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历代志下
JL-100333 07/01 228829:1-33 希西家的统治:历代志的作者似乎在所罗门以后的君王中尤其偏爱希西家,在本文大篇幅地详细记录了他的统治。作者强调了希西家的宗教改革,并重点记述了敬拜仪式及习俗等问题。希西家果断而全面地推行宗教改革的背景可归纳如下:①周边政局的影响:当时北以色列已被亚述所灭(B.C.722)。以色列灭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以色列领袖昏庸或缺乏领导能力,或征服者(亚述)势力强大,而是神对以色列罪行的审判。希西家吸取这一教训,并反省当时犹大的宗教状况,加快了宗教改革。因为当时在约阿施的鼓动下偶像崇拜在犹大全地猖獗蔓延,如果任其发展,结局将会与北以色列一样。因此希西家坚信摆脱亚述束缚的最佳方法就是推行宗教改革。可见希西家是非常明智的,他不仅用信仰的洞察力正确地剖析了以色列灭亡的原因,并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把它作为解脱外敌压迫的最佳方法;②先知的工作:当时部分人为了对付入侵西部国境的亚述军队,主张与埃及结盟,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向亚述投降,以免流更多无辜者的血,从而结束苦难。而弥迦等先知反对这两种主张,并引导百姓依靠力量和胜利之根源的神,并劝告希西家持续推行宗教改革。
29:1 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希西家的统治时间为B.C.728-697,实际上超过了29年。这种差异是因为历代志的作者没有计算先王亚哈斯和希西家共同统治的时间(B.C.728-725年)。因此本节中的29年是希西家正式登基治理的时间。
29:2 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参见34:2;王下18:3。
29:3 开了耶和华殿的门:在亚哈斯暴政的破坏下,圣殿被封锁(28 :24),殿内的器皿也受损。于是希西家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殿门,重修圣殿。自从所罗门统治以来,在以色列人的观念中圣殿直接象征神的居所,也是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场所,因此希西家把修复圣殿作为王政统治的第一重要的事<王上 绪论,单一中央圣所的宗教、社会重要性>。希西家认为修复圣殿才是铲除在亚哈斯的统治下蔓延以色列的偶像崇拜,恢复正统信仰的最有效的方法。这给我们的教训是,今天的教会革新不应只是改编教会内部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恢复真正的敬拜。
29:8 令人惊骇、嗤笑:从狭义上来说,指受亚述的侵略,北以色列和南犹大的许多地区荒废(28:20,21)。从广义上来说,指王国分裂以来,不断受外来侵略,犹大和以色列屡屡战败(12:9-12;18:28-33;21:8-10,16,17;24:23-25)。屡遭败绩的原因正是罪破坏了以色列与神的关系(王下18:12)。希西家并没有从薄弱的军事和昏庸的统治中寻找遭受苦难与耻辱的原因,而是从信仰上寻找根源,从而表现出了改革者的风范。
29:12-19 洁净圣殿的运动:本文记述了利未人遵从希西家的命令(5-11节),洁净圣殿的情况:①利未人的效率(12节):他们一接到希西家的命令,就马上着手工作。因为有了他们快速的工作效率,希西家的改革才得以进一步推行;②一切遵照旨意作事(15节):利未人并没有根据自己的标准和想法去做洁净圣殿的工作,而是“照着王的吩咐、耶和华的命令”做事。被亚哈斯废弃的圣殿的器皿从而得到了洁净,并“预备齐全”(19节)。
29:12 哥辖的子孙……米拉利的子孙……哥顺的子孙:哥辖、米拉利、哥顺是利未的三个儿子,此处是指全利未人(代上6:1-81)。
29:15 聚集他们的弟兄:?“他们”是指利未支派家族中的14名首领(12-14节)。“弟兄”是指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其他利未人。14名首领召集家族的人来共同参与圣殿洁净工作,这说明希西家的改革是全犹大国民参与的浩大的工程,同时表明百姓积极响应了他的改革运动。今天的教会工作大部分都是牧者在忙碌。通过本节,我们理应让更多的人参与事奉神的工作。
29:17 洁净耶和华的殿:圣殿几乎被亚哈斯变成了荒凉之地。希西家为了铲除其残余影响,第一步做了洁净圣殿的工作。由此可见,为了驱逐以主的身体为殿的信徒心灵深处的撒但的种子,信徒应当用圣灵净化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如同基督洁净圣殿一样(约2:13-25)。
