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读经旧约经文注释-历代志下

JL-100333  06/25   1644  
4.0/1 

17:1-19 约沙法的改革与统治:犹大的第四代王约沙法的统治虽然不无过失之处(18:1;20:37),但善政始终是他统治的主线,而他的宗教改革更是坚决而全面。从各方面来讲,他的统治是神政国家领袖的典范,本章记录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如下:①教育事业:约沙法派遣臣子、利未人、祭司到犹大各地去教训律法(7-9节)。尽管已经废除了邱坛和亚舍拉木偶,但他还是认为力度不够深。因为外在的形式和制度得到了改革,但若是偶像还留在人们心中,那么宗教改革便无望取得成功。于是为了灵魂的复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教导神的道。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今天的教会最为迫切的使命就是用神的道进行信仰教育。即“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28:20);②国防事业:他在父王亚撒所得的以法莲的城邑内安置军队(1,2节),并建造了营寨和积货城(12节)。他又努力训练军队,拥有了比先王们更优秀的116万大能的大军(13-19节)。在当时北方的以色列和亚兰,南方的埃及等国威胁着犹大的安全,因此国防事业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约沙法的宗教改革的成功为国防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7:2 犹大一切坚固城里……以法莲的城邑中:在亚撒王36年与巴沙的战争中夺取的城邑(16:1-6)。约沙法时期成功治理了这些城邑,后来到了亚玛谢时期均被约阿施占领(25:17-24)。

17:6 除掉一切邱坛和木偶:约沙法的父亲亚撒也实施过这项改革(14:3,5)。但邱坛没有完全被除掉,后来又重新兴起(15:17)。同样约沙法初期也废除了这些邱坛,但不久又重新出现(20:33;王上3:2;15:14)。此外,希西家和约西亚的宗教改革中也有废除邱坛的记录(31:1;34:3),可见南犹大的偶像崇拜始终没有彻底清除。邪恶势力的活动在短期内能够得到控制,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们的改革丝毫不能放松,应持续进行。

17:9 他们带着……教训百姓:约沙法派遣的人有5名臣子(7节),9名利未人(8节),还有2名祭司(8节)。他们带着“耶和华的律法书”,即摩西五经(Torah,34:14;路24:44),教训百姓。我们不应该把它狭隘地理解为宗教教训,因为摩西律法除了宗教规定之外,还包括了很多有关百姓日常习俗、民政等方面的规定。因此此处“教训”不仅教百姓遵守律法内容,还教他们除掉蔓延的恶习和偶像崇拜的方法。从这一角度讲,他派遣的人起到了监察以色列宗教、道德生活的作用。只有作为国民精神支柱的信仰教育政策正确推行,国家才能够稳定发展,为此约沙法展开律法教育,进行宗教改革。今天的教会和信徒有必要以此为鉴,省察自己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信仰教育之中去。

17:11 本节记录了统一王国分裂之后日益衰落的大卫家族,在约沙法时代迎来了复兴。作者列出周边国家的贡品清单时,强调的是它的意义,而不是它的真实性。7千7百等象征性数字表明了约沙法时代的繁荣达到了鼎盛。

17:13-19 约沙法的军事政策:约沙法的军队分犹大族和便雅悯族,军队的总数(116万)非常庞大,所以也有人认为这些数字是夸张的或作者的笔误(Keil)。其根据是:①统一王国时期大卫数算的犹大军有50余万名(撒下24:9;代上21:5);②先王亚比雅和亚撒的军队也只不过40万(13:3)和58万(14:8),因此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征集两倍以上的军队似乎不太可能。实际上军队中有一部分可能是预备军,而不是常备军,因此18节的记录也并非失误。

17:16 他为耶和华牺牲自己:正因为有了为耶和华勇于献身的人,王国才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神之所以没有审判横行霸道的世界,就是因为有了不断为世界祷告和献身的人。只有有了在恶劣的条件下坚强不屈的圣徒的信仰和他们的献身精神,才能够实现如约沙法时代的神的国度的复兴。

