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以赛亚书
JL-100333 10/01 516661:1-11 弥赛亚的到来。最杰出的解经家耶稣曾将本章内容引用在自己身上(路4:17-21),明确表明此内容与他相关。虽然字面意义上是记述以赛亚蒙神呼召得到权柄与任务,实际上是记录弥赛亚的蒙召。本章脉络:①首先阐明弥赛亚为圣徒蒙神呼召(1-3节);②预言弥赛亚必成就所蒙的呼召,使祝福临到圣徒(4-9节);③得救的圣徒确信并颂赞弥赛亚的恩典(10,11节)。
61:1-3 本段经文令人联想到记载在42:1;48:16;50:4的仆人使命。“我”并未自称仆人,但明明是在论及以仆人身份来到世界的弥赛亚使命。他的使命是:①传好消息给贫穷的人。“贫穷的人”指“身心被欺压的人”,“好消息”并非指审判,乃是指“救恩的消息”。弥赛亚的第一个使命就是施恩给被欺凌的人(约3:17);②医好伤心的人。安慰因不幸与灾祸陷入绝望的人,缠裹他们受伤的心灵(诗147:3);③使被掳的得释放。断开罪的辖制,使罪的仆人得到荣耀的自由(罗8:21;加5:1;提前1:15);④使被囚的出监牢。在字面意义上指禧年的自由(利25:10)或奴隶的解放(耶34:8-17)。与③相对应,③使人得享灵魂的自由,④使人得到身体的自由(太9:30;路4:18);⑤安慰一切悲伤的人(太5:4)。歼灭仇敌安慰选民以色列,直接与神的最后审判相连。61章从预言的双重成就观点,提示耶稣的初临与再临末世境况(太26:64)。
61:3 将喜乐与威严的象征——荣耀的冠冕作为代价,赐给悔改哀恸、披麻蒙灰的人(太5:4)。喜乐油代替:心中充满悲伤,自然会流泪,赐圣灵给流泪忍耐的人(诗45:7)。赞美衣代替:?“衣”常用于表明人的身份或所处的景况。高贵的人会穿贵重的衣服,佩戴许多饰品。低贱的人则相反。遭丧之人会穿丧服,摆设婚筵的人会穿礼服(太22:11,12)。许多人穿的是忧愁衣,如今藉着弥赛亚的事工,都穿上了赞美衣,表明弥赛亚使他们的忧愁变成喜乐。
61:4-9 神差弥赛亚带给以色列的结果。首先使以色列百姓认识到蒙神祝福,并使列邦认识到以色列蒙神祝福,并进一步他们也一起服侍以色列的神。或许有人并不认为这是大的祝福。60:5-9记述祝福的具体现象,本段经文阐明祝福的具体根据与原因。对耶和华的信仰并不是个别的祝福现象,乃是蒙所有祝福的根据。
61:5 以赛亚宣告预言时,犹大正面对外邦人的侵略束手无策,寻找躲藏之处,后来悲惨地沦为奴隶。然而,这些状况却突然发生彻底的变化,外邦人竟从属于以色列。此异像包含两个复合意义:第一,尚未悔改的外邦人,必然屈服于真以色列,哪怕是迫于强制 ;第二,在政治上一直欺压以色列的外邦人,将在超乎政治的属灵层面上,从属于犹大的信仰——圣经启示。
61:10-11 先知为使百姓确信弥赛亚的到来及其事工的预言,使用过去时,仿佛预言已成就,并且提前歌唱预言得以成就后的感恩赞美。我们也要建立以赛亚那样的信仰,坚信神所应许的未来之事如过去已成之事。在这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没有比信仰的确信更能带给人勇气与智慧。尤其根据圣经启示的对信仰的确信是完全与公义、勇气、知识一致的,是得到圣经的保证的。
62:1-12 锡安的荣耀与圣徒的义务。以赛亚再次描述曾在60章描绘的永恒都城——锡安。他重复论及末世的新锡安,首先,因为与被罪恶与痛苦玷污的悲惨锡安相比,新锡安的荣耀实在太令人激动;第二,为反复强调地上的锡安如此不安定与有限,从天而降的新锡安将是永不被撇弃的完全之城。综合查考60-62章,60章描绘新锡安的荣耀;61章讴歌新锡安的荣耀到来的过程,歌颂弥赛亚的登场及以色列与外邦的悔改;62章预言新锡安的荣耀的同时,论及新锡安到来之前,圣徒当有何种态度、作何种事。综合60,61章,根据上述观点,本章分为四个部分:①新锡安临近的荣耀与弥赛亚(1-5节);②等候新锡安到来的圣徒,当效法弥赛亚,不断传扬神的话语(6,7节);③神再次应许永远保护新锡安(8,9节);④余民及先悔改的人为迎接新归回的人作预备(10-12节)。
