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以赛亚书

JL-100333  09/24   3092  
4.0/1 

13:1-23 对巴比伦的预言。以赛亚的预言对象是巴比伦。B.C.3000左右,巴比伦位于底格拉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小城邑,经历过诸多变化。B.C.1600左右,曾受赫特族支配,B.C.689受亚述王西拿基立的统治。B.C.612,拿布波拉撒王与玛代结成联盟,攻占亚述首都尼尼微,开始具备新巴比伦帝国的面貌。在变化过程中,作为以色列的邻邦,巴比伦总是站在欺压以色列的前端(王下24:1-17;代下36:5-10)。当时巴比伦并不强大,以赛亚预言巴比伦日后将会折磨以色列,进一步证明了预言的真实性。

13:1-18 掌管宇宙与历史的神。13至23章,预言及审判的对象大有变化。之前,对象是神的百姓犹大与以色列,此后,对象是周围外邦国家。以赛亚的宣告与预言强烈暗示神不仅是以色列的神,更是宇宙与历史的主宰。古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神明,与国家共兴衰。人们普遍认为一国的神明比其他国家的神明有能力,那国便会胜过其他国家。然而,神藉着对列邦的预言表明:惩罚以色列是出于他的公义,按着罪惩罚外邦列国也是出于他的公义。预言将来的事件并日后必成就预言,是对顽梗悖逆之徒敲响的警钟。以赛亚强调自己所发的预言来自神,一再提醒自己并不是从狭隘的民族立场发出预言。对外邦列国的预言亦非按时间顺序记录。在一个个预言中,更清楚地看到神介入历史,折断邪恶势力、施行公义的作为。

13:1 默示:先知对百姓宣告有关末日的严肃信息时,常用此词(鸿1:1;哈1:1;亚9:1;玛1:1)。

13:2 净光的山:指没有树木的荒山。山上没有树木,所以在远处亦能看到所立之旗。这是神为抵挡巴比伦召集军兵的方法,也常用扬声或招手的方法。这些隐喻暗示天兵的威容。

13:3-5 我所挑出来的人:蒙神呼召审判巴比伦的军兵,指玛代、波斯人。他们来自位于巴比伦东南方约560km的远方(5节)。4节记载仿佛听到敌人聚集哄嚷的声音。这样的哄嚷声当时或许不会使骄傲的巴比伦感到恐惧,然而,在预言成就的时刻,必令他们胆颤心惊。

13:6-9 耶和华的日子:暗示神直接介入历史的日子。在这日,罪恶与矛盾将被除去,余民将得救。旧约多从政治角度思考“这一日”。新约升华为“末世论”(帖前5:2;彼后3:10)。这一日并不是指无条件地拯救以色列、审判外邦人的日子。事实上那些真正属灵的以色列才能得救,其他人将受审判。“耶和华的日子”也预表末世恶人受审判之日。

13:10-16 巴比伦的灭绝。描绘巴比伦败落后所遭受的残忍的掠夺,勾勒出雄伟的审判场面。除描绘一般的杀戮、掠夺、强奸场景,还用比喻描绘星宿落地、地将摇撼,表明人彻底被离弃,神的普遍恩典也将消失。尤其连婴孩都完全被灭绝,表明民族的灭亡、巴比伦的全然灭绝。

13:17-20 17、18节记载急于复仇的玛代人将成为攻陷巴比伦的先锋,他们并非只为经济而掠夺、攻打巴比伦;19-22节预言结局,废墟一片孤寂,确定巴比伦的灭亡。此预言约180年后成就(B.C.539)。令人惊奇的是,当时玛代只是尚未打好统一王国基础的小国,以赛亚就预言它将攻陷列国的荣耀——巴比伦。玛代是古代印欧民族,可能是创10:2雅弗之子玛代的后裔。当时玛代与正在崛起的波斯合并,攻打巴比伦,摧毁巴比伦帝国,建立波斯帝国。

14:1-23 巴比伦灭亡之歌。分为两部分:1-4a节,序;4b-23节,所唱之歌。辛辣地讽刺了因骄傲与轻狂,欲在神众星之上高举宝座者的结局。两部分,即受到神审判后悔改回转的以色列的喜乐与沉醉一时的荣誉傲视万人者的悲惨结局形成鲜明对比。

14:1 必再拣选以色列:亦可译为“虽然如此,还是继续拣选”。以色列被掳意味着他们离开了蒙恩的百姓及选民的地位。但他们并非永遭遗弃,因为神的选召没有后悔(罗11:29)。当神鞭打选民以色列时,似乎常后悔拣选他们。从耶稣的求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可15:34),及圣徒的呼求“神啊,你为何永远丢弃我们呢”(诗74:1),都可以看到这点。但鞭打敬虔人与恶人有区别。敬虔人或蒙拣选者受到责打,是通过此事证明他们已成为儿女(罗8:15;9:4;弗1:4),是父母对孩子的管教。选民以色列(现在的圣徒)不必因暂时的责打陷入绝望,当对神的恩典存盼望。

14:3 得享安息的日子:包含双重意义,这一日在现实历史中指以色列恢复和平的那日,也指日后神赐给所有谦卑、敬虔人永恒安息的那日。对巴比伦王的讽刺,也是对这世界所有邪恶骄傲之徒的讽刺。

14:4 欺压人的……止息:以赛亚用了2次“何竟”,意为“诧异得掩饰不住惊奇与嘲笑”,强调“你们总是夸耀自己的强大,如今却转瞬成空,看来你们的心思意念愚蠢至极啊!”