29:19 犯罪的时候所废弃的器皿:可能是指铜坛、铜海、铜盆、盆座等器物(王下16:14,17,18)。亚哈斯不仅将这些器皿从圣殿搬到外邦的神殿,从而玷污了它的圣洁,而且还当贡品献给了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对圣殿的侮辱夺走了全以色列百姓对圣殿的希望(代上29:3,9)。
29:20-36 赎罪祭与感谢祭:本文记录了希西家洁净圣殿后献祭的过程。①希西家准备祭物后(21节),吩咐祭司用作赎罪祭。祭祀的目的就是“为殿、为犹大人”(21节;利4:13,14;民15:24,25)。换言之,希西家为先王亚哈斯以来颓废的犹大王国和衰败的圣殿,以及犯罪的以色列全民赎罪。赎罪祭能够免去犹大民族因罪而应受的神的审判。利未人的赞美和奏乐对赎罪祭的进行起了重要的作用;②感谢祭和其它祭祀(31-36节) :献完平安祭后,百姓遵照希西家的命令奉献出了感谢祭的祭物(31a节),此外还自发地奉献了很多燔祭的祭物(31b节)。这次祭祀的特点是,利未人比祭司更积极地参加洁净并为祭祀服务(34b节)。可见平民或普通百姓比圣职人员更热心地响应了希西家的宗教改革。百姓的这种反应是出自他们的信仰,即他们坚信国家存亡的危机关头,惟有求助耶和华才能得到拯救。
29:23 他们就按手在其上:参见出29:10,关于按手。
29:24 为以色列众人:此句与21节的“为国、为殿、为犹大”句意思相同。两句明确了献赎罪祭的目的就是为了赎以色列的罪。“以色列众人”不仅指犹大国的居民,同时包括北国的居民在内的12支派。因为耶路撒冷圣殿是当时唯一的中央圣所,因此包括北国在内的所有以色列的赎罪祭祀只能在此进行。希西家为全民献祭和摩西或所罗门的中保祷告(6:12-42;出32:30-32),以及约西亚遵守逾越节的规定(35:1-19)有共同之处,即预表了为全民的罪把自己当作赎罪祭物献上的基督的死(来10:5-7)。
29:28 唱歌的和吹号的作为敬拜的一部分。这是大卫时期制定的班次制度的重现(代上25:8-31)。
29:34 祭司太少,不能……:根据利未记的记录,宰燔祭牲和剥皮、切块等是祭司的职责(利1:6)。但本文说祭司太少,这说明:①祭物太多(32,33节);②希西家推行宗教改革时,将亚哈斯时期凡崇拜过偶像的祭司都逐出,而人数减少(28:23-29:19)。因此希西家不得不吩咐利未人帮助祭司剥燔祭牲的皮。但这并没有违反律法的规定,因为会众献燔祭时,如果祭物多人手少,利未人可以分担祭司的职务(民8:5-26)。
29:36 关于希西家和百姓喜乐的原因,新译圣经说“因为神为众民预备”了洁净圣殿的事和祭祀,但希伯来原文和英译圣经则说“神为百姓预备的事迅速完成”。结合两种版本,此句应翻译为“神为众民准备的事迅速完成了,希西家和百姓因此而喜乐”。希西家的改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不能不说是神惊人的作为。可见,在亚哈斯王的邪恶的统治下,神仍然预备一部分虔诚的人,帮助了希西家的宗教改革。也就是说,希西家的宗教改革在人看来,来得很突然,但事实上神为此已酝酿了很长时间。
30:1-27 举行逾越节仪式:洁净圣殿,献祭结束后,希西家便举行了逾越节仪式。仪式分如下两个顺序举行的:①逾越节的准备工作(1-12节): i.选定日期(2节) :律法规定的逾越节是1月14日,但如果有不洁者或因旅行等原因没能遵守逾越节的,可在2月14日守逾越节(民9:6-11)。因此希西家首先让不洁的祭司洁净自己,第二,安排南北王朝的所有以色列百姓都能够在耶路撒冷一起守逾越节,第三,洁净当时被玷污的圣殿,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因此定在2月14日守逾越节; ii.派驿卒(6-12):有更多的犹大人因此参加了逾越节仪式,而且有部分北以色列人也为了参加逾越节仪式来到了耶路撒冷(11节)。由此可见,希西家遵守的逾越节并不局限在南犹大,同时允许北以色列人参加,可见是一次全民族的庆典(25节);②举行逾越节仪式(13-27节):仪式中有两件违例的事件: i.不洁之人(以法莲、玛拿西、以萨迦、西布伦)吃逾越节的羊羔(18-20节):根据律法,只有洁净之人才能吃逾越节的羊羔和食物(民9:6)。不洁之人(北以色列人)吃羊羔就违反了律法。这些人可能是长时间崇拜偶像而不懂逾越节的规定(18-20节); ii.把节期延长了7日(23-27节):枯竭的心灵蒙受神的恩惠,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喜悦。所以百姓自发地延长了7日;③意义:希西家遵守逾越节,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重新恢复王国分裂之后被中断的逾越节(5b节)仪式。从而使百姓省察自己的罪过,铭记神拯救的恩惠。此外,仪式扩大到北以色列,有助于恢复民族的合一。
