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90《僧事百講》淨土管理 @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04/15 13483
每個淨土都是和平的、永恆的、清淨的、快樂無諍的世界。 不管是人間淨土、兜率淨土、琉璃淨土、極樂淨土,各種不同的淨土,都可以從我們的自心去建設莊嚴,因為世間上的一切,都是以心力為創造的泉源。
經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每一尊佛都有每一尊佛的淨土,釋迦牟尼佛以三劫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來完成他的淨土;阿彌陀佛以四十八大願實踐極樂淨土;東方藥師佛以十二大願來實踐東方琉璃淨土,一切諸佛如來,無不以慈悲願力來成就他們的淨土。那麼,我們要以什麼來完成我們的淨土呢?
在這個講次裡,說明各個淨土的殊勝與管理方法,藉此為現代佛弟子描繪出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藍圖。
問(1):在佛教裡,諸佛菩薩各有淨土、各有各的世界,在這些淨土中,有哪些淨土是我們能夠去呢?
答:現在全世界很流行移民,喜歡哪一個國家,就可以移民到那個國家去,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或澳洲,還有好多的國家。淨土也是一個國家,你想要到哪一個淨土?極樂淨土,就是阿彌陀佛的淨土,又稱「彌陀淨土」,但一般人不一定都移民到極樂淨土,也可以到藥師如來的「東方琉璃淨土」,還有「兜率淨土」、「華嚴淨土」,有很多的淨土都可以發願往生的。
如我們現在倡導「人間淨土」,你能在當下創造人間淨土、生活在人間淨土裡,豈不是更好嗎?
問(2):既然淨土有很多種,且各有各的境界,這些淨土殊勝的境界如何?
答:淨土的境界各有不同,要到藥師如來的東方琉璃淨土,那裡的民生物資非常豐富,不愁經濟匱乏,大眾娛樂設施都是隨心所欲,是享有人間富樂、消災延壽的淨土。因此親近藥師如來,是很瀟灑自由、很幸福的。
如果到西方極樂淨土,層次就高一點,比較無諍、清淨莊嚴。在那裡沒有寒來暑往,氣候永遠是清涼爽快,沒有交通擁擠和侵略事故,物質永遠沒有匱乏,不會有爭奪;在人際關係上,都是「諸上善人聚會」,沒有人我是非的痛苦、男女的困擾,也沒有惡道的恐怖,人人都是蓮花化身。阿彌陀佛在極樂淨土的境界,是很令人嚮往的和樂世界。
此外,如果要到比較容易親近的淨土,有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兜率淨土和我們的世界一樣,都屬於欲界,不一定要出家,不必達到一心不亂,也不一定要完全斷除煩惱,是一個離我們娑婆世界最近,最容易修行,又能普及菩薩、緣覺、聲聞、天、人五乘都容易去的世界。過去佛教大德如太虛大師、慈航菩薩等人,都發願往生彌勒兜率淨土。
這些淨土雖然各有不同,但每個淨土都是和平的、永恆的、清淨的、快樂無諍的世界。其實,不管是人間淨土、兜率淨土、琉璃淨土、極樂淨土,各種不同的淨土,都可以從我們的自心去建設莊嚴,因為世間上的一切,都是以心力為創造的泉源。即使如科學家發明火箭、飛機、太空船,不也是由心力思惟的構想所創造出來的嗎?
問(3):一個人要想到兜率淨土,彌勒菩薩是否也有規定需要什麼條件,才能到的淨土?
