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读经经文注释-启示录 那鸿书
JL-100333 11/28 340514:1-20 向一切正遭逼迫和患难的信徒发出神公义审判的预告,以此安慰和激励他们。本章预言因拒绝兽的印记而被杀的虔诚信徒将得到奖赏,而崇拜兽的人将遭受最后审判。本章的内容分为:①得蒙救赎的144,000人光荣的形象(1-5节);②对三位天使审判的预告(6-12节);③庄稼,即信徒的得救(13-16节);④对那些喻称为葡萄树果子的不信之人的审判(17-20节)。
14:1 锡安山:位于耶路撒冷东南方的丘陵地带;被掳之前意指犹大全领土和以色列全民族,被掳以后指圣殿和耶路撒冷城。关于本节中的“锡安”具体指何处,有两种见解:①锡安不在地,而在天,是144,000人居住的地方(来12:22,23);②支持前千年说的学者们认为锡安不是指神和天使居住的地方,而是指将成就在地上的弥赛亚国度或千年王国。在此虽不能断定哪一观点正确,但第一种观点得到更多支持,也更符合本文含义。十四万四千:与本书7:3的144,000人是同一群,指由得救信徒组成的最终完成的教会。在7章他们还没有经历大患难,但在这里描写他们与已通过大患难的羔羊一同在荣耀中。
14:2 天上有声音:不是得救之信徒的声音,而是天使们的合唱;众水的声音:指大而洪亮的声音;大雷的声音:指威严和胜利;弹琴的……声音:指美妙的旋律和和谐。这表明地上信徒的胜利和天上宝座的喜乐之间有深远的关系,并且对神来讲,一人的生命比天下更宝贵(太6:25;16:26)。
14:3 新歌:只有因基督宝血的功劳、知识和生命被更新的新造之人才能唱的歌。从地上买来的:指:①用基督的宝血付赎价的人(5:7);②受神的印记的人(7:4-8);③用羔羊的血把衣服洗净了的人(7:14-17)。
14:4-5 列举了已得救圣徒们的特征及信仰品格。未曾沾染妇女:?①指性的纯洁,不洁不是指夫妇之间的性生活,而是用于不道德的奸淫和淫乱;②象征性的解释,指持守对神信仰的纯洁,不做拜偶象或背教之事。这与整个圣经的教训很协调,圣经通常把神和圣徒之间的关系比喻为夫妇(赛37:22;摩5:2;林后11:2)。
14:6-7 永远的福音:其内容是“敬畏神,荣耀归于神”,因为神是宇宙的创造主,最后也是这个世界的审判主。福音以救赎和审判两个侧面来显明,审判与藉着基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复活而彰显的救赎事件参与路9:28-36,耶稣生平的五大事件成为基督教信仰的二大支柱,非常重要。
14:8 第二位天使宣布巴比伦大城的灭亡。巴比伦大城:是世上权柄的模型,是偶象崇拜和不道德的象征。直接指当时的罗马帝国,间接指在所有世代出现的属于敌基督的世上权柄。邪淫:指偶象崇拜和性堕落,本节反映了耶51:7,8的内容。
14:9-11 第三位天使预告最后审判时拜兽的人将遭受永恒地狱的惩罚。这与将来信徒享受的永恒安息成对比。虽然在这世上崇拜兽的人可以暂时逼迫、杀害信徒,但到了最后审判的时候,他们的处境和状况将完全颠倒过来(7:15;帖后1:6,7)。
14:13 从今以后:关于何时的问题,有三种观点:①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复活时;②信徒死的瞬间;③使徒约翰看见最后审判的异象时。 在此我们不能断定哪一个观点正确,上述的主张不仅都有正确的一面,而且在本节中主要强调的不是时期,而是强烈地对照信徒有福气的死和不信主的人审判性死亡。在主里面死的人有福的原因有二:①他们脱离撒但的迫害和攻击,得享真正的安息;②为基督之名和福音所受的劳苦不会白废,必然得到补偿(2:2;来6:1)。
14:14-15 云上有一位:为审判而再临的基督。白云:基督属天的威严和荣耀;人子:表明耶稣基督的人性;金冠冕:表明基督藉着复活战胜撒但权势而得到的荣耀和他对这世界永远的统治权(19:12;但7:13;太24:30;约5:22)。快镰刀:指基督对世界最后的审判,以珥3:12-14的内容为背景。
14:17-20 收取葡萄果子象征对不信之人的审判。这收取不是祝福和救赎,而是咒咀和惩罚的收割。这收取是借着两位天使执行,与耶稣亲自收割的庄稼形成对比。
