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耶利米书

JL-100333  10/17   4070  
4.0/1 

11:1-17 背约的犹大理当受审判:本文是耶利米的第四篇讲道。只是这一篇与前面的讲道略有不同。在上文,耶利米仅仅是藉着指出犹大的罪行而论证了审判的合理性 ;而在本文,耶利米使他们回想起昔日神所赐给他们的圣约即律法,更加深入地论证了犹大理当受到审判。神对偶像崇拜的震怒常见于申命记,而本文有很多与此相关的经文。据此来看,最自然的解释应是本文宣告在希勒家发现律法书之后,后者曾促使约西亚于B.C.622进行改革。本文提及对罪人最必需的义和罪的标准——神的话语,这一点可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王下22、23章)。本文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①使犹大回忆起耶和华的圣约(11:1-8);②以圣约为例,论证犹大的叛逆(11:9-17);③设计谋害耶和华的阴谋(11:18-23);④耶利米对恶人亨通的抗议(12:1-4);⑤神对耶利米的回答(12:5-17)。

11:3-5 必受咒诅……耶和华啊,阿们:这种对话体的表达方式与摩西在申27:15、16所使用的相类似。在进入应许之地前夕,摩西向百姓颁布耶和华的律法(出20章),且宣告若不遵行这些就必受咒诅。那时,百姓以“阿们”作为回答,发誓要遵行律法<申27:15,对阿们的研究>。耶利米将摩西与百姓之间的对话,应用在神与自己身上。暗示带有申命记性质的祝福与咒诅,亦可应用在当时的百姓身上。亦即,出埃及时代的以色列百姓所发誓要遵行的圣约律法,对耶利米本人与当时的全体犹大百姓均为有效。与此相同的思想,适用于整本圣经。圣经记录了永恒的真理,因此不具有时间上的局限性,内中的所有圣约,对今日的我们均为有效。圣徒之所以要每天默想神话语,且要作为主体而随时决志跟随神,原因亦在于此。

11:4 你们就作我的子民,我也作你们的神:此约是赐给摩西带领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的约,被称为旧约(来8:7-13)。神之所以向悖逆的犹大重申此约,是因神的恩慈欲使他们归向自己。此约带有条件,这一点与新约不同(31:31-34)。然而,此约还具有委身与顺服的内涵,断不能被废弃。因为,即使是领受新约的人,也须实践旧约所规定的律法的根本精神(太5:17)。

11:5 流奶与蜜之地:可以解释为,神所赐给以色列的迦南地,土地肥沃而出产丰富(出3:8;利20:24;民13:27)。然而,更有深度的解释则是,此地象征着神同在的至福状态。富饶的迦南还预表着不远之日所要成就的神国度,这一点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启21:1-8)<申1:9,流奶与蜜之地>。

11:8 他们……却不去行:百姓曾以“阿们”来回应“不听从这约之话的人必受咒诅”的宣告,同意若没有遵行律法就要受到咒诅(3-5节)。他们同意了这一点,却没有遵行律法,这无异于是自取咒诅,亦没有资格对自己所要受到的刑罚提出抗议。

11:11 他们必向我哀求……我却不听:神要人祷告的命令,贯穿着整个新旧约(33:3;帖前5:17)。因为,祷告是人从神得到能力且在世不犯罪的必备条件(代上6:11;何14:2)。然而,神在本节却说,既然他必不垂听祷告,也就无须献上祷告。这是因为他们废弃了与神所立的约,从而在神人之间修筑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是圣徒的祷告不蒙应允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祷告不蒙应允的原因还有:①不顺服(申1:43-45);②隐藏的罪(诗6:18);③漠视(箴1:24,28);④不施予怜悯(箴21:13);⑤无视律法(箴28:9);⑥流人血(赛1:15);⑦顽梗(亚7:11-13);⑧怀疑(雅1:6,7);⑨放纵(雅4:3)。

11:13 你神的数目……相等:这句话意指所事奉的偶像颇多,似乎与下半节的“为那可耻的巴力筑坛”相矛盾。因为下半节记载只是为巴力筑坛。对此,加尔文(Calvin)解释为“巴力是集合名词”。亦即,犹大百姓所事奉的偶像虽各有其名,却常常被统称为巴力。

