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以赛亚书

JL-100333  10/01   4232  
4.0/1 

39:1-8 希西家的罪——依靠人。①巴比伦王送礼是为与犹大结成军事同盟,对抗亚述(1节);②希西家赞同这个提议,轻率地泄露国家机密(2节);③与以赛亚宣告的信靠神、不可依赖人的教训完全背道而驰(7:3-9;30:3-5);④希西家犯了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罪,他违背了终身心存感恩、谨慎行事的誓约(38:9-20);⑤神对希西家本人及其所代表的犹大民族宣告惩罚(6-8节)。宣告对日渐堕落的犹大民族的惩罚后,神再次预言将要恢复他们(40:1-11),鲜明地对比人的可憎与神的无限慈爱。

39:1 米罗达巴拉但:于B.C.721、712、701,先后三次竖起反旗对抗亚述,以失败告终。在希西家去世前15年(B.C.712),米罗达巴拉但为对抗亚述,欲与希西家结盟。

39:2 喜欢见使者:希西家惟要服事神的誓言归于无有。面对死亡时,他迫切寻找神,如今却改变心意。为证明自己与巴比伦站在同一战线上,不惜夸耀自己的财宝(加6:14)。希西家不该给他们看财宝,而应见证使日影在日晷上后退十度、医治自己的神之恩典。

39:6 希西家的罪是当时漫延在犹大百姓中的诸般罪恶的代表(29:9-16;31:3)。藉此,神向整个民族宣告审判,耶路撒冷城被攻陷后,财宝就会被挪去,意味着耶路撒冷最终的灭亡。当然,百姓亦有罪,并非只因希西家而无辜灭亡。但领袖的罪孽,必带来全民族的灭亡<耶22:1-7,领袖的责任>。

39:8 可从两个角度思考希西家的话。一方面,希西家只满足于即时的安泰,不顾后人的遭遇;另一方面,如同大卫与拔示巴同居,听到先知拿但的警告,立刻悔改认罪一样,希西家也谦卑地顺从了先知以赛亚的警告(撒下12:13)。若是后者,表明希西家认识到将要临到犹大的震怒,是他犯罪付出的极大代价。人认识到震怒是罪的代价,就会认识到神是公义的,也会知道自己所要受的震怒比当受的要轻。若是前者,他不过是愚昧人,只安于现状,不知为明日作预备。

40:1-26 神的安慰:①应许并宣告必拯救他们,督促他们着手准备(1-11节);②神创造宇宙与历史,必有能力完成拯救(12-26节);③大有能力的神至今记着犹大,犹大需要的只是信心(27-31节)。

40:1-24 战胜亚述、从被掳之地归回的应许。第一部分,责备神的百姓与列邦的罪,督促他们悔改 ;第二部分,记述西拿基立与希西家之间的历史事件,预言以色列将被掳至巴比伦;第三部分,记述安慰的话语,百姓因即将到来的亚述的入侵,大大战兢。神应许和安慰——他们将战胜亚述、从巴比伦被掳之地归回。属灵意义是劝勉我们,虽生活在罪恶世界,但应当盼望耶稣基督再来、弥赛亚国度的完全得胜,常存忍耐(帖前1:3)。第三部分的结构分为三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9章(40-48,49-57,58-66章)。第一、二段落结尾重复使用“耶和华说:‘恶人必不得平安’”。从历史角度看,此预言约在B.C.530得以成就,因古列王的特赦,犹太百姓从被掳地位得到解放 ;从属灵意义上看,此预言在基督再来时得以成就。从犹大立场纵观1-3部分:①指出受审判的原因及得救的条件,提出警告;②因不断的堕落,犹大将要受到更严厉的审判而灭亡;③应许将要恢复,获得永恒的胜利。有些神学家主张,第三部分并非出自以赛亚之手。比较这三部分:①历史背景不同;②第二部分文笔严谨简洁、严肃细腻,而第三部分文笔柔美动人;③神学思想和语言虽有相似之处,但异多于同。但第三部分有内证可以证明这是以赛亚的作品,不必就作者问题大加争议。内证为:以“以色列的圣者”称呼神、对耶和华的神观、神治理历史的方法、有关弥赛亚预言的9,11章与49-57章文体、思想相同;34,35章与40-66章的内容相似,对末日理解相似。

40:1-2 神要拯救以色列。第三部分第一段落,预言神将拯救自己的百姓,强调神具有如此能力。如果神爱百姓,却没有能力,就不能拯救他们。以赛亚强调神不仅有爱,还有能力,激励百姓更加信靠神。