14:18 葡萄熟透了:这句话在新约只出现在这一处,意味着恶人的不信和罪恶达到顶峰,象征着苦难中圣徒的呼求上达于神,伸冤的时期,就是最后的审判之日临近。
14:20 本文通过收割庄稼的比喻,描写了基督拯救众信徒的场面(14-16节);通过收取葡萄树果子的比喻描写临到不信主之人身上的震怒、审判(17-20节)。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先拯救、后审判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圣经(7:1-4;太3:12;25:31-46;路3:17)。这是为了:①先给不信主之人悔改的机会;②为了更强烈地对比众圣徒将得到的祝福和将临到不信之人身上的永远刑罚。
14:20 恶人将要遭受的悲惨结局。城:或指耶路撒冷;或象征性地指得救的信徒;或指信徒共同体居住的“神的圣城”,在这里第二个观点更恰当。因此 “在城外”是指“没能加入得救信徒的行列,处在永恒惩罚中的状态”。六百里:文字上指巴勒斯坦的长度,喻指全世界。表明神的审判是包括全世界的,是完全的,无人能躲避。
旧约 那鸿书
1:1-15 对尼尼微的审判:本文神通过先知那鸿预言尼尼的微灭亡。本文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阐明了神审判尼尼微是出于神自己的属性(1-8节),后半部分则宣告了尼尼微的灭亡(9-15节)。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神是①公义的(2节);②不轻易发怒,但必惩罚罪恶(3节);③神是全知全能的圣洁之神(4-8节)。
1:1 伊勒歌斯:至今无从查考其准确的位置。但根据先知那鸿的事奉主要集中在南国犹大来看,伊勒歌斯很可能就是南国犹大的某一村庄。 所得的默示:据此标题来看,本书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神所赐给那鸿的启示。<但 绪论,启示文学>。
1:2 本文以神人同形同性论表现了神的属性。但是,不能仅从人的层面把握神的属性,人因不能控制自身的感情而愤怒、嫉妒、施报,而神却是为了彰显其公义才会表露感情。 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神的忌邪绝对不是自私、封闭的,这源于使选民作纯全子女的奇妙的爱。
1:3-8 审判之主神的权能:耶和华的震怒与报复,通常以超自然的权能得以彰显。如暴风、干旱、地震、洪水等(创6:17;伯9:17;何13:15;摩1:14;哈3:6)。这些征兆均包含着以下重要的意义,即神对信靠他的人予以保守与恩惠,却彻底地毁灭敌挡神的人(出20:5-6)。这种毁灭并不是狭隘或有失公允,而是出于神的绝对公义,既严正又正确。
1:3 不轻易发怒:这是神慈爱的一面,神给罪人充分悔改的机会,久久地等待、忍耐(出34:6-7;赛48:9;结18:23;罗9:22;提前2:4;彼前3:20;彼后3:9)。然而,对于那些执迷不悟不悔改的人,神绝对不予赦免。因为神既是慈爱的神,同时又是公义的神。
1:4 巴珊:位于巴勒斯坦东北部,以肥沃的土壤和辽阔的牧场闻名遐迩(摩4:1)。 迦密:位于肥沃而美丽的山岳地带,以葡萄著称(歌7:5;赛33:9;35:2;耶50:19;摩1:2)。 黎巴嫩:位于巴勒斯坦北部山岳地带,特产有香柏树(歌5:15;赛14:8)、松树(王下19:23;代下2:8)、葡萄酒(何14:7),木材及石材(王上5:5-8)等。但是,在神的震怒之下,就连如此富饶的土地也会荒废。由此可知,属人的富饶与繁荣犹如野地里的鲜花,不能成为终极的盼望(彼前1:24)。
1:5 本文强调神对尼尼微所发的烈怒。小山也都消化: 并非指熔解了,而是指山因震动而坍塌或崩裂了。 突起:指地壳因地震而隆起或者侵蚀,从而使地层凹凸不平。
1:7 保障:希伯来语意指“避难所”,“安全之处”,“要寨”,“圣寨”,指神的怀抱。这是义人脱离审判的避难所(诗31:4;37:39)。
1:8 涨溢的洪水:大自然的洪水会吞噬所有的人。但神所主掌的洪水则以恶人为对象,义人如挪亚就能幸免于难(创6:13-8:22)。
1:10 像丛杂的荆棘:意指尼尼微百姓所犯的罪,如同荆棘一样深深扎根于其中,决然无法剔除,因此他们无计逃脱神的审判。
