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鐵路舊事:“丁八爺”丁關根部長】 ~魁省山寨·魁省老張

蒙城老張-101698  06/26   10567  
4.0/1 



















【八卦鐵路舊事:“丁八爺”丁關根部長】
~魁省山寨·魁省老張

     「最後一道關,榮辱一把閘!」這句話真是貼切,濃縮了鐵路系統運轉工作的基本擔當!成都鐵路局貴陽鐵路分局在貴昆線的建設發展中壯大崛起,成局貴段(貴陽-水城)機務段一直是個有故事的單位,堪稱西南鐵路各路英雄豪傑的匯集地。這裡傑出人才輩出,在鐵路沿線可以說是紅黑白灰道通吃,傳承了鐵道工程兵戰鬥傳統,以及革命隊伍敢打敢衝的硬骨頭精神,又融匯了西南地區江湖袍哥的俠義豪氣。不客氣地說,對於西南鐵路建設管理發展的歷史紅白灰故事,我們這一代人是最有資格承上啓下,將這些歷史真實用民間習俗八卦留有下來,作為民間野史的另一個角度來反應記錄這段曾經的歷史。

       1988年1月24日,由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旅客列车在运行到贵昆铁路且午至邓家村站间时发生颠覆事故。机车后第2至第7节车厢颠覆于铁轨外侧,第8至13节车厢脱线,第14节车厢的1根轴脱线,只有第15节车厢保持正常。这次事故,造成了88人死亡,62人重伤;贵昆铁路中断运行44小时33分。为对此事故负责,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铁道部长的丁关根向国务院引咎辞职。当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丁关根的辞职请求,从而丁关根部长成为中共建政以来,第一位因工作事故失职,主动引咎辞职的共和国部长。

中央國務院聯合調查組呈全國人大的調查報告摘錄:
「80次列车是由昆明开往上海的特快旅客列车,列车编组15辆,由内燃机车牵引。1月24日约1时22分,当列车运行到贵昆线且午至邓家村站间,发生颠覆事故。机后第2至第7位车厢颠覆于铁轨外侧,第8至13位车厢脱线,第14位车厢一根轴脱线,只有第15位车厢保持正常,机车和连挂于其后的行李车与后部车辆脱开后继续运行了一段距离。这次列车颠覆事故,造成88人死亡,62人重伤;客车报废7辆;大破硬座车2辆,中破硬座车2辆,小破硬座、行李、邮政车各1辆;损害线路225米,钢轨报废20根,枕木报废460根。线路经抢修于1月25日21时55分开通,中断正线行车44小时33分。这次事故是建国以来罕见的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极大关注。」

然而,在這一重大列车出轨颠覆事件发生的令人痛心的历史瞬间,追逐往事不得不說,這場事故本可以避免,根本不該發生,或者是可以減少人員設備的傷亡損失。從鐵路部的高層領導,到鐵路運行的调度管理,机务段、工務段、電務段、行車調度中心等相關部門,都有直接责任,这也是在改革开放发展初期,大干快上,列车的运行量大幅增加,各种管理系统和配套设施都在逐步的改进,并没有完全跟上的交叉阶段状态下,必然要出现的工作失误状况,铁路系统还没有完全跟上,拿出完善的保障运行措施,这是非常令人遗憾惋惜的,但这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道路上所必然面临挑戰的必經之路。

       回首「丁八爺」丁部長勇於面對責任敢於擔當的風範,今天的國家高層管理者難道不汗顏嗎?作為鐵路子弟鐵路一份子,我們不禁忍不住要問,鐵路集團總公司的各位負責人,捫心自問,你們的血液裡還殞留多少鐵路情結?對這個系統的歷史和精神傳承,你們又承襲了幾分?當年中央決定撤銷鐵道部,難道不是有人在最高領導面前進了讒言?!打著改革改制的旌號,在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的國度,取消鐵道部,讓鐵路系統這支有著光榮傳統的隊伍,進行公司化的管理,這種試驗可以說沒有任何的沙盤預演預案推測,因為在世界各國的鐵路私有化中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最後又不得不國家接管,因為鐵路系統作為一個經濟的大動脈,在一個國家的發展中,特別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國土遼闊的國家中,它的屬性必然屬於國家,這是非常顯而易見的道理。

