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读经经文注释-启示录 哈巴谷书
JL-100333 11/29 342615:1-21 记载七碗之灾,将发生于基督再临之前,是神最后的震怒。印、号和碗之灾中都出现了“七”字,象征神审判的普遍性和完全性,通过这些灾难宣布神对恶人施行的审判绝对公义(15:3;诗18:30)。七号、七碗之灾难都发生在七年大患难的后三年半,因着基督的再临和审判而完成并结束。
15:1 异象大而且奇:倾倒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个灾难,即七碗之灾。描写为“大而且奇”的理由是:①这灾难是神震怒的完成,就是说最后的灾难;②破坏力是世界性的、也是致命的。
15:2-4 描述了得救的信徒唱“神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的场面。以出15:1-8的赞美为背景,是以色列人在摩西带领下过红海后,为了纪念神的帮助和胜利而唱的歌。古代会堂为了赞美神的主权,每安息日下午礼拜时都唱这首歌。古时被埃及人追赶的急迫状况中,神借着过红海的神迹,拯救了以色列民,歼灭了大敌埃及,那时以色列人因感激而唱赞美;同样,面对藉着末后的审判成就救恩的神,面对耶稣基督的义行,神的百姓必然会感激而唱出赞美神的歌。这首赞美最大的特点是从头到尾都在赞美神的大而可畏的作为。主唱的是众殉道者,他们只字不提自己的功劳和劳苦,而只把荣耀归给神。
15:5 那存法柜的殿:是旧约时代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在旷野为了侍奉神而造的会幕,会幕中的至圣所里存放着神约柜(出38:21;民9:15),表明这七碗之灾是出于神。天使从存放约柜的会慕中出来,证明了律法的义,表明在任何时代,任何状况中律法都不能被藐视。
15:6 细麻衣:暗示掌管七碗的七个天使是替神施行震怒之审判的代理人,他们审判的权柄将超越这地上任何权柄(民6:43-48;来7:25)。
15:8 殿里充满了烟……没有人能以进殿: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三种含义:①神的计划和目的有时被隐藏,无人可以领会,并且也必须隐藏;②神的荣耀和圣洁实在至高无比,因此人靠自己的善行和功劳绝不能到神那里;③人的任何祷告也不能阻止神的震怒,就是神公义的审判在于神主权的意志,在达到其目的之前,谁也不能阻止。
16:1-21 本章具体描述了七碗之灾。下面用图表比较一下七号之灾和七碗之灾。这两个灾难有以下特点:①对象都是拜偶像的恶人,具有神对他们审判的性质;②这些灾难都以出埃及之前的十灾为背景。降在埃及的灾难只限于一个民族,而这两种灾难的范围是世界性的,甚至涉及到属灵的层面(出7:20-12:30);③这两种灾难都发生在七年大患难的后三年半期间,以基督的再临和审判结束。第四,七号之灾波及世界的部分地区,而七碗之灾涉及的范围是全世界,神的震怒以七碗之灾而告终。第五,七号之灾的对象是悖逆神的势力,七碗之灾的对象是敬拜兽、侍奉偶像的人。
16:10 兽的座位:象征世上权柄的中心及源头,指当时的罗马帝国,是敌基督的中心地;同时象征掌管并维持这世上偶像崇拜庞大体系的撒但的地位。兽的国就黑暗了:首先,这意味着撒但掌管并维持的偶像崇拜体系出现属灵的分裂,因此在其中寻找生命意义的人陷入迷茫和挫折。第二,属于撒但的社会将普遍出现属灵的黑暗,拜偶像的人根本没有对未来的盼望和曙光。
16:12 伯拉大河:象征撒但的宝座,是巴比伦遗址所在地。此处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许多帝国都渡过此河侵入以色列。因此,此河是世上的众多邪恶暴君受到撒但挑唆,欲与宇宙的主宰——神决一死战而聚集的地方。
16:13 青蛙:旧约时代青蛙视为肮脏、污秽的动物,是灾难的象征(出8:5-11;诗8:45)。在波斯的拜火教中,青蛙是黑暗权势的代理者;在埃及青蛙象征带来丰收和多产的女神——赫特(Hegt);犹太人把它视为魔鬼和撒但的使者,与偶像崇拜有紧密的联系(9:20;18:2)。因此,这里象青蛙的三个污秽的灵,是指一切邪灵势力的联合体。
