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 抗议 演讲花絮--两年的沉淀


李春燕-1142  11/12   15209  
4.0/1 



两年前(11/12/2013)的今天早上,被Time Warner 派车接到studio. 那里的化妆师一看我就说“people are supposed to be camera ready.” 我回说“制片人告诉可以在这里化妆。” 那位化妆师是上夜班的,还真耐心,帮我把一夜未睡的疲惫掩盖了(视频链接在下面)。

11号周一晚上八点刚带孩子打球进屋就听到电话响,接起来扫了一眼是Time Warner还有些后悔,以为是广告浪费时间,但也来不及挂断了。里面是CNN制片人,上来就很冲地质问:“你们还想做什么?Kimmel不是已经道歉了吗?” 我跟他把背景和华人的感受一条条讲,他慢慢理解了,又接下去问国内亲友对此事看法,尤其是上海要建迪斯尼乐园。那一段协调抗议,确实有听到抵制迪斯尼的号召,但我并不知道国内人的看法,不想乱代表,只能两度把话引回美国华人夹在中间的窘境。聊了十二分钟,制片人说:“I want to put you on. Let me talk to the program. Give me 10 minutes.” 看来他是先来测试的,如果我哪句没说到点子上,或者太软太偏,估计他这里就不会过。十分钟后他又打回来说同意做节目,一早来车接。我问穿什么衣服,他说:“You are the professor. You know what to do. ” 又问他如何找到我家里电话,他笑着说:“Come on, we are CNN.” (13号到办公室才听到这位制片人的留言,想必是先找学校电话再找到家里。)

接下来具体做节目的一位年轻制片人来电介绍步骤,我才知道这是圆桌形式,CNN有好几位主持人对我一个(多对一显然我在劣势啊)。跟这位制片人从教育、少数族裔等角度讲了二十多分钟,最后她同意我的看法,说:“要是我有孩子也会觉得太不妥了。” 制片人挂电话前的一句话使我了解到这些人员的敬业:“我会一夜在办公室做背景研究,有问题随时找我。”

放下电话已经九点半,刚刚跟两位制片人谈话的兴奋劲儿一过,才琢磨要是人家节目制片人一夜不睡做调查,我该如何?电话打给王先生和一位上海的同学询问迪斯尼情况,近午夜打给美东抗议总指挥欧阳了寒,请他告知两个镇上朋友。这一下收到不赞同我们抗议的朋友email,担心我上去“乱说”。他一直认为华人应该给Kimmel道歉。我三点钟还在回复他,请他放心。

节目上两位女主持人还算温和,但Chris Cuomo 就很tough,在我指出Chinese Exclusions Act 和Japanese Internment 时插话诘问:“Irish和 Italians都能承受歧视,为何华人不能?” 我并未被他震住,反唇相讥顶回去了。我最后还说了一句:“华人签名已过十万,我们期待奥巴马总统回复。” 但因时间被掐断,而且我估计节目组也不会给我the last word. 过后大家反馈还可以,说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当然有强硬派说我太理性了。

一些博客也有分析,一位椰子博主更是详细解剖访谈过程。这期间收到各地大量素不相识的华人反馈,为他们能花精力找到学校email跟我推心置腹而感动。当时仅在几个小型校友微信群,得到的支持与温暖和附近镇上朋友的关注一样使我在每天的疲惫后有了力量。而把演讲和访谈发到YouTube和mitbbs的王先生也帮助接纳了一些问询,使我能专心到后续活动。

后来跟一位欧裔老人谈,她直咂舌,告诉我Cuomo经常把senators 等等绕进去,以后她每次见面都开玩笑称我是trouble maker。几周前在电台听到Cuomo自己被采访,感到他头脑敏锐,语言犀利,不禁为自己的傻大胆后怕,但那时我的背后是华人社区,“怕”字未入脑中,而时间紧促,连担心自己讲不好都没机会。

刚刚为确信拼写,google 一下此人背景,才倒吸一口凉气,原来人家耶鲁毕业,曾是Wall Street lawyer, 20/20节目最年轻的记者。出身也不凡,是前纽约州长Mario Cuomo之子,现任纽约州长Andrew Cuomo的弟弟(年轻13岁)。

看看他如何"attack" Chris Christie, Donald Trump等等。下面链接里也有Cuomo的其他guest list,包括senators, basket ball stars, army veterans etc. 现在着实让我心有余悸了。


从组织抗议到访谈以后一直跟非华人朋友沟通,包括犹太人,三代日裔美国人,加拿大移民,爱尔兰后裔、意大利后裔等等,他们都支持,有的朋友帮助联系了媒体,但没成功。CNN主动找上来也算难得,过后有朋友建议应该去早晨的教育节目从做母亲的角度讲。那位加拿大移民还特意到CNN此节目下面留言。很多华人朋友也在那边留言发出声音。我还保存着那些华人和非华人朋友的大量反馈。

