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以赛亚书
JL-100333 10/01 436032:1-20 预备弥赛亚的时代。一般以赛亚预言的顺序为警告将临的审判、施行拯救与应许永恒的祝福。32章稍有出入: ①应许永恒弥赛亚国度的降临(1-8节);②警告将要藉亚述等国施行审判(9-14节);③再次强调神圣时代——弥赛亚时代即将到来,督促犹大走上生命之道(15-20节)。预言的核心是从罪恶世界回转,为永恒的国度预备自己。
32:1-8 公义之王的统治。可视为对希西家的预言,实际上是预言弥赛亚时代的百姓将要享受荣耀与幸福。
32:1-4 1节表明弥赛亚作为君王,其统治标准完美无缺;2节表明君王不仅拥有能力,还有一颗眷顾弱者的爱心;3、4节表明百姓的灵魂将因君王的统治得到光照。历史中未曾有过如此全备的君王。但已经降临在我们中间,并将要完全成就在主基督耶稣的国度里,我们将要服侍这样的王。我们应为进入国度预备礼服(太22:11-13)。
32:5-7 弥赛亚的治理。弥赛亚的统治基于公义,为身陷穷乏与苦难的余民<拉9:8,余剩者思想>、在藐视与逼迫中依然行善的人带来莫大的盼望。吝啬人:希伯来语指动用各种邪恶手段折磨他人之徒。
32:8 高明人:希伯来语具有“领袖”、“贵人”之意,亦含“养子”之意。可视为领受儿子之灵的人(罗8:15),即接受基督的信徒。他们从前受到罪恶的管辖,行动上多受辖制,然而,从公义之王为政起,将被圣灵引导(加5:17)。
32:9-14 警告妇人的属灵无知。这是以赛亚有关妇人的第二个预言,第一个预言(3:16-4:1)警告异教徒式的奢侈与虚华;本段预言警告妇人毫无预备,丝毫未想将临的灾难,只满足于眼前的收获。两个预言共同之处是妇人都陷于属灵无知或毫不关注灵性的状态。以赛亚暗示 :不信者的属灵无知,是何等鼠目寸光和可笑。
32:9 安逸的妇女啊:??“安逸”,希伯来语具有“太平”、“傲慢”之意,这句话可译为“为眼前的平安感到知足而傲慢的妇女啊”。她们只安于眼前,未预备面对将来的患难,无异于没有预备灯油的愚拙童女(太25:1-12)。“妇女”可指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妇人,但一般指犹大所有居民(撒下1:24;路23:28)。
32:10 无果子可收:与其说指期限,不如说指收葡萄本身。警告那些骄傲、以为目前的丰收皆来自身努力的人,不能再次摘收葡萄。再过一年多:以赛亚省略了早春收割麦子的事,可知西拿基立是在夏秋之后第一次攻打耶路撒冷的(B.C.701)。
32:11 脱去衣服,赤着身体:象征羞耻、荒废、穷乏、贫苦(伯24:10;鸿2:7;太25:36,38;雅2:15-17;启3:18);也象征赤裸裸地暴露人犯罪的真面目(创2:25;来4:13)。在此更接近后者,因本节是先知劝告安逸中度日的妇人。腰束麻布:指犹大的祷告样式,象征为罪痛悔的悲伤心灵(斯4:1-3)。以赛亚反复使用“要战兢”,强调所传的信息,督促以色列百姓为眼前的安逸悔改。
32:13 荆棘蒺藜必长在我百姓的地上:葡萄园的收获原本甚是丰富,足以使人享受佳肴,安逸地度日。荆棘蒺藜竟然长在葡萄园里,字面意思是指葡萄园即将荒废,深层意义是象征越接近审判的日子(约7:6),罪恶就越猖獗(太13:24-30)。欢乐的城中和一切快乐的房屋上:据西拿基立年代表,当时超过20万的犹太人被掳至亚述,许多房屋失去主人而荒废。
32:15-20 以色列的恢复。描绘与罪恶漫延的现在相对的新时代景象。虽然耶路撒冷因荆棘蒺藜荒废,但荒废必不会持续到永远,神必在拯救的日子重新恢复原来的乐园。这也是弥赛亚时代的预言,自耶稣第一次降临开始,到耶稣再来得以完全成就。