18:1-34 约沙法与亚哈结盟:统治初期一贯实行善政的约沙法(17章),却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去与北国结盟,从而在他的统治生涯中留下了污点:①一向虔诚的约沙法与宗教堕落和挑起无数次军事冲突的北以色列结亲,也有他的理由:i.战略目的 :约沙法试图通过与以色列结亲,结束两国的纷争,从而为统一奠定基础,并共同对付外来的侵略;ii.亚哈的邀请:当时约沙法享有富贵和荣誉(1节;17章),亚哈自然希望与他结亲,从而达到扩大经济交流,实现军事和平的目的。然而正是这庄婚姻给犹大王国带来了偶像崇拜和政乱,最终酿成了悲剧(27:2;王下11:18)。可见保持信仰的纯洁性比任何政治或外交的手段都重要;②约沙法应亚哈的邀请出兵与亚兰王便哈达作战,也是出于人情。因为以色列是犹大的同族,也是神的选民。但是,以色列建国本身违背了神与大卫王朝的约,它拒绝遵循神的道,而且分裂之后一直放纵偶像崇拜,直接威胁了南犹大的真神信仰。故此,北王国只是血缘上的同族,宗教上与崇拜偶像的外邦没有任何区别。约沙法应当超越同族之爱,用信仰的洞察力分辨与神敌对的北王国“堕落的势力”,而拒绝结亲。即他应当有先见之明,意识到结亲将会导致信仰的毁灭。

18:2 劝他……攻取基列的拉末:亚哈击退亚兰王便哈达的第二次进攻之后与之签订了协议,其中包括把便哈达的父亲从以色列夺取的城邑归还以色列(王上20:34)。基列的拉末也在其内。然而便哈达违背协议,并没有把城邑归还给亚哈,于是亚哈为了夺取它,谋划发动进攻。而当时约沙法正在以色列进行访问,亚哈便说服他参战。

18:6 约沙法……这里不是还有耶和华的先知:当400名假先知说必胜无疑的时候(5节),亚哈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因为他们只是一群阿谀奉承的人,只会坚定他攻打基列拉末的决心。相反,约沙法却要求另请先知,显然他并不相信假先知的话。只可惜他的信仰还是没能正确分辨出米该雅的预言,最终决定参战。彼得热心追随耶稣,但因没能理解受难的弥赛亚,因此劝耶稣不要背起十字架而受到了责备(可8:33)。可见对于信徒来讲,更需要具备智慧,正确地分辨神的旨意。

18:9 在撒玛利亚城门前的空场上:对古代以色列人来讲,城门是特殊的场所。是长老、士师、以及裁判长、君王等审判时坐的地方(申21:19;22:15;得4:11)。因此约沙法在城门前听先知的预言,一方面是为了因循惯例,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在公开场所垂听预言,向国民强调战争的必要性,从而鼓舞他们的士气。

18:11 所有的先知……必然得胜:可见亚哈身边尽是用甜言蜜语奉承的人。他们使亚哈失去了分辨神旨意的能力,并挑唆他去迫害真先知(7,26节)。当时极度堕落的宗教生活和政治黑暗显然也是他们造成的。可见对于统治者来讲,忠实的谋士贵于千金。因此信徒应当完全依赖真正的谋士基督。

18:14 可以上去……必交在你们手里:米该雅的第一个回答与假先知的预言(11节)一致。其实他早已知道战争的结果,但他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讽刺亚哈王的顽固和愚蠢。从15节中可以看出,亚哈已觉察到米该雅在隐瞒事实,因此要求他真实地回答。米该雅已经知道不管自己说不说实话,亚哈仍然会坚持自己的计划,于是用讽刺的方式回答他。

18:16 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米该雅的第二个回答预言了以色列和犹大的联军将失去牧人,战败而退(王上22:17)。结果如他所预言,亚哈被敌军的箭射中而死(33节),以色列和犹大的联军也惨遭失败(王上22:36)。

18:19-22 审判亚哈:其它宗教主张善恶二元论。但以一神信仰为基础的希伯来思想中善与恶同属于神的主权。即神为了惩罚恶人,有时使用撒但为工具。如当扫罗堕落时,神使他的灵离开扫罗,让“恶魔”去扰乱他(撒上16:14),又如为了证明约伯的义,实现神伟大的旨意,神许可撒但加害约伯(伯1:8-12)。也就是说,撒但的一切都在神的主权之下,他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彼后2:4)。本文中的谎言的灵也是先得到了神的许可之后(21节),才做事的(代上21:1)。

