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光華医社的历史源由以及中山医科大学的前世今生】~𣁽省山寨·蒙城老張

蒙城老張-101698  09/06   8226  
4.7/3 



































      

        国学大师陈垣先生对光华医社有如下评论:“光华医学院者,合全粤医师之力而成谋,学术自主之先锋队是也。学术贵自立,不能恒赖于人。广州濒海,得风气之先,近代医学入广州百年矣,然迄今无一粤人办之教育机关,有之,自光华始。”
       广州光华医社的由来,以及中山医科大学的前世今生...。
       光绪三十三年(1907),航行广州、香港航线的外籍佛山客轮上发生了印度籍警察无故踢死中国乘客的命案。验尸时,中国医生确认其受伤致死,外国医生却反嘲中国医生不懂医学。加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宗命案不了了之。沉冤莫白,激起国人义愤。梁培基和郑豪、陳垣、陈小光、左吉帆、伍汉持等广州医界人士立志改变外国人把持西医西药界的局面,决心创办西医学校和医院,培养中国的西医人才,发起组织"光华医社",社名取意"光我华夏"。梁培基被推选为医社社长兼董事长。经过积极筹措,三十四年(1908)三月开办光华医学堂,附设的光华医院同时开诊。
这是国内最早由中国人自力、由中国人任教、用中文讲课的西医学校和西医医院,也是国内最早的私立医疗机构。光华医学专门学校校址在广州五仙门关部前(今泰康路广东省口腔医院址),推举留美医学博士郑豪为校长。光华医社、医校、医院在不少有识之士支持下,不断发展。医社成立不久,社员即增至430多人。
       梁培基为了动员社会名流送子女到光华医学院就读,奔走呼号,并带头送长女转入光华医学院就读,又送留学德国回国的五子至光华医院当医生。光华医校于1921年改为广东光华医学大学,学制由四年改为五年,并附设高级护士学校。1929年改名兴华医学院。校舍由初建时的七间平房改建为四层楼房,以后迁至大东门外和尚岗扩建校舍,建有课室、男女生宿舍、解剖室、生理实验室及病房等。光华医院门诊对穷苦人赠医施药。医校迁往大东门后,原五仙门校舍辟为医院留院部,设有内科、儿科、妇科、外科皮肤科、眼耳鼻喉科、肺科、外科手术室、电疗室、X光室、人工气腔室、产儿室、育婴室等,仪器设备不断完备。从1908年创办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共历38届,毕业生658人,居华南地区医学院培养医卫人才之冠。至1953年合并为华南医学院,后改为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即今中山大学医学院。
       为了宣传医学知识,提高国人卫生素质,宣统元年(1909),由梁培基出资、潘达微绘画、陈垣撰文,合办了《医学卫生报》。翌年,又创办了《光华医业卫生杂志》,刊登学术论文,交流医学经验,提高华人西医的医学水平。
       1908年3月,广州光华医社在五仙门成立,取名光华,意在“光我华夏”,由梁培基担任董事长、郑豪为校长、陈衍芬为教务长。1912年医社改名为“广东光华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家由华人自筹自办的新医院及医科学校。油画《五仙门前的光华医社》重现了清末光华医社刚刚建立的情形,简陋的古老大屋及中西式庭院,站在门前的医生、学生与前来就诊者都是中国人,体现了陈垣先生所言:“光华医学院者,合全粤医师之力而成谋,学术自主之先锋队是也。学术贵自立,不能恒赖于人。广州濒海,得风气之先,近代医学入广州百年矣,然迄今无一粤人办之教育机关,有之,自光华始。”
       画家曹讚先生专门创作了油画《五仙门前的光华医社》,作为对民国时期的广州旧事以及中国人第一次创办医院、医学校的追忆..。
                                                                                                                      最近,梁氏家族后人与曾经出任光华医院院长刘仲湯医生后人回顾先辈,寻找到珍贵的当年光华医社的聘用证明文件,添加一份广州旧事的明证,为南粤医学史添一笔旧闻趣事。刘仲湯医生是光华学院的毕业生,故此,他既是梁培基的学生,又是同事,同时又是好友,可谓“三味一体”。刘仲湯医生是民国时期《醫事雜誌》的创办人,该杂志是1927年創辦,刘仲湯医生主理的一本醫藥衛生類雜誌。在2009年由广州市泰康路光华医院再版,上架书市。刘仲湯醫生為廣東一代名医,經梁培基聘任出任過光华医學院院長兼外科系主任,建國后担任广卅市人大代表,越秀區人大代表,出任過广東省卫生厅麻瘋病患病防治所主任。     
 
        每一中国知识分子家庭都是这个社会的“细胞”,都有在49年之后的所遭遇的心酸苦痛...,我从外祖父的活动轨迹以及梁家歷史可以看出,中国知识分子家庭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磨难,这不是梁氏家族一家的遭遇,它是整个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遭遇,它是中国知识分子磨难厚重的一页,是值得整个中华民族应该好好回头看看深刻思考的一段历史…。
从一个家庭可以看到社会的缩影,一个国家的发展一個社會的進步..,濃縮到从一个家庭的变迁即可以看到时代嬗变的轨迹。确切地说,梁氏家族成员的命运,浓缩了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而家族成员移民海外的心灵掙扎历程.,又是另外一个家族史章节了。

