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温哥华性别自择政策


parental rights-1260  11/10   50790  
5.0/2 1 2 3 4 5

溫市校局變本加厲,修訂2004年引入的「反同性戀恐懼」政策

2014年4月16日溫校局的第三委員會(亦即學生委員會)提出討論「修改多樣性傾向及性別身份政策條例」草案,草案指會於五月二十日提交校局公開會議中批准通過,這行動沒有諮詢家長,以靜悄悄地火速通過。幸被市民無意在校局網上發覺,通知家長,結果有近二十名家長出席4月16日會議。此草案首頁指修改目的為配合現行的法例,但事實上當時沒有任何聯邦或省法例是反映此政策草案,当时的無黨派協會校委Ken Denike和Sophia Woo(现已加入Vancouver First)就此提問,6位偉景校委们,一位NPA校委及副学督Maureen Ciarniello無言以對。该草案在7位学委同意,两位学委Sophia Woo和Ken Denike反对的情况下在6月16日通过。

性别自择政策内容简介:

A. 校局要宣傳積極策略和指引,務求同性戀變性人群體的每一個成員,在每間學校及工作場所,都要受到歡迎、尊重、接納和支持,但卻沒有說明對其他社群的每一個成員是否也要同樣看待。對這特別社群的特別看待,會否包括強迫其他學生或教師都要一起宣揚及慶賀這群體的生活方式?若不參與,會否受到處分?政策沒有指明那些“pro-active strategy” 是什麼,將來若有校內同性戀遊行,學生或教職員若不參與會受到紀律處分嗎?(5月29日公聽會主席Patti Bacchus 被問此問題時她沒否認,並說學校有不同文化活動,學生要參與。)
B. 確保任何「同性戀或變性人恐懼」的投訴要嚴厲、迅速、有效地透過這政策和手續來對付。按此政策的定義,「同性戀或變性人恐懼」是對同性戀或變性人、或別人感覺是同性戀者或變性人的人,產生恐懼、無知和惡待,如此,學童是否不容存有恐懼感?被指「無知」的學生要受處分,但跨性別學生是不須表明自己是跨性者,政策也指明不能歧視「看來是跨性的學生」,什麼「看來是跨性的學生」?一個比較溫柔的男孩子或一個比較粗豪的女孩子,若被指為是「跨性」或是「看來是跨性」,會在成長過程中,做成很大的傷害。另外,這政策對誰應受處分沒有既定標準,面對處分者亦很難為自己辯護。
校局是否也確保有關任何其他人的投訴都要嚴厲、迅速、有效地對待?有沒有同樣政策確保其他學生也得著同樣的看待?
校局是否容許學生或教職員持有傳統家庭價值立場和表達意見的自由?校局會否容納不同意見?學生或教職員持有和表達不同意見,會否受到處分?校局是否尊重及保護教職員在加拿大人權憲章下的良心及宗教自由,思想、信念、意見,表達自由,包括新聞自由及其他資訊自由?
規則:
1. 輔導員不能為有性傾向掙扎或性別身份有問題的學生,轉介專業輔導。
2. 校局要為每名教職員提供訓練,要改變他們的態度去…
• 教導同性戀、變性人課程。
• 找出有任何「同性戀變性人恐懼」的歧視態度和行為。
3. 輔導員要受訓去适應同性戀、變性人學生的需要。什麼是這些學生的需要?提供或提議他們服用荷爾蒙抑壓劑?協助他們轉性?
卑詩教聯會網頁(http://pridenet.ca) 上,有一份「性別频譜」的教師手冊,第十頁指引教師教導學生,說荷爾蒙抑壓劑(hormone blockers)是安全的,提議學生們在未決定是否轉性前,先用這荷爾蒙抑壓劑,停止身體發育。
4. 校局要制定或採納合時和適切的,包括同性戀、戀性人的性健康學習教材。什麼是「同性戀變性人的性健康學習教材」?學校會教導學生多樣不同的性行為,作為性健康教育嗎?

