小厨房做饭(因为经常去蹭饭 )而大家还会去招待所后门打开水,因为它有自己的锅炉房。 刚学会骑自行车的我还因为和一个拿开水的姐姐撞了导致腿被二度烫伤。




说这些是因为后来我看数据才知道,在我的童年,中国的总发电量大概只是美国的1/7到1/5弱(1990年中国发电量是美国的19.5%)那么在享受着蓝天白云的时候,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也在享受着限电的痛苦。 即使每个中国家庭的电器耗电量只是美国家庭的零头。

 

这一切在我小学到初中的时候发生了改变,逐步的,水泥板覆盖了旁边的“花坛”路中央的隔离带被拆除,拓宽。 院子里的树被砍掉,葡萄架被拆掉,也覆盖上了水泥。 而锅炉房也被封停,拆除。 因为要搞“集中供热”随之而来的,是自己和邻居家里的电器开始变多:电视大了,灯多了,冰箱换更大的了。 有电脑了,装空调了,洗衣机也换更大更智能的了。。。


同时,停电从固定时间变成偶尔出现,到最后完全销声匿迹了。 同样是看数据,我才知道,中国的发电量对比从1990年美国的19.50%到了2000年的时候的30.90% 绝对数量从621.20十亿千瓦时增加到了1355.60十亿千瓦时 绝对数量增加218%.


从那时起,石家庄的气候变得越来越热,土也越来越多。 最热的时候,柏油路都是软的。 当时上初中时候看着顶上的吊扇经常想,啥时候能都装空调就好了。 但是我没想过的是,这个的代价是什么。


00年我离开了中国到了美国,当时第一反应是,这里树真多,人真少,因为Easthampton, MA只有一万多的人口,面积却是石家庄几个区的总和。 那时候如果问我美国的空气比中国好么,我最多说是,嗯,月亮看的更清楚点吧,星星也多,不过和后来见识的暗无天日比,还是没觉得有根本性的差距。 但是我在旁边康河(Connecticut River)想钓鱼的时候得到了警告,河里的鱼不能吃。因为这个河上游曾经是小造纸,小印染及军火产业的重镇,河底污泥中铅和汞含量都是超标爆表的—这是治理了近50年的结果。 而如果等自然逐步冲刷入海,大概还得300年。。。


7年后的某天我又回到了中国,那时的我在此之前刚去伊拉克公费旅游了15个月。 当然是坐着黑鹰或者开着悍马去,没事还被AK47的礼花欢迎一下那种。 你猜对了,偶是美军士兵。 我在伊拉克见到的“沙尘暴”着实不少,当时我还笑话说北京总说沙尘暴,看看伊拉克的就都闭嘴了。


这是伊拉克阿布格莱布中央监狱2006年夏天的某次沙尘暴。

 


这是为了应付沙尘暴时我们穿的样子。。。脑袋上的有热成像功能。 受沙尘影响较低。


我07的中国之行让我眼界大开,好友开着吉普切诺基来北京机场接的我,去西站的路上放眼望去满地奔驰宝马,还大排量,这都是走时觉得做个出租都挺新鲜的我觉得,尼玛中国发展真快。 回石家庄后第一反应是不认识了,老妈开玩笑说石家庄是“新加坡”满地都是施工和新建高楼。 而叔叔阿姨们开的车之新之好,也是像我住Amherst MA哪里见不到的。


但是我很快意识到,这一切是有代价的。到家以后虽然窗子是封着的,家里也靠空调换气,老妈每天都要擦桌子,否则都一层浮土。 虽然我在离开石家庄前就有类似情况,但是我记忆里从来没这么严重过。 而且我从到国内就有点小感冒,刚开始觉得是长期不回国水土不服,但很快就证明我是错的。 在伊拉克除了误吃一次放了三天鸡肉中毒以外体壮如牛的偶,竟然被国内的空气放倒了。。。一天醒来老妈突然发现我眼睛红的和兔子一样,一测体温,39.8 C 等到了医院已经40.6C 并且在未来一天内打破人生发烧最高纪录,41.7C,尼玛人都烧糊涂了。 在输液无效后强行打了退烧针回的美国。 然后养了近3周才缓过来。 医生判断,急性肠胃炎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中国环境比伊拉克恐怖多了。。。


剩下的信息就是从新闻和一些统计资料里了解到的了:


2007年,中国发电量达到美国的75%。


2011年,中国发电量超过美国,成为了历史上自1879年电力商业化运行后132年美国第一次失去了世界产电第一大国称号。 同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到是美国的120%—— 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2。9万亿美元,美国为2。4万亿美元。这也是美国一个世纪以来第一次失去了世界工业第一国的地位。


2013年12月中国中东部发生严重雾霾事件,几乎涉及中东部所有地区。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上海等多地空气质量指数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级别,使得京津冀与长三角雾霾连成片。首要污染物PM2.5浓度日度平均值超过150微克/立方米,部分地区达到300至500微克/立方米,其中上海市在12月6日污染达到600微克/立方米以上,局部至700微克/立方米以上。此次重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位于江苏中南部,南京市空气质量连续5天严重污染、持续9天重度污染,12月3日11时的PM2.5瞬时浓度达到943微克/立方米。同年,我岳父因为长期吸烟和煤矿井下工作,患肺癌去世。 而中国当年发电量是美国的126% 。。。


2015年2月底,柴记者关于雾霾的视频引起了大家讨论。。。


上面扯的所有这些都无非说明一个问题,随着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气候也在逐步恶劣起来。 那么是时候来治理污染了么?