32:15 等到:具有“终于”之意,限定14节的“永为”,见证耶路撒冷必不会永远沦为强盗与豺狼的窟穴(耶9:11;太21:13)。可知14节的“永为”是为增加诗意所使用的夸张手法。从上浇灌我们:圣灵在旧约与新约时代的工作稍有区别。旧约时代,圣灵降临在特定的个人身上,如先知、君王、匠人(出3:2;31:3;民11:25;士3:10;6:34),新约时代,圣灵降临在每个圣徒身上。似乎是约珥第一个区分了圣灵动工的不同方式(珥2:28-32),他预言将有一日,神的灵必降临在凡呼求耶和华之名的人身上,这在新约时代得到成就。
32:19 照15-20节的文脉,若没有19节,就会失去以赛亚预言的特征:在宣告神的祝福之前,必先预言将要受的苦难。这节经文象征弥赛亚国度到来之前,圣徒将在世上承受的患难。
32:20 预言弥赛亚时代——新约时代的属灵农夫,即撒下福音种子的传道者,将蒙祝福。
33:1-24 亚述的入侵与得救。33章的结构是渐进式的:①首先,先知预见仇敌即将入侵,咒诅仇敌、呼求神施行拯救(1-6节);②其次,看到异象——神终于兴起施行救恩(7-16节);③最后,尽情讴歌荣耀的新国度(17-24节)。预言亚述攻打耶路撒冷的威胁及脱离威胁得以恢复(37:36-38;王下19:35-37),终极意义上象征圣徒在地上终必得胜。
33:1-6 呼求救恩的祈祷。1节是对残暴仇敌的咒诅;2节是向神呼求拯救脱离仇敌的祷告;3-6节是神对祷告的应允。
33:1 行事诡诈的:指入侵者亚述的西拿基立,广义上指无辜折磨柔弱之人的恶人。
33:2 每早晨作我们的膀臂:以赛亚向神呼求:“求你扶助我,因我虚弱,无法从床榻上起身”。从祷文中可以感受到圣徒与神之间的亲密关系。神必应允这样的恳求(哀3:25)。
33:3-6 恢复与拯救。36:1-39:8论及本书前半部(1-39章)的最重要的历史背景:亚述入侵的威胁、入侵过程、从亚述之手蒙拯救。本段经文预言得救的事件,以及苦难中的圣徒的乐园将得到恢复。
33:7-9 对亚述的审判。如同第1节先陈明亚述的罪状,然后祈求神的惩罚一样,本段也是先阐明亚述的罪状,然后在10-16节宣告神对它的审判。第一条罪状是亚述王西拿基立无视希西家为签订和平条约派去的使臣(王下18:14-20)。表明西拿基立入侵犹大的目的并非单单想得到朝贡,而在于完全占领耶路撒冷。第二条罪状是亚述王西拿基立撕毁与希西家签订的和平条约。西拿基立沿着海边的道路(从大马色通往埃及挪伯的道路)入侵耶路撒冷南部的拉吉,希西家派使者与之签订和平条约(王下18:14)。然而,西拿基立却废弃此条约,无理地派遣他珥探、拉伯撒利和拉伯沙基攻打耶路撒冷(王下18:17)。
33:9 黎巴嫩、沙仑、巴珊、迦密:圣经描述这四个地区是巴勒斯坦最美丽肥沃的地方(黎巴嫩65次、沙仑8次、巴珊42次、迦密31次),也被用作代表以色列地区(申3:25;士9:15;诗29:5,6)。西拿基立的军兵使这些地区荒废,象征整个以色列的荒废(36:1-3)。
33:10-12 神对世界的主权。神秘而独特的预言表明,在人看来甚为强大的军兵,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碎秸,被神的震怒之火焚烧净尽(诗1:4;太3:12)。攻打犹大的西拿基立军队超过18万,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大军。然而,在一夜之间就被耶和华的使者歼灭(王下19:35-37)。以赛亚藉历史强调神会动用一切方法与手段维护自己的荣耀,即使仇敌用尽所有的邪恶奸计,也只能落个被毁灭的结局。