62:1-4 我……你:首先,前者指以赛亚,后者指得救的以色列共同体。进而,前者指耶稣基督,后者指当今教会。
62:1 必不息声:意指先知与弥赛亚火热的信仰激情。圣经首先让人看到神向人有何等的热心,并督促圣徒向神大发热心。
62:2 新名:在圣经中名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凝缩主体的存在(Being)、性格、特征及历史等。锡安将拥有新名,意味着整个存在都会完全更新,不只是外表得到修饰。圣徒是得以全然更新的人。
62:4 你的地也必归他:? “地”并非指自然意义的地,乃是指得救的圣徒相见、活动及被保护的场所。在这种意义上,地可以暗示作为共同体的教会。表明在新天新地,圣徒的生活会完全发生质的变化。
62:6-9 属灵守望人。字面意义上指被掳归回之后,犹太人设立守望人,重建耶路撒冷城墙(尼4:21-23)与收割粮食。属灵意义上指神在教会设立属灵守望人,对圣徒宣告话语,保守圣徒不被撒但势力吞吃。属灵守望人,可指旧约时代的先知或祭司,亦可指新约教会的工人与传道人(耶6:17;弗6:19)。
62:9 要在我圣所的院内喝:以献挽回祭后一起进餐的欢乐场面(利7:15,16)为背景,勾勒出在天国快乐地共餐的场面。地上的挽回祭以与神的交往为前提,是不完全的模型,然而在天国,与神的交流将会完全、永恒。
62:10-12 劝告悔改。神再次督促以赛亚去作当作的事,就是劝告将要进入锡安的百姓向神悔改(58:1-59:21)。这既是弥赛亚完成的事,也是圣徒竭力去传扬的事。
62:10 竖立大旗:对世界而言,先得救的圣徒是历史的守望者与未来的向导。
63:1-12 恶人的灭亡与圣徒的赞美。本书第三部分第三段58-66章是呼求神的祷告。63-64章作为插叙,描述恶人的灭亡及义人的悔改与称谢,在描绘天国蒙福的景象中,这是现实与末世祝福之间的两个问题。63,64章将观点与时间从遥远的永恒,暂时拉回现实中,再次关注圣徒与恶人在救赎史中的状态。本段经文以这两个问题为中心,分为两部分:①前半部论及恶人的灭亡(63:1-6);②后半部论及以以色列为代表的圣徒所献的祷告(63:7-64:12)。后半部苦恼的圣徒的恳求与悔改固然感人,但需要我们拥有智慧,聆听神欲传达的内容,即在天国降临之前,必要除去罪孽。
63:1-6 神审判罪恶。以赛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表明穿着被鲜血染红的衣服,站在这里的战士是谁,为何穿着被鲜血染红的衣服。他说自己是审判主,也是救主——神,他的衣裳沾满鲜血,因他刚以鲜血审判了以色列的仇敌。所有受神审判的以色列之仇敌中,最具代表性的以东是以色列的兄弟国家(创25:30)。他们居住在犹大南部的西珥,在犹大因巴比伦入侵而处于困境时,曾在B.C.597年、586年,先后两次入侵犹大主要城市希伯仑,最终占据整个犹大南部地区。从此,他们常被用来象征受到末世审判的仇敌国家(21:11;34:5)。虽说以东是以色列的兄弟国家,却受到神的审判,由此可知,并非所有称为亚伯拉罕后裔的都是真后裔。
63:4-6 救恩。人期待得到某种结果,但经过努力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时,通常会感到背叛,后悔所付出的努力。神却以与人全然相反的态度作工。当他的百姓做出与他期待全然相反的结果时,神并不怒其背叛,乃是对阻碍百姓结好果子的仇敌发出烈怒。如今,神对自己的百姓不再抱任何期待,便用自己的公义拯救百姓,用自己的大能审判仇敌(59:16)。照先知的预言,基督独自背负十字架,战胜执政者和掌权者,日后必再来审判世界(西2:15;启14:14-16)。可知,救恩是:①神自己的单独事工,全然不包括人的功劳;②无条件的恩典,施给那些全然没有资格得救的人;③对恶人施行永恒而彻底的审判。