11:14 所以你不要为这百姓祈祷:神拒绝了耶利米在10:23-25所献的祷告,因为百姓以拜偶像废弃了与神所立的约。若当事人继续犯罪作孽,即便是代祷也无法挽回。这些事实不禁使我们产生一种忧虑,亦即倘若今日的圣徒犯下了与耶利米时代的犹大百姓所犯下的罪,耶稣的代祷是否会终成泡影(罗8:34)。但是,在终极意义上圣徒却无须丧气。因为耶利米的代祷虽然没有立即蒙应允,然而被掳去的犹大百姓却在俘虏期间幡然悔悟,终于如耶利米所愿得以归回故土(拉1:1-4)。亦即,耶利米的代祷还是得到了应允<太9:2,代祷的功效与局限性>。

11:15 我所亲爱的…作什么呢:强调了:①圣殿断不会是罪人的避难所;②仪式上的献祭决不是得救的条件。

11:16 起名叫青橄榄树,又华美,又结好果子:若说赛5:1-7是葡萄园的比喻,本处则是橄榄园比喻。亦即,耶利米将犹大百姓比作树叶虽茂盛却不结果子的橄榄树,这一点与以赛亚书相仿。橄榄树与苹果树相似,其形状并没有特别动人之处。然而,它却能生长在其它树木无法生存的荒地,且能够结出许多果子,产量颇丰的橄榄油的用途也极广。除了地中海沿岸的沙沦平原和约但河周围之外,以色列的大部分国土均为荒芜之地,故非常珍视橄榄树。因此,大卫曾自称为“多结果子的青橄榄树”(诗52:8)。耶利米将犹大百姓与橄榄树的关系,应用在神与他们的关系上,以强调:①神对犹大的爱之深切;②以色列为列国作祭司的荣耀地位;③以色列虽然领受了如此浩大的恩典,却终于堕落的悖逆性情。

11:18 他们所行的:这句话使我们联想到被家乡人排斥的耶稣(太13:57),是指亚拿突人试图伤害耶利米的阴谋。在众民欲设计加害于他时,耶利米依然痛斥假先知和祭司,呼吁人们要坚持进行宗教改革。若没有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托给神的坚定信心和果断决意,实在无法作到这一点。他们策划阴谋的动机是:①耶利米不断指责他们的行为;②耶利米所主张的宗教改革势必剥夺他们享受到至今的宴乐。他们认为耶利米所发出理当行善的呐喊,有害于自己的安逸生活。这是不爱光反爱黑暗的行为(约3:19),它不再仅止于消极地敌挡良善,更是会引发主动杀人的罪行。

11:19 我们……都灭了吧:亚拿突的阴谋虽然看似只要伤害耶利米的身体,实则欲除去耶利米所说的神之警告。“树”指“耶利米”,“果子”则指出自其口的“教训”和“预言的话语”。“果子”意指“饼”,可理解为“将生命赐世界的天粮”(约6:33)。马太曾称此为“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

11:20 肺腑心肠:耶利米本不知百姓想要杀害自己的阴谋,后因神的启示(18节),才得以知道实情。之后,耶利米便向神吐露了自己对百姓的真实感觉。那就是他感到百姓如同仇敌一样。但是,耶利米并没有直接抵抗百姓,反而只是向神呼求。耶利米对仇人的不抵抗主义博爱,与耶稣对待仇敌的态度一脉相通。基督教对个人性仇恨的教导就是,承认只有神才能够审判罪恶,而禁止以人的方法来报仇(罗2:19)。

11:22 本节是神对耶利米的指控所作的回答。B.C.586,当耶路撒冷沦陷之际,亚拿突人也遭到了杀戮与饥荒的灾难,此预言就因此得到成就。神或许不会立即向恶人报仇,却断不会永远遗忘。因为神虽恒久忍耐,却必不放弃公义,终必剪除恶人。

12:1-4 理解恶人为何亨通:当耶利米得知连乡人都欲谋害自己的事实,就向神控诉他们,继而诘问神恶人为何亨通。伯12:6;诗37:7-9均记录了神对此问题的回答。亦即,恶人的亨通与繁荣均是神暂时允许的,智慧之人不可为此发怨言。这一教训包含着,倘若继续行恶作孽,终必受到审判而永远灭亡的思想。

