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约伯记
JL-100333 07/12 11254:1-27 以利法展开了第一轮辩论。在三个朋友中,以利法是最年长的一位,据其辩论内容来看,似乎他有渊博的学识。他的主要论点是苦难必定是犯罪的结果(4:7,8)。以利法一口咬定约伯的患难是其罪行所致。以利法以周全的礼仪、谨慎的言词开始了辩论,然而他千篇一律的宗教语言和道德常识却令约伯深感不快。由此造成的反目愈演愈烈,以利法的尖刻论断越加辛辣(15:1-35;22:1-30),而这就促使约伯坚持自己的纯全与无罪。以利法的辩论之所以伤及约伯的心,其原因如下:①信仰知识的有限:可以说以利法的信仰反映了当时希伯来人的普遍信仰。他虽然拥有渊博的知识却未能走出因果报应式信仰的羁绊;②缺乏真实的经历:偏重抽象的理论,标榜独断而主观性的原理,却未曾体谅他人的困境;③以训诫者、忠告者甚至是以定罪者(22:5)的姿态对待了约伯。本文所记录以利法的辩论由序言、劝告、神的旨意、结语等部分组成,在结构上秩序井然。
4:1 提幔人以利法:提幔人居住在以东(乌斯)地或以东附近,以智者如云著称(耶49:7)。
4:3-4 你素来……坚固:在序言中,以利法赞许约伯昔日所行善举和对他人的勉励。然而,这句话隐含着一种指责,就是约伯曾教导别人要忍耐,如今自己竟然遭到挫折。
4:5 有人视本节与犹太领袖讥诮耶稣时所说的非难之词—“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太27:42)如出一辙。然而,以利法不可能从开始就采用了这种态度。看到身陷绝望中的约伯,出于怜惜之情,他似乎有意要令约伯回顾起往日作为抚慰者,救济者的言行(3,4节)。在这里,我们得到以下教训:①说易行难。我们有必要正确树立并持守神学理论,然而,更重要的是躬身实践所学之道(太23:3,4);②要谨守自醒,不致在传福音给别人之后,自己反被弃绝(林前9:27)。
4:7 无辜的人有谁灭亡:这句话表达了以利法辩论的核心。他似乎不知道关于义人亚伯之血的故事(创4:8;太23:35)。一切咒诅皆源于犯罪的思想是圣经的真理 (创3:8)。以利法的错误和局限性在于:①仅从表面现象去理解祝福与咒诅;②把关于原罪的普通原理原封不动地应用在特殊的罪上。
4:10-11 在圣经中狮子一般象征暴虐的人或压迫人的人(诗7:2;17:12;结19:3;番3:3)。自幼狮到老狮子,本节都有论及,这表明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贫富贵贱,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罪恶的报应。以利法想要藉着比喻来暗指约伯犯了罪,这却加重了约伯的愤怒与苦恼。
4:12-21 在这里,以利法记录了耶和华在异象中所说的话。在启示尚不完全的时代,神常用异梦、异像、声音等方法来传达自己的旨意(民12:6;27:21;申5:4;赛6章)。本文的话语昭然若揭地显明了人的本相:①罪性(败坏;17节)。本文越过简单的伦理层面,从“与神的关系”这一角度启示了人的罪恶本性。即,之所以说人是罪人,不是因人犯了特定的罪,而是因人从根本上达不到神所要求的标准(弗4:13;彼后1:4);②软弱性(19节):土房比喻用泥所造的肉体。保罗曾将圣徒与耶稣基督之间的关系比作“放在瓦器中的宝贝”(林后4:7);③愚昧性(18节):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林前1:25)。因此,当我们遇到难以理解的困难时,就当顺服到底,不怀疑神;④有限性(20节):从永恒的观点来看,人的一生实在只是瞬间。因此,圣徒当将终极的盼望寄托在天上,以客旅的心态面对现在的生活(来11:13)。
4:18 臣仆:指在天上直接服侍神的众天使。
4:21 帐棚的绳索:意味着造物主赐给人的生命与环境。抽出帐棚的绳索意指生命的终结。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神对人生命的绝对主权和人生的变化无常。
5:1-7 以利法在说明人的本相之后,以更加强硬的口吻发表自己的论点。其理由可能是他在约伯的沉默中直觉到约伯不接受自己的见解。以利法的辩论论及了临到顽固之徒的咒诅。
5:1 以利法提出的问题,表现了以利法对约伯之信仰的怀疑和他本人的惧怕——约伯之所以不向神祷告,莫非因他依靠天使?因此,以利法极力陈述自己要依靠神的信仰。诸圣者:意指众天使。
5:3-4 以利法藉着——以愚妄人开始兴旺,最终却破灭的事情为实例,间接地暗示:①苦难来自犯罪,是人自身的惩罚;②约伯是因罪而受到神的咒诅。
5:7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以利法提出了非常客观而普遍的主张。正如创3:17-19所示,因着堕落:①人置身于充满敌意的境地;②因着堕落本性(诗51:5;58:3)人必面对苦难。然而,以利法的这些普遍原理却不能打动处于困境的约伯。如同火星飞腾:比喻人生的苦难是不能逃避的。