18:19 谁去……阵亡呢:神并不是在与众灵商议惩戒的方法和顺序,或询问他们的意见,因为神按自己的意志决定一切。

18:23 耶和华的灵……与你说话呢: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并不知晓临到自己的灵是谎言的灵,反而恐吓米该雅说自己的灵才是神的灵(王上22:24,25)。当两类先知各持己见时,分辨他们真假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他们所传达的信息是否符合“摩西律法”的要求(申13:1-5)。在新约时代,分辨假先知的尺度是,是否承认耶稣基督<约壹4:1-6,邪说的真面目>。“一切的灵你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约壹4:1)。

18:26 下在监里,使他受苦:米该雅正面反对亚哈坚持战争的意图,并说了不吉利的预言,结果被关在监狱里受尽苦难。南犹大中有相同遭遇的先知有耶利米。他们俩人都是敢于同恭维最高权力者的众人针锋相对,不屈己见的人。今天的信徒作为基督的门徒,不仅为自身和教会内部的改革尽心尽力,也要积极关注社会的问题<弗 绪论,信徒的社会参与>。此处的“吃不饱喝不足”,比喻在狱中经历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其原意为“不足的饼和水”,或“只够维持生命的少量的饼和水”。

18:29 我要改装上阵,你可以仍穿王服:亚哈脱下王服,穿便装上阵的原因可推断如下:①故意让约沙法阵亡战场:这一点理由不够充分。因为两国在王国分裂之后60多年来第一次迎来了和平,何况两国还结为亲(1节);②避免自己战死杀场:尽管亚哈拒绝接受米该雅的预言,决定发动战争,但内心深处不免为米该雅所说的有关自己死亡的预言而感到不安。他生怕米该雅的预言应验。于是为了避免突如其来的死,假扮成了平民。但他躲得开人的眼睛,却避不开神的箭,最终悲惨地死去(34节)。此事给我们的教训是,就象约拿多次不顺从,但神最终还是通过他来成就尼尼微的拯救一样,人的谋略和经营无法改变神的旨意。

18:31 约沙法……呼喊:约沙法战死的概率比亚哈高,因为约沙法穿着王服,还被对方误认为亚哈王,而亚兰军队的目标就是取亚哈的性命(30节)。尽管如此,他得到神的奇迹般的相助而保存了性命。相反,为了保存性命,想尽卑鄙自私谋略的亚哈王却死在了战场上。可见,神要保护的人无论处在何种险境之中都能毫发无损(诗27:11;118:6;罗8:31),神要除灭的人,无论怎样筹谋计策,都无法逃避神的惩罚。此处的“一呼喊”并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向神求救的祷告。


19:1-11 约沙法的行政改革:与亚兰的战争(18年)给以色列带来了惨痛的结果。亚哈战死,而且还把基列的拉末和约旦北部地区割让给了亚兰。犹大也因战争,受到了摩押联军的侵略(20:1),从此他们子孙开始相互残杀(21:4,16;22章)。与亚兰的战争结束之后,约沙法立即进行了第二次宗教改革,从而避免了战争导致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本章大篇幅地记述了约沙法虚心接受耶户对亚兰结盟一事的责备(1-3节),并进行司法改革,从而弥补前章中所犯下的过失。但他的改革因摩押联军发动的战争而被迫中断,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局限性。

19:1-3 耶户的预言:耶户首先预言了约沙法因与亚哈结亲将引来神的忿怒。结果正如预言所说,约沙法生前遭到了摩押和亚扪联军的侵略(B.C.853,20:1-3),在他死后还发生了宫中大屠杀的悲剧(21:6-22:12)。随后,耶户又宣布,对约沙法进行的宗教改革,神必将赐给相应的祝福。可见,神不仅赏善罚恶(诗97:2;箴15:3),而且在忿怒中也有怜悯(哈3:2)。