12:2 你栽培了他们……长大而且结果:是耶利米对自己的问题“恶人的道路为何亨通”的解答。亦即,耶利米知道他们是因神的栽培,也就是因着神的护理而昌盛。这表明了神的护理超越了简单的因果报应法则,也与神的恩慈有关。那就是虽然恶人专事悖逆,神却愿意赐给他们机会回转(太5:45;路6:35)。

12:4 他看不见我们的结局:悖逆的犹大百姓确信神的审判与追讨已过去了。他们相信自己所信靠的要塞与城墙必然能够抵挡任何患难,且轻看了神的震怒与审判。过于自信,而且按私意解释神的统治秩序之辈,断不能幸免神严厉的审判。

12:5 平安之地:指耶利米的故乡亚拿突。此地虽遭到巴比伦的入侵,亲朋却依然能够居住在一起。 约旦河边的丛林: ?(韩文圣经的翻译为“约但河泛滥时”)每年4、5月,约但河就会泛滥浸吞周边的庄稼。这喻指了以下两个事实:①政治宗教领袖对耶利米的逼迫,将如洪水一样临到时;②巴比伦军队将像泛滥的约但河一样席卷犹大全地之时(49:19)。不论是哪种解释,若与“平安之地”相联系,则就是“倘若你在平安之地都发怨言,如何置身于苦难之中呢”。如此耶利米为恶人的亨通发怨言,神便激励他,现在还是平安之时,将来必有更大的苦难临到,当为了预备那时而刚强壮胆。

12:7-12 神对恶人的惩戒:面对发怨言的耶利米,神在本文直接回答他。因为神说要剪除耶利米的主要抱怨对象——亨通的恶人。剪除的方法就是使他们成为战俘。本文须留意以下几个词语:①我的产业(7节):“产业”派生于“继承”一词,更为贴切的译法是“所有”。这就使他们想起犹大异于其他百姓,是蒙神拣选的族类;②我心里所亲爱的(7节):亦可译为“我所亲爱的”,直接抒发了神对以色列的眷爱;③林中的狮子(8节):喻指犹大百姓的性情,他们逼迫奉神的名宣告信息的真先知;④斑点的鸷鸟(9节):喻指犹大百姓,他们不信靠独一真神,而与其它宗教混杂;⑤我的葡萄园(10节):首先是指以色列疆土;其次是指犹大百姓(赛5:1-1)。作神审判工具的外邦人,表现出了攻击性和野蛮倾向被比喻为:①仇敌 ;②鸷鸟;③田野的百兽;④毁坏葡萄园的牧人;⑤灭命的。

12:11 地既荒凉,便向我悲哀:犹大地之所以变得荒凉,并非因土地的过错,乃因犹大居民的罪行。因此,当犹大地变成荒地时,犹大百姓理应为此悲伤。然而,耶利米却运用拟人手法,说地向神悲哀,从而抨击犹大已对罪失去敏感的反应,甚至不再为理应悲伤的事悲伤。

12:13 劳劳苦苦……为自己的土产羞愧:犹大收获的并非丰盛的土产,而是绝望与痛苦。他们试图依靠埃及而使国家安定繁荣,却因此而提前遭到了灭亡。埃及为了帮助犹大而出征,却在迦基米施战役(B.C.605)中被巴比伦击溃。

12:14-17 惩戒的终极目的——悔改与恢复:神听到耶利米的怨言(1-4节),便应允他将从犹大地驱逐那些作恶之徒,然而自始至终却没有放弃对他们的爱。因为,他们虽然行恶,却依然是神的选民。神还是借着先知宣告,犹大虽将被掳,但不久就将得恢复。耶利米以此应许结束了主题为“犹大废弃圣约”的第四篇讲道。

12:14 我要将……拔出来:论及了神的两个惩戒对象:①犹大的周边国家:指入侵耶路撒冷的巴比伦和因耶路撒冷沦陷幸灾乐祸的以东、亚扪、非利士、摩押等国(诗137:7)。②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大百姓。但是,惩戒两者的目的却有所不同。惩戒周边国家,是为要削弱其势力;惩戒犹大,是为要使他们从异国回到故乡。“拔出本地”和“拔出来”,两者所运用的希伯来语词根完全不同,这就为上述解释提供了有力证据。