14:5-6 B.C.612,巴比伦攻陷亚述成为帝国,为了扩张领土、安定国情,数次远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周边地区(王下24:1,10-17;代下36:5-10)。巴比伦历代志记录了B.C.605在迦基米施战胜埃及军队的事件。

14:7-8 令人恐怖的征服者巴比伦被神折断的那日,全地得到安息。众人欢声高歌,松树、香柏树这些不能说话的被造物也为不再为建宫殿被砍伐而喜乐。表明全世界对独裁者、邪恶君主的憎恶。

14:11 下铺的是……蛆:令人想到腐朽的死尸,意为“虫作绵褥,蛆作华被,此床真适合你”。警告愚昧的巴比伦,它陶醉于眼前的繁荣与享乐,误认为死亡决不会临到自己。所有人都清楚死亡近在眼前,然而,当野心遮住双眼,享乐麻醉心灵,人就常常会忘记死亡而追逐无谓的身外之物(摩6:5,6)。若不领悟眼见的世界并非是一切,将重蹈巴比伦覆辙(林后4:16-18)。

14:12-15 轻看神的人将要遭到的羞辱。独裁者、征服者在死亡面前与常人无异(11节),虽然巴比伦的灭亡看似有惊人的力量与美丽,却是从天上掉下的明亮之星,早晨之子。“明亮之星,早晨之子”是迦南的一个神明,意为“闪亮者”,指征服者巴比伦。此明亮之星,早晨之子想要升到极高之处,欲将自己的宝座立在“北方聚会的山上”。对迦南宗教而言,此山指他们的神明所居住的北极的山,对以色列而言,指耶和华的山(诗48:2)。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有限、妄自尊大的早晨之子,最终掉落在阴间,表明靠自己、无视神所定公义之命者,必会遭到羞辱。

14:19 你被抛弃,不得入你的坟墓:将要遭受的耻辱,甚至从王陵被抛出。传道书对此有精辟的描述 :“人若不得埋葬,据我说,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传6:3)自古以来,安葬尸身倍受重视,是维护人尊严的最后一种行为(诗79:3)。人们认为尸首不被埋葬,成为禽兽之食是污辱与灾难,所以许可因犯罪处死的人被埋葬(申21:22,23)。

14:23 以赛亚预言巴比伦不再作为人的居所,沦为野生动物往来的荒场。以赛亚结束对巴比伦的预言,开始论及亚述。

14:24-27 关于亚述的预言。预言亚述灭亡,37:21-38记录预言成就。在以赛亚宣告时,亚述的势力强过巴比伦(王下18:14-16)。神预言的目的:①在历史进程中彰显自己的主权;②使自己百姓在患难中大得安慰(来6:17,18)。犹大人祖先曾得神应许“凡咒诅你的,愿他受咒诅”(出23:22;民24:9)。此宣告是为表明施行审判的主体与意义,不是审判的全部内容。

14:28-32 对非利士的预言。是以赛亚审判预言的第三个对象。非利士位于以色列西南部地中海延岸入口。他们是神命令完全除灭的七个迦南民族之一(民33:52;申7:16),以色列没有顺服神的命令存留他们。因以色列的不信,神使非利士成为以色列眼中的刺(撒上13:3-23)。神已警告过他们(民33:55)。约兰(第5代)统治犹大之时,他们上犹大掳掠王宫里的财物(代下21:16,17)。亚哈斯(第12代)为政时,他们袭击犹大,夺回乌西雅王在位时被夺去的诸城(代下26:6,7;28:18)。以赛亚先知约在B.C.725,大胆向犹大的敌人、时常折磨他们的非利士宣告灭亡的审判。之后,B.C.701非利士受到西拿基立(亚述)侵略,遭受埃及王尼哥(B.C.609-608)入侵(耶47:1)。最后在巴比伦王尼布迦尼撒当政时被侵,在犹大被攻陷的同时,非利士统治者与居民被流放到国外,为非利士王国落下永远的帷幕。

14:29 参考历史,“蛇”指乌西雅,“毒蛇”指希西家,“所生的,是火焰的飞龙”指在世界末日歼灭地上所有罪恶权势的基督。以逐渐加强的方式强调蛇,暗示对罪恶的审判渐强,最终完全从世界中被除去。

14:32 可怎样回答:以赛亚使用自问自答方式,若非利士被灭,世人来问犹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将如何回答。此回答,可以视为信仰告白,承认耶和华为自己百姓行大事,保护他们。