       丁關根部長在改革開放初期是具有鐵路情結的政治新星,丁關根是改革開放年代迅速崛起的一顆政治新星。他的高層政治生涯始於1981年,從鐵道部外事局副處長起步,僅用兩年時間,便在1983年成為全國人大副秘書長、黨組成員。1985年,他出任鐵道部長、黨組書記,成為鐵路系統的掌舵人。然而,1988年1月24日,昆明開往上海的80次特快旅客列車在貴昆鐵路且午至鄧家村站間發生顛覆事故,造成重大損失。丁關根引咎辭職,改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9年,他被增補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1992年中共十四大後,更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並出任中宣部部長和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主管意識形態工作長達十年。

       丁關根的「丁八爺」稱呼,是頗具傳奇色彩的。
其一,他是新中國第八任鐵道部長;
其二,他在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八;
其三,他是橋牌高手,對橋牌「八飛九不飛(8 ever, 9 never)」的原理運用得出神入化,人送外號「橋牌計算機」。
世界橋牌聯合會甚至為他頒發了「最高榮譽獎」,足見其牌技之高。丁八爺的橋牌造詣,不僅是個人愛好,更成為他政治生涯的「敲門磚」。當年,時任鐵道部長的萬里正是因為聽聞丁關根橋牌技藝高超,將其召至家中切磋,驗證其身手不凡。此後,萬里將丁關根推薦給鄧小平,鄧公與丁關根撟牌搭配可以說是雙方得心應手心有靈犀,自己此丁八爺遂成為鄧家橋牌桌上的常客,與最高層建立了深厚聯繫。

       丁關根年青時受民國教育,早年生活曲折。丁關根的早年經歷頗為坎坷。他在上海讀高中時,曾加入國民黨外圍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三青團),擔任上海學生總會負責人之一。當時,三青團與中共領導的「學團聯」多次發生衝突,這段歷史成為他建國後的政治包袱,遭受政治審查,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陪綁靠邊站,多次要求入黨被拒絕,直到1956年,他才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前還專門對三青團經歷作出「年幼無知」的交代。
令人唏噓的是,四十年後,他竟與當年的「對頭」——中共上海地下黨學委負責人喬石、吳學謙、錢其琛等人同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堪稱政治奇人。
在這裡我也必須有感而發的補充一下歷史小知識,因為我的前輩都有這種類似的受迫害的經歷。在民國時期,特別是在大學校園中,國民政府因為也是奉行「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一個國家一個主義。」的政策,所以在青年學生大學生涯中,甚至有一些在城市中學的中,國民黨政府都搞一種集體加入三青團的運動,所以加入三軍團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個人的政治信仰的選擇,隨著國共內戰四九中國共產黨建政之後,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對過去三青團的定位是反革命是壞人,在各種運動中進行受到了打擊和迫害,這都是讓人非常痛心,非常不公道的,這也是一個民族的痛,我們這個民族不應該這樣打著正義的旗號對人進行政治性的迫害。

          丁關根出身交通大學,交通大学与中国铁路可是有着不解之缘。顾名思义,交通大学在民国时期最早是由交通部直辖的,后来随着对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铁道宏图的落实,成立了铁道部,又改为铁道部直辖,四十年代才划归教育部所属。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即后来的北京铁道学院、唐山铁道学院,今天的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更是长期隶属铁道部,一度形成了两家归铁道部,上海交大归六机部(造船),西安交通大学归教育部主管的局面。1951年6月10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奉教育部函通知,将当时还在上海的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调入了北方交通大学此次调整涉及学生136人,教师15名。丁关根那一届因为是毕业班,所以还是交通大学毕业。在50年代晚期,北京铁道学院和唐山铁道学院又抽调师资支援了兰州铁道学院建设。70年代上海交通大学又支援了华东交通大学专业建设。不可否认交通大学在共和国交通系统中培养出众多干才的重要地位,交通大学在中国铁路发展史地位举足轻重。

