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诗篇
JL-100333 07/12 13377:1-17 垂听无罪之人的呼求。本诗以“细拉”为中心,分成两部分:前半部(1-5节)主要抒发诗人的请求;后半部(6-17)将个人的期盼及恳求扩展到万民。
7:2 像狮子撕裂我:比喻撒但猛烈的攻击,这点极清楚地显明在耶稣的十字架上。不顾撒但的敌对,十字架反而成为使主得胜的决定因素(西3:15)。
7:3-5 誓言的权威。采用誓言的形式,1、3节都重复“耶和华我的神啊”,借此加强誓言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7:6 耶和华啊,求你……起来:古人战时的军号,急切宣告争战已开始,需要帮助。诗人恳求神与恶人争战。前文令人想起一促即发的战场,本句令人联想到法庭。神的怒气不是情感性的,作为判定罪人的执法者,神的怒气是义愤。
7:7-9 暗示最后的审判。藉着呼求神直接参与治理,诗人请求神打破恶人横行的现实。最后的审判,对义人来说,引发行善的动机,也带来恶人的灭亡。公义的审判不看人的外表,只看人的内心,这一保障带给圣徒清楚的行动指南(徒10:34,35;罗2:11)。
7:10-17 神按行为报应恶人。赞美公义的神通过战争按行为审判恶人。1-9节以第二人称歌颂神;10-17节以第三人称颂赞神。
7:10 心里正直的人:在实际生活中行公义(4节),祈愿世界充满公义(9节)。这些人完全献身于神与以色列所立的约的终极目标。
7:12 弓……预备妥当了:表明恶人必然灭亡,就要实现。
7:14 所怀的是…… :使用与怀孕生产相关的用语,强调恶人所思所为皆为怪僻。创3:16宣告妇人生产的痛苦是罪带来的结果。将恶人比作怀孕妇人是高超的对比。
7:15-16 人犯罪,其后果必回转到本人头上。指出罪是自我欺骗、自我破坏。
7:17 至高者:推测大卫占领耶路撒冷后,用此称呼赞美神。第一次在亚伯拉罕时代出现(创14:19,22),由当时耶路撒冷王麦基洗德使用,他又称神为“天地的主”。诗人宣告神是全宇宙的治理者,这个称呼很合适。
8:1-9 赞美造物主的威严与荣耀。仿佛创世记第1章创造事件的回声,被誉为“创造之诗”。主题为称颂神的慈爱。诗人凝望神彰显于浩瀚宇宙的威荣,深切感受到自己比尘埃更加渺小。但诗人并未仅仅是慨叹自己的渺小或人生无常,而是进而感谢神差派如此卑微的人作神创造与救赎的主人公,将感恩、赞美献给神。
8:1 耶和华我们的主啊:洋溢着诗人对神的深深眷恋及坚定信靠,作为契约共同体的一员,诗人深信自己属于神。
8:2 婴孩和吃奶的口:圣经反复强调,神拣选世上愚拙的人,使其在灵性上成为智慧人,使那些离弃造物主的律法、自以为美的骄傲、虚妄之人蒙羞(林前1:26-31)。
8:4 世人:意译为“必死的人”,区别于从圣灵所生的人。意味人是有限、不完全的存在。
8:5 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这是根据把希伯来语“伊罗欣”当作复数读成“诸神”诗82:1的方法翻译的。若将“伊罗欣”视为单数,可译为“比神”;若将“伊罗欣”视为复数,就可译为“比天使 ”。显明人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人虽渺小、软弱、微不足道,却是唯一具有神形象的存在(创1:26),只是没有具备完全的神性,处于中间状态(创3:22)。
9:1-20 神的公义彰显于列邦中。感恩、呼求诗。诗人感谢往日的救恩,预先称颂将要成就的救拔。诗人 :①感谢称颂神(1-3节);②赞美神公义的审判(4-10节);③祈求神拯救自己(11-14节);④歌颂神审判恶人(15-20节)。本诗结构安排妥当,更增添诗的韵味。
9:1 传扬你一切奇妙的作为:诗人被神的伟大作为感动,许愿将此传扬于众。
9:3-4 主不仅败坏仇敌,也积极为圣徒申冤辩屈。他以公义审判仇敌,以慈爱眷顾百姓。被灭亡的不可抱怨,兴起的不可自夸。
9:5-8 神的胜利。说明末世的局面。虽然神尚未成就,诗人确信最后的胜利必属于神(5,6节),他会施行最后的审判(7,8节)。
9:5 外邦:敌挡神的人。