1:11 有一人:关于此系何人,议论纷纭。有人说是指拉伯沙基(赛36:13),有人说是指希拿基立或亚述诸王。根据14节的内容与以赛亚书36章、37章内容来看,最合理的解释是此人为亚述王西拿基立。他在B.C.705年到681年统治了亚述,B.C.701年左右曾威胁过犹大(王下18:13)。
1:12 我虽然使你受苦:过去犹大百姓过着仅以嘴唇事奉神的形式主义信仰生活(赛29:13),故神通过亚述王西拿基立击打犹大,使犹大百姓遭受痛苦(赛29:3;36:1)。当百姓偏行己路时,神即使是利用敌人的势力,也会惩戒自己的百姓,促使他们悔改。
1:13 该预言先知以赛亚已宣告(赛9:4;10:27;14:25)。B.C.612年,巴比伦与玛代(Media)联军占领尼尼微,如实地成就了此预言。
1:14 根据十诫(出20:5),对于偶像崇拜,神的刑罚不仅临到那一代,而且要临到三四代。并且有时也会象尼尼微那样,遭到永远的灭亡。神对偶像崇拜的惩罚远远超过其他罪恶。因为人将荣耀归给被造的假神或没有生命的物质,从而亵渎了造物主神的神性,<王上14:23,偶像论>。
1:15 好信:指尼尼微被灭亡的消息,同时象征日后通过耶稣基督而得以宣告的救恩之福音。尼尼微灭亡的消息,仅仅对犹大百姓而言是福音,但耶稣基督的福音是对万人的福音,它从罪和死亡权势中拯救人,并将真正的喜乐和安慰赐给一切信神的人(罗1:16)。
2:1-13 尼尼微的灭亡:本文详尽地描述了将来尼尼微灭亡的过程。那鸿将尼尼微的灭亡,视作“复兴雅各的荣华的”。因为这虽然是神的公义之举,但对犹大百姓而言,则是神惩罚多次苦待他们的仇敌。
2:1-5 巴比伦与玛代联手入侵尼尼微:比较了巴比伦与玛代联军攻向尼尼微的可怕战斗力,和毫无防御能力的尼尼微的战斗力。
2:1 那打碎邦国的:指巴比伦的拿布波拉撒(Nabopolassar,B.C.626-605年)与玛代的居亚撒列(Cyaxares,B.C.625-585年)所率领的联军。他们是神为审判腐败的尼尼微而预备的器皿(耶51:20)。你要看守保障,谨防……大大勉力:使用了具有悖论性意味的讽刺手法,并不是劝他们要加强守备,而是指即使进行了彻底的御敌工作,也是徒然无用。任何势力也无法阻挡神所亲自作成的工作。
2:2 正如圣经中犹大王国被比喻成葡萄园(赛 5:7;耶12:10)。在这里葡萄枝指的是犹大百姓。
2:3 表明巴比伦与玛代联军的武器装备,具有可怕的威力,尤其是他勇士的盾牌是红的,精兵都穿朱红衣服:意味着神对尼尼微的审判将会非常彻底。
2:5 贵胄:指巴比伦与玛代联军。之所以被称他们为贵胄,并不是因他们天生就拥有尊贵的品性,而是因为他们被神所使用。由此可知,人的尊严性并不是内在于人性的故有性情,而是源于神的神性尊贵,因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
2:6 河闸开放:底格里斯河虽拥有完备的水利设施,但神的审判临到。就水闸崩溃,江水泛滥,使尼尼微在倾刻间成为废都。这是使醉心于科学的现代人,认识神的绝佳契机。
2:7 命定之事:意指遵照神的旨意。王后:与其说是亚述的王妃,倒不如说是如女王般君临周边国家的亚述。宫女:自然是指亚述诸城邑及其居民。
2:8-13 尼尼微的荒废:对比了尼尼微在巴比伦与玛代联军入侵前后的面貌,预告了即将降临到尼尼微的灾难是多么可怕。
2:8 聚水的池子:比喻尼尼微的居民多得不可胜数。事实上,最为繁荣的时候,该城的人口达到60万(拿4:11)。在古代社会,人口众多是力量的象征。
2:11 狮子的洞:指尼尼微。 少壮狮子喂养之处:指曾为尼尼微侵略与掠夺对象的弱小国家。圣经历史告诉我们,尼尼微(亚述)曾经强盛得足以与狮子比美,但神的审判使她倾刻间变为废墟(赛14:24,25;番2:13)。
2:13 我与你为敌:神并没有直接与尼尼微征战,而是借用巴比伦与玛代联军为审判的工具,向尼尼微宣战。
3:1-19 尼尼微灭亡的原因:本文揭示了尼尼微惨遭灭亡的原因,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指出了,尼尼微遭到灭亡的原因是满盈的罪孽(1-11节),后半部分指出了神的审判不可避免的结果(12-19节)。在这里,那鸿指出了亚述入侵犹大而使其血流成河的罪(1节),和使以色列拜偶像的罪恶(4节),这些罪恶是公义的神无法漠视的,必将遭受神的审判。