答:一個人要移民到哪一個國家,那個國家一定都有自己的移民法則;因此要往生哪個淨土,必定也有相應於那一個淨土的條件。
例如兜率淨土的殊勝,是因為彌勒菩薩慈心度眾。欲界眾生沉淪欲海太深,大家對於修行,總是畏懼艱難;談到離欲,總會讓人感到有所失落,所以彌勒菩薩寧可不住常寂光土,不住於淨智莊嚴的世界,反而在欲界天裡建立淨土,廣度有情眾生。
要往生彌勒菩薩兜率淨土的條件,必然要受持三皈五戒,此外還要有布施、禪定、持戒,勤修三福行的功課。這「三福行」,即:
一、世福,即世間善法,如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等。
二、戒福,為佛所制定的出世間戒法,包括天、人、聲聞、菩薩受持的三皈、五戒,乃至出家者的具足戒、不犯威儀戒等。
三、行福,就是行善業。凡夫眾生起大乘心、大菩提心,深信因果,並勸人修善捨惡,進趣佛道,這就是行福。
「三福行」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修行淨業的正因,以此為目標,就容易往生到彌勒菩薩兜率淨土了。
問(4):除了彌勒淨土之外,一般人所熟悉的是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東方藥師佛的琉璃淨土,這兩個淨土有什麼不同嗎?
答:雖說是藥師佛的淨土,在《藥師經》裡有這樣的說明: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誦《藥師經》或稱念藥師佛的名號,也可以幫你到達。同樣的,稱念「阿彌陀佛」,也可以發願到東方的琉璃淨土。因為佛和佛是互通的,就如世間上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民要到那個國家,各個國家的出入境政策都一樣,一國有一個護照,就可以在各國之間出入。
人間尚且都不計較,佛菩薩的境界就更高了,所以「佛佛道同,光光無礙」,這盞燈光、那盞燈光都可以同時存在;這一盞燈光亮起來,也不會不許可他人的燈光亮起,你亮你的、我亮我的,各亮各的;各個國土也是各有所居,彼此沒有障礙;佛的世界也是一樣,並不是佛要有什麼分別、什麼限制。不同淨土是由於我們有不同程度的發心,才有不同往生的條件。
問(5):一個人發願往生藥師佛的東方琉璃淨土,要如何與藥師佛的願相應?
答:《藥師經》裡記載,藥師佛在因地修行時,曾以利樂有情,拔除重病為願,發了十二大願,並且以這十二個大願來莊嚴東方琉璃淨土。娑婆世界的眾生如果發願往生東方淨土,就要與藥師佛的願力相應。
所謂「發願」,就是我喜歡到哪個國家,就去親近那裡的善知識,願意到那裡服務、居住;即使到西方極樂世界、到哪一個淨土,都要自己先有這個意願,尤其修行的目的,都要靠自己的發願,依照自己的願望去實踐,就能圓滿所願。
問(6):前面提到東方的琉璃淨土離我們很近,那麼西方極樂淨土距離我們的娑婆世界有多遠呢?
答:極樂淨土離我們有多遠?在《阿彌陀經》裡提到,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有「十萬億佛土」,這是就空間上來說的。
一個「佛土」有多大?一個佛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佛經描述這一個地球,只能算是一個「小世界」;集合一千個地球的「小世界」,就稱為一個「小千世界」;集合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個「中千世界」;要集合一千個「中千世界」,才能稱為一個「大千世界」。總稱一個「小千世界」、一個「中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為「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個佛的國土,一佛所教化的領域,你說這有多大?
那麼,十萬億的佛土有多遠?這不是我們用飛機、用任何測量儀器可以去度量的,即使是電、光的速度,恐怕也不容易到達。距離那麼遙遠,我們要如何能往生呢?但是經典一再說明「於一念之間,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它不是物質的時空,而是念頭、心靈上的時間,在一念之間,你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了,即「此時去,彼處生」,這個世界死了,那個淨土瞬間就出生,那麼快的速度是不可思議的。
問(7):要到西方極樂淨土,是否需要藉助什麼交通工具才能到達?
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即使用現在人類最快的交通工具如飛機、火箭,也不容易抵達。過去有人說,現在科學萬能,人類登陸月球已經不是夢想。登陸月球不就是到另一個世界了嗎?不過月球距離我們很近,才幾十萬里,用登陸艇、火箭就可以到達。
如果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乘坐交通工具,而是用念佛,要念到「一心」。依念佛功行的深淺,從有念、正念到無念,所謂「一心念佛」,就是要念到「無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一心不亂」這樣的境界,就能往生淨土。因此「念佛」,是往生淨土的一種交通方式。
問(8):極樂淨土的眾生很多,有願力上的不同、發心不同、根器不同,各有各的不同。阿彌陀佛要如何管理這麼多的不同呢?