12:16 他们若……就必建立在我百姓中间:神曾宣告,他要驱逐列国,使他们不得再苦待以色列(14节),然而,他也应许待到以色列解放之后,就要使列国归回本土(15节)。在本节,耶利米将这些历史事实应用在属灵的事情上。亦即,与以色列百姓一样,外邦人也能得到拯救。这是在应许救恩并不会仅属于以色列,乃会扩展到外邦。但是,外邦人若想参与这应许,必须得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离开至今以来所事奉的偶像,愿意遵行神的律例,且单单事奉神。神的慈爱与恩典,并不局限在某一特定国土和人种上。新约时代更加完全地成就了此原理(可16:15;路2:31;提前3:16)<太8:11-13,救恩的真实条件与对象>。

13:1-27 警告审判已临近:本章是耶利米的第五篇讲道,欲以两个比喻和三个警告使顽梗的百姓思想已临近的审判,从而悔改归向神。本章的内容结构如下:①变坏的腰带(1-11节);②盛满葡萄酒的酒坛(12-14节);③昏暗山(15-17节);④君王和太后的灾难(18、19节);⑤古实人的皮肤(20-27)。

13:1-11 变坏的腰带及其含意:本文的喻体是先知遵照神的吩咐而买的腰带(1-7节)。比喻的含义则是,犯罪的犹大如同变坏的腰带一样,已变得毫无用处,故将被神所离弃(8-10节)。耶利米已多次宣告相同内容的预言。因为单凭信息本身难以唤醒百姓,故借着象征性行为再次表达相同的预言内容,从而使他们更加真实地认识预言的内容以致幡然悔悟。

13:1 你去买……不可放在水中:? “麻布带子”指普通人所用的腰带,在这里则特指祭司束以弗得的带子(出28:8)。对祭司而言,这腰带、胸牌和冠冕象征着圣洁和荣耀(出28:40-43;39:5)。荣耀圣洁的神呼召了以色列百姓,在这一点上,腰带可以说是象征整个以色列。因此,“买麻布带子”,意味着神把以色列“分别为圣”了(出19:6),或是“买赎”了(赛43:3,4;弗1:7)。“水”则象征着罪孽满盈、撒旦的权势横行无阻的世界(启12:15)。因此,这句话可以说是强调了选民以色列的圣洁生活。

13:7 见腰带已经变坏,毫无用了:正如变坏的腰带不能再被人使用一样,犯罪的以色列不能再生活在神的统治领域之内。本文具有以下两个教训意义:①审判的普遍性:以色列虽蒙拣选作了“腰带”即选民,但是当他们陷在罪中时,神便离弃了他们。这表示神的审判取决于是否遵行了律法,而非民族、宗教优越感。②错误的特权意识:犹大百姓生活在选民这一特权意识中,却没有行出与身分相称的义举。亦即,他们错误地认为,选民这一身份会使他们免遭临近的震怒。

13:12-14 酒坛之喻及其意义:醉酒的人不仅无法控制身体,更是无法进行正常的思考(诗60:3;箴20:1;赛28:7)。从这种角度,耶利米的比喻具有以下几个意义:①正象酩酊大醉的人无法分辨道理而走路不稳,犹大百姓不懂得分辨真理而肆意犯罪(珥3:13);②正如希伯来文学中“喝了那使人东倒西歪的爵,无异于喝了那忿怒之杯”的话一样(赛51:17),犹大百姓将会灭亡。

13:12 我们岂不确知各坛都要盛满了酒呢:意指“我们知道坛是用来盛水或酒的器皿,你发出如此幼稚的预言,如何能说是在传讲神的话语?”犹大百姓用各样的谎言隐藏了自己,且全然不肯察看责备所包含的属灵教训,便反驳神借着平凡的真理所赐给他们的教训。神的启示分为普遍启示和特殊启示,前者包括自然现象、一般历史事件和平凡的道德律;而后者则指宣告出来的神之话语。他们不仅无视特殊启示,甚至还无视普遍启示。

13:14 我要使他们……彼此相碰:酩酊大醉的人,无法分辨邻人甚至是父母兄弟,而随心所欲地招惹是非、自取刑罚。所谓酒,饮时虽欢,却终必像毒蛇一样咬死那人。酒必成为嗜酒者的灾祸和大难。耶利米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强调,犯罪之人必因其罪而受刑罚。正如保罗所说:?“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

