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读经经文注释-启示录 约拿书
JL-100333 11/28 375411:1-9 本章是全书的概要,也是启示录中最难解、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本章内容可分为两个见证人的活动和死亡(1-13节);第七位天使吹号(14-19)等两个部分。两个证人的异象可以细分为:①量圣殿(1,2节);②两个见证人的预言;③两个见证人被无底坑上来的兽杀死和复活。
11:1 神的殿:指圣殿里面的圣所,就是只有祭司才能进入的场所。这里的“神的殿”象征经历大患难的教会。礼拜的人:指神信实的仆人(约19:19-21,弗2:21)。量:在旧约多用于表示“破坏”(撒下8:2;赛28:17;哀2:8;摩7:7-9),但本节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和重建,并从属灵的毒害或亵渎中保守、祝福信徒。这测量并不是指从肉身的毒害中保全信徒,而是象征性、预言性的保证,就是跟随耶稣的人即使被兽害死,他们都必得救,决不会灭亡(7:1-8)。这种测量明确分别出跟从主的信徒和崇拜兽的不信者。
11:2 殿外的院子: ①指基督徒的共同体——教会里面的不纯不忠之人。当撒但的大试探到来时,他们会加入兽的行列,露出其本相;②与“神的殿”一样也指“教会”,象征兽在表面上战胜信徒。殿外的院子表明在大灾难期间,教会遭受撒但逼迫的样子。外邦人不是指字面上的犹太人以外的其他民族,而是指悖逆神、迫害信徒的追随撒但的势力(11:18;14:8;19:15;20:3)。本节内容表示,在大患难期间,被赋予地上权势的撒但和他的追随势力将残酷地逼迫教会和信徒。圣城:与“神的殿”一样,是指“教会”;四十二个月:指七年大患难时期,这时撒但对教会的迫害将正式开始。
11:3-6 指七年大患难的前三年半,这时期的逼迫较为温和,是两个见证人活动的时期。
11:3 两个见证人:有几种解释:①以诺和以利亚;②摩西和以利亚,亦或履行他们两人职能的未来先知;③教会;④彼得和保罗等。但最符合本文内容的解释是,不把他们看成两个个人,而是指在历时历代教会中所有蒙召说预言的所有先知。一千二百六十天:以但以理书9:27的内容为背景,指七年大患难的前三年半。七年大患难分为前三年半和后三年半,这三年半的期间用“四十二个月”,“一千二百六十天”,或者“一载、二载、半载”等话语来表示。“前三年半”是两个见证人预言的时期,指撒但的逼迫较为温和的时期,“后三年半”是撒但最后挣扎的时期,是正式开展对圣徒的迫害的时期。
11:4 两棵橄榄树,两个灯台:暗示着撒迦利亚异象中的约书亚和所罗巴伯,他们被认为是“站在普天下主旁边的人”(亚4:1-6,10-14),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大患难时期两个见证人的性质,他们将光和油带给这罪恶的世界。
11:5-6 记录了两个见证人要在这世上施行的权柄,类似于摩西和以利亚所行的神迹(出7:17-21;王上17:1;路4:25)。暗示两个见证人将带着权柄来,他们将使人悔改信主;未来的先知将如实遵行旧约先知的传统(路1:17)。
11:7 作完见证的时候:以但以理书7:16-22的内容为背景,指七年大患难的前三年半结束,后三年半开始之前。两个见证人的殉道并不意味着教会被撒但完全打败,而是为了在最终除灭撒但及其追随者之前,试练信徒的信心,也是为罪人争取悔改得救的时间。从无底坑里上来的兽:与本书13:1和17:3-8的“一个兽从海中上来”的是同一个。这兽象征那代理撒但的权柄,从外部迫害教会的敌基督,或是世上的权柄(但7:21)。
11:8 大城:有人解释说这词在字面上应解释为“耶路撒冷”,或“罗马”。其实,下面的解释更符合原文意思,就是“大城”总体上象征敌基督掌管下的世界或世上权柄(17:1以下)。所多玛:象征对神的背逆和道德的堕落及神的审判参考16:49;赛1:10。埃及:象征逼迫选民以色列人的邪恶势力和世上的权柄(出1:8-14)。
11:9 三天半:表示四十二个月,即七年大患难的后三年半。不许把尸首放在坟墓里:是最残忍的刑罚和最大的侮辱(赛14:18-20)。这表明,由于后三年半撒但的迫害太甚,教会的福音传播和预言工作将被中断,神的名将遭到各种羞辱(13:11-18)。