19:2 恶人和恨恶耶和华的人:指亚哈。耶户责备约沙法不仅仅是因为他与亚哈结为军事同盟,重要的是他与“悖逆神的恶人”的结盟。

19:3 还有善行:17:1-6中记录的事件,即除掉邱坛和木偶,全心全意供奉神。

19:4-11 约沙法改编行政机构: 约沙法接受耶户的责备和鼓励(2,3节),积极推行了司法行政改革。这是教育政策(17:7-9)的延续,可概括如下:①目的:旧约时代以色列的审判官由长老(出18:13-26;申17:8-13)、祭司(申19:16以下)、专职的审判官组成,此外君王也有审判权(撒上8:5;撒下8:15)。但他们之间的分工并不明确。即无论民事或宗教诉讼,都在一起审判。因此审判的顺序变得非常繁琐(申25:7;士16:5;亚3:1),所以很有必要明确规定各自的任务。约沙法为了整顿审判的诉讼顺序,以提高效率,对司法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王上21:12,13,圣经中的审判制度>;②意义:战争结束后,偶像崇拜再度在犹大蔓延,罪恶再次横行犹大。约沙法正是在这个时候推行了司法制度改革,可谓切合时宜。同时,他还要求审判官必须立足信仰,作公正的审判,从而教育世人新制度的推行过程中重要的是审判官内心要敬畏神,而不是审判制度本身。

19:4 出巡民间:约沙法在第一次改革中曾派遣臣子、利未人、祭司等走遍犹大各城,教训律法。而这次他亲自出巡,目的是为了推广宗教改革。

19:6 你们办事……必与你们同在:此句是审判官的行为指南,表明了神主宰审判。事实上,以色列人没有明确区分民事法和宗教法,一切立法都来自神。如摩西把百姓之间的纷争带到神面前(出18:19)。摩西律法还记录有应“奏告神面前的案件”(出21:6;22:6以下)。对于以色列民族来讲,律法的根据就是神的公义,宗教、民事案件的审判权属于神(申1:17),因此审判官作为神的代办人,必须作公正的审判。

19:8 耶路撒冷法院是高等仲裁或上诉案件审理机构,由有审判官资格的利未人、祭司和族长(the chief of fathers)组成。它分宗教诉讼和民事诉讼(10节)两种,各派审判官,以求审判的公正。

19:9 敬畏、衷心、诚实:这是审判官必须具备的三大品格。今天教会的管理者和社会法庭的审判官应当以此为标准认真省察自己的审判是否符合神的真理和忠义。

19:10 本节前半部分的诉讼是非常棘手的案件,如果不按9节的三大原则审判的话,很可能会引起很多争论(申17:8)。因此约沙法以法规的形式,把这些案件交付给了各部门的最高负责人。

20:1-37 战胜摩押和亚扪:约沙法通过司法组织的改编,出色地完成了引导百姓归向神的使命。但在这个时候他们再度受到摩押和亚扪联军的侵略,而陷入了困境。通过本文描述的战争,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内容:①已预告的惩戒:摩押亚扪联军进攻犹大的理由可推断为两种:i.亚兰王便哈达为了解除犹大对自己的威胁,煽动摩押和亚扪两国对其发动战争;ii.阻挠约沙法扩大商业规模。当时约沙法正计划重新开通通往阿拉伯的海上贸易(35-37节;王上22:48,49)。摩押和亚扪担忧约沙法的计划一旦实现,会削弱两国在约旦地区的陆路商队贸易的垄断地位。因此,两国很有可能出于商业的目的而联手进攻犹大。但最根本的原因应是已预告的神对于约沙法罪行的惩戒。即约沙法曾与亚哈结亲犯了罪(18:2,3),对此神曾预告说将利用外邦军队惩罚他(19:2)。从中可以看出神的话是不改变的;②约沙法的选择:在约沙法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联军已打到了隐基底(2节)。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并没有靠军队自救,而是宣告全地禁食,寻求神的帮助(3-13节)。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自己过去罪行(18:2,3)的悔改,同时表明他放弃人的能力,选择全能之神的能力。

