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的哀伤


anonymous-114  02/15   6509  
4.5/105 

作者: 许立言

这是我在一位阿根廷学生的作业中看到的,关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城铁的一则故事。集中的展现了被民粹主义政治、混乱随性的治理、以及散漫无序的人民塑造的拉美社会的悲剧。

以下完全编译自学生罗德里格的短论文。我不能保证所有细节的精确,但查对了一下主要数字,大致无误。诸如运营商数量之类细节与维基百科所列不同,在此仍依原文。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铁有7条线路,总长840千米,日客流约120万人。

1990年代,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对城铁系统进行了私有化,将运营权交给了五家公司。起初,一切运转正常,但随后发生了2001年的经济危机。挟危机之势,运营商与政府重新签订了合同,放松了其投资水平的要求,但提高了补贴,而低票价政策则被延续下来。

在接下来的几年,售票日渐变成一个悲剧。平均票价仅为0.4美元,而即使价格如此之低,依然有30%的乘客逃票。补贴额则直线上升。2012年,售票收入只及成本的15%,剩下的都依赖补贴。

荒唐的是,乘客逃票并不完全是为了占便宜。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不买票仅仅是因为没法买:市面上没有足够的硬币。没有硬币,就不能用自动售票机,而即使是人工柜台也会因为找不了零而不能售票。

另外,工会经常性的抗议劳动强度太高,使得资方越来越倾向于对职员的工作态度放任自流,上行下效,城铁职员自然也对逃票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此开启了一种恶性循环。既然收入与经营状况的关联很弱,运营商的工作重点就变成了尽可能地从政府手里弄补贴,经营管理的水平则严重下滑,于是售票收入更低,如此毅种循环。

起初,因为低票价的关系,人们多少接受了这一状况。但是,2008年以来,由于严重缺乏生产性投资,系统的准点率降到70%以下,乘客开始无法容忍,许多人转而去坐更慢但是至少有保障的公交车了。

终于,在2012年,发生了几起涉及人员伤亡的严重事故,必须做点什么了。2013年,城铁系统被重新国有化。政府对车站、铁轨、车辆等基础设施追加了投资,并计划逐渐提高票价。效果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用一个特例来概括整个拉美社会自然是过于大而化之了,我也相信在整个南方大陆上必然有种种例外的存在,特此免责声明。但跟我一样跟拉美打过交道的人,也许会感同身受,也为拉美哀伤;而这种哀伤,并不全是为了“被切开的血管”。

来源:许立言 | 分享(19) | 浏览(222)
源地址: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922007048&owner=22965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