那么就要回答一个问题,中国是不是到了应该向西方学习,开始治理环境的时候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答另一个问题,中国人是否要放缓发展脚步,用生活的成本提高换青山绿水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柴记者的记录片是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的。 但是同样,她纪录片里也回避了最关键的问题,如何解决?


正如吴靖的评论所说的:“要呼吁公民责任有很多种,却只挑最轻巧的最高姿态的打电话报警投诉超标,轻轻说句少开点儿车,对于最实际但也是最困难最不讨好公共政策选择,比如提高入城费,提高限行天数甚至单双号限行,控制大排量汽车(O补充,尤其是视频里柴记者开的车是不是4.0排量的SUV?早些时候潘石屹呼吁处理雾霾的时候是不是开的5.0L SUV? 开着这种大车对开1.3L排量的说少开点是不是有点讽刺?)继续严格的摇号政策却不置一词,看来对雾霾的恨还是没超过对成为中产知性女神的爱。”


要知道,现阶段中国人追求的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是像和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看齐的生活水平,要车要房,要空调要电脑,还不能涨电费,涨汽油费,否则就不是“藏富于民”就是“与民争利”


但是成本呢? 中国就是发电量已经接近美国的1.5倍。 今天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电网规模,全球最大装机规模,全球最高输电电压等级,全球最大发电量(拿2011年为例,当年中国发电量为4.72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日本、俄罗斯、印度、加拿大、德国等五个国家2010年发电量总和)全球最多百万千瓦火电机组,全球最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全球最早运行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空冷机组,全球最大水电装机,全球最大水电站(三峡)等无数世界第一外。 人均下来,就惨不忍睹了:


2015年2月,中国人均发电装机才历史性突破1千瓦。 而同期西方发达国家人均装机容量在2千瓦左右,美国更是超过3千瓦。人均用电量方面,2012年美国是12941千瓦时,是中国人的3.5倍。日本、法国等国家人均用电量均在7000千瓦时以上,是中国2倍。


而且中国的产电量主要仍依赖污染最重的煤炭,2011年中国火电为82.54%,仅次于印度(同期印度发电量只是中国零头);水电占比14.03%,低于俄罗斯、略高于印度,远低于巴西、加拿大。核电更是不到2%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好吧,问题还是那个: 西方的环境,还是西方的生活水平? 你要那个? 如果要前者,就要忍受生活水平和西方的差距,而后者,就要忍受发展的代价。


要知道,美国的雾霾早在1903年就发生了。 那个时间也恰恰是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前后,而直到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才出台了《清洁空气法》开始监管和治理环境,而那时候的美国的富裕程度是?


一个男人工作可以养活一个全职太太,俩孩子上大学,供一个房子和两辆车。


请问,现在的中国人有这水平了么?


作为原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的雾霾出的更早,伦敦更是雾都。 其真正治理却也是在1968年以后,英国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而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


请问,如果政府加大私家车收税力度,遏制私家车,提高燃油税,是不是一些人又要高喊与民争利了呢?


有些人鼓吹“清洁新能源” 问题是,这些能源真的能大规模使用了么?还只是在噱头状态。 噢,的确有一个环保能源可以用了,水能—三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受到的公知骂声还少了么? 我们一群人闲的无聊做一个夏尔谢夫力和张拾迈的钓鱼文都能广为传播,三峡引起地震,气候变化这种话只能呵呵。。。至于搞核电,谁愿意家门口放一个切尔诺贝利,三里岛,或者福岛? 为一个低毒的PX都敢去游行的民众,对核电会举手欢迎?


所以说如果一群人告诉你火电污染环境,水电破坏生态,核电制造辐射,风电破坏气候,还自称自己是负责任的公民。 我们应该怎么评价他们? 我个人建议是他们自己组成一个社会,去享受青山绿水的农业社会,只是忘记提醒他们,那时候,预期寿命只有35年。 和成为发展的牺牲品相比,当落后的牺牲品可能性更大。要知道,中国从2001年开始每年公路事故死亡人数是以10万计数的,而07年铁路提速开始后,每年公路死亡人数以1-2万人每年下降?到2009年只有6.8万人?这里就不要说把人当人看是工业化社会才有的事,当药品可以用化学合成,医疗成为教育体系,普通人从怀孕到节生都看医生,婴儿才能被看做人。 否则,请回去翻翻朱德写的 我的母亲,去看看他家溺死了多少个孩子。