       據妨間八卦描述:丁关根打桥牌的水平在铁道部內部是頂級高手,时有地方人士慕名前來過招,但都一一敗在丁的牌桌下,漸漸名聲越來越大是出了名的鐵路系统橋牌高手,人送外号“桥牌计算机”。所以万里在担任铁道部长期间即闻其大名, 随调他到自己家里切磋牌艺一比高低,果然验证了丁的身手不凡。从此,丁关根與萬里成為橋牌上的知已,在萬里得知鄧公缺少相應的橋牌對手之時,即推薦了丁關根,在各方推荐的候选人中,丁关根果然不負眾望不辱使命,與鄧公相搭,十分默契合拍,被邓公相中,從此成了鄧公的牌桌好友,通过万里成了邓小平家里的桌上客,與鄧公搭檔橋牌上的对手位置无人可以替代。
而江湖所傳丁关根的桥牌技艺高超,最妙之处还在於不但说赢就赢,说输就输, 关键是他能做到想输也不会输出破绽来。他在输的时候,能够输得让对手感觉意得志满的同时深信丁关根输得是无可奈何。憑高超技藝功力,故此邓公最喜欢同他在牌桌上做“对手”。

       丁關根在鐵道部長期擔任技術官僚,歷任運輸局、貨運局技術員、工程師,1960年至1969年間在鐵道部部長辦公室工作,輔佐過滕代遠、呂正操兩任部長。「文革」期間,他被下放至鐵道部「五七幹校」勞動改造,1972年恢復工作後,調任北方交通大學留學生辦公室,1975年重返鐵道部總部。丁八爺的鐵路生涯,與我們張氏家族的前輩有所交集,算是老同事。他在出任鐵道部長期間,對鐵路系統的治理整頓頗有建樹,尤其在處理年輕人工作糾紛時,秉持人性化、理性化的做法,贏得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敬重。按民間的俗話說,丁八爺「沒忘本」,是個有鐵路情懷、身居高位仍護犢子的好領導。

橋牌搭「橋」:丁成為兩岸交流的幕後推手

       丁關根的橋牌愛好不僅助他結交高層,還在對台工作中大放異彩。1990年11月,台灣橋牌高手沈君山首次獲准赴大陸參加比賽,這背後正是丁關根的政治考量與統戰手筆。比賽由兩岸電視台實況轉播,沈君山擊敗大陸國家隊,震驚兩岸,個人聲譽達到頂峰,台灣也贏得了面子。賽後,丁關根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沈君山,兩人以橋牌為媒,談牌論交,氣氛融洽。丁八爺趁勢引見最高層,一個月後,沈君山與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錦濤會面,雙方還聊起了橋牌。胡錦濤自謙牌技平平,遠不及萬里、丁關根、鄧樸方等人,但這場以牌搭「橋」的交流,悄無聲息地開闢了兩岸間的民間溝通管道。沈君山後來三次肩負使命,以信使身份走進中南海,丁關根的統戰工作可謂不留痕跡,輕鬆又高效。

      「丁八爺」丁部長的故事,不僅是鐵路系統的傳奇,也是時代的縮影。他的鐵路情結,體現在對系統基層的關懷和對行業精神的傳承。相比之下,如今的鐵路系統,是否還能找回那份「榮辱一把閘」的擔當?當年丁關根面對事故勇於引咎辭職,今日的領導們又該如何自處?鐵路不僅是鋼軌與車輪,更是無數鐵路人的血脈與記憶。丁八爺用他的橋牌與情懷,為鐵路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中國鐵路史上官方和民間都躲不過去的有味道的傳奇故事

「丁八爺」丁部長的小八卦故事

據《人民日報》老記者李德民回憶,1994年,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范敬宜曾為一篇評論文章親筆致信部下,信中提到「丁八爺」的指示。這篇題為《要“聚焦”,不要“散光”》的文章,刊於1994年12月20日的「人民論壇」專欄,體現了丁關根作為中宣部長的意識形態指導精神。范敬宜的信不僅是一封工作指示,更是一幅小楷書法佳作,足見其文人風骨。李德民感嘆,丁八爺的精神即是中央的精神,而他不過是傳達「聖旨」的筆桿子。這段舊事,勾勒出丁關根在宣傳戰線的影響力,也為鐵路舊聞增添了一抹文人色彩。

圖片:丁八爺陪鄧公打橋牌及中南海散步

維基百科中丁關根簡介:
丁關根(1929年9月—2012年7月22日),江蘇無錫人,中共前副國級領導人,高級工程師。195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運輸管理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四、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長期主管中共宣傳與意識形態工作,擔任中宣部部長十年。早年因三青團經歷受限,建國後從鐵道部基層做起,歷經文革下放,後在萬里、呂正操引薦下進入高層,橋牌愛好成為其政治生涯的獨特標誌。

致敬丁部長!
懷念丁八爺!

~𣁽省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