而11/8为我演讲录像的王先生(那时还不认识)又立刻把CNN访谈录像发到YouTube上。还记得他说把录像机放到三脚架上,怕紧张手抖。11/8号的演讲是由王先生夫人,美国认证翻译师,黄女士连夜翻成中文(其精彩远超英文),王先生马上放到mitbbs上才得以传播。11/9就有一对年轻夫妇(后来才对上号)拿着打印稿说“我们已经准备好,如果你不来,我们就上去念。” 而我因为是8号凌晨写两代人讨论总结睡不着直接在手机上写的,从未打印过演讲稿。

朋友们以为演讲是有准备的,或者有其他人修改文字,或者组委会安排演讲,都并非如此。纯粹是临时有感而发,一蹴而就。凌晨还因为在床上用手机写字被先生抱怨。大儿子去大西洋城演出无法参与11/8抗议,就带着小儿子去。早上要接其他朋友坐bus,手忙脚乱,还是小儿子帮我找的那件白色羽绒服。儿子没穿够衣服,现从黄女士家借棉衣御寒。

在11/8去的车上,我把事先打印的MLK I Have a Dream 的演讲稿分发给七八个孩子们组织他们一起念(前一天一直在忙活剪接这个演讲)。但等到他们该上去讲时只找到四个。为这些孩子的大胆叫好,虽然我因回答记者问题并未看到孩子们的演讲。而(我猜)正是11/8的英文记者文章见报才引出了CNN找到我的名字和电话。当时组委会商量如果加入11/9全国抗议是否要取消11/8已经安排的抗议,连续两天是否太多。我因知道11/8新州学校放假,孩子们可以加入就一直建议保留。当时我本人并未准备参与11/9,因为十月底已经抗议了一次,只想11/8结束就休息一下。如果没有11/8也就不会有演讲,不会有CNN了。

因为11/8演讲反响不错,欧阳打电话说组委会要求我11/9再讲一次,我说半夜要接老大演出回来,他说“组委会派人接,你也一定要去。” 11/9周六还先去中文学校跳舞课,再去的时代广场。而这一次的车上还是吕女士帮我把围巾整理好,刘女士帮带标签。她们几天来连夜做出的美国国旗颜色的tag我至今保留。

连续两天李文斯顿华人组织了几辆大巴,大家捐款踊跃,扶老携幼。记得朱女士抱着两岁儿子在寒风中的情形,也忘不了刘先生的两个孩子站在前面。黄女士举牌子的照片也被CNN采用。林女士在抗议几天前来电提到她儿子想写“Don't take advantage of us”的poster,使我印象极深,写到演讲中。她带着儿子连续两天去抗议,第二天孩子病了仍坚持到底。两天的车上都有刘先生、孙女士组织分享。沈先生准备了零食和水,成了我们寒风中回返路上的温暖。连续三次的抗议附近几个镇上朋友参与者众多,无法点名,而演讲的十人中密而本镇就有四位(张先生,李先生,孙女士)。几次去抗议的还有中文学校老师以及多年义工、朋友(曾老师,李老师,王老师,黄老师,陈老师,宋老师,曹女士,叶女士,刘先生等等);时代广场上也看到了多年不见的同学和老朋友(卞先生,谭女士,钟先生,刘女士,金女士,包括从DC赶来的唐女士)。同学肖先生也及时把照片、视频转发博客,远在欧洲的文女士更是一步步跟踪鼓励,国内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也是不停问候,其他各位朋友的传播就不能一一提及了。

11/12/2013早上六点上车去CNN,收到朋友刘、吕两位女士电话留言安慰我,听她们声音都有些紧张。结束后赶紧给黄女士回电话告知详情。回来后张女士说要叫我一起吃饭,我回答需要车接我,因为实在疲劳。段女士留言说要帮我送孩子上学买咖啡,之后请我吃饭,还和她先生讨论我的“表现”。其后的感恩节和王先生夫妇相聚于最早去抗议的吴女士家。

11/12之后,几乎不在中文语境下生活的我竟然勉为其难写起了中文,把两年来做的事记录下来,借助微信群和朋友圈传播。被朋友催促建立的实践群里大家的分享也是一直激励着我,在铺天盖地的微信群中也算是小众的一枝。值此之际,感谢各地朋友一直的关注和支持。虽我们观点并未尽相同,但提高华人参与社区,带动下一代的目的是一样的。是各地华人一次次的抗议才争得CNN这个机会,希望大家继微信连上后,能多用英文social media such as Facebook and Twitter, 在更广的平台上传播理念。

所附视频我都没再看过,只是朋友们的行动依然清晰。CNN访谈、演讲以及青少年在时代广场演讲视频链接

美国中文电视“坚决发声,不做过客”采访视频链接

转欧阳了寒:“春燕记忆力真好,大事小事都一清二楚 , 想起13年10月28日到11月9号那10多天,几乎每天晚上11点开始开会,商量抗议的目标和口号,写公开信、筹款、印标语、租音、 安排11/9演讲顺序、动员大家到现场。很多事情,睡觉都很少,还好大家都挺过来了,最后没几个人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