11:10 描述不信主的人欢喜两个见证人被杀的场面。他们受的“痛苦”是来自肉体的痛苦和良心的责备两个方面。这表明光和黑暗、善和恶不能共存,不能同时事奉神和偶象(出20:3-6;约3:19,20)。
11:12 过了这三天半:指七年大患难结束后,耶稣再临的时期。生命: 指给予生命的圣灵(创6:17)。上了天:指基督再临时复活的信徒,在天空与主相遇。耶稣基督再临时,在主里面已死的众多神的仆人和先知们将复活,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4:16,17)。通过此事,教会恢复尊贵和生命,能力和影响力,不信主的人只能在痛苦和惧怕中死去(20:11-15)。
11:13 地大震动:神的震怒和降灾,对不信主的人成为审判和灭亡,对信徒成为保守和救赎(结38:19,20;太27:54)。城……十分之一:指十分之一奉献的份量,目的在于让世人明白神的主权(该2:8)。其余的……归荣耀……神:不是指他们悔改信主,而是他们认识到神的权柄和主权而恐惧战兢(但2:47;弗1:20-22)。
11:15 天上有敬拜神的大声音,其主题是神和耶稣基督的国。神的国是本书的主题,是基督再临和最终审判之后成就的“新天新地”(1:6,9;5:10;22:5)。在信徒心中,神的国已经成就,正通过福音的传播逐渐扩大,将在新天新地完全成就<可1:15,神国的概念>。
11:16-18 是二十四长老对神的敬拜,他们在颂扬神。
11:18 死人:指陷入撒但的诱惑,敬拜兽的不信主之人;败坏世界之人:指迷惑世界的撒但和淫妇,兽及假先知(19:2;20:10)。这段赞美之词是后面内容的概要,通过赞美的形式预言末世的事件。
11:19 约柜:象征因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之死而建立的新的救赎之约,表明信实的神必要成就他的应许,这应许将通过七碗之灾得以成就。
旧约 约拿书
1:1-16 先知的使命:先知的使命是正确宣告神的启示。尤其先知的人格是完全掌握在神的手里,因此他的全部人生只能顺从神的旨意。尽管如此,先知约拿却不顾自己的使命,违抗了神的命令,拒绝到外邦去传道。在当时,对这种行为或许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因为当时的以色列充满了选民意识,排斥和蔑视外邦。但是他却无视了神欲拯救全人类的旨意,在这一点上其过犯是无法推脱的。神并不放弃自己的计划,因此追索约拿到底,彰显超自然的力量切断了约拿的退路。 这一系列的事件反映出如下真理:①神不会放弃自己的旨意( 罗8:31-39); ②神对人类没有偏见,他喜悦拯救全人类( 约3:16); ③人逃不过神的眼睛,违背神的人更是没有安身之处( 诗139篇); ④创造万物的神主宰自然界的变化( 可4:39-41); ⑤只有神才能终极地解除所有灾难( 诗73:28)。
1:1 耶和华的话临到:这是先知们所使用的传统表达方式,表现了神启示的传达过程和先知所蒙的呼召( 何1:1; 珥1:1; 弥1:1; 哈1:1; 亚1:1)。
1:2 尼尼微大城:是亚述首都( 王下19:36)。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指偶像崇拜、诡诈、强暴、抢夺( 鸿3:1)、极度的自私( 番2:15)、战争与掠夺、冷酷无情的人性等诸多罪恶蔓延在整个城市而激怒了神。尽管他们对神漠不关心,但神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而是深深地介入他们的中间,阻止他们继续堕落,并使被罪玷污的灵魂认识他是永活的真神、万有之主( 创6:11-13; 18:20,21)。
