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的蓝》作者:一剑飘尘


当诗人遇见爱神-1452  01/11   15876  
4.7/3 





因为语言的关系,很少看法国电影。经过朋友推荐,今天看了“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2013嘎纳电影节金奖大片。很文艺的名字,但是一点也不温暖。因为我太了解蓝色,可以说,是我生命前三十年的最爱。无论影片的主角Adele最后穿在身上的蓝如何的鲜艳,勾起我的记忆的,也只会是忧郁和无奈。

我还能够记起生命中这种blue的感觉,往往是在雨夜,最好是在一辆巴士上,除了我之外只有寥寥的几个人,而司机也一定是那种并不急于回家的中年大叔---他为一个我从来不知道的人,守着当天的最后一班巴士。当雨点滴滴地沾到了巴士的玻璃床上,公路也因为雨水而在路灯下泛着微微的光 ... 那就是我的blue:人生也就是那黑夜中这样湿湿的行程吧。

虽然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地渲染蓝色,确切地说,如果不是最终Adele在画展上那样挑衅地穿出亮蓝的裙子,我都要怀疑影片的摄像是不是在故意跟导演作对。但是,这并没有降低整部电影的忧郁的氛围。即使在那株色彩斑澜的大树底下,Emma和Adele初吻的时候,我也能够闻得到一股法国文学的那种忧郁。这个味道,是和莫里亚克的“蝮蛇之结” 以及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一脉相承的。




这部影片的导演,虽然是一个出生在突尼斯的阿拉伯人,却流淌着法国文学的血。影片冗长、细腻、深入内心。都是法国文学的经典叙事风格。对于已经习惯了好莱坞商业化影片的我来说,这几乎是一次回忆之旅,把我拉回了我的中学时代,一个文学收到尊重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和电影的主角Adele一样,我们生活的节奏缓慢而充满期待,我们的欲望很低而很容易被满足。

在Emma的家庭聚会上,他(抱歉在我的眼里Emma显然就是一个丈夫)的朋友们讲述着希腊神话中Tiresias的观点,讨论着性高潮是一种身体之外的体验,谈论着Tiresias在男女性别间转换的体验。作为普通市民家庭出身的Adele,显然进入不了这样的话题。这是导演为他们两人的爱情破局精心安排的一出。看到此处,我就不由得想,对于今天的美国年轻一代、中国大陆的年轻一代,又有几个人知道Tiresias呢?又有几个人了解,他/她因为透露女性在性事中可以比男性快乐九倍而失明?

这就是法国!虽然是导演故意安排的一场戏,但是随便几个艺术家相聚,就可以讨论 “orgasm is an outer-body experience”这样的话题,而不是画作多少钱一平方寸;这就是法国,高中生也不会拒绝去同性恋酒吧;这就是法国,即使Adele对于就业充满忧虑,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愿选择做教师。

影片获得嘎纳电影节大奖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然是同性恋的题材。但是,如果不是法国,这部电影不会是今天这个风格。而里面处处表现出来的法国式的自由散漫,也显然让影片加分不少。




看法国的小说,看的是人性。所以,这部浸漫了法国文学浓汤的电影,并非特别地强调了同性恋这个题材。因为,在这部影片中就可以看出来,在今天的法国,同性恋并不会让人显得异类。所以,看这部影片,就当作正常的恋爱,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恋爱故事。有阶级差距的矛盾,有背叛的伤害,有 “不了情”的酸楚。当然,也有露骨的性爱。至少在我看来,属于电影里面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大量赤裸裸的性爱镜头,连我这样阅览AV无数的熟男,都要脸红。坦率地说,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赤裸裸的女同志的性爱场景。看完以后,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导演还把这部影片另外发行到了色情网站上?

法国文学对于性的描述,其实是比较隐晦的。因为性爱本身并不是人性的特点,夹杂在感情中的性爱,才是性的最高境界。大量的、毫无隐藏的直抵生殖器的性爱镜头,对于这样一部影片来说,是一种伤害。

当然,也许导演的本意如同电影中的台词: “let us attain differing realities over the orgasm”。但是,那毕竟只是一个辅角的一家之言。真正能够让人类进入另一个现实的,其实是感情。Emma和Adele感情最终的破裂,是Adele的出轨。导演故意地设计了两个人不同的阶级背景,把观众的焦点往这个方向引导。在两个人初吻戏中,导演就安排Emma交谈中讲萨特的哲学,而让Adele提到Bob Marley做对应。这种安排除了让我好奇地google了一下Marley,并没有吓到我。因为我知道这是法国文学的一个悠久的左派传统。在法国文学史上,既有罗曼罗兰歌颂三十年代苏联的“莫斯科日记”---靠,那是需要昧着良心到何种地步,才可以歌颂的苏联?也有萨特、加缪这些极其左倾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所以,我恰恰觉得这种阶级矛盾制造的爱情悲剧实在太过雕琢。相反,从我自身的经验出发,我把这场爱情悲剧归罪于Adele的不成熟以及Emma的洁癖。在这个约会被“约炮”取代,恋爱因为“一夜情”而迷茫的年代,阶级早就不会是感情的障碍,虽然会成为某些国家的婚姻的绊脚石。虽然导演的意图非常明显,他要维护法国文学中的左派传统(我真心希望这些左派能够被上个星期的查理周刊屠杀惊醒),但是在我的眼里,他做得并不成功。Adele不知道如何吃生蚝,但是那只需要三分钟时间的学习。Adele不知道Tiresias,但是她床上功夫所向披靡。在一个google时代,上流社会的那些优雅的知识,也不再具有垄断性的地位。所以,我可以坦白地告诉导演,她们的悲剧其实只是两个人并不具有成熟的人格。Adele不应该因为苦闷就去和第三者发生性关系。Emma也不应该仅仅因此就赶她离开家。这个场景的安排,让我怀疑Emma并没有真正地爱上Adele,而只是把她18岁的身体当成了一只原汁原味的生蚝。真正的爱情,是宽容的。

演员的表演毫无瑕疵。仅仅20岁的Adele,把法国文学传统中的那种人性的迷茫、忧郁,展示的栩栩如生。我google了一下,如此本色出演,竟然没有让她获得最佳女主角。不过,只要想想出生于突尼斯的导演能够如此法国地拍出这样一部影片,也就可以理解法国演艺界人才济济的情况。

值得一看的电影,至少,可以在你的朋友圈中炫耀一下法国式的小资情调:为了两个女人的哭鼻子戏,你可以在电视机前稳坐三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