33:14-16 躲避审判的圣徒。以赛亚假设罪人恐惧地询问:“谁能躲避神直接施行审判呢?”给出明确的答案。诗15:1-5描绘纯洁的圣徒。以赛亚并未用抽象、思辨的话语刻画得救的圣徒,乃是以熟悉的日常生活为素材,描绘神有力的伦理要求。信心必带出纯洁无瑕的行为。
33:17-24 耶路撒冷的和平景象。延续3-6节的内容。3-6节是神对以赛亚的祈祷(2节)的现实应允,本段是祈祷的未来应允——即将到来的弥赛亚时代,及耶路撒冷末日的和平景象。那时,耶路撒冷如同岛屿,被漂浮在浩瀚湖面上的船只重重围绕,成为敌人无法攻克的铜墙铁壁。没有疾病缠累、众人罪得赦免。耶路撒冷和平之景在20节达到高潮。
33:18 必思想那惊吓的事:回想在仇敌面前战兢的往昔,深感欣慰。
33:19 你必不见:证明17-24节是对以赛亚的祈祷的未来应允。因以色列在亚述之后遇到强暴之民巴比伦(B.C.586)及罗马(A.D.70)。“强暴的民”,指灵性无知的人。
34:1-17 对列国的审判。本章描述的审判比其他章节更血腥、可怕,有野兽的嘶吼、烈火,与35章讴歌弥赛亚救恩及末世恢复之喜乐形成鲜明对比。此前,神的审判主要是针对掠夺耶路撒冷的亚述(33:1-16),本章针对所有列邦。以赛亚的许多预言都具有双重性,既指当时的事件,亦指未来弥赛亚时代将成就的事件。本章亦然,既指当时入侵耶路撒冷的掠夺者,即使是以色列兄弟国家以东,也必会受到审判 ;也指新约时代敌挡神教会的仇敌,都必受到审判。本章预言:①以以东为代表的所有仇敌灭亡的情形(1-15节);②重申此预言来自神,以此证明预言的真实性,向仇敌与圣徒敲响警钟(16-17节)。
34:1 不像1:2或摩3:9,“列国”蒙召作证人,而是作为被告,听候将要临到的审判。弥迦向拜偶像的耶路撒冷居民宣告审判时,亦如此“呼召”他们(弥1:2)。
34:4 天上的万象都要消没:在以米所波大米为中心的东方,人们将太阳、月亮、星宿、雷轰、闪电视为神进行膜拜。古人如此膜拜天上万象,有以下原因:第一,古人不能解释天上万象,认为它们具有超出人类的能力;第二,他们认为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不论好坏皆因神的介入。对他们而言,天上万象消没带来的冲击,如同人类生存的根基——天塌下来一般。天被卷起,好像书卷:以赛亚用夸张手法描述对仇敌的审判将在宇宙范围内展开,法网恢恢,他们将陷入无处可逃的绝望中。对圣徒而言,却是神祝福的前兆(太24:29;彼后3:10;启6:12)。
34:5-7 立即执行审判。大行杀戮、刀被鲜血染红,生动地表达了审判这一旧约概念。神向1节中呼召出来的被告审判死亡,立即执行(创22:6-10;士19:29;代上21:12)。以东:象征一切敌挡选民以色列的人(21:11,12)。以东作为以色列的兄弟国家,不敬拜神,反到膜拜偶像(代下25:20)。圣经(出20:3)及塔勒目都认为拜偶像是三大恶罪(不仁慈、流人血、拜偶像)之一。惟有神公义的审判在等待他们。
34:8-15 审判结果。3-7节是执行审判的场面,本段描绘审判带来的毁坏。咒诅以东地的预言在历史上得以成就,古代以东地区曾完全变为废墟。象征罪人享受的荣华将完全归于无有。
34:8 报仇……报应:字面意思为“解除心头之恨”,体现神按照罪人的行为施行审判的心情。
34:9-10 以赛亚关于以东将成为荒场的预言照字面意思成就(玛1:3,4)。A.D.900左右,他们被穆罕默德的教徒征服完全灭亡,此地是地球上遭到最严重破坏的遗迹之一。