16:15 警告信徒预备基督的再临,主再临之前要警醒,不被撒但所迷惑,至死忠于基督(太24:43;帖前5:2)。曾向撒狄和老底嘉教会发出过此类警告(3:2-4,18),此处着重强调警醒,不要拜偶像,不要偏离真理。
16:16 哈米吉多顿:(Har-Megiddo)意为米吉多山。实际的米吉多山是位于加利利以南的要塞,周围有基训河 ,从古时开始是世界有名的战场之一(士5:19-21;王下9:27;代下35:22)。关于哈米多吉顿的象征意义,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源于“聚会的山”指傲慢的巴比伦王想要登上神的宝座(赛14:12-15):第二,源于“ 多产的山 ”,由意指耶路撒冷的“哈·米吉顿”一词衍生而来,象征发生在耶路撒冷附近的末世之战;第三,象征性的解释,不是指某个地理位置,而是表现基督再临时,神与撒但势力之间发生的末世最后的战争。第一,第二观点否定实际存在的米吉多山,因此无法接收;而第三种观点根据米吉多山的历史状况,象征性地作了解释,因此较为自然。
16:17 就有大声音……成了:描述撒但的根据地——巴比伦大城在七碗之灾中接受最后审判的场面。成了 :意指“成就”,“完成”,象征全世界范围内敌对神之恶势力的灭亡(来12:27),宣告人类历史的结局。
旧约 哈巴谷书
1:1-11 哈巴谷的第一个提问(1-4节)和神的回答(5-11)。哈巴谷问神,为何不惩罚犹大的罪而默认呢?神回答他,要使用巴比伦审判犹大。在此我们可以得到几方面的教训 :①虽是同族,但当它犯罪时,应指出它的罪恶,引导它走义路,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也是圣徒当尽的义务。②当我们犯罪不悔改时,神即使使用恶人也使我们明白罪恶(箴16:4)。③因此,我们为了不遮掩神的荣耀,不被世人嘲笑,也要省察自己不犯罪。
1:1 默示:?<鸿1:1> 。哈巴谷从神领受的默示是对犹大百姓和统治者的可怕的审判警告。
1:2 我因强暴哀求你:意味着哈巴谷为了阻止犹大百姓的邪恶行为和放荡的生活而努力,并不断向神祈求。你还不拯救:意味着神没有应允先知所求的惩罚败坏的百姓,引导他们走义路的祷告。
1:3 你为何使我看见:提及了哈巴谷先知愤怒的理由。即哈巴谷误会神不仅不关心蔓延强暴、奸恶和悖逆的犹大的罪恶,而且自己那么呼求惩罚犹大,但神只是在旁观。其实在约雅敬王统治时期(B.C.608-597),犹大百姓无视神的律法,沉溺于偶像崇拜,因此哈巴谷如此愤慨也是理所当然的(耶22:3,13-17)。神之所以保留惩罚,是为了给他们一点机会悔改。哈巴谷不明白神这般心意,所以愤慨。
1:4 律法放松:?“妥拉”是当时犹大的绝对的规范,但人们沉溺于堕落的生活中,“妥拉”失去了其权威,实际也丧失了法律上、道德上的效力。公理也不显明:?指随着轻视律法的风气蔓延,义人受苦、恶人得势的现象。如此,当时犹大社会失去公义的原因是,不仅担任审判的人为了利己的目的歪曲法律,甚至连宗教领袖也陷入假冒为善和不义之中。在此我们明白,如果社会的根基法律和宗教堕落,那么这个社会就再也没有希望了,只能成为不义之地。
1:5-11 在此展开了神对哈巴谷的回答。
1:5 列国:指残忍暴躁的迦勒底人(6节)。即指不久就要侵略犹大的迦勒底(巴比伦)的势力比几个联合的王国还要强大。
1:6 通行遍地,占据:指迦勒底人夺取位于南巴比伦的迦勒底地区的领土。迦勒底:原指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巴比伦南部地区(创1:31),但也用来指巴比伦全地(士13:19;但5:30)。此地不仅是亚伯拉罕的故乡(创1:28,31;15:7),也是以西结领受启示的地方(结1:3),也是犹大百姓被掳到的地方(代下36:20;结11:24)。另一方面,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的儿子基薛的子孙定居在此地被称为迦勒底人,他们在那波帕拉萨尔王(B.C.625-605)统治期间,击败亚述,建立了大巴比伦帝国。
