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以斯帖记
JL-100333 07/12 11851:1-22 废黜拒绝亚哈随鲁王命令的瓦实提:被扣留在波斯的犹太人,要脱离外邦人威胁的动机,发端于意外的事件。当时统治波斯的亚哈随鲁王,用6个多月的时间摆设筵席,展示自己的权力和波斯的荣华富贵(1-8节)。在7日筵席结束时,亚哈随鲁王想在众人面前展示王后瓦实提的美貌,从而炫耀自己的荣耀(9-12节)。但是因着瓦实提拒绝王的吩咐,宫庭沉浸于险峻的氛围中,发布了废黜瓦实提的命令(13-22节)。于是以斯帖代替瓦实提被封为王后(2:1-18),因着以斯帖,除灭犹太人的阴谋被打破。神为了祂所拣选的百姓,使万事互相效力(罗8:28),并且为了信徒,预备了解决未来危机的方法。
1:1 亚哈随鲁:继承了把波斯领土从印度扩张到埃赛俄比亚的大利乌一世,统治期间为B.C.485-464。自称是伟大的王,王中之王,广大外邦的王。本书中表现出的亚哈随鲁王的性格是善变的。即他因轻信奸臣的误告而下令屠杀、灭绝犹太人(3:13),但后来又取消了此命令,同时也表现出他缺乏自我判断力,随着别人的操纵左右摇摆的软弱一面。从印度直到古实,统管一百二十七省:?“印度”是指巴基斯坦地区,“古实“是指埃赛俄比亚。这两个地区指波斯帝国的边疆,一般暗示宽广的波斯版图时使用。亚哈随鲁王的父亲大利乌一世,把波斯分割为20个“省”,并由分派的总督管理。本节中的127个省是20个省再细分的行政地区,由方伯管理。
1:2 书珊:是以拦的首都,由大利乌一世重建作为王的冬宫。冬天,亚哈随鲁王住在书珊城的宫中。帝国之王不是固定在某一处,而随季节进行移动统治,这是非常独特的。
1:3 设摆筵席:指ctesias,波斯王摆设筵席,一般参加人数为15,000名左右。即使这有些不切实际,总之波斯的王想方设法展示自己的权势和帝国的富强。亚哈随鲁王为征服希腊,登基后的两年中,增强了武力,其结果作好了较充足的战争准备。本节的筵席可能是以战争前的最后检阅为目的而摆设的。实际上,B.C.482-479波斯反而受到希腊联军的进攻,其结果波斯惨败而狼狈不堪。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血统上(印度欧洲语系),“波斯和玛代”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一直到B.C.559塞鲁士王登场之前,玛代拥有强大的势力。但是随塞鲁士王的登场,以拦、玛代及巴比伦等宽广地区合并到波斯帝国。玛代受到波斯帝国的厚待,因此玛代人中出现了许多有名的高级官吏。“权贵”可能是指护卫在王身边的军人。护卫兵由马兵2,000名,枪手2,000名,步兵10,000名组成。“贵胄”波斯化的外来语。此词根意思是“第一”。贵胄指管理20省的总督。
1:4 一百八十日:可能是广大波斯领土内的首要管吏轮流参加了筵席。有人认为这是为180日的战略会议而摆设的筵席,可能是较简单宴会形式进行,而真正的筵席只是最后7日。但是根据波斯列王的奢侈和虚荣来估计,也有可能摆设了180日的筵席。
1:5 终于结束六个月的检阅出征兼参谋会议筵席,最后纯粹为王的娱乐而摆设了筵席。即不论身份的高低,经7日书珊城的所有百姓应邀参加筵席。
1:6-7 描述了王和王国的豪奢。这种豪奢、名誉、快乐是大多数人的地上目标。人生不知往何处去,追求感官快乐或心理享受的取向,正支配着现代文明。我们不应满足于吃喝玩乐,而应该以神所赐的属灵的喜乐而满足(诗4:3)。
1:6 白玉石柱:书珊城宫的柱子不是白玉石柱,而是由石灰岩作成。翻译成“白玉石柱”,可能指石灰岩。
1:7 王的厚意:当时在近东地区称霸的王,以丰富的物质显明了他的面貌。在没有各种生产技术,也缺乏运输、管理技术的古代,王有如此大量的财富,足以使那时代的人惊叹。
1:8 解释本节时,有许多难解的部分,但是把“规例”,简单地解释为王权威的命令,而不是“波斯王庭的严格规例”,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当时有一规例是王喝酒时,参加筵席的所有使臣不能不喝酒。但是在本节,王在筵席上下“令”,打破了当时的规例,允许所有同席的人各随己意。