5:11 将卑微的安置在高处:反映了基督教信仰思想。亦即,贫穷人变为富足(雅2:5),谦卑的得尊荣(箴29:23),失丧生命的得着生命(太10:39)等基督教的教训。这些教训的目的是:①警戒因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陷进骄傲的人(赛14:12);②神藉彰显自己的公义来建立以真理治理的国度(赛35:1;42:3)。
5:15 口中的刀:意指为要陷他人于不义而说出的谗言及恶意的毁谤(雅3:2-6)。
5:17-26 在1-16节,以利法阐明了自己的见解,本文记述了以利法对约伯的直接“劝告”。以利法极为公式化而冷酷的思考体系,似乎多少有所缓和,且暗示了苦难并非只是犯罪的结果,也是为了磨炼(discipline)人。本文强烈地暗示以利法在督促约伯悔改。
5:19 六次,七次:用来象征神之绝对保守,并非指字面上的次数。
5:21 口舌之害:意指诽谤、咒诅及嘲讽等。
5:23 田间的石头……必与你和好:本节象征性地描述了因着神的祝福,约伯将迎来丰盛的收获,且拥有许多家畜,表现出作者惊人的文学才华(运用拟人手法和对偶手法)和独特而深刻的洞察力:①对神与自然的认识:在古代世界,自然大体是人恐惧的对象或神秘的敬畏对象。这种认识便产生了泛神论(animism)和图腾(totem)信仰;与此相反,以利法告白神是万有的创造者和掌管者。②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巴勒斯坦有很多沙漠、峡谷、沼泽地和池塘,全城是贫瘠而多岩的地区。出没于树林和沼泽地的猛兽也是极大的危险。因此,对他们而言,周边的自然环境充满敌意和危险。以利法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拥有深刻的认识。
6:1-21 约伯对以利法的第一次反驳:事实上,以利法和约伯可能是轮番进行辩论,而作者将各自所言的内容分别编汇,使其具有诗剧形态。约伯愤怒地质问只知赘述空虚理论的以利法,并且为自己的正直作出辩护(6章)。他认为神是造成这些灾难的终极存在(6:4),遂将目光转向神,向神吐露满腹凄哀的怒气,如同孩童抱膝乞怜严厉的父亲一样(7章)。
6:2 惟愿我的烦恼称一称:从人性的层面反驳了主张因果报应的以利法。意指若有人欲责备身陷困境之人,就应当首先体谅对方所承受的痛苦。
6:3 急躁:运用反语手法,责备以利法的轻率之举,因为他未能体谅约伯深不可测的痛苦。同时,也体现了约伯的信仰,他谦卑地承认了自己因痛苦而发的抱怨(3章)。
6:5-6 本文连续使用了希伯来诗文中的对偶手法(5,6节以及每节的前后文都形成对偶),藉着比喻和质疑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日常的生活。物淡而无盐岂可吃吗:比喻以利法的辩论如同不曾用盐的食物一样淡而无味,且游离于核心之外。由此可知,若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劝勉与忠告实无任何意义。
6:8-9 在前文中,以利法以死作为恐怖的最终刑罚,向约伯辩证了自己的信仰(4:9,20,21;5:2)。然而,比起日夜被顽疾所折磨,约伯反倒切望撒手归去(3:3-19)。这短短的内心真言使以利法的辩论归于徒然。
6:10 在约伯的此番话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肯定的一面,也可以发现否定的一面:①虽然约伯认为临到自己的这些困境是毫无缘由的“冷酷之事”,却也表现出了要忠于神和自己坚持直到最后的心态;②约伯过分张扬了自义(self-righteousness)(29节)。这也可以说是约伯的逆反心理,原本期望得到朋友们温和的关爱与同情,却遭到了近乎责备的冷酷训诫。但是,假若约伯存心忍耐、静观自己的本相,就可以接受以利法话中的真理(4:17-21),作为觉醒之言。
6:11 使我忍耐:可译为“我岂能延长自己的生命”。以利法曾肤浅地说过只要约伯悔改便能轻易地恢复原状(5:18-26)。然而,事实上对约伯而言,回到从前是决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本文勾勒了约伯的双重心绪:既顺服生命之主——神,又向神倾诉为何不保守自己的埋怨之情。
6:13 智慧岂不是从我心中赶出净尽吗:遇到困难时,我们通常都为了寻找对策而绞尽脑汁。约伯不仅告白了自己一切努力都已达到极限,且令我们感到他开始怀疑一直以来支撑他的信心。
6:15 像溪水流干的河道:此比喻生动地描述了约伯眼中无情的以利法。对约伯来说,以利法是 :①有用时亲近,不如意时弃绝的朋友。本节中的溪水指巴勒斯坦地常见的干涸河床(Wadi),下雨时泛滥成灾,雨水停时,就显露干涸地面。②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在沙漠中因饥渴煎熬的行人,若看到海市蜃楼会充满期待地急忙跑去,但最终只能更加失望。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我们必须做的,就是能够给予一个小子一杯水的那份同情和理解(太10:42)。而且这种温馨之爱的根源正是耶稣基督(约7:38)。
