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耶利米哀歌

JL-100333  11/07   2977  
4.0/1 

3:1-66 耶利米发出悲叹且求告神施行拯救:除了本章之外,其它四章均由22节组成,本章共有66节,是其它章节的三倍。但是每一个诗节都是按照字母的顺序排列的。本章的音韵简洁优美,在本书中诗的韵味是最突出的部分。在本文中,耶利米更加清晰地出现在整篇诗境中,倾吐了自己的主观心境。此处的“我”是代词,既指作者耶利米,亦指苦难中的整个民族。作为成熟的信心之人,作者将民族的痛苦视作自己的痛苦。并且,此处的“我”亦指今日因神的惩戒或试炼而身陷苦难的圣徒。以41节为分水岭。本章可分为前后两半部分,而前、后半部分又各自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①描绘了犹大百姓的惨状(1-18节);②表现出了指向未来的信心,亦即在绝望中也依然仰望神的怜悯且心怀盼望(19-41节)。后半部分:①为当前的痛苦而呼求(42-54节);②祈求神除去仇敌而拯救百姓(55-66节)。这首诗具备了悲叹诗的诸要素,越是深切地感受到悲惨现实当中的痛苦,就越是强烈地求告神施行拯救,而且他具有不可动摇的耶和华惟一信仰意识。自犯罪之后,人类就有了要不断堕落的罪性,而苦难却是使圣徒觉醒的好机会(申8:5-10;彼前1:7)。

3:1 1-18节描述了神的惩戒,本节则是它的序论,阐明了2-17节所记录的所有灾难均来自“耶和华忿怒的杖”。 我是……遭遇困苦的人:?“我”在1-18节之间共出现了27次,这暗示了作者已痛彻地认识到苦难的主要对象就是自己和自己的民族。若同时查考耶利米书和本书,就可以知道,作为先知,作者虽然预见了神的惩戒,但真正承受痛苦的时候,他依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3:2 行在黑暗中:光明和黑暗通常用以象征繁荣和灾难(伯12:25;摩5:18-20)。本文则用以描述犹大民族的处境,不论是内在的灵性还是外在的环境均暗淡无光。

3:4 表明作者已陷进极度的痛苦和愁苦之中,其身体和灵性均处于低谷。这就象征性地描述了犹大已极度衰残的光景。

3:5 苦楚:指苦涩的痛苦或是困难。本节的字面意义是困难和愁苦如城墙一般重重包围的状态,暗喻了犹大无处可逃的悲剧。

3:6 作者的悲痛已达到极点,故将自己比作死人(诗88:5)。他所感到的幽暗是不再有盼望可言的墓中黑暗。作者说自己“像死了许久的人一样”,由此可知,他已跌进了绝望的深渊。19-41节表现出指向未来的信仰,除去了这一切暗淡的光景而给作者带来了希望,这使我们看到何谓信仰以及信仰的大能。

3:7 用篱笆围住我,使我不能出去:古代亚洲人,将罪犯关在四面封闭的房间里。作者或许也曾被关在这种囚室中,至少他感觉到自己正陷于那种困境。现今的圣徒,时而也会在精神上感到自己处于四面楚歌的、令人窒息的困境中。在这种意义上,圣徒应该感同身受地理解犹大民族的痛苦。 使我的铜链沉重: 作者感到自己如同囚犯一样,而且压力亦越来越重。铜链是指所有人所背负的重担和轭,只有进到耶稣面前的时候,这铜链才会脱落(太11:28-30)。

3:8-9 作者叹息道,自己为了克服患难而求告了神,却没有得到应允。神虽然垂听圣徒的祷告(太7:7-11)。但有时却为了惩戒或试炼我们而迟迟不予应允。 凿过的石头:指磨光的石头。用这种石头所砌的墙,十分坚固不轻易坍塌。神天网恢恢地阻断了罪人所有的道路。

3:10-13 审判主神:本文中的神是重创犹大的神。如同猛兽的利爪和勇士的弓箭一般,他给百姓带去了致命的创伤。世上的猛兽都会使人胆战心惊,如今创造宇宙的主竟然施行惩戒,这是何等令人恐惧战兢的事情。倘若在世界的末了站在施行审判的神面前,那又是何等惊惧不已的事情。 肺腑:意指致命的要害。

3:14 陈述了上述苦难所带来的结果。他已陷入极度的痛苦,不但没有人安慰他,却只有同胞的蔑视(1:21)。

3:16 用沙石碜断我的牙:是指掺有石子的食物弄伤了他的牙齿,亦象征绝望。 灰尘:多用以象征悲伤(撒下13:19;伯2:8)。

3:19-41 悔改所带来的盼望:在本文中,极度的绝望化为对未来的灿烂希望和信心,从而形成了戏剧性的转折。作者进到神面前,倾心吐露自己深深的悲怆之情,且记念神昔日带领他们且为他们施行慈悲的恩典(21节),从而重新得力。他开始盼望神的拯救(22节),并承认这些痛苦并非神所喜悦的本意(33节),乃是皆由他们的罪所使然(39节)。本文用事实证明了悔改具有使绝望变成盼望的能力,是本书的精萃。