1:3 他施,约帕:两地均是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去躲避耶和华:显明了约拿错误的圣灵观,约拿以为只要远离圣殿所在的耶路撒冷,神的灵也就鞭长莫及,便逃往尼尼微的反方向他施。耶和华的面:是神人同形同性论式表现手法,意指神的位格临在,以及神所降临并统治的地方等( 创4:14; 诗104:29)。对以色列来讲圣殿就是神临在并施行统治的中心,因此,此句可理解为圣殿。但神的能力超越可视空间,而且连肉眼所不能见的精神世界中,神也行施主权( 诗139:7-16)。神将使命委任给某一特定人物之时,同时也赋予他能够担负使命的能力和智慧( 书3:7-17)。因此即使神所交付给我们的是难以担当的使命,也不应该回避。他就给了船价,上了船:约拿将自己内心的不顺从付诸于行动。可见人的恶念,终必会表现为行动( 创4:5-8),因此内心的恶念必被定罪( 太5:27-32)。另外,约拿之所以没有积极响应神的呼召,与其说是畏惧任务繁重,不如说是他担心外邦人的悔改,将会使以色列失去作为选民的特权,这是被极其狭隘的民族主义(Uitra-nationalism)和错误的信仰观所局囿的行为( 4:2)。倘若约拿认识到神之所以特地拣选以色列,是为要以他们为祭司的国度( 彼前2:9),从而将福音传到地极,就不会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很多时候,正是这种狭隘的信仰观造成了存在于基督教内部的宗派意识与特权意识( 林前3:3-9)。
1:4 神可通过大自然向人类启示自己的旨意( 诗19:1-6),这就叫普遍启示。这里的大风可以说是神藉以指责约拿并使之归正的工具( 诗135:7)。
1:5 下到底舱躺卧沉睡:约拿因犯罪而变得对属灵的事反应迟钝,加上他肉体上的疲劳,就未能听到神通过大自然提示的声音,进入了死亡一般的沉睡状态,他的这种沉睡不是休息,而是因绝望和痛苦而感到空虚和自暴自弃。可见属灵的麻木会使人陷入全人的空虚和困苦之中,而解脱的唯一方法就是仰望赐力量的神( 赛40:31)。
1:6 外邦船夫们终于认识到自己为战胜暴风雨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尽都无济于事。最后,他们决定依靠神。这是极其本能的反应如同刚出生的婴儿寻找母亲的怀抱一样。这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就是神的儿女和被造物的事实。
1:7 掣签:?<斯 绪论,掣签>。
1:9 希伯来人:这是外邦人对以色列人的蔑称( 创39:14; 41:12; 出1:16; 撒上4:6),也是以色列人向外邦人介绍自己时所使用名称( 创40:15; 出2:7)<耶34:14,希伯来,希伯来人>。 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约拿介绍自己所信仰的神是创造主,世界的统治者。这是他内心的告白,即耶和华才是这世间万物的根源和守护者,是唯一真神( 徒17:24,25)。他之所以用这种方式介绍神,就是在承认自己得罪了神,并为了躲避神而逃亡。对神的正确认识是我们省察自己与洞察自身过错的尺度( 何5:4)。
1:12 约拿承认暴风雨是因自己的过失而起,因此要求他们把自己抛在海中。这意味着痛悔的他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了神。所谓忏悔就是:①承认自己的罪; ②愿意亲近神( 路15:21)<路13:1-9,悔改>。约拿的自我牺牲精神是真爱的体现,看重邻人的生命与益处胜于自己的益处( 约15:13)。
1:14 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于我们:船夫的这句话意指把约拿抛入海中并不是他们的意愿,求神免除他们对约拿之死的责任。
1:15 这些事实表明遇到暴风雨的原因全在于约拿,也表明神并没有追讨船夫们把约拿抛到海里的责任。因为整个事件都是按照神的旨意进行并成就的。与此相同,圣徒即便是生活在狂风凶浪大作的这个世界,只要彻底清除所有罪顺服神的旨意,便能常享灵魂的平安( 约14:27)。
1:17 叛逆的代价:神虽惩罚自己的百姓,但不会永远离弃。神虽然把违抗命令的约拿扔到了海里,但他又预备大鱼作约拿的藏身处。约拿就在神所提供的鱼腹中待了3天,通过这三天他彻底反省了自己昔日的过错,且终于深深认识到唯有神才能拯救他。通过神所安排的苦难,①圣徒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而盼望神的拯救( 诗51:1-3); ②痛悔自己扭曲了的生涯,在神面前确立正确的人生( 路15:21); ③进一步认识神( 伯42:2-6);④拥有更加成熟的信仰人格( 雅1:2-4)。因此圣徒不应该视苦难为抱怨的根据或绝望时刻。约拿在鱼腹中待三天以及大鱼又把他重新吐出来的事件预表了耶酥基督的受死和复活( 太12:40; 16:4; 路11:29),暗示神超自然的护理和拯救人类的坚定意志。