13:15-17 督促悔改:警告了犹大百姓骄傲,并督促他们悔改,从而结束第五篇讲道。通过前两个象征性比喻,耶利米已预见了罪人的悲惨结局(1-14节),为了使犹大百姓躲避此劫,便强调他们只有认罪悔改,将荣耀归于神(徒12:23)。

13:16 未使黑暗来到:的字面意义是“黄昏落幕之前”。脚未在昏暗山上绊跌之前:的字面意义是“尚没有昏暗得使你们在山上绊跌之前”。成为幽暗:的字面意义则是“在黑暗如漆之前”。这些均指灾祸逐渐加重,以致使犹大灭亡。在这里,幽暗是灾殃的前兆(鸿2:10)。

13:17 我……哭泣:是先知耶利米对走向败落的同胞犹大的哀伤之泪和迫切祷告。爱民族的人,在为他们营造安逸的生活之前,首先要思想他们所行的罪恶和由此而来的神之审判。因为,恶人的繁荣将带来更大的绝望。因此,在代祷中首先要恒切地为他们求痛悔的心和更新的生活,而不是祈求祝福(路19:41;23:34)。

13:19 南方的城:似乎是指“埃及”。因为,犹大王为了防御北方的侵略军而缔结联盟的国家中,只有埃及是南方的国家。若是这样,这一预言性的第五篇讲道,可以说是在约雅敬王(B.C.608-597)在位初期宣告的。约雅敬是亲埃及派,他以向埃及进贡为代价,暂时获得了国家的和平。然而,这种以和平为由盘剥百姓,行了耶和华看为恶的事,走向了骄傲之路(王下23:31-35)。结果,平安不久就被断送了。因为北方的新兴国家巴比伦,于B.C.605,在迦基米施击破埃及军队,接连掳走了犹大百姓。耶利米预见到这种未来,便壮胆呼吁要“悔改”。耶利米拥有极其鲜明而贯彻始终的先知意识。这足以使他冒着生命危险,大胆地向离弃神的最高权力君王传讲警告的信息。

13:21 你自己所交的朋友:指巴比伦军队。在巴比伦成为新兴势力之前,犹大为了对抗当时纵横中东的亚述,而与巴比伦缔结同盟(王下20:12-15)。亦即,希西家无视以赛亚的警告,而接受了比罗达巴拉但的讨好。然而,出于人而无视神旨意的计谋,断不会成功。犹大因依靠人,就要饱尝由他而来的苦难和悲伤。20节的“从北方来的人”所指也和本句一样。

13:23 古实人……便能行善了:正如古实人的黑色皮肤绝不能变白,豹也无法改变斑点,犹大百姓因骄傲而犯的罪孽,也无法挽回。有人根据本节而推断,人没有自由意志。亦即,人类如同犹大百姓一样,作恶是其习惯,也就是第二天性,人已全然丧失了行善的能力。人已被玷污得似乎与这种极端思想相符合,实在难以靠自己的力量走出罪恶。然而,靠着神的能力却能够作到。因为,不论罪使人的性情变得怎样邪恶,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都能够洗净那些污秽,如雪一样白(赛1:18;彼前1:18,19)。

13:24-25 是我量给你的份:犯罪的犹大百姓从神得到的份(产业),如同被沙漠的风吹散的秸(伯21:18)。这份具体是指,他们被掳到巴比伦,而失去自己的居所、自由和信仰。

13:26 警告骄傲的犹大人的自尊必被破碎,最终会经历最为严重的羞辱。选民意识,将变成被遗弃的挫败感 ;独立国家的自豪,终将变成沦为被蹂躏之奴隶的悲惨。在这种过程中,他们将蒙受极度的羞辱。罪的属性是自高,其结局却总是悲惨。

13:27 耶路撒冷啊……还要到几时呢:耶利米论到了骄傲和它所带来蒙羞的结局。在这里,他转换视角,宣告“还要多久你才会归向我”,悖论性地强调“现在就要归向神”。耶利米的信息,包含着“神已作好和解的准备,只等罪人悔改”(彼后3:9)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