1:7-11 记载了迦勒底人的性格和行为。即他们具有骄傲和残暴的性格,为了不断满足野心,不惜行残暴的行为。一方面,他们在战场上如豹、豺狼般勇猛,但终归只不过是缺乏人性的野蛮民族。尽管如此,神还使用迦勒底人作审判犹大的工具,由此可想而知犹大堕落的程度(撒上4:7)。在此我们可以明白,神为了成就自己的工作,即使是邪恶势力,也用作工具,而对于犯罪和堕落的神的子民,藉着灾难使他们回转。
1:7 判断和势力,都任意发出:意指迦勒底人无视法律、规范、条约等,任意行暴力,滥用权力。甚至他们在侵略并统治犹大的事情上忘记了神介入了他的旨意的事实,以为一切都是靠自己做成的,专行压迫和剥削。
1:9 将掳掠的人聚集:指从犹大掳掠很多人作奴隶。照此预言迦勒底人于B.C.605年入侵犹大,俘虏了包括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在内的犹大上流社会人士(王下25:11),此后经20年不断掳掠人到巴比伦作奴隶。
1:12-20 哈巴谷的第二个提问(1:12-2:1)和神的回答(2:2-20)。在此哈巴谷表示犹大受审判没有意见,但抗辩为什么神偏偏用巴比伦来审判。神回答:①迦勒底人也会因他们的罪恶受审判。②虽然犹大受审判,但其中的义人必因信得救(2:4)。在此我们可以看见得救的条件在于信心,这一福音的核心思想早已在旧约出现(罗1:17)。
1:12 我们必不致死:哈巴谷确信,以色列即使受到神的审判而经历苦难,但终必藉着神的恩典而得到恢复。在B.C.538年,波斯王古列允许犹大俘虏归回故国。磐石:象征神之坚固不变性(申32:4,31;诗18:2,31),此处则意味着藏身处或安息之所(诗19:14;61:3;62:8)。本文表现了,神的信实,祂将永不改变拯救以色列的应许,也包含着神子民的心愿,他们凭着信心,盼望以色列得到终极的救恩。
1:13 迦勒底人不过是神的工具,但他们却专行残忍凶暴之事。哈巴谷看到这一切,便断定他们是“行诡诈的”(赛24:16)。比自己公义的:逆行公义的犹大百姓,并不具有什么公义的信仰。这种比较不过是指,迦勒底人的悖逆远胜于犹大百姓。
1:14 使人如……爬物:指犹大束手就擒地屈服在迦勒底人的淫威之下。
1:15 指迦勒底人将会完全控制犹大百姓。神之所以如此彻底地审判犹大,是因祂“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不看奸恶”(13节)。
1:16 指迦勒底人醉心于雄厚的财力与无比强大的军事力量,拜这些为偶像。过于自信且自我陶醉,实事上是骄傲,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对敬畏神的信仰之成长,也是巨大的绊脚石。
1:17 倒空网罗:意指迦勒底人并不满足于征服犹大,为了准备侵略其他民族而无暇顾及其它。
2:1 我可用什么话向他诉冤:指哈巴谷满心抱怨地对神提出了三个问题:①为何以迦勒底人作为审判的工具(1:13);②为何迦勒底人残暴的侵略行为,使那些本当免受审判的义人都遭遇苦难(1:14);③神是否会袖手旁观迦勒底人接连不断的入侵行为(1:15)。
2:2-20 第二个回答:本文记录了神对哈巴谷的第三个疑惑所作出的回答。
2:2 将这默示明明地写在版上:指要将默示的内容,刻在可存到永远的石版上,不仅要晓谕当代的人,也要使子孙后代都能够完全获悉这些话语(申27:8)。这样的版,展示在众人均能看到的公共场所,而用来保存的版则埋在地下,使它更为安全。 随跑随读:意指要刻得既大又明显,以致可以随跑随读。这种外在的记录固然也很重要,但最能够亲近神话语的最佳方法,就是各人将神的话语刻在自己的心版上(申6:6)。
2:3 人不能完全理解神默示的最大原因,就是无法知道默示成就的时间。这是惟有神才知道的奥秘。虽然如此,人们为了探知这日子,或付出了虚妄的努力,或操之过急地进行了判断。为此,大多数人陷入自暴自弃或埋怨神的歧途。然而,不管人持有什么态度,只要预定的时日一到,神的旨意就会得到成就(但8:17,19)。
2:4 心不正直:迦勒底人虽然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但他们过的是远离神的生活,因此内心得不到终极的安息,飘泊不定四处彷徨。 惟义人因信得生:这句话不仅扼要了整卷书的主题,也是新约时代因信称义思想之根基(罗1:17;加3:11)<雅 绪论,行与信>。这里的信是指神毫无代价地赐给人的恩典(弗2:8)<罗1:17>。