6:19 提玛:是以实玛利的后裔(创25:15),阿拉伯商队部落之一(赛21:14;耶25:23)。 示巴人:形成当时阿拉伯的主流,游走腓尼基等地买卖黄金、香料、印度商品等(诗72:10;赛60:6;耶6:20;结27:22)。
6:21-23 当期望的真挚同情与理解竟然变成冷淡的指责时,约伯感到大为失望,同时也看见朋友们内心中的恐惧和自私,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约伯的朋友们所缺乏的就是出于真爱的理解与怜悯。
6:24-30 对以利法冷酷无情的训诫,约伯起初爆发出激昂的情感,如今却心平气和地以自己的逻辑来驳倒以利法的辩论。然而,约伯在本文中的口吻依然富有感情色彩和攻击性。约伯过分坚持自己的纯全(29节),这是因为 :①他对以利法充满敌意;②确信自己不论在行善或在敬虔方面决不亚于以利法。约伯的这种态度今日依然存在于我们身上。很多时候,我们的视线仅仅固定在自我。我们通常把自己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有时感到满足,有时感到悲哀。然而,若不以神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破裂。
6:26 如风:字面意思是“向着风”,以利法指出了约伯的错误,约伯藉着这句话来陈述自己的状态。即极度的苦难毁灭了约伯的所有盼望,因此非难和责备约伯不具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6:29-30 约伯对以利法的反驳已失去了节制,不仅直接非难朋友们,还极力主张自己绝对公义。在此,我们可以发现约伯必然受到神的责备。因为人的确是一个有限的存在,约伯却过于相信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而强调自己的绝对公义。
7:1 岂无争战吗:争战亦可译为“事奉”。根据上下文脉,本节也可以译成“人在世上岂不有事奉之时吗?”。意思是说,人人都有自己所当行的事,并且也不都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吗?
7:4 我尽是反来复去,直到天亮:睡眠可解除一天的疲劳,并且给人安息。然而肉体的极度痛苦反而使约伯觉得黑夜漫漫,故一心盼望日出之际(申28:67);而当黎明到来时,他又厌恶自己毕露在外的丑态,故又等待夜晚。因此,约伯认为自己已彻底生活在神的咒诅之下。素来施与人的约伯(4:3,4),如今却成为毫无价值的人,甚至沦为万人的毁谤之靶,我们可以想像那是多么的痛苦。我们可以透过约伯的苦难来认识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他全然无罪却为了我们的罪而受到咒诅(加3:10-13)。
7:5 生动地描绘了约伯所患的恶疾。满身的虫子表明疮已相当恶化了。 尘土:比喻如同大象的皮肤一般粗糙浮肿的皮肤。
7:6 梭:比喻人生的无常,其逝去之快以人的肉眼都不足以识别。
7:8 你的眼目……我却不在了:约伯的叹息一方面表明他对神的盼望,另一方面表明他极度绝望。约伯相信神依然鉴察自己的苦难,这是约伯的盼望;然而,约伯的信仰却对眼前的苦难毫无帮助。约伯不能否认神的存在,但却陷入绝望中。
7:12 你竟防守我呢:这句叹息中有以下三种含意:①约伯陷入对自己存在的意义深深怀疑(17节)。约伯充满绝望的怀疑就是为何要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不论这是对罪的报应还是为了成就更高的目的而进行的锤炼;②即便是在这种疑惑中,约伯依然没有失去对神的敬畏之心。对约伯而言,神仍旧是守护并掌管其生命的那一位;③可以说约伯是在以恳切的心来求告神恢复他的生命。
7:15 骨头:意指约伯的身体因疾病而骨瘦如柴。
7:17 这与诗8:4;144:3;来2:6-8的内容相同。然而,就其动机和意图而言,约伯的告白却不同于诗篇与希伯来书。约伯是在埋怨神惩戒如此微不足道的人;而诗篇与希伯来书则颂赞神竟施恩典眷顾卑贱之人。
7:20 我若有罪,与你何妨:约伯的此番告白有两种含意:①作为微不足道的被造物,约伯自身的罪丝毫也不会影响至大至高的神(诗145:3)。可以说,约伯的这种告白极其犀利地洞察了造物主和被造物的本质,却没能认识到罪的严重性。神全然无罪且恨恶罪;②约伯叹息神对自己的要求是他无法企及的。然而,约伯的这种想法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这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3:10),惟有耶稣基督的恩典才能成就义(罗3:10)。这就是圣经的大主题<加 绪论,有关因信称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