30:2 二月:王国分裂后,耶罗波安把北国的圣历延后了一个月,这是为了淡漠北国百姓对耶路撒冷的宗教热心。由此可见,希西家把逾越节延后一个月,也有王国分裂之后首次把节期调整一致的目的。即把“全以色列”汇聚一起,共同信仰、敬拜神(1节)。
30:5 不多了:可理解为“时间(time)”或“数(number)”。时间是指王国分裂至希西家王的一段时间,数(按照律法的要求)是指守逾越节的人,即多数会众。从王国分裂后,会众几乎没有聚集在一起守过逾越节,因此此节同时包含两种观点的主张也不无道理。由此,“守这节的不多了”应翻译为(按照律法规定)“众人没有聚集一起守逾越节已有很长时间了”。
30:6 驿卒: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君王的信传达给各地方大臣及百姓。
30:8 只要归顺耶和华:?“归顺(希,‘把手伸出’)”在代上29:24中翻译为大卫的众人“顺服”于新登位的所罗门王。因此此句是人信赖和顺服神的证据,即正如把手伸向神一样,完全归向神,并把自己交付给神(王下10:15;斯10:19)的意思。
30:10 由这城跑到那城,传遍了以法莲、玛拿西:以法莲和玛拿西是北以色列的地界。那么犹大的驿卒是怎样进入以色列境内的呢?有两种情况:①在北以色列灭亡(B.C.722)之前举行逾越节仪式:当时以色列受亚述的侵略,土地荒废,百姓也被亚述掳去,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因此犹大的驿卒没有受阻拦就可进入以色列境内;②在北以色列灭亡之后举行逾越节仪式 :希西家派的驿卒只是从事宗教活动,因此当时占领北以色列的亚述王没有刻意去阻止纯宗教目的而进入以色列的犹大的驿卒。
30:14 他们起来:此句明确指出了希西家不仅通过君王、祭司和利未人等特殊人群,而且通过普通百姓推行了宗教改革。这说明今天的教会改革也应如此,即在圣职人员或教会的领袖的主导下,让平信徒积极参与。
30:17 会中有许多人尚未自洁:此处的“会中”大概是指以法莲、玛拿西、以萨迦、西布伦等一群人,即北以色列人(18节)。他们没有按照逾越节的规定(民9:10-12)自洁,可能是因为时间关系。即希西家在逾越节开始前一个月派驿卒(1-3节)通知,但他们要巡回以色列全地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以色列人接到驿卒的通知,赶到耶路撒冷时逾越节节期已逼近。
30:18-20 希西家的中保祷告:希西家为违反逾越节规定的人作了中保祷告,肯求神的宽恕。于是神应允了他的祷告,神的应允有如下意义:①比严守律法条文更重要的是全心敬拜神和依赖神。神不喜悦缺乏信心的祭祀(诗40:6;51:16;赛1:10-17;玛1:10),耶稣也曾为此谴责严格遵守律法却没有信心和公义的法利赛人(太23:15,16;路11:42,43)。今天的信徒应以此为鉴,不应该盲目遵守教会习惯、规定、教义本身;②信徒有义务为弟兄的罪作中保祷告。希西家明知不是自己的罪,但为百姓恳求神的宽恕。这预表了基督为我们的罪而作的中保祷告,同时教育我们,信徒作为神圣的祭司,应当为他人的罪作祷告(西1:3,9;帖后1:11)<太9:2,代祷的功效及局限性>。
30:20 神垂听希西家的祷告,饶恕犯罪的百姓。可见义人恳求的祷告具有强大的力量,而且神会即刻应允(民27:15-23)。
30:23 全会众商议,要再守节七日:逾越节举行了两周的时间,这与所罗门圣殿的奉献仪式(7:8,9)有些相似。两次活动都是:①参加的人自愿延长了时间;②活动时间虽长,但都高兴地参加了活动。今天的教会礼拜、活动或节期也应如此,在信徒的自发参与下举行,同时参加的人也应当放下顾虑,全身心地敬拜神。
30:24 并有许多的祭司洁净自己:在希西家决定守逾越节的时候,洁净的祭司人数不够举行仪式(3节;29:24)。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祭司的人数急剧增多,是因为:①希西家强行命令(1,5-9节)全犹大百姓要洁净自己 ;②普通百姓对改革的积极响应唤醒了祭司(13-15)。但更重要的是③神感动了他们的心(12节)。由此可见,今天的教会复兴不仅要依靠以神的道为后盾的牧会者的领导力和信徒的参与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神的引导和恩惠。
30:25 寄居的人尽都喜乐:这预示了福音的全球性。即全人类将在神的道里面,超越种族、民族和身份的界限,共享永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