3:1 流人血的城:希伯来语是“流血的城池”之意,如实揭露了尼尼微的罪状。
3:2-3 本节生动地描写了,即将攻打掠夺尼尼微的巴比伦与玛代联军之威容和辉煌的战果,以及尼尼微惨遭的失败。
3:4 惯性邪术:这句话并非指尼尼微有很多邪术师与术士,而是指尼尼微为了将侵略、统治与掠夺合理化,而使用了奸诈的手段。 淫行:主要用于偶像崇拜(士2:11-13),在此处指诱惑、极度的自私,奸诈的邪术、背叛等。诱惑列国:指利用淫行,使很多国家沦为附属国予以支配,或者将附属国的百姓当成奴隶贩卖(珥3:3)。
3:5-6 将尼尼微比作女人,宣布他将遭受妇人所能经历的各种羞耻与凌辱。
3:8 挪亚们(Noamon):该城在B.C.663年,被亚述国的亚斯那巴(Ashurbanipal)所占领,曾是上埃及的首都,现在的名字是卢克泰(Luxor)。被亚述占领之前,该城是外邦宗教的中心,尼罗河是其天然屏障,形成了坚固的防御网。即使是如此得天独厚的城市,也因神的震怒,倾刻间惨遭灭亡。在此,那鸿先知以挪亚们城的毁灭象征性地比喻了尼尼微的灭亡。
3:9 古实:<哈3:7>,古实、弗、路地是埃及的附属国,位于尼罗河上游。当亚述攻打挪亚们的时候,这三个国家曾派援兵支援,但挪亚们最终还是未能逃脱被占领的命运。
3:10 人为他的尊贵人拈阄:当时的习俗是拈阄分被俘虏的奴隶。据推测,这种方法通常用在贱民和平民出身的俘虏,贵族出身的俘虏,待遇要好一些。但是,尼尼微灭亡时,贵族与贱民遭一样的待遇。由此可知,尼尼微的灭亡是史无前例的悲剧。
3:11 你也必喝醉:指他们喝了神震怒的杯子,而濒临灭亡(耶25:15,17,27;俄1:16;哈2:16)。
3:12 意指支援尼尼微的援军,在神审判之下变得束手就擒。神的权能能够摧毁人类所依靠信赖的一切(书6:20;诗9:6)。
3:13 你地上的人民,如同妇女:尼尼微的士兵曾经英勇如狮子(2:11,12),却饮了神震怒的杯(11节),变得像女子般懦弱(赛19:16;耶50:37)。你的门闩被火焚烧:当时,近东地方有征服者焚烧被占领城市城门的习俗。
3:14 你要打水预备受困:若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有可能会误解为,为了防备敌军包围尼尼微城,而在城内预备饮用水和其他必要的水。但是,根据当今考古学家发掘的资料,当时的尼尼微城有很多利用底格里斯河的水道设施与水井。所以,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无论你怎样防备,也不能逃脱神的审判,尼尼微必将灭亡。
3:15 蝻子:是蝗虫的一种。 任你加增人数多如蝻子,多如蝗虫吧: 悖论性地指出,即使增加象蝗虫群一样多的援军,也毫无用处。
3:16 当时的尼尼微,凭其优越的地理条件,贸易与商业非常繁荣。曾几何时,来自各国的商人在此川流不息。而今,因着神的审判,众多商人如惊弓之鸟,不再出入此地。
3:17 你的首领多如蝗虫:关于本节,有两种解释:①尼尼微的首领多如蝗虫 ;②尼尼微的首领,就象不由分说地吃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曾经不断侵略并掠夺周边的弱小国家。你的军长仿佛成群的蚂蚱:形容曾经以勇猛与智谋为荣的尼尼微将领,却因巴比伦与玛代联军的气势所震慑,不敢轻举妄动,对抗敌军。他们看到大势已去便趁机逃亡,撇下部下、百姓而自寻生路。
3:18 牧人:指担当国防的首领和政治官僚们。你的牧人睡觉,你的贵胄安歇:指担当国防的首领已战死疆场(诗76:6)。
3:19 凡听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对于一直遭受尼尼微侵略与掠夺的所有弱小国家而言,尼尼微灭亡的消息无疑是令人欢心鼓舞的福音。尤其对于饱受亚述王压迫的犹大百姓而言,这是保障自由与解放的好消息。尼尼微的灭亡,又预表了撒但的势力即将被审判主耶稣基督所歼灭(太3:12;25:31-46;路3:17;约5:22;提后4:1;启2:23)。对于一直被罪与死亡所辖制的我们而言(约8:34;罗7:24),这无疑是带来真正的自由(罗8:2)、快乐、拯救和希望(彼1:3)之福音(约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