63:7-14 ①神先拣选并爱了以色列(8,9节);②以色列举起反旗(10a节);③因此,神不得不击打以色列(10b节);④承认苦难是由自己的罪孽而致的百姓,发现救恩之光只在乎重新依靠那位昔日无条件赐下恩典的神(11-14节)。
63:7-12 寻求帮助的祷告。圣徒虽然拥有末世的盼望,却在世界背负罪的重担,步履维艰,只能向神发出呼求。分为两部分:①回顾神在昔日赐给以色列的恩典(63:7-14);②背负罪的重担,倍受煎熬的以色列,求告神立即施行帮助(63:15-64:12)。经文背景是犹大与耶路撒冷圣殿被巴比伦攻陷。若从预言双重成就观点来看,表明圣徒的属灵危机。
63:7 提起他的慈爱和美德:以赛亚对恩典的回顾超越对客观事件的记忆,展开了主观的称谢与颂赞。
63:8 是我的百姓,不行虚假的子民:并非指神的百姓决不行虚假,或者只有全然不行虚假的人才能成为神的百姓,而是指神所拣选的百姓,悔改之时,虽然有罪,神却视为无罪。罗马书以圣徒之义为主题,尤为突显这一点。
63:10 使主的圣灵担忧:以赛亚指出,以色列承受痛苦的原因根本在于背叛。病人若想脱离疾病的痛苦,就必须承认自己是病人,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同样,罪人应该毫无隐瞒地承认自己是罪人,并承认自己具体犯了什么罪。本节从根本上排斥人的以下想法:人犯罪神只需无条件地施行审判即可。圣灵并不是监视或控制人,他爱我们,当人令圣灵担忧(弗4:30),或抗拒圣灵(徒7:51),或消灭圣灵的感动(帖前5:19),他会比我们先担忧。因为神比我们自己更爱我们(约3:16;15:9;帖后2:16)。
63:11-14 他们想起……在哪里呢:以色列百姓回顾神在过去所行的救恩,终于省悟惟有神才能改变痛苦的现实。他们思想如何才能重新得到神的拯救,期待神再次施行救恩,以出埃及(Exodus)事件为中心,回顾、颂赞神的恩典。这并非是单纯的回顾,乃是恳求神在未来施行救赎。63:15-64:12更直接体现这一点。
63:14 耶和华的灵使他们得安息:原文意指“安息惟在乎耶和华”,强烈暗示真平安的惟一根源。以赛亚将神赐给以色列百姓的安息比作在山脚吃草的牲畜,下到山谷,在水边安歇(诗23:1-6)。
63:15 余民的祷告。与63:7-14相似,记录以赛亚以百姓的名义,代他们歌唱。因这首诗以百姓的名义所写,被称为“民族之诗”,又因以赛亚所指的百姓是“余民”(亚9章),故亦称为“余民的祷告”。根据以色列迫切想从罪孽与苦难中得救的盼望,内容结构如下:①对耶和华的信仰告白(63:15,16);②百姓强烈期望从仇敌之手得救(63:17-19);③百姓赞美神施行末世审判的能力(64:1-4);④百姓切望荒废的耶路撒冷得以恢复(64:5-12)。他们省悟惟有神才能解决痛苦,积极恳求神,令人想到彻夜与神的天使摔跤的雅各。教导圣徒速速脱离罪恶,全然信靠神。误认自己有平安的人,将面对末日的审判(但9:23,27;哈2:3;来13:7)。
63:17 为何使我们……不敬畏你呢:看似吐露百姓对神的抱怨,似乎将自己犯罪的责任推卸给神。若参照紧接其后的“求你……转回来”,可知,这与其说是抱怨,不如说是因为不能解决罪的问题,陷入痛苦而发出的撕心裂肺的求告,也蕴含着惟有神才能救人脱离罪恶与苦难的强烈的思想。之前,圣经作者就采用过将百姓当负的责任归给神的表达方式,在出埃及记可找出代表性例子。出7:3记载神“使法老的心刚硬”,事实上法老因私欲变得刚硬(出8:15,19,32)。这种文学表现手法源自无论人犯何等罪,神都按着自己的智慧护理他的百姓。你仆人……支派:在苦难中依然持守耶和华信仰的人就是“余民”(亚9章)。只有这些人才可以承受神的产业,才可以得到神的保护与引领。
63:18-19 有必要重新思考以赛亚预言的出发点。从圣经预言的复合性特点来看,如何应用每个预言非常重要,但预言的出发点与历史背景也很重要。以赛亚宣告这些预言时(B.C.721-680年),圣所尚未被蹂躏(B.C.586年),反映出圣经具有从神而来的神性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