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诗缘】人物:王喆和她的诗歌——真诚的世界充满光明 文/捷克老木


彼岸诗歌-2357  09/09   14140  
4.5/2 





诗人简介

王喆,笔名葡萄籽,歌沐。回族,出生新疆,现居杭州。彼岸诗缘诗社成员。

  

王喆和她的诗歌
——真诚的世界充满光明 /捷克老木

 

我认识王喆是2014年的时候在一个由北美诗人们建立的“彼岸诗缘”里。那时她还没有歌沐这个笔名,而是网名“葡萄籽儿”,这个ID给我的印象,是异常活跃、热情、幽默与鬼灵精怪。

在日常的对话和诗群的活动中,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是一个生活态度积极、思想单纯、性格活泼、常有新想法的女孩子。与此同时,她的精神状态和文字意蕴,隐约间又给我一些异域风格的感觉。直到后来,才知道她是回族,生于新疆,信仰基督教,是飞行英语教员与翻译。这才找到了葡萄籽儿文字与语言中那些异域意味的缘由。

葡萄籽儿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人性、人情、自然、季节……她善于从细小的情境入手,以自己的思考展开想象和写作。其最明显特点是在立意上,她喜欢选择新的切入点,在抽象层面展开,然后让自己在选择好的意念时空中自由驰骋,这充分体现了她思维活跃和敏锐善感,勤于观察思考的长处: 

雪下落得真慢啊

或者根本一动不动

 

那多像脚印一串串

从天外寻找而来

 

甚至一种银色的声响

隐约听得见

——【在冬天】

 

我右手掌心生命线靠近

智慧线之处,有破口

血一粒一粒逃出

 

姑婆日日佩戴的玉

手镯长出血脉。井水

干了。玉碎了

——【蘖芽】  

“雪下的慢”,“像脚印”,“ 姑婆日日佩戴的玉手镯长出血脉。井水干了。玉碎了” ……如此非如寻常的超现实的联想,顿时使得整个篇章的诗意浓郁起来。跳跃而灵动的诗句,不仅有腾挪的灵巧,也有着内在的思维联系。显示出诗人独特的感悟与细心组合文字的追求与功力,或许其中还有对文字感觉的天赋成分。 

 后来了解得多了,才知道葡萄籽儿自幼就是个想法很多、追求很高,却总是牺牲自己的意愿而顺从父母期望的乖乖女。孝顺倒是孝顺了,也失去了自己想要的追求;得到了父母经验的荫护,也失去了自我的选择命运和道路机会。又或许,正是这种自我牺牲的人格,形成了她更多地在意他人的感受,并以自己的忍耐和努力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品格。来自于各方面无形的压力与自身旺盛生命力的独立性之间的冲突,使她进退两难,坚韧又无助,而这挣扎的过程恰恰成就了她意欲突破从人际关系与世俗名利的平庸角度观察世界的局限,能够以关怀而又不掌控的态度,看待人情世故,用心领悟并勇于接受自己命运的安排,从而获得她难得的“客观视角”。 

除了前述的注重立意的创新之外,葡萄籽儿的诗歌在表达形式上看起来也很在意创新。喜欢用跳跃性并具有语言张力的词句布局自己诗歌的结构:

【我们不再去什么地方】

 

人们说翻过这座山我们

去看一看剩余的世界

更开阔

 

我们肯定看见了

“什么”。我用力地说

那些“什么”看见它们自己

就像我只看见我就足够

这么用力地说

 

人们用过去养育未来比如孩子

人们用坠落预测升起比如占星

人们用左脚,抬起右脚

比如爱情

 

是他们占有空间还是

空间占有了他们

还在默不出声

 

这种“看穿了”的客观观察与脑筋急转弯似的表达形式,体现着葡萄籽儿对表达新颖的追求,也展示出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善于驾驭纯理念的思维空间,善于使用跳跃的节奏和空灵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无名氏】

 

我母亲名叫法图麦

她母亲按手在女儿头上

说你走吧。从此

我和你再无干系

 

我的名字叫王二吉

有人戴着一顶荆棘头冠

可能是人们钉死他的原因

也曾按手在我头上

 

既然如此。我母亲扭过头去

说成了你走吧从此

我和你再无干系 

诗人通过两辈母亲对女儿说的同样的话,来暗示不同代际的人难以达成共识的代沟,以及必然产生矛盾的同样结果,母亲与外祖母的代沟情形是因为异域或异族婚姻;而自己与母亲矛盾的原因,则暗示是信奉耶稣造成的。虽然两个女儿追随的对象不同,但是显然都做了有违母亲意愿的事。而且诗歌的第二段一开头,诗人就用二吉把自己名字喆字暗藏其中,说明诗中的第二个女儿是诗人自己。在这首诗里,主人公虽然是“我”,但视角则完全是客观的、“他”角度的。

读葡萄籽儿的诗歌,常会感到她要传达给人的、清新高雅和纯洁悠润的闺中情愫。似乎她高高地站在世俗时空之外,以善感而真挚的心灵,用清纯又机敏的语言,不急不缓地叙述着在她那双通透而真挚的眼里,无论生活怎样曲折坎坷,都依然充满希望的光明世界。 

【初春 乍暖还寒】

 