从根本来看,即使把全世界资源加一起,然后共产均分一下,全世界的筒子们能否达到今天西方社会的“中产水平”?肯定不能。那么这就注定了这个世界上可供调动和配置的资源和人才是有限的.如果一个国家能更多的调动他们,她的力量就会更强大,利益就会更多,更有保障.但同时其他国家可调配的资源和人才就会减少,力量就会被削弱.鉴于地球资源无法支撑所有人都享受发达国家的"中产"生活,那么发展中的斗争就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中国的13亿人要成为发达人口是世界工业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 那么注定了中国要当发达国家那么现在所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就要下降. 而这个过程铁定不是大家笑笑商量一下就完事的.要用人命工业金融各种拼.最后能抢多少看实力,这才是普世真理。 也不是青山绿水的愿望能搞定的。


所以虽然宣传环保是对的,用环保的大棒迫使产业升级,提高工业的技术含量是条比较靠谱的路,但是如果看不到三十年来西方的蓝天白云是建立在将产业转移到中国这样的劳动力密集地区的,是以中国的“雾霾”为代价的,那我只能说她的愿望是“胡不食肉糜”


环顾今天的世界,如果让十几亿中国人过上西方生活同时享受蓝天白云,也许只有找到足够的外星人之后才能将产业转移出去。


当然在一些公知们的的眼里还有条路就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牺牲吸着雾霾的千万人的饭碗为代价。举着环保的大旗来反对一切文明进步的东西。这在已经步入小康的朋友圈很多的赞誉,认为她为环保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她的演讲也富有感染力。问题是,这个手法和西方文化左派操弄民粹主义的套路类似,以煽情和情怀为手段去搞环保的同时却无视背后的实际矛盾和问题。 有任何意义么? 有趣的事,不少在美国痛骂liberal环保人士的保守派华人筒子,到柴记者这里就是高喊“公民万岁”了。 这是不是太精分了一点?


我个人观点是柴静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没有看到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付出的必要代价。而且在目前人类无法有效解决新能源问题以前,雾霾无解,越来越多人需要好的生活品质就必然带来更多的资源转换造成的各类排放,中国的现代化也必须依靠工业化生产做支撑,人民生活消费增长更紧随资源消耗的递增,这必须正视。柴静女士的作为只能使社会更无奈和尴尬,并非进步意义,也不是真正的社会正义感,更可能给人带来困惑和愤怒的负能量。这也反映了很多传媒工作者普遍缺乏对人类社会宏观思考,仅仅以一己私利和狭隘的认知就当作是世界唯一的正确,所谓新闻视角更多是无知视角。


也许人们是安逸的太久了,对于这真正致命的威胁毫无察觉。殊不知现代文明之所以到发展到今天正是因为大量的廉价工业品,化石农业的支撑,没有了这些廉价的东西,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将陷入缺吃少穿,无医无药,黑暗冰冷的原始社会。中国人拿着把自己变成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代价刚刚将自己的平均寿命延续到70岁上下,难道又要回到人均寿命不到40的前工业社会么?


至于柴记者最后提出的开放能源市场,让私人资本介入,我只想说一句,1.小煤窑还没死够人? 2. BP在墨西哥湾的作为换中国谁来负责? 


因此说,对于很多人来讲环保是个悖论,一方面享受着冷气空调,一方面指责雾霾;一方面开着大奔乱跑,一方面指责交通不畅,一方面担心电磁辐射,一方面指责无线信号不好影响了他上网扯淡… 我管这个叫做“无论发生什么,老子就是不能吃亏主义”。


对于此只能感叹一句德先生未至,赛先生已远去。中国知识分子百年梦想化作一场闹剧。崔永元,柴静之流的作为便是如此,堂堂的资深媒体人只能用如此拙劣的论据来证明其荒谬的论点,我想问一句初中语文你们都是校门口卖臭豆腐的张大爷教的么?


所以借用马甲的评论做结尾吧:柴记者是有水平的,在巧妙的时间点给了社会一个共同的主题,花几百万拍个环保片子,还能这么播出,全国也没几个人能做到。既因为高水平的营销团队,也因为符合一大部分人的利益诉求。


问题是现在的关键是能不能把现象引入问题,从问题找到矛盾,再从矛盾找到合理公平的办法。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利益调整问题,比如成本怎么分摊,目标如何实现的问题。承德说我不发展工业保护水资源,你北京拿钱帮我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好不好。


接下来看两会对环保如何讨论。舆情起来了,但停在现象和问题来回反复,那就很没意义。韩国人拍个中国牛逼的片子,看了很震撼;柴静拍个反应问题的片子,看了又很震撼。So what? 我对柴静没有什么不好的看法。柴静的粉丝,那该怎么喜欢柴静继续怎么喜欢。我只是不需要她来震撼我,我已经准备好付代价和成本的自觉了。那些震撼的,推崇备至的,自觉性怎么样,何年,何月,何日开始愿意付出什么代价?还是等着下一部震撼的片子来接着刺激你的荷尔蒙?


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