34:13 与11节一同形象地描述以东的荒废。无人居住在其中,只有禽兽往来,地里长出咒诅之地的象征——荆棘、蒺藜(创3:18),只留下混沌与空虚。此情此景与创世前的状态相似(创1:2)。“混沌”与“空虚”的希伯来语词根相同,意为“处于荒废的状态,空无一物”,与形容创世前状态的用词相同。
34:16 无一……无一没有:记录鸟类的名单,象征神藉先知宣告的话语无一遗漏,都将得以成就。神学上称此为“圣经的统一性”,包括16卷先知书,新旧约圣经贯穿了一个主题——对救恩的预言和成就。
34:17 它们必永得为业,世世代代住在其间:不是夸张手法,以色列的荒废是暂时的,敌挡神之列邦的荒废将是永远的。根据预言的双重性,也适用于新约时代。教会在世上时常遭遇逼迫和患难,但必得重建,并持续到基督再来的日子。然而,教会的仇敌却因主基督的审判永远灭亡。
35:1-10 新以色列所蒙之福。本章是以赛亚的第一部分预言( 1-35章)的结尾,对因先知宣告神震怒而丧胆的以色列百姓,及因罪担而沮丧的信徒,足以唤起新的盼望。本章论及将临到的弥赛亚国度之荣耀及置身末世新国度的欢喜。性质上与以赛亚书第三部分40-66章,被掳后将要成就之事的预言相同。以赛亚借用大自然的美丽:林中的树荫、浓密的香柏树、芳香的百合花、汩汩的清溪、奔涌的泉水等,带给人对永恒安息的强烈盼望,也暗示这一切恩典都来自神的大能,并非靠人的能力(加5:22,23)。
35:1 旷野和干旱之地……沙漠:指弥赛亚国度完全降临之前的社会状况。人类的现状犹如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为进入应许之地迦南,经过“旷野地”、“沙漠”(约6:31)。因旷野的特征,常被用以隐喻世界。第一,旷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植物不能茁壮成长;第二,因极大的温差、干燥猛烈的风,动物不能正常栖息;第三,只有适合生活在沙漠的毒虫蝎子或毒蛇才能生存(申8:15)。旷野的特征与魔鬼掌权的社会状况非常相似,故常称这个世界为“旷野般的世界”(30:6)。
35:2 与描绘以色列因仇敌亚述入侵日趋衰败的境况(33:9)相对。意味着教会虽在世上饱受痛苦,但当恶人灭亡的那日,乐园必得到恢复。
35:3-4 蒙神呼召的先知当做的事情。在神政时代,神按着需要呼召先知;甚至使他们担负统治使命。但开始王政时代之后,因为有君王治理国家,所以先知的作用局限在向当代传讲神的话语及预言(2:2-4;11:1-10;53:1-12;耶2:1,2)。以赛亚是王政时代的先知,传讲当时所需的话语,不干涉治国原则,安慰恐惧战兢的以色列百姓,带给他们盼望。
35:5-6 字面意思与耶稣所说的“瞎子看见,……有福音传给他们”(太11:4,5)一致,在属灵意义上也有关联。人沦为瞎眼、耳聋、哑巴,象征灵性亦处于同样的状态。耶稣在地上的三年公开事工中,曾医治很多人,象征医治属灵疾病。本段经文与太11:4,5都具有弥赛亚国度的特点。在旷野……必有河涌流:没有生命的旷野出水,意味着有生命在其中,涌流的河水指旷野变成肥沃的祝福之地(创21:15,16,19;申8:7)。意味着布满死亡的世界(1节),将变成充满恩典之处。
35:7 水池:以赛亚使用渐进手法,强调将临到的弥赛亚国度充满恩典。
35:8-10 对救赎感恩。具有双重意义,指靠着真理从罪中得释放的人(约8:32),以喜乐欢愉之情踏上生命之道;也指被掳的百姓将回到应许之地迦南。35章是称谢救恩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