       在这里我摘录一段刘仲汤医生的儿子刘子毅在其写的《家父仲汤其人其诗》一文中,追叙其父刘仲汤先生的经历描写:父亲出生于中国第一大侨乡--广东台山(子毅的祖父早年即移民美国),毕业于广州光华医学院,历任该院外科医生、外科主任和院长,成为悬壶济世的一代名医。父亲1951年担任广州市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队长,后任广东省工商员工医院院长、广东省卫生厅麻风研究所副主任等职,当选为广州市的人民代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抄家并毒打,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批斗;1972年心肌梗塞病逝,留下一些学术论著和古体诗词,其《吊钟花》一诗借花喻人,可以看作其自身的真实写照:“吊钟形象命花名,不逐浓芳品格清。深羡此君修养足,风飘雨打一无声。”

       廣東順德大都地方志是這樣介紹梁培基先生:
他是一名医生,治愈了千万疟疾病患;他首创中国西医学校,只为国人挽回医权,并创建光华医院;他还是一名实业家,看不惯洋货来华圈钱而建“富强”、“民众”等企业振兴民族工业;他不是革命家,却支持孙中山革命,家里藏匿枪支,他的物业都成了中共地下“据点”;
而梁培基的子女們,他们是名门之后,随父亲忠于国家,或成为医生,或投身革命,或立足政界,或成為專業人士,或子承父业;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在各自的行业上达兼社稷,生活中却毫无骄奢之气……,這就是梁培基的家教家風。
他是梁培基;他们则是梁培基的四十个子女———德富财茂的省港望族。
梁培基(1875-1947年) 字慎余,顺德大都人。出生于广州。民国时期广东著名民族工商家,将奎宁掺和中药制成“梁培基发冷丸”,开创西药中制先河;创办光华医学院,开发从化温泉疗养院;支持革命,兴办制药厂、卷烟厂、广州二沙岛珠江颐养园等实业救国。
梁培基的四十个子女(部分):
梁霭仪:梁培基长女,“文革”前任荔湾区副区长,曾令居住条件恶劣的金花街成为“卫生模范”,离世后捐献遗体。
梁尚博:梁培基四子,著名内科专家,著有《张仲景伤寒论新编》。
梁尚恒:梁培基五子,内科医生。
梁尚农:梁培基六子,留学德国,为著名外科专家。曾任广州市抗美援朝手术队队长,后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名誉院长,当选过全国人民代表,受华国锋、邓小平等接见。
梁庄仪:梁培基八女,解放后任广州音专校长,临终将钢琴和遗产全部捐给音协,并捐出眼球;
梁杏兒:梁培基九女,鄉村女教師。
梁尚为:梁培基十一子,子承父业成为实业家。
梁尚任:梁培基十三子,革命时期地下工作者,后为华南企业公司董事。
梁尚立:梁培基十五子,在“文革”后,曾任广州市副市长,成功引进外资,对中国大酒店、沙角两个发电厂、全国第一条廣深高速公路等建设都有重要贡献,是廣東改革開放的先行者之一。
梁碧儿:梁培基十七女,国内著名妇科医生,下鄉去邊遠農村治病救人,离世后存款捐出建造梁碧儿农村产院,被当地民眾尊為“神医”,民眾立石像紀念梁醫生。
梁杰:梁培基十八女,東江縱隊女戰士,先后任职广州市委组织部、北京中央建筑工程部、中学党委书记等;
梁雪仪:梁培基十九女,东江纵队女战士。
梁颖儿:梁培基二十三女,东江纵队女战士。
梁尚桐:梁培基二十五子,革命烈士,在國民黨狱中犧牲。
梁尚毅:梁培基二十七子,高级工程师。
梁笑儀:梁培基三十一女,鐵路高級會計師,中國寶成鐵路 西南鐵路建設的參建者。
梁偉儀:梁培基三十三女,广東音專高級教師(現廣東美院)。
梁尚朴:梁培基三十四子,高级工程师。
梁尚仁:梁培基三十五子,高級工程師。
梁德儀:梁培基三十六女,省港澳持牌醫生。
梁美儀:梁培基四十女,畫家。

梁培基不仅是一名杰出的医生,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他深感当时中国医疗条件的落后和医学教育的匮乏,因此积极投身于医学教育事业。为了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梁培基发起创办了光华医社和光华医学院。光华医学院后来成为中山大学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培基通过创办这些机构,为中国的医学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山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综合性大学,其前身可追溯至1924年由孙中山成立的国立广东大学。然而,在中山大学的历史长河中,特別是中山大學醫學院的并入建立,也融入了其他廣東省重要教育机构的血脉,其中就包括了廣東梁培基等先賢們所創建的中國人自己辦學的醫社,也因此在歷史軌跡上中大與光華醫學院緊密聯繫在一起。

       廣東民辦光华医学院是梁培基等人创办的医学教育机构,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光华医学院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医学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歷史的發展與融合軌跡將光华医学院并入了中山大学,成为其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并入不仅丰富了中山大学的医学教育资源,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953年解放初,全国院校调整,岭南大学医学院(为1930年并入岭南大学的博济医学堂发展组成)和中山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随后广东光华医学院也并入华南医学院。此后,华南医学院相继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并成立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也合并到了中山大学,所以,梁培基等廣東先賢們与中山大学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的,可以说,廣東先賢梁培基也是新中山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回顧歷史,先賢梁培基先生与中山大学之间存在與建立了深厚的历史渊源。梁培基先生通过创办光华医学院等医学教育机构,为中山大学的医学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其后来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中山大学也继承了梁培基等先賢先驱者們的教育理念和医学精神,不断推动中國医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
先賢之風
山高水長


(𣁽省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