20:3-4 约沙法听到摩押已经从死海以南打到了隐基低的消息后非常惧怕。“惧怕”不仅意味着被敌军的威势所压倒,更重要的是他已醒悟到这场战争是神的惩罚,因此惊恐万分。如果他只是因为惧怕敌军,那么想必不会求助于神,而象亚撒(16:2)一样急于谋求军事防备。然而,他首先“定意寻求耶和华”,便“在犹大全地宣告了禁食”,从而表明了他作为领袖要作表率的态度。同样,今天的信徒在呼吁别人祷告之前,自己应当先跪在神面前。

20:5-13 约沙法的信心的祷告:约沙法的祷告突出了两个主题:①信仰:约沙法确信神的全能(6节),以及神与以色列列祖立下的约(7节;创15:1-21)。尤其坚信神对所罗门在圣殿奉献礼上的恳求(6:22-39)所做出的应允(7:15,16),所以他“单仰望神”(12节;诗123:1,2)而祷告;②中保:他站在会众面前(5节)祷告时,犹大的众人一直站在耶和华面前(13节)直到祷告结束。这说明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危难中的以色列作祷告。他在祷告中多次用了“我们”一词(6,7,9,11,12节),这更说明他是站在祭司的立场为以色列民族作了中保祷告。象征了选民的中保者耶稣基督(加3:19,20;提前2:5;来8:6)。

20:7 你朋友亚伯拉罕:神称亚伯拉罕为“朋友”(雅2:23),并称以色列民族为拣选的“朋友”(赛41:8)。这充分说明神施恩于人,用他的权威指名卑微的人,使之与神平等相称,也表明了神与拣选的信徒之间亲密的交通关系。耶稣也称遵行诫命的信徒为朋友,没有称为仆人(约15:13,14)。

20:10-11 约沙法揭露了摩押和亚扪联军的不正当的侵略行为。早在出埃及时,以色列就有过歼灭摩押和亚扪的机会,但神用他的慈悲命令以色列人不得扰害他们(申2:8,9)。然而他们却忘恩负义,反而侵略以色列。

20:13 他们的婴孩、妻子、儿女:意味着全犹大百姓和君王以非常谦虚的态度来到神面前。神则让侵略者自灭,以此应允他们全国性的祷告运动。可见众信徒齐心协力祷告时,其力量何等大。

20:15-17 神的应允:神通过雅哈悉应允了约沙法的祷告,其内容可概括如下:①确认犹大的胜利:神把犹大交在摩押联军的手中,这是对约沙法的过失(18:2,3)的惩罚。当惩戒成为现实时,约沙法立即悔改自己的过失,并宣告禁食。于是神悦纳了他的悔改和祷告,并赋予了他们必胜的信心。从中可以发现,即便在惩戒时,神也会聆听悔改和祷告,更不忘慈悲;②告知敌军的动向:神告诉犹大军队敌军从隐基底附近的洗斯坡进攻(16节)的情况和他们应战的时间及地点。于是他们确信神的同在,便奋勇作战。同样,耶稣也教给了我们应战撒旦的最有效而强有力的方法,即以基督为“首领”(腓2:25;提后2:3),“穿上神所赐的全副军装”(林后2:14;弗6:13;约壹5:4)。

20:16 他们是从洗斯坡……耶鲁伊勒旷野前:摩押联军出征路线如下。摩押军队和亚扪军队各自从西珥山吉珥哈列出发→在死海东南地区汇合→横渡死海→到隐基底(1,2节)→翻越洗斯坡(16节)→到耶鲁伊勒旷野(16节)→到提哥亚旷野(20节)。另外,犹大军队则从耶路撒冷出发,到了提哥亚旷野,并在这里展开了战斗。

20:18 约沙法就面伏于地:这是(创24:48;出4:31;12:27)敬拜的态度(出34:8;启5:14)。约沙法是在雅哈悉的预言结束后做了这一举动,显然他确信雅哈悉所传达的就是神的话(20节)。