40:1 你们要安慰、安慰:神重复命令以赛亚要“安慰”百姓。可知,神内心充满对犹大百姓的同情与怜悯。神如此焦急,希望快速搭救我们。

40:2 他的罪孽赦免了:以赛亚宣告犹大将要归回,接着宣告犹大的罪必得赦免。以色列被掳归回要分别为圣,需要首先洗净从前的罪留下的污点。新时代始于罪得赦免(43:25;44:22;48:9;耶31:31-34)。

40:3-5 有人声喊着说:希伯来语意指“听到有人在喊着说”,听众是百姓的代表以赛亚,喊话的是神,内容为“在旷野(3节)……亲口说的(5节)”。经文含意为“以色列若想居住在耶和华的荣耀之中,就当丢弃所有罪孽,预备迎接耶和华的荣耀速速临到”。山洼:指人的内心与生活,其中隐藏着罪恶奸计。山冈:意味着人骄傲如山的内心。崎崎岖岖的:意指人被罪性污染的生活状态。太3:3将约翰比作人的喊声,而不是喊话的人,表明约翰就是照神旨意,作弥赛亚的先驱。先知担当使命,督促百姓作好准备。先知的责任就是在历史的荒野,毫不犹豫地宣告预言,为百姓敲响警钟(2:4;11:4,5;拿1:2)。这也适用于施洗约翰,他在基督事工开始之前,在旷野向犹大和耶路撒冷宣告话语,督促悔改。这种表达方式源于东方君主动身之前,派先遣队清除前方障碍,准备百姓(玛4:5,6;太3:1-2;路1:7)。

40:6-8 人的无常与软弱。在前段经文以赛亚渲染神的荣耀,极其绚烂,在本段则描绘人的无常与软弱,生动地刻画神施安慰的权柄。被掳的犹大百姓,在精神及文化生活领域,都劣于巴比伦居民。以赛亚引用大卫之诗(诗103:15),揭示人的荣耀与富贵皆如转瞬即逝的晨露,劝告犹大百姓切勿迷恋。

40:6 有人声说:指耶和华,与9节报信的先知形成对比。在圣经中,发话的总是神,人只是传达神的话语。体现圣经的权威与作者的灵感。可以将这些话语理解为神的默示,藉此直接聆听神的话语(林前2:6-16)。

40:9 你要极力扬声:与“你要登高山”相得益彰,强调以赛亚领命向众人宣告预言。他宣告神拥有绝对的威严与权柄,以慈爱温柔的牧人形象来到百姓中间,使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诗80:1;约10:11)。9-12节是福音真谛,与约3:16同样蕴含神对选民的挚爱。

40:12-26 造物主——神。强调神作为造物主的唯一性、对历史的超越性及主权性。可分为四部分:①比较神与人(12-14节);②比较神与世界势力(15-17节);③比较神与偶像(18-20节);④督促百姓省悟、信靠神(21-26节)。人要确信神的能力。

40:21 本章开始,以赛亚用非常平静的语气传达安慰之言,本节却用责备的语气。比较诗19篇的信仰告白及以色列的属灵无知,圣徒应反省自己,在两种状态中自己置身哪一方。

40:24 比较37:31与本节经文,可以知道:义人必扎根结实,恶人却相反(5:1-7;申32:32;何10:3;路19:20-27;雅4:1-3)。

40:26 表达了尽心寻求真理的虔诚与激情。

40:27-31 神施行拯救的能力。本段经文的意思,消极地看就是“惟有愚蠢人才会怀疑神”;积极地看就是“惟要仰望耶和华”。以赛亚之所以能大胆地向犯罪的犹大百姓宣告这样的内容,是因为他确信神赐人能力。以色列百姓并非不知道以赛亚的宣告,乃因他们所受的深重苦难,怀疑神拥有拯救能力。

40:27 雅各啊……以色列啊:地球上200多个国家,都靠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遗传等媒介得以建立,在神的宇宙性护理下作为共同体得以维持。犹大百姓听到先知有关犹大将要灭亡、被掳至巴比伦的宣告,以为自己已完全从神的护理下被排除而悲观绝望。面对深深陷入绝望的犹大百姓,先知反复使用“雅各”这一名字,强调犹大国或许遭遇毁灭,但“作为个人与民族,犹大将永远站在神面前”,以此安慰他们。

40:31 那等候耶和华的:栩栩如生地描绘真信徒属灵活力的永久性与喜乐,他们拥有神的祝福,而不是只得到一时的能力(诗145:15-19;耶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