一只母鸡

在树下刨土

 

我随手 摘下一片树叶

向她抛去

阳光从树椏间弹落

撞在她身上

 

母鸡怔住了

   向后退一步

 

葡萄籽似乎想用“我”扔下的一片树叶所造成的光影变化,惊扰了母鸡觅食这样一个小小的时间定格,来隐喻自己对“蝴蝶效应”的思考。其观察的细腻,描写的精到,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看上去羸弱单薄的葡萄籽儿,不但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诗歌创作,还是一个善于组织各种文学活动的高手。无论是在群里收集诗歌,编辑之后向刊物或网站投稿参赛,还是组织线下的会议或聚会,都堪称干将之才。她以自己惯常为人着想的思维模式,主动承担各种义务劳动工作,毫无索取,任劳任怨。尤为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一名女性,她毫无虚荣浮躁、娇柔做作之气,朴素而踏实,积极投入,默默为他人进步与发展尽心费力,为团队拾遗补缺,在轻重缓急、取舍斟酌之间,显出难能可贵的如男性般的大气与豁达。有时候,她还会默默忍受一些无端计较琐事的人的气。像她年幼时顺从父母意志,顾全家庭大局一样,她常常隐忍克制,优先考虑集体事业的成就,从不议论是非,诉苦抱怨。

20156月,葡萄籽儿作为主要承办单位的组织者,参与组织了规模足够大的齐云山诗画云山雅集活动。本来我是准备参加的,但是这个诗会恰好与那年我们所组织的、全部由海外华人自发策划与执行的、前所未有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单骑送铁证环球行”活动相冲突。本来时间安排上“刚好可以衔接”的,因为那时临近出发前有很多需要准备的事情还没有落实,而且我又是主要执行人之一,没能前去参加这次难得的诗歌盛会。没料到,葡萄籽儿刚刚由黄山赶回杭州,就直接开车赶到上海,为第二天出发的我送行。

  那时,我对那次出行是做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最坏准备的(俄罗斯的风险和日本人的算计都有可能出事)。只是当时不想把这样直面生死的豪情壮志对她明说,让她跟着担忧。当葡萄籽儿和律师大江为我送行k歌的时候,我曾经暗自有一种亲友送战士上前线的悲壮情怀,心中也就对他俩的饯行相送充满了感激之情。

或许葡萄籽儿所习惯的克己奉献精神中,还有宗教的忍让和大爱的因素,或许有着中国女子传统的自我克制的文化传承,又或许有着她生命的本质中固有的利他基因,但这些看上去会禁锢人们思想的“规矩”,却无论如何不会在她的诗歌中找到痕迹。也许,生活中的这些负面向度的框框,正是她要通过诗歌走出去,用明快、欢愉的声音歌唱的原因。

葡萄籽自觉地追求诗句的新颖和语言的张力特点鲜明,值得赞扬。但是也有时显得执拗、不够从容,甚至影响交流。她似乎总是在顺从与叛逆之间挣扎。有时候,好像她被长期自我抑制的苦闷逼迫的喘不过气来,想要不顾一切,甚至以牺牲自己曾经的努力为代价,以一种冲破窒息的方式爆发。所以,她所追求的“求新和间接表意”这种诗歌理念,实际上是她渴求独立、自由,又期待被接纳、认同,却受制于情感而难以竭力挣脱内心桎梏的心理矛盾反应。

这既是她的长处也是短处。求新的过程中能使意象和诗句不同凡响,也容易使得诗歌过于朦胧而令读者难猜其意;间接表达能更好地运用比兴之妙,也容易造成诗句之间文意衔接的不够顺畅。也就是说,今后如何把握“求新和间接表意”与“表达顺畅易懂”之间的平衡,或者说如何更清晰地认识、定位自我,并合理调整自己的社会关系,或许是她今后需要注意的方面。

凭着葡萄籽儿的聪慧和勤奋,假以时日,我们期待着更多看到她特点鲜明又隽秀耐读的诗篇,相信也会一直能看到她在华语诗坛上柔和轻盈又快乐忙碌的身影。

(老木.2017.08.23





李永华,笔名老木,法学专业,捷克华侨商人,资深媒体人、侨领,作家、诗人。1993年起创办捷克最早的华文报纸《商会通讯》,也是之后另两家中文报纸《捷华通讯》和《布拉格时报》主办人。 2001年加入欧洲华文作家协会自2007年起至2015年任副会长多年。2006年与捷克文友创立了捷克华文作家协会任首任轮值会长。在两岸四地的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散文、小说、诗歌、论文、报道。参与欧华作协迄今所有集体创作。个人著作:诗选《露珠》、散文集《石子路》、中短篇小说集《垂柳》、长篇小说集《新生》、随笔集《直觉世界》及杂文集《心系故园》。主编捷克华文作家诗歌散文合集《布拉格花园》。作为副主编,参与编辑《世界华文微型小说作家微自传》和《亚洲华文微型小说选 》等书。彼岸诗缘诗社成员。




编辑按:”彼岸"用北美微动博平台,每周向北美全球朋友推荐优秀诗人的作品。旨在推动诗歌文化在北美, 全球广泛交流和宣传。 所有作品均属原创。尊重原创,若需转发请注明作者和来源。谢谢理解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