9:7 宝座:对恶人来说,是惩罚的象征;对义人来说,是救恩与祝福的象征。圣徒藉着十字架,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宝座前。
9:9-12 主施行审判的必要性,如同3,4节,神施行审判时,必然拯救被压迫的人、鼓舞诚实的人。义人应当常常仰望主(5:3;25:21;42:11;69:6;123:2)。
9:10 认识你名的人:不仅是从理性上认识主,更是热爱神、敬拜神、顺服神的人。寻求你的人:不是只出入圣殿,而是完全献身于神的人。
9:11 居锡安的耶和华:自大卫将约柜移到锡安,这里便成为圣山(撒下6:10-12)。通过这件事,锡安在灵性上具圣洁意义。锡安可象征耶路撒冷、教会、甚至天国。最重要的,它显明神介入历史。
9:14 锡安城的门:与13节“死门”形成对比。救恩不仅是将人从死门提拔,也包括靠神直达锡安之门。
9:17 归到阴间:罪人必要去的死亡之地。用诗的语言描述为“眼睛尚未看见,就被拖走”。
9:18 穷乏人……困苦人:不仅指经济上的贫困人,也指邪恶、矛盾制度与权力的牺牲者。从属灵角度看,是指圣徒,永远也不与这世界相和的公义之子。
9:20 人:指有限的、不义的自然人。
10:1-18 唤醒绝对者的沉默。形式、内容与第9篇紧密相关(例如,2节和9:15;16节和9:5节等)。第9篇始于称谢神的帮助和公义,以祈求为尾;本篇始于面对践踏神公义的现实,诗人发出沉痛的叹息,以真理必胜的确信为结语。两首诗相连,拓宽和加深了信仰体验。
10:1 大卫的疑问容易被误解为对神的不满或抵抗。事实上,诗人全然没有不满,只是面对恶人狂傲亨通的现实,向神吐露深深痛恨与满心悲痛。人不易理解这种现实,甚至会怀疑神的公义。但恶人的横暴与权势极其短暂,圣徒应当忍耐、谨守灵魂不被一时的痛苦掳去,操练信心,更清楚领悟隐藏的神旨意。
10:2 愿他们陷在自己所设的计谋里:祈求基于神的施报原理。因为神必按恶人所行的审判、报应他们(伯34:11;箴24:12;罗2:6)。
10:4 没有神:无神论思想的中心,人心骄傲到极点,会产生这种悖逆思想。
10:7 恶人的诸多暴行。咒骂:希望别人倒霉的邪恶言语;诡诈:欺骗别人的奸诈言行;欺压:不义地诬陷、中伤他人;毒害:恶人用言语伤害别人,使人担忧。圣徒要勒住舌头,让嘴唇成为神美好的器皿(雅1:26)。
10:8 大卫辛辣地阐明恶人的狡猾与奸诈。他们躲藏在隐密寂静处,并非因意识到羞愧,背后隐藏着卑鄙的目的,想突然吞没可怜、无依无靠之人。同样,撒但为了吞吃信心软弱的圣徒(彼前5:8),到处布置陷阱,躲在隐密处,伺机出动。
10:9 狮子:圣经把仇敌比作凶暴的动物,如公牛(22:12)、狗(59:6)。狮子比喻卑劣的盗贼,企图抢夺困苦人的财产,也指想吞灭圣徒灵魂的恶势力。
10:10 倒在他爪牙之下:直译为“因他强暴而倒下”。撒但有强大无比的力量行恶。
10:12-18 神的统治。重复第9篇的主题,确信并期盼神的治理与审判。
10:12-13 诗人控告完旁若无人的恶人之后,再次表达信靠神公义的审判,一扫怀疑和苦恼,以确信与称颂结束。圣徒可以尖锐批判世界,但不仅要洞察世界,而且总要仰望上帝,恢复对天国的盼望(西3:1,2)。
10:14 帮助孤儿的:神藉旧约圣经命令以色列人施行救济,救济对象:①孤儿。不仅失去父母,也身处悲惨境地的孩童。失去父亲,没有亲属为他确保法律、社会地位(民5:8;35:12),完全被人疏远,没有自养能力。②寡妇(申14:29;26:12)。不懒惰、不懦弱,但无能力保护自身的妇人。社会应当顾念这些人,每个人都有责任帮助他们。旧约没有记录相关救济机构,但宣告神必亲自作他们的保护人和父亲(68:5)。神命令严禁苦待他们,要体恤他们(申14:29;24:19-21;26:12)。犹太塔木德认为善待孤儿是最好的善行。新约圣经也赞誉这是最高尚的慈行义举(雅1:27)。救济的对象限于愿意劳动,却无能力或机会的人,懒惰人应该排除在外(帖后3:10)。
10:15 打断……追究:诗人恳求神审判骄傲的恶人,祷告神打断恶人的膀臂,甚至请求神除灭恶人,显出诗人的愤怒。诗人未用巧妙的修辞,只用纯粹的日常用语,朴素刻划凝重的思想,使诗的韵味更清淡高洁,文学上得到卓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