2:5 赤裸裸地暴露了迦勒底人道德灵性的堕落。 阴间:希伯来语通常指死人的“坟墓”或恶人受刑罚的“地狱”,是众所周知的不知满足之地(赛5:14)<伯 绪论,希伯来人的阴间概念>。
2:6 这些国的民……讥刺他说:意指受到迦勒底入侵的国家,将会嘲笑和咒诅迦勒底。这些属国之所以使用俗语和讽刺诗,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仇恨。虽然不能直接反抗迦勒底,却欲藉着含有多重意义的文学手法,间接地进行反抗。本文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就是对他人的伤害必会形成恶性循环,伤害他人者必会遭到报应。
2:7-17 迦勒底的灭亡:揭露了蔓延于迦勒底人之间的种种悖逆与罪恶,宣告迦勒底人将因此而灭亡。
2:7-8 意指迦勒底人施予别国的所有残暴,将会倾覆在他们身上。“咬伤你的”和“扰害你的”:是指波斯王古列,神委任他审判巴比伦<拉1:1>。迦勒底曾得到了代神行审判的殊荣(1:6),如今却因错用这机会反而沦为了审判的对象。
2:9 在高处搭窝、指望免灾的:指迦勒底为了防备敌国的攻击,而加强国防力量的举措。这种防御措施是出于躲避神之震怒的自信与骄傲(民24:21;赛14:13;伯1:4)。 为本家积蓄不义之财:指尼布迦尼撒王和君主们为了修建华美的王宫、庙宇而从属国残酷地掠夺财物。
2:11 用比喻表现了迦勒底人的罪孽之大,其罪足以使无法言说的物质都愤恨不平。
2:12 以人血……立邑的:指以百姓的血汗建立王国的统治者。本文所指的,并非迦勒底王尼布甲尼撒王,而是犹大王约雅敬。他强制性地动员百姓,用尽国库为自己修建王宫(耶22:13,14)。
2:14 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指当神施行审判之日,世上的列国均会看到耶和华的能力与威严。哈巴谷指出,将要成就的弥赛亚王国的盼望<可8:27-9:1,弥赛亚思想的展开>。耶稣的降临,成就了旧约对弥赛亚的盼望。他是道成肉身的真理,他引领信他的所有百姓走进救恩,且赋予能力,使其可以参加天国的荣耀之宴。
2:15 给人喝酒:意指迦勒底人将贪婪与悖逆传染给了邻国。 使他喝醉,好看见他下体: 比喻邻国也将会在迦勒底的煽动之下犯罪,及至最后也喝神的震怒之杯(启14:8;17:2;18:3)。由此可知,不肯承认神的骄傲与罪行,不仅会玷污自己,而且也会污染整个社会和国家,最终会导致神的审判。
2:16 你满受羞辱,不得荣耀:意指过于相信力量的迦勒底人,将受到神的震怒而灭亡,因而遭到邻国的嘲笑与羞辱。 显出是未受割礼的:指连那些最令人羞愧的罪孽也都会暴露无疑。 耶和华右手的杯:意指审判与报应的杯(诗60:3;赛51:17,22)。
2:17 你向黎巴嫩行强暴,与残害惊吓野兽的事:迦勒底人为制造武器和大兴土木,而荒废了黎巴嫩的森林,使其中的野兽都失去栖身之所。 必遮盖你:指神按照行为施报的法则(伯34:11;箴24:12;赛3:11;耶17:10;哀3:64;结16:43;太7:2;罗2:6;加6:7;启16:6)。
2:18-19 指出了偶像的虚假与拜偶像的虚妄性,哈巴谷的偶像观与以赛亚(赛40:19,20;41:6;44:9-20;46:6-8)、耶利米(耶10:3-5)、诗篇的作者的观点(诗115:4-8;135:15-18)大同小异<申4:23,从原文的角度察看偶像的概念;王上14:23,偶像论>。
2:20 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意指当以面对审判的心态侍立在神面前(诗76:8;2:13)。本文暗示了人在神面前是罪人,并且只能谦卑地仰望神的赦免。
3:1-19 哈巴谷的赞美:通过与神的对话,哈巴谷所有的疑问都已冰释,他便赞美神。本文的颂赞由4个部分组成:①颂赞神的性情(1-3节);②歌颂神的能力(4-7节);③讴歌神的美意(8-16节);④赞美信心之福乐(17-19节)。
3:3-15 哈巴谷先知栩栩如生地勾勒了,将要审判世界而显现在世人面前的神之庄严威容。同时也象征性地描写了,这对自然界与恶人所起到的影响。