3:19 概括了上文所提及的所有痛苦。

3:21-22 想起这事:暗示耶利米深入思想了自己生命中的所有问题。 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怜悯:正因为这一点,作者才能够确信神的救恩(罗3:10-12)。不至断绝: 1-18节的痛苦虽然令人绝望,但决不是永远的痛苦。神虽然会惩戒所拣选的人,但不会剪除他们,而是会再赐下悔改的机会。

3:23 每早晨:意指每一天每一刻。作者时时刻刻感受到了神的慈爱和信实。诚实:神的慈爱既无比浩大且又诚实可信。

3:24-26 本文根据22,23节的客观事实作出了主观的信仰告白。 耶和华是我的份:意指以色列和神是相互立约的关系(申32:9;耶10:16)。 静默等候:生动地绘出了在极度的痛苦中叹息呼求之人的疲惫心灵。如今,他已平稳安静地单单仰望神。在激情过后的静寂中,作者回味神的话语所蕴含之关于盼望的信息。

3:27 超越绝望之后,作者积极地评价了苦难的意义。苦难可以使人走向成熟。作者认为苦难是成全良善目的的过程。这就是圣经中的苦难观(亚13:9;彼前1:7)。

3:28-30 如何面对神的操练:那就是:①安静地顺服(28节);②完全降卑(29节);③不要对抗被神所使用的仇敌(30节;1:5;2:16)。口贴尘埃:意指要弯腰低头以至于口贴地上的尘埃,表明须完全服从命令。

3:31-32 当忍耐神所允许的苦难:这是因为:①满有慈爱与恩慈的神之所以施行惩戒,是因为我的滔天大罪迫使神举起了鞭子(耶44:4-6);②神的惩戒是暂时的,且是为了使我更加成熟(来12:11-13);③惩戒越重,怜悯亦越丰盛。

3:33-36 神对人的良善心意:神实实在在喜悦人享受亨通而蒙福的生活(创1:28-31)。神绝不喜悦世人受到凌辱、疏远和创伤。正因神的这种公义和慈爱,我们才能够坦然进到神面前。

3:35-36 作为战败国的百姓,犹大难免遭遇不公正的裁判和冤狱等悲惨的事情。

3:37-39 掌管祸福的:在33-36节,作者说明了神甘愿赐福给人的良善心意。而在本文,作者则指明神不仅掌管福份,而且也掌管痛苦和患难(37,38节)。这是因为神既是慈爱之神,同时也是公义之神(申32:4;赛30:18;亚9:9)。这并不意味着神善变如人,而是指神本意是施行慈爱,但因人的罪违背了神的圣洁,故必然施行惩戒。

3:39 追根究底苦难来自罪。人若认识到这一点,就不应埋怨神。只有悔改转离自己的罪,才能解决问题(约壹1:9)。

3:40-41 在本文,作者根据上述的认识,督促犹大百姓认罪悔改。 考察自己的行为:教导我们应该悔改。 归向耶和华:这是悔改的根本精神。所谓悔改就是指人转离自己的道路而归向神。

3:42-47 这是整卷书不断重复的内容,再一次描绘了犹大因神的忿怒而遭受的痛苦。当我们置身平安稳妥的环境时,或许会觉得这些不断重复的内容有些繁琐,但是亲身体会曾遭遇那苦难之人的心情,反而会觉得不断诉说是合乎情理的举动。 并不赦免:指倘若不悔改自己所犯的罪,神就不会赦免。 渣滓:指被丢弃的东西和尘埃(林前4:13)。

3:48-50 通过苦难悔改:在42-47节,先知再次描绘了耶路撒冷的惨状,本文则又一次为同胞所受的苦难流泪。之所以重复这一点是为了强调,可怕的苦难使作者觉醒起来,为他提供了悔改的机会。本书的基本模式是:①遭到毁坏的惨状;②对此悲剧的第一个反应——悲伤;③深痛的觉醒带来第二个反应——悔改和更加成熟的信仰。

3:51 本城众妇人:?“妇人”的希伯来语是指童女。犹大的众童女,甚至没有进入婚姻就饱经苦难,这令作者心痛不已。这句话指犹大的众城。

3:52-54 耶利米所遭遇的苦难:陈述了作者所经历的苦难。53节似乎是讲述自己被囚在西底家王护卫兵院内时的悲惨经历(耶38:5,6)。

3:55-63 呼求神施行拯救:作者代表犹大民族,再一次迫切地呼求神施行拯救。在这里他告白说,神已垂听了他的祷告(56节),已救赎了他的生命(58节),已看见了他所处的光景(60节)。这些句式均是过去式,突出了作者将未来所要发生的事情视作已经成就之事的信心。

3:55 深牢中:意指无法自救的严重灾难或灵魂的深深苦恼。

3:57-58 当置身苦难中的人献上悔改的祷告时,本文中的神以安慰和拯救应允了那人。此内容是出现在整卷书中的主题。

3:59-66 求告神报应外邦人:本文陈述了审判犹大的外邦人所犯的罪,呼求神以公义进行报应。外邦人原只是审判工具,但他们却站在审判者的位置而残酷地逼迫犹大,在施行审判的过程中犯了罪,从而沦为了审判的对象。诗人揭露了他们的罪行,呼求神在拯救自己百姓的时候,追讨外邦人的罪责,从而为其伸冤。此番求告深深地训诫我们:①在被神所使用的时候,若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而不遵行神的旨意,那就是在犯罪;②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报仇要以神的公义为标准,且应以神的方法进行(31:1-3;申32:35;箴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