20:20-30 战况:战争的基本情况如下:①约沙法鼓励士兵(20节);②设立歌唱的人,在队伍中歌颂耶和华(21节);③伏兵打败联军(22节);④摩押联军彼此自相残杀(23节);⑤凯旋而归(27节)。其中,值得关注的是①和②。首先,约沙法没有给出征的士兵武器,或为他们出谋划策,而是劝他们依靠神的先知。之后他召开军事会议(21节),决定在军队的前面设立歌唱的人。这在一般的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似乎是很荒唐的事情。但他之所以采取这种信心的举动,是因为神已向他许诺了战争的胜利(15,17节)。今天的信徒在生活中和属灵的争战中也应当如此,即面对世间的苦难和邪恶势力,放弃人类的自救方法,而拿着“信仰的盾牌”和“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弗6:16,17),奋勇作战(弗6:10-20)。

20:22 伏兵:不是犹大军,很可能是摩押盟军之一的西珥军的一支。他们埋伏的目的可能是想用突袭打败盟军,掳掠战利品。但他们的进攻没有得逞,反被盟军一网打尽。然而这次伏兵的进攻却弄拙成巧,引发了摩押军队和亚扪军队之间的内乱,结果彼此自相残杀而亡。(士7:22)以下也有类似的事件。亚比米勒和示剑起初联手杀害了基甸的70人,但后来互相背叛对方,相残而亡。这一事件充分表明了敌对神的国家必然因内乱等原因而灭亡,并且神用超自然的力量主管这场战争。

20:24 旷野的望楼:旷野指提哥亚旷野(20节)。提哥亚在耶路撒冷以南1,920公里处,因地势险峻荒凉而著名。犹大军站在望楼上就可以俯视提哥亚旷野,而且还观战了敌军全军覆没的过程。

20:27 都欢欢喜喜地……:这是听从君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的出征辞,踏出城门进军提哥亚旷野时的凯旋的场面(20节)。可见,用歌颂和谢恩克服恐惧的人,回报他们的一定是胜利的喜悦,是神与之同在的荣耀。因此,相信神的人,终能拥有欢乐和喜悦。

20:29-30 胜利的结果不仅歼灭敌军,获得了战利品,犹大还实现了与外邦军队之间的军事和平。这对当时不断受北方的以色列、亚兰,和南方的埃及、摩押等周边国家威胁的犹大来讲,无疑是最大的收获。外来的军事威胁一旦被消除,犹大的内政便进入了稳定时期。

20:31-37 约沙法的晚期统治:约沙法的统治末期出现过两次失政:①默许邱坛存在(32-34节):约沙法曾实施过教育改革(17:7-9)和司法改革(19:4-11),并除掉过邱坛和木偶。但作为偶像崇拜场所的邱坛仍残存了下来。约沙法应当彻底铲除犹大全地的邱坛,但却没有做到。因此尽管他是一位推行多方面宗教改革的虔诚的君王,这一点不能不说是他的重大的失误;②与亚哈谢结商业之盟(35-37):过去约沙法因与亚哈缔结军事同盟而受到先见耶户的谴责(19:2),还为此受了神的惩罚,经历了摩押联军的侵略(1-30节)。但他仍不顾这一切,又与堕落的以色列王亚哈谢签订了商业同盟,目的就是为了扩大海上贸易,获取更多的利润。但他的计划被神破坏 而没有得逞(37节)。可见,背离神的人谋划任何事都是枉然,最终将一无所成(诗127:1)。

20:31 作王二十五年:列王纪为22年(3:1中18年加上8:16中4年的年数)。这一差异是因亚撒病危(16:10-14),约沙法曾代他摄政3年。即列王记只计算了父王亚撒死后约沙法亲政的时间(22年),而历代志则包括了他摄政的3年,故记录为25年。

20:36 要往他施去……造船:他施的具体位置不详,根据耶10:9、结27:12的记载,是出口银、铁、锡、铅制品的港口。有时它不指特定的地点,而指地中海的航线,或经过红海和印度洋的航线(王上10:22)。所罗门当时还派船只到他施,进行贸易活动(9:21)。因此,约沙法也为了确保这一航线,获取经济利益,所以在以旬迦别造船。但他的船果然如以利以谢所预言的,遭到破坏。两个君王谋划的海运事业也因此以失败告终。这是神的惩罚,因他与“恶人”来往(19:2;林后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