1:17 大鱼:可能是海洋动物中的鲸鱼或鲨鱼之类的大鱼,但无法正确地确定是哪一种鱼。不过它也是神所创造的,而且可以肯定它非常巨大,因此使约拿可以在其腹中停留三日。三日三夜:不是指72小时,而是希伯来文学表现方式的三天。人几乎不可能在鱼腹中停留这么长时间还能存活,但约拿却很清醒而完好无损地度过了3天,这是神的恩典。可见神的恩典是犯罪的灵魂免遭死亡的唯一道路。
2:1-2 鱼腹:就象阴间的深处一样充满绝望和痛苦的地方。这种比喻表示约拿陷入了如同地狱或坟墓般可怖的困境之中。但约拿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也没有绝望反而不断祷告,因为他确信这种痛苦是自己的罪所带来的惩罚,明白苦难的原因就是走出苦难的最明智方法。
2:4 你眼前:意指神的看顾和保守。尤其是他说要仰望神的圣殿,更是表现出他在挫折中坚信神的存在和恩惠的信心呼求( 王上8:29; 诗42:2-5)。可见惟有对神的盼望才能使置身死亡与痛苦中的人加添力量( 赛40:31)。
2:5 诸水环绕我,几乎淹没我:指因落水而陷入岌岌可危的状态,表明若没有神的帮助就无法获救。 海草缠绕我的头:表明约拿被扔到大海之后不是立即被大鱼所吞,而是先沉到海底被海草缠住,几乎要窒息而死。神之所以把约拿推到死亡的边缘,就是为了让他明白自己没有能力救自己。醒悟到自己的无力是渴望神之拯救的第一道关口。
2:6 在闪族文化中,坑通常是指死人的领域。约拿终于承认如果没有神的救拔,自己与死人无异。
2:7 发昏的时候:它的字面意思是被“覆盖的时候”、“被凌驾的时候”( 诗142:3; 143:4),表明身心灵均已精疲力尽。但不因这些感到挫败而祈求神帮助的人,必会得到“奔跑……却不疲乏”的新力量( 赛40:31),也必得到“灵魂的苏醒”( 诗23:3)与得救的能力。
2:8 信奉虚无之神的人:指拜偶像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是指人们否认只有神才是拯救的源头,是至高至善者的这一真理,而膜拜偶像,企图从中获取幸福和快乐,但他们这样努力是徒劳无功的( 耶2:5,13)。
2:9 我所许的愿, 我必偿还:是指怀着对神的感恩之心,坚守与他所立的约并顺从神旨意。
2:10 把约拿吐在旱地上:不论是约拿在鱼腹中生存三天的事还是大鱼又把约拿吐在旱地的事件,都是用人类的理性和知识无法解释的超自然奇迹。如果没有神的权能,这种现象无法想象。可以说此事件预表着耶稣基督的复活以及众圣徒的复活。
3:1-10 约拿顺服耶和华:神恨恶罪,但对已忏悔的罪人则欣然地慷慨施恩并与他建立新的关系。由于神的这种慈怜,约拿再次领受了去外邦宣教的使命。但他还没有完全摆脱狭隘的信仰观和思维方式的困扰,没有积极地执行神的使命( 1:3)。所以他在尼尼微百姓面前更强调审判已迫在眉睫而并没有更多地督促他们悔改( 4节)。但他所说的审判是有条件的,即是否施行审判取决于尼尼微百姓接受这一消息之后的反应。记录本书的目的就是为要阐明:只要按照神的旨意悔改自己的罪,并过合乎正道的生活,外邦人也能得救。神的救恩,并不在乎血统或出生之地。神命令约拿在尼尼微城宣告家喻户晓 的审判以拯救尼尼微,当约拿如实地去宣布之时,也就是约拿接到拯救尼尼微城的命令而将神的审判宣布给尼尼微人时,尼尼微便掀起了火一般的忏悔运动。尼尼微虽然蔓延着罪与不义,但毕竟是在神统治之下的城市( 耶25:9),神看到他们悔改,便收回了为他们所预备的灾祸( 10节)。这一举措强有力地彰显了神喜悦罪人悔改的慈悲性情( 路15:18-24)。
3:1 二次:神再次赋予约拿与第一次相同的使命( 1:2)。即使人类的犯罪威胁到神的计划,但神不会因此放弃,而是必要成就自己的旨意。
3:4 四十日:圣经常用“40”这一数字,常用于象征危险( 创7:4,12; 太4:2)<启 绪论,圣经中数字的象征意义>。