3:4 从他手里射出光线:意指当神显现之时,如日头般的光彩,将会从其两旁放射出来(出34:29,30;诗104:2)。特别强调了神的超越性与荣耀。
3:5 瘟疫:是神审判恶人时所降的疾病灾祸之一,在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之时“火花”、“强烈的闪光”,指伴随着轰雷冰雹的闪电(出9:23-25;诗18:12;97:3)。象征性地表现了,神对罪人的震怒与审判。
3:6 使地震动:并非指地基动摇,而是指测量大地。因此,这句话意味着,神为了审判列邦而察看其行为。永久的山崩裂,长存的岭塌陷:以大地或山岭所具有的坚固性与不变性,比喻世上君王的权势,虽看似万古常青却必在神面前销毁净尽。本文表明,远离神的世俗权柄或人间的荣华,均转瞬即逝,终必归于虚无与灭亡。
3:7 古珊(Cushan)可以说是“古实”(Cush)的长音化。古实位于埃及南部,是现在的埃提阿伯(结29:10 ;徒8:27)。此国凭藉强大的军事力量(代下16:8;耶46:9;结38:5)与埃及结盟(代下12:3;结30:4),但曾因犹大(代下14:9-15)、亚述(赛20:4)、波斯(拉1:1;8:9)等国,而经历战败,被掳并沦为奴隶。米甸:是亚伯拉罕与基土拉之子米甸(创25:1,2)的后裔,与以色列为仇(民22:4-7;31:1-18)。古珊与米甸两族曾被以色列的士师以笏和基甸所歼灭(士3:8-11;7:25)。
3:8 你乘在马上:意指神作先锋来击败仇敌。岂是不喜悦江河……向洋海发愤恨吗:指以色列出埃及时,神使海水退去的事件(出14:21-25),和使约但河水立起成垒,使抬约柜的祭司安然渡河的事件(书3:14-17)。如此神为了完全引领自己的百姓走救恩之路,不仅以超自然的作为与权能除去阻碍前进的任何障碍,且藉着所有过程也成就自己的救赎事工。
3:9 你的弓全然显露:这句话的含意,若与8节的“你乘在马上”相联系,就更加清楚。使徒约翰曾将施行审判的神,描述成骑着白马、手执弓箭的骑手。我们可以由此看到审判的双重性质,即信徒的得救与不信之人的失败与灭亡。
3:11 意指日月均被神的权能之武器——发光的箭与闪出光耀的枪所压倒而丧失其功能。当耶和华的日子来临之时,所有发光体均会因神灿烂的临在之光而暗然失色(赛13:10;珥2:2,10,31;3:15;摩5:20;太24:29)。
3:12 首先指软弱的以色列百姓,藉助于神而征服强大迦南的事件(书10:42),进而象征神将藉着基督审判恶人并歼灭撒但的权势,并使圣徒饱尝胜利的末世性事件(太28:6;徒2:24-28)。
3:13 你出来……拯救你的受膏者:受膏者并非指全体以色列百姓,而是指蒙拣选行神之拯救事工的人。因此,这句话是意指“神差遣受膏者拯救自己的百姓”。代表性的人物有,出埃及时引领以色列的摩西、从迦勒底人手中解放犹大人的古列等。但是,从终极意义上来看,从罪和死亡拯救圣徒的耶稣,才是最完全的神之仆人与人的救主。恶人家长的头:指以尼布甲尼撒为首的迦勒底领袖阶层。露他的脚,直到颈项:指彻底予以击败,使之不能东山再起(诗68:1)。
3:16 身体战兢:字面意义是“肠子发颤”,“肠子”指人的内心最深处,亦即无意识的自我。因此,这句话可以说是,指足以消熔心肠的极度恐惧。耶和华的声音:是指神向巴比伦宣布可怕审判的声音(2:2-20)。
3:17 指迦勒底人入侵犹大而使山河俱废的事件(耶6:6)。无花果树、葡萄树、橄榄树:作为巴勒斯坦地区最为有用的果树而名闻遐迩(申6:11)。
3:18 哈巴谷虽然知道犹大将遭受患难却依然欢欣,这是因为他确信,终有一日神必拯救自己的百姓。信实的信心之人,不论置身于何等处境,都不会抱怨神或感到挫折,反而会以艰难困苦作为试炼的良机,从而使自己的信仰成为成熟的信仰。
3:19 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意指成为信心的勇士而敌挡仇敌,过着满有荣耀的生活。 这歌……用丝弦的乐器:与第1节相呼应。指伶长亦即唱诗班的指挥,可在献唱之时,按照丝弦的伴奏而指挥这首歌。这种指示通常都会出现在诗歌的序论部分(诗4,6,54,55,67,76篇),而在本文则位于末尾,这一点颇为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