15:1-5 对摩押的预言。摩押是第四个审判对象。摩押是罗得的后裔(创11:31),B.C.13世纪左右它们以死海东部的丘陵地带为中心建立了王国。B.C.12,11世纪,他们的领土扩张,直至由以色列流便支派占领的死海北部地区。在大卫统治时期经历了许多变迁,通常他们向以色列进贡(王下3:4-27)。以赛亚对长久居住在以色列周边、极大影响以色列的摩押宣告残酷的审判(耶48:1-46;摩2:1-3;番2:8-11)。不过,这个以色列的兄弟国并未完全灭绝,A.D.107年被罗马纳入行政区域之前,它都是独立的民族。在审判预言中,以赛亚对他们的悲惨处境表现出无奈的情感,不是冷漠的描述,这点与对其他外邦国家宣告审判大有不同。 从16:13,14看出,似乎很久以前由其他先知宣告过审判预言,在预言将要成就时,以赛亚再次强调此预言。由此可知圣经预言的一贯性。

15:1 一夜之间……变为荒废:古代战争比较少用未预料的夜间攻击战,但可给敌人致命一击。以赛亚以夜战比喻摩押的荒废,他们的骄傲转眼被折断。亚珥是摩押的首都,基珥是进入摩押的天然要塞。

15:2-4 到高处去:可能是为了祈求他们所侍奉的基抹偶像。虽然受到极重的审判,还未领会被审判的缘由,实在可憎又可怜。

15:5 我心:流露出看到罪人灭亡为其哀伤的爱心。以赛亚生动地描绘预言中的审判场面,以文学语言勾勒出神所赐的启示性异象。

15:6 宁林的水:摩押的清泉,流入死海,现在称为Wadi Numeira。此泉拥有6、7个泉源,不易干涸。此泉“干涸”意味着入侵摩押的军队堵住水源或拦截流水,导致河中无水可流。临到摩押的审判不仅使城邑荒废,也使土地荒芜不再出产。

15:7 所积蓄的……运过:描绘摩押人失去往日的生命之源——宁林之水,凄凉地走过柳树河的景象。即使在患难中,他们仍不舍平时迷恋的钱财,这时钱财反倒成为累赘

15:9 底们的水充满了血:?“底们”似乎是2节的“底本”,含有“血”之意。以赛亚预言流在底们地的河将被血充满,由此可知杀戮的规模之大。

16:1-5 劝摩押服从大卫的王权。以赛亚劝亡国失亲人的摩押难民服从大卫的王权,献羊羔为贡物,以示归顺。在亚哈王(以色列,第7代)之时,摩押王米沙将十万羊羔毛和十万公绵羊毛作为贡物献给以色列,以示和亲。以赛亚以此事为根据(王下3:4),是实质性的外交要求。在更深远的属灵意义上,指劝勉摩押顺服大卫王权的终极继承人基督。

16:3-4 我这被赶散的人:为了躲避亚述等威胁,将逃往摩押的神百姓。

16:5 必有宝座……在大卫帐幕中:可能是指犹大希西家复兴时期,但真正的意思是指出生于大卫家的基督。与3、4节相联理解,既劝他们帮助正在承受痛苦的犹太人,也劝他们扶助所有时代患难中的神百姓。

16:6-14 因骄傲而失去属灵分辨力:因骄傲而失去属灵分辨力: 与对列邦宣告审判不同,以赛亚在15章可怕的审判预言之后,提示预先躲过审判的方法。这段经文再次强烈弹劾摩押。因为摩押人非但没有接受以赛亚提出的劝告(1-5节),反而无视、拒绝。摩押拒绝以赛亚劝告的缘由:他们居住在高地 ,拥有包括亚嫩河在内的丰富水源,可以收获足够的粮食;蓄牧业很发达(王下3:4)。他们不仅物质富饶,四围还修筑了坚固的要塞,成为当时繁荣的中心,极其骄傲。在今日世界政坛亦可看到,物质的富饶与坚固的国防,混淆个人与国家的属灵分辨力与道德情操。

16:8-10 以葡萄树比喻摩押将要受到的审判。以其国的主要物产象征整个国家。

16:8 这枝子……直探过:以绘画的手笔描绘连到雅谢湖、延绵不断的葡萄地景象(耶48:32)。

16:11 我心肠:预言惨烈的审判,以赛亚再次吐露对摩押灾难撕心裂肺的心痛。

16:12 在高处疲乏:拜偶像的人认为不幸临到,是因为所拜的偶像暂时遗忘了自己。为了使那些神明心意回转,他们讨价还价,或求或欺,甚至自虐。这些变化无常的神明是撒但的方式,有时也灵验。然而,在造物之神看来,这些假神是可憎的,他们不可与不打盹、不睡觉(诗121:4)的慈爱的神相提并论。

16:14 雇工的年数:如同雇工按所劳得工价,摩押也将照它的罪承受应得的审判。“三年之内”,似乎并非按字面意思,可能是指B.C.734提格拉毗列色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