1:9 王后瓦实提:据希腊历史学家的分析,亚哈随鲁王的惟一妻子是亚美斯提丝。可能这名字在希腊语的音译为瓦实提。据希腊史学家们记载,她是B.C.483被废位,其后他的儿子亚达西一世登基后,垂帘听政。亚达西一世(B.C.464-424在位)登基时年仅18岁,所以可能是瓦实提被废前后出生的。
1:10 心中快乐:筵席的最后一天,可能亚哈随鲁王饮酒有些过量。 太监:一般指有势力的宦官或官员(创37:36)等,这里可能指前者。因为本节的七个大臣被允许自由出入闺房。从塞鲁士王开始,在波斯帝国太监的影响是强大无比的。
1:11-12 亚哈随鲁王沉溺于自己的权力和富足的欲望之余,在筵席大高潮时还要向众使臣展示王后的美貌。但王后瓦实提拒绝了此邀请,关于这一理由本文没有更多描述。对此提出了三个见解:①因为瓦实提受到赤裸身体出筵席的命令;②可能当时瓦实提在外貌上有些不足,所以不愿出席;③可能瓦实提轻慢丈夫的权力,有意拒绝。总之,因着瓦实提的拒绝,专制君主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到伤害,因此他“甚发怒”。
1:12 心如火烧:因亚哈随鲁王正值酒中之乐,所以在不顺心的小事上也发了烈怒。在日常生活中,节制并以平安的心不轻易发怒,就是基督徒的美德。
1:14 见王面:指自由出入波斯王宫并有随时拜见王的特权。拉7:14记录了处于这种位置的七个大臣。据悉亚哈随鲁王在位当时,他最忠心的大臣是玛西拿和押玛他。
1:15 应当怎样办理呢:察看历史就能发现位居高位的人把婚姻和性当作满足自我欲望的工具,在这里也能看出刚刚还夸口自己妻子的君主,立刻大怒要惩罚妻子。
1:16-17 米母干判断因王的权威在公共筵席中受耻辱,所以若不采取恰当的措施,波斯帝国全体就会受不良影响。其实,米母干的提议有些言过其实。虽然圣经中没有叙述,但瓦实提借着王的权威介入政治中,而米母干对此心中一直怀有反感。
1:18 当时,瓦实提也为当时的妇女摆设了筵席,所以参加筵席的所有女子都看到了瓦实提的行为。米母干就是抓住这一点不放。
1:19 从本节开始在瓦实提名字前有意去掉了“王后”之称。比她还好的人:字的意思是“我的同僚”。按照惯例,米母干想让王在宫内的侍女中选拔王后。
1:22 各族的方言:古代犹太注释家们认为这是为了在一个家庭内,强化丈夫对妻子的支配权而下的命令。如果使用不同语言的男女结婚时,妻子只能使用丈夫的语言。只有这样,丈夫的地位在其家庭中确位。总之当时在波斯帝国混杂着众多民族,所以夫妻间使用不同语言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尼13:23,24)。
2:1-18 被封为王后的以斯帖:亚哈随鲁王7年,即B.C.479年12月(或B.C.478年1月),以斯帖被封为王后(17节),这是波斯在与希腊的战争中惨败之后的事。经过长期战争之后,可能王对王后产生了思念之情。尤其,王很可能因自己轻率地废黜王后而懊悔。可能使臣看到王如此的变化而非常惊慌。因为他们主动参与了废黜瓦实提的事,所以担心若瓦实提重新被封为王后后报复他们。于是,他们说服王在全国美貌女子中重选王后(3节)。
2:3-4 这里的体裁与创41:34-37很相似。而且本书的整个故事与约瑟的故事有很多相似的部分。例如,以斯帖和约瑟是神为救赎以色列而预定的人物(3:4;4:14)。有些人认为本书是以约瑟的故事为典范而记录,但这种臆测是没有道理的,本书是严谨的历史记录。
2:5 末底改:这名字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有关,在被掳到的地区,犹太人为得到周围人的好感,即使不知其词源也使用了当地人喜欢用的名字。本书以记录末底改的业绩而结束(10:2,3)。他象但以理一样,尽量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利,成就神救赎以色列的计划。他为以斯帖封为王后而准备,同时说服了可能因贪溺于自己的荣华而离弃神的以斯帖,并使她参与到神圣的事工中(4:11-14)。他的先祖基士(撒上9:1;14:5)或示每(撒下16:5)等属于扫罗王的家谱。在这里有一令人注目的事实。扫罗曾从神领受灭绝亚玛力人的命令,而末底改也要与被认为是亚玛力后裔的亚甲族的诡诈的哈曼(3:1)交战。在巴比伦附近发现的象形文字中,记录了亚哈随鲁王执政初期有一位叫作Mardukaya的人担任当了书珊宫的会计官和总理,许多学者认为他就是末底改。