3:5 信服神:指尼尼微人接受了约拿督促其悔改的宣告是神的命令。承认神的权威,领受神的话语的地方,便会发生焕然一新的变化和充满生命力的事件( 帖前2:13)。禁食和麻衣表明尼尼微人用真诚的心和谦卑的态度进行了忏悔( 王上21:27; 珥1:13,14)。
3:6 坐在灰中:象征谦卑的态度,含有全然接受绝望的现实的意思( 伯2:8; 弥1:10)。
3:7-8 尼尼微举国上下掀起了忏悔运动,尼尼微王下诏书通告全城,不单百姓,甚至连动物也要加入忏悔的行列。这并不是说动物也会忏悔祷告,而是暗示尼尼微王的悔改之心极其强烈。据说,当时近东地区有着遇到极其悲伤的事时,给动物也穿上麻衣,不给食物的习俗。
3:10 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神对这个世界的终极目的不是死亡而是拯救,不是震怒而是爱( 约12:47)。即神不喜悦审判人类,而喜悦通过人的忏悔恢复关系。正因为如此神完全取消毁灭尼尼微城的计划。
4:1-11 欲拯救人类的恳切之心:约拿抱怨神竟然宣告要拯救尼尼微,便与神展开争论,甚至要求神取走他的性命。为此神设法让约拿认识到微不足道的蓖麻的价值,从而主张了拯救人灵魂的合理性。人类无法完全理解神所行的旨意,所以应该默默等待神的主权性行动,并赞美神荣耀的计划( 诗37:7; 哀3:26)。
4:1 大大不悦,且甚发怒:约拿认为神不应该不灭尼尼微,而赦免他们,甚至他还为此愤怒。他之所以持有否定态度,首先是因为他的狭隘性情,这促使他盼望以色列的宿敌尼尼微遭到灭亡。而且他在众人面前预言了40天后尼尼微就会灭亡( 3:4),如今这番话竟成了谎言,这就大大伤及了他的面子和自尊。结果他不顾尼尼微获救的大喜之事,只顾自己作为先知的面子,而大大发怒。
4:2 我知道你是有恩典……:约拿通过自己的叛逆和亲身经历的苦难,认识到神充满恩典的性情。因此他恳求神取他性命的举动并不是对神之主权的挑战,而是不顾众人性命的极其自私而冲动的行为,暴露了他的极端自私。由此可见,真正的信仰不是理性上认识神而是以投入全身心的生活,承认神的主权,完全顺从神的旨意( 雅2:26)。
4:4 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约拿向神祷告时,为自己求死,神便如此反问他。就是提醒他,为尼尼微得到赦免的事情感到愤怒,是他狭隘的民族主义和选民意识所使然,是错误的态度。可见缺乏慈爱的祷告( 箴21:13)或出于情欲的祷告( 雅4:3)不仅得不到应允,反而会受到神的责备。
4:5 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荫下:约拿翘首等待尼尼微的灭亡。约拿浑然忘却神的责备,愚蠢地期待着尼尼微的灭亡。这是因为他的顽固使他的属灵分辨力日益迟钝,以至于完全没有领悟到神的旨意。他是一个自私的信徒,认为实现自己的意志比数万性命更重要。
4:6 蓖麻:神作工使蓖麻迅速生长茂盛,以免约拿因暴晒而精疲力尽。约拿所享受的所有平安和安息都是神赐给他的,蓖麻暗示若没有神的慈爱和恩典,人是不可能在这地上生存的。如果神只凭公义治理世界,在审判尼尼微之前应该先审判违背神旨意的约拿。
4:7-11 蓖麻的比喻:神预备蓖麻给约拿,第二天又使它枯死,这是因为约拿不仅没有感激神赐蓖麻让他避暑,反而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安逸之中,也是为了使他明白尼尼微的数万百姓和牲畜比蓖麻更宝贵的事实( 11节)。
4:8 炎热的东风:这股风是从北非吹到地中海沿岸的热风,它火辣辣的热气易导致中暑。它对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4:9 我发怒以致于死,都合乎理:约拿不仅没有明白神使他痛苦的原因,反而抗拒神的责备,触犯了神的威容。他没有去思想神使蓖麻枯死的用意,只看到炎热带给他的痛苦,而愤愤不平。他之所以如此刚硬,是因为心中充满了自私。
4:11 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是指尚不能分辨是非的孩童,从属灵角度来讲,是指不能区分善恶的属灵幼童。从平均人口比例来看,当时尼尼微的人口估计约有小孩的五倍左右,即60多万人。约拿正是要求神毁灭这么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