答:阿彌陀佛的國土是什麼情形?要移民去的人必須具備什麼條件?我想其中的過程是很不容易的。因為西方極樂世界屬於「大乘不共土」,在《阿彌陀經》裡講到:「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一句話說明一個人的福德、因緣、智慧、成就都很少,資糧不夠、條件不夠,是不能去的,因此不要認為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到西方極樂淨土。如果我們念佛的時候妄念紛飛,念得不純熟、不懇切,即使念了一輩子的佛,還是不能與阿彌陀佛心心相印。
講到「一心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念到這個世界,全宇宙、法界都在我的心中,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到了這個宇宙萬有和我的心完全合而為一,沒有隔閡、沒有彼此。此外,在《觀無量壽經》裡提到,要孝順父母、修習大乘,要有種種的持戒、禪定,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得生淨土。
因此說到阿彌陀佛的管理,阿彌陀佛就是一個很高明的管理專家。他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人人所嚮往的國土,那裡沒有經濟的壓力,沒有交通的困擾,沒有政治的糾葛,只有互助、和諧、歡喜,所以才會稱「極樂世界」、「極樂淨土」。然而要到極樂淨土、修持淨土法門的人,必須要發大菩提心,才能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
問(9):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蓮花化生,而在《阿彌陀經》也提到這裡沒有惡道眾生,為什麼還會有很多的鳥呢?
答:西方極樂世界的水、鳥都是化現,為了宣說法音。流水,它會念佛,會讓人感受到音樂和鳴,讓人聽了生起信心,要你和它一同念佛、念法、念僧。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也有的是還沒有完成,如「下品往生」、「中品往生」,還要再繼續念,念到「上品上生」是最高境界。就如受教育,一定讓人受到高等教育,要到達碩士、博士的程度,因此他的國民才能「諸上善人聚會一處」。
極樂世界也有各種的鳥類,如鸚鵡、孔雀、伽陵頻伽,還有共命之鳥,即一隻鳥有兩個頭,色彩很美麗、音聲和諧;其實那些都不是鳥,西方極樂的世界裡的一花、一草、一木,山石、流水,還有許多眾鳥和鳴,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是阿彌陀佛的方便示現。
就如父母給小孩玩具,為的是要讓他開心,阿彌陀佛的大願,也是要讓他的國民有多采多姿的生活,眼耳鼻舌身所感受到的,都有希有、奇妙的特色。水、鳥、花、樹等等,全都是阿彌陀佛為了方便引人修行而變現出來的。
問(10):西方極樂淨土有所謂的「正報莊嚴」、「依報莊嚴」。正報,就是阿彌陀佛透過正報說法來管理眾生,那麼「依報莊嚴」、「依報說法」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方便呢?
答:西方極樂世界稱為「依正莊嚴」,這是佛教的專有名詞。「依正」,就是這一個世界和這個人,彼此都是很莊嚴的。
阿彌陀佛本身即是正報,他的功德已修到眼眉慈祥、慈悲,德相莊嚴,令人見了心生歡喜。他所依存的極樂世界(依報),裡面的花特別美麗、音聲特別好聽、山水特別流暢、道路特別寬闊、氣候特別清涼,居住在那裡,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他所供應給大眾的東西,能讓大家稱心如意,因此他的正報、依報,怎能不莊嚴呢?
問(11):極樂淨土的眾生,他們每天從早到晚,都做些什麼事情呢?
答:我們這一個娑婆世界,大家早上起來要去上班、上學,那麼極樂世界的人民,一日生活都做些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早上起來就拿著香花,飛行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回來了,就是「飯食經行」,還有很多休閒運動。
接著大家念佛、念法、念僧,與山水融和,這是自然的休閒,大家每天都生活在佛法裡,享受著禪悅法樂。
問(12):極樂淨土的眾生,除了在自己的淨土生活之外,是不是也重視一些國際之間的交流往來?