2:6 B.C.586,因犹大王约雅敬停止了3年半多的进贡,并明目张胆地拒绝巴比伦,因此尼布甲尼撒攻取了耶路撒冷(第三次攻取)。但耶路撒冷沦陷之前,因约雅敬死亡而由他的儿子约雅斤登上了王位。尼布甲尼撒俘虏了约雅斤和他的母亲及犹大的人才,并带到巴比伦(王下24:15;代下36:10)。如果说末底改与约雅斤王一起被掳到巴比伦,那么即使他当时是婴儿,亚哈随鲁王时应该已经100多岁,他的表妹以斯帖也至少6,70岁了。因此,这句子应该解释为末底改是B.C.586年被掳的犹太人的儿子。
2:7 哈大沙:希伯来式名字,意即“桃金娘树”。此树比喻神的饶恕和救赎(赛41:19;55:13)。以斯帖:波斯式名字,意即“星星”。可能是来源于桃金娘树的花如“星星”的比喻中。
2:8 送入:翻译为“强制送入宫内”。但是当时的波斯帝国以仁政治理了广大的领土,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允许了被征服民的自由。所以作为被征服民没有理由拒绝作波斯的王妃。“送入”的希伯来语还包含着自发的感情。
2:10 未曾将籍贯宗族告诉人:在波斯附属国中,玛代等几个国家得到了特殊待遇,但犹大民族却不能得到其特权。如果以斯帖轻易表露自己的身份,就有可能得不到掌管女子的希该的偏爱。但是以斯帖并没有否认自己是犹太人。她只是保持沉默就可以了。
2:12-15 以斯帖的准备:描述了要侍候王的宫女,经过约一年多的各种教育及洁净身体之后,一个个进去见王,并侍候主的事。这是一个强大无比的权势使更大规模的犯罪变为可能的实例。
2:12 自古以来波斯、印度及亚拉伯因香料或香品生产地而著名,伊拉克或印度北部地区,迄今也保留着新娘婚前用香料洁身的风俗。
2:13 所要的:好象是指宫女侍候王时为使王欢乐而所需的各种工具。
2:14 第二院:众多王后候选人中,除一名外,其他都成为王的妾而到第二后宫。她们一生不得嫁人,只能等待王的招见,若说有一特权,那就是在王宫保障了富足的生活。
2:16 亚哈随鲁王第七年十月:这时是瓦实提废位后的第4年。从王后位置空了如此长的时间来看,亚哈随鲁王被希腊击败之后,一直进行了3,4年之久的战争。
2:18 豁免……租税:波斯有一惯例,就是国庆之日,王特别颁赐免租税、释放奴隶、免负债、免招兵役等恩惠。
2:19-23 末底改的功绩:以斯帖封为王后之后,好象末底改被任命为王朝内的使臣之一(3:2)。所以他能侦探出有人要谋害王的诡计。古代专制君主中,有许多王被自己的使臣谋杀。本节中的事件,在日后推翻哈曼阴谋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防止谋害王的功劳是莫大的,会得到王的重赏,但因着被中间人夺去,而末底改未能得到赏赐,只是其行为被记录宫中史记中。
2:19 有些学者把第二次招聚处女的事件,与谋杀王的计划相联起来了。也就是说,反对以斯帖王后的势力,为了重新立废位的瓦实提,谋划诡计而招聚了众处女。其实,也没有必要必须这样断定,只是认为亚哈随鲁王扩大了后宫。 朝门:古代城邑的出入口是买卖和执行法律的地方,视为颇重要的场所(申21:19;书20:4;诗69:12)。大卫王曾在这里接见了百姓(撒下19:8;王上22:10),但以理也是作为治理巴比伦全省的人在朝门呆过。在这里意味着末底改的职位颇高。
2:20 抚养她的时候一样:虽然以斯帖被封为王后,但她仍然尊敬末底改,谦卑地顺服骨肉之情。自己辉煌腾达时,不忘记过去的恩惠的人,才是信徒当行的作为。
2:21 王的太监中有两个守门的:是守王的寝所的太监,一般都是得信任的人。在本节象约瑟的故事一样,也介绍了两个太监,所以有些人认为本书的作者在整理、记录本书时,受到许多约瑟纪事的影响(创40:1-3)。辟探:6:2的“辟探”,及1:10中的“比革他”都是同一人物。
2:23 挂在木头上:指十字架型或橛子型。这种执行死刑的方法一般出现在古代近东地区的画或雕像中。相反,以色列禁止把尸首挂在木头上,这种死刑方法也被禁止(申21:22,23;书8:29;10:26;撒下4:12;21:9,10)。写于历史上:与其他国家一样,波斯王宫也有修史官,王宫内的事件,尤其关于王的事,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