四年前,安省教育廳廳長女同性戀者Kathleen Wynne要加入教学大纲的「性健康教育」,是要教導一年級學生男女性器官的每部份,教導三年級學生性別身份和出生性別不一樣及兩個「父親」、兩個「母親」的家庭,教導六年級學生撫摸身體及手淫可帶來快感,教導七年級學生要和自己的性伴侶有所共識,把某些性行為延遲到大一點才進行;結果家長極力反對,政府才暫停推行。(See the curriculum:http://www.campaignlifecoalition.com) 這會是這政策草案所指的「性健康教育」嗎?

5. “perceived as” 即「看來是」、「似乎是」這类主觀感覺性的字眼常在這政策中出現,會造成學生或教職員無故無實際證據而被指控的危險。

6. 這政策條例針對人的官感、思想和態度,如Fear、attitude、prejudice、perceived的字眼多次出現,指明要處分及消滅這些個人內在的思想和觀感,而不是實際的行為,是極度危險的,並嚴重侵犯人權憲章中的良心及宗教自由,以及对思想、信念、意見的表達自由。

以下還有令人關注問題中幾項:
1. 教導學生人類有十多種不同的性傾向及性別身份,性別並非與生俱來,只是一個思想和觀念。
2. 學生有權自己決定隨時隨地向任何人公開表達他的「性別身份」和「性別表達」。這是什麼意義?這句話演譯下去,可包含很多意義,令做家長的感到十分不安和困擾。
3. 男生只要心裡覺得自己是女孩子,就可用女生更衣室和廁所;女生也是一樣。若有頑皮的男學生跑進女廁要作弄女孩子,然後說自己覺得是女孩子,按條例,教職員若制止會被指「變性恐懼」而被紀律處分。跨性學生有權為自己的性別身份保密,性別身份也不須和外表衣著等相同,令執行這政策時會出現很多問題,容易被濫用,遵行者也無所適從。
4. 學生資料檔案的更改。在一月十五日校局屬下的「自豪諮詢委員會」會議記錄中,提議學生資料系統要更改,讓學生自決性別,或男或女、或無性別,並建議最好不要讓家長參與及不須經家長允許。條例和會議記錄中的Independent Student並無定義。(請閱附頁Pride Advisory Committee Minute及政策規則G.#3)

背景资料:

1. 什么是“性别身份”(Gender Identity)? 根据温哥华教育局的跨性政策, Gender Identity: A person’s internal sense of being a man, a woman, gender queer etc. This is not the same thing as a person’s biological sex, and may not be consistent with how they are perceived by others. “性别身份”是“一个人内心感觉自己是男人、女人,还是其他性别。性别身份和一个人的生理性别不是同一回事,这和其他人认为他们所属的性别也可能不一致”。
2. 什么是“社交型变性”?根据温哥华教育局的政策: Some trans* people may choose to socially transition by changing their name, clothing, hair, etc. (不需做任何变性的手术。更换名字、服饰、发型即算变性)
3. 温哥华教育局跨性政策的部分内容,是以BC教联(BCTF)认定的、由“自豪教育网”(Pride Education Network)出版的“性别频谱 – 教育工作者需知手册”(Gender Spectrum – What Educators Need to Know) (http://pridenet.ca) 为基础制定的。在“性别频谱”手册的第10页,提到“如果学生目前还没有考虑好是否变性,可以先使用荷尔蒙阻断剂(hormone blockers),这是安全的,可以阻断学生的第二性征发育,以后变性时可以避免手术痛苦,并节省昂贵的手术费” 。
4. 目前BC教联等工会支持的政党,如Vision Vancouver 和BCA,都属于NDP系列左翼政党,对“反同性恋恐惧” (也叫“反欺凌”) 这一类政策抱积极支持态度。2004年温哥华教育局悄悄通过“ACB反欺凌政策”,2011年本拿比教育局跟进通过类似政策5.45;2014温哥华教育局在ACB基础上正式通过跨性别政策,本拿比学委Gary Wong 表态将研究跟进。

请大家在这次大选中支持温哥华的Sophia Woo和Ken Denike, Glen Chernon, 本拿比的BFC所有人,特别是Heather Leong和Charter Lau, 列志文的Kenneth Ho, Jonathan Ho, Sunny Ho, Jennifer Huang和Moushtak Estepho, 素里的Linda Hepner, Laurie Guerra和David Matta.








                



Font Size...
Font Family...
Fo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