答:極樂世界不但重視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在各方面也經常有很多的往來。以《阿彌陀經》來說,東方世界多少佛,南方世界多少佛,六方世界多少佛,他們都是彼此稱讚。如果不往來、不瞭解,如何能互相稱讚呢?
那裡的居民「常以衣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這麼多的活動,都是往來。不過他們的往來,不是像世間往來的模式,透過電話、E-mail等等,西方極樂世界和其他國家的人民往來,他們藉助意念、空氣、光線,藉助大自然,彼此近在咫尺。
在阿彌陀佛的世界裡,他所給予人民的享受、出國做國際訪問、交流都沒有障礙。也不需要藉助身體,是以精神世界彼此往來,這麼不可思議的法喜妙樂,都是我們凡夫所不容易理解的。
問(13):十方這麼多的淨土,這些淨土的眾生都互相往來、互相交流;那麼我們娑婆世界的各個寺廟道場、佛教徒,是不是也應該有一些往來交流呢?
答:說到我們的娑婆世界,日本有日本的佛教、日本的寺廟,泰國有泰國的佛教、泰國的寺廟,國際間應該往來,互通信息。因為大家都是一個信仰、一個佛陀,大家所信奉的真理都是一個「三法印」,大家都是佛教裡的同志、同胞、同德,所以應該要往來、尊重、包容,友愛、和好、互相資助。
國際之間就不談了,還有多少語言障礙、多少風俗習慣不同;即使在我們自己的國內,佛教就有好多宗派。宗派是因為大家對佛教的解釋、看法、修學有一些不同,不過這些都沒有關係,都是如來的聖教、佛陀的法門,各個寺廟道場、佛教徒之間不應該有障礙,也是要彼此互相尊重、互相體貼、互相禮讚、互相幫助。
諸佛如來的慈悲、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給予我們的教育,如六和僧團、四攝法、四無量心、六度萬行,我們都能好好的學習、運用、互利,不同宗派不同國家彼此的往來、交流,就能和樂融融了。
問(14):阿彌陀佛是如何規劃極樂淨土的自然景觀呢?
答:有了國家,就會有人,即所謂的眾生。阿彌陀經有句:「諸善上人聚會一處」,意思是所有的居民都是善良的、溫和的,彼此尊重包容的,不會有爭奪,不是貪瞋愚痴之輩。這是極樂世界居民的心靈品質。
極樂淨土的交通便利,沒有政治壓迫,有很多的社會福利,彼此都是互相讚歎,沒有語言的傷害,也沒有男女的糾紛。淨土的建設都很莊嚴,七寶樓閣、七重羅網等等,環境美不勝收。
西方極樂世界的大自然建設,就如同公園、世外桃源,清淨無污染,樹木一棵一棵、一行一行,花草吐露著芬芳、香氣四溢,禽鳥在樹間飛行,念佛、念法、念僧,如此美好的大自然景觀,我想人間世界的各國領袖們,都應該來看看《阿彌陀經》,想想極樂世界,要如何依著阿彌陀佛的理念,將我們這個世界建立成極樂淨土。
問(15):極樂世界的整個都市規劃、都市建設,和我們這個世界有什麼不一樣?它有什麼特色嗎?
答:極樂世界的都市建設沒有違章建築,沒有什麼太高的樓房、太低的矮房子。那個地方的人民也不需要居住得太高、太低,大家主要是以蓮花為家,七寶行樹為居處,樓閣為休息的地方,也不必說我的家、你的家,他們都是到處為家、處處是家。就如出家人「出家無家,處處家」,出了家,到哪裡沒有家呢?寺廟都是家。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說哪裡沒有家,哪裡沒有居處呢?
問(16):我們的世界,有大自然的災害,還有環境污染所帶給我們的一些災害,在極樂淨土裡也有這些問題嗎?
答:在極樂淨土,沒有惡道,沒有地獄、餓鬼、畜生,沒有壞人,沒有種種的壞事。如我們娑婆世間的天災、人禍,甚至自然的風災、震災、水災、旱災,那是由於人的業力影響大自然,才會招感那些災害。
西方極樂世界都是由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種種的功勛所成,沒有世間上的惡業、沒有壞的因,自然就沒有惡的果報。
問(17):我們的世間,有政治的迫害、人權不平等、弱肉強食這一類的問題,極樂世界是否也有這些問題呢?
答:極樂世界沒有這些問題。首先,極樂世界沒有男女的糾紛。我們的世間,有男有女,彼此談戀愛、才有快樂,但男女所造成的煩惱、痛苦,也是不可言說。
在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人等都是蓮花化生,不需要透過男女的結合來產生,因此沒有男女糾紛,男女之間的愛,它的原因,是由慈悲、祥和、清淨所生的。
世間上有金錢交易、銀行存款、股票、多少的大樓、股東等種種經濟上的問題,極樂世界沒有經濟的佔有,因此也沒有經濟方面的糾紛。那麼他們的經濟如何呢?所謂「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吃就有得吃,想住就有得住,想穿就有得穿,只要動念一想,就什麼都擁有了,所以在極樂世界沒有這些人間愛恨的糾紛。
問(18):既然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蓮花化生,沒有男女問題,是不是還有家屬、親人的關係?他們的人際關係又是如何?
答:他們的人際關係,彼此都是道友,他們稱「蓮友」。極樂世界的眾生以蓮花為父母,都是蓮花所生,都是一家人,因此大家出生一樣、種子一樣、生活一樣,全部都是一樣的,就沒有所謂的爭執了。
問(19):那麼極樂世界的眾生,還有生老病死的煩惱、問題嗎?
答:佛教裡有「二種生死」,我們這個人間是「分段生死」,有生老病死的煩惱,這一期生命死亡,又有另外一期生命的開始,由於每一世所招感的果報不同,而有形貌、壽命等區別。菩薩、阿羅漢是「變異生死」,他們在道德、見解、悟性和人不一樣,已經沒有身形上的輪迴,只有心念的生滅,他們的生死,是屬於精神方面的生死。
極樂世界沒有「分段生死」,而是「變異生死」。變,就如現在的科學、化學,有一些東西不需要再經過另外的塑造,而讓它自己成長、自己變化。這裡的眾生因為有修行的功德,就不必經過一期一期的生死,自然能煩惱減輕,慢慢去除業報,所以沒有生老病死的煩惱和問題。
問(20):一般學佛的人,開口閉口就是要「了生脫死」,難道「了生脫死」只有在人死了以後才能實現嗎?
答:釋迦牟尼佛初成道時,在金剛座上、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覺,證悟涅槃。「涅槃」是什麼?了生脫死。因此釋迦牟尼佛在證道的當下,就是「了生脫死」。我們要如何了生脫死?
有一次,二十幾位男眾跟隨我剃度出家。當時我人在台北,第二天有信徒在殯儀館舉行殯葬儀式,需要多少出家人去為他做佛事。在那個時候,要到哪裡去找這麼多出家人?佛教界都知道,我一向不做佛事,也很少到殯儀館。然而我看到這個人情也要隨順,於是說:「你們二十幾個人跟我到殯儀館,為某某人家舉行一個殯葬儀式。」他們一聽,說:「啊,我們才出家就要去做經懺嗎?」我說:「不是,我們是去『了生脫死』。」
什麼是「了生脫死」?我們到喪家去,為他們的家屬帶來歡喜、感動,讓他們感到這場佛事有意義,這不就是為他們「了生」了嗎?亡者得到我們的祝福,也會上升,這不就是「脫死」嗎?當然,了生脫死有很多的境界、層次,但不妨以這樣的觀念為基礎,作深入的思惟。
問(21):淨土的世界這麼美好,我們每個人要如何為自己來建設淨土呢?
答:淨土在哪裡?在我們的心裡。當然也有西方極樂淨土,那麼阿彌陀佛在哪裡呢?也在我們心裡,所以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如果自己本身的淨土都沒有建設好,佛性都沒有清淨,要往生哪個彌陀淨土、極樂淨土呢?
因此自己的淨土,要靠自己去建設。四無量心、五戒十善、六度萬行、八正道都是我們的淨土,如果我們能將這些佛法都修證成功,還怕沒有佛國淨土嗎?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妙法連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