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65《僧事百講》念佛法門 @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02/15   13657  
4.0/1 





  「阿彌陀佛」這一句足以涵蓋一切意義。對人的關心,對人的禮貌,對人的友愛,對人的同情,對人的幫助等等。 

  一念「阿彌陀佛」,我們的慈悲心就會生起,瞋恨心就會消失;一念「阿彌陀佛」,世間所有的委屈、不公平,都會看破、放下。

   念佛法門,起源於頻婆娑羅王及韋提希夫人被太子阿闍世幽禁在監牢裡,對人世間的惡濁、苦難,心生悲苦。因此,佛陀為他們演說解脫法門。 

  每一尊佛都有他成就的淨土,例如:藥師佛的東方琉璃淨土,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當中又屬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最為人所熟悉;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也是流傳的最為普遍。 


 問(1):念佛法門在佛教裡是最簡單易行的一個修行方法,在民間也最為普遍流通。「阿彌陀佛」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答:所謂「人天路上,作福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念佛法門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人有煩惱、有生死,在生從何處來,死到何處去的生死之謎沒辦法解決時,佛陀告訴我們念佛法門,開示有一個西方極樂淨土可以永生,讓人生有了希望。 

  「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一尊佛的名號,它的意義廣大,它是萬德洪名,在中國話的意思,第一是「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壽命無量、不受時間限制。 

  第二是「無量光」。阿彌陀佛的光芒,到處普遍,無量的光明,不受空間限制。

   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事物是真理,阿彌陀佛就是真理。念「阿彌陀佛」,就是為了和真理相應,為了能超越對待的時間、空間,超越人我是非,超越一切,最終得到解脫。這就是念佛的意義。 


 問(2):在佛門,彼此見面,經常會說「阿彌陀佛」,這時候的「阿彌陀佛」,代表什麼意思呢? 

答:「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有無限的意義。例如,我看到你來,要迎接你,我不說「你來了」,而說「阿彌陀佛」,就表示歡迎。你要走了,我也不說「我送你」,而說「阿彌陀佛」,就表示再見。你送禮品給我,我不知道怎麼表示,一句「阿彌陀佛」就代表感謝。你要向我說「不謝」,一句「阿彌陀佛」,就表示不必言謝。來了也「阿彌陀佛」,去了也「阿彌陀佛」;給我也是「阿彌陀佛」,不要給我也是「阿彌陀佛」。 

  例如,你升官發財了,我很高興,要想為你祝賀,就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跌倒了,我同情你,要想安慰你:「哎呀!跌痛了沒有!」也可以說:「哎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有我在掛念你的意思。 

  世間有哪句話能代表一切?「阿彌陀佛」這一句足以涵蓋一切意義。對人的關心,對人的禮貌,對人的友愛,對人的同情,對人的幫助等等。一念「阿彌陀佛」,我們的慈悲心就會生起,瞋恨心就會消失;一念「阿彌陀佛」,世間所有的委屈、不公平,都會看破、放下。 


 問(3):一般說,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可以斷除煩惱、消災免難、增福增慧。「阿彌陀佛」這幾個字,真有這麼大的功德嗎? 

答:千經萬論都把所有的功德歸於「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可見得「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同一句真言,不可思議。 

  念「阿彌陀佛」除了可以消災延壽,可以斷除煩惱、妄想,可以往生淨土,還可以清淨自心、消除貪瞋痴……好處太多,可以說無所不能。 

  有人或許會有疑問:「光是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生死,斷煩惱嗎?這幾個字就能讓人往生極樂世界嗎?真有這麼大的力量嗎?」 

  過去,有一位老師父講說「阿彌陀佛」的功德,在座的一位年輕人聽了不服氣,說道:「哼!講什麼神話!『阿彌陀佛』四個字,哪裡有那麼大的功用,能這樣又能那樣?」 

  老師父心想:「同這種年輕人說明也很困難!」於是使出方便法,粗魯地對那位青年說:「嘿!你講什麼?混蛋!」 

  年輕人一聽,覺得被罵得莫名其妙,挽起袖子,作勢要吵架,說道:「哼!出家人還罵人啊!你怎麼可以罵我混蛋?」

   老師父這才慢言慢語地回答:「你看!『混蛋』才兩個字,你聽了就生氣,『阿彌陀佛』四個字,功德當然就更大啦!」年輕人也就沒話可說。所以,「阿彌陀佛」雖然只有四個字,卻有著無限的功德。 


 問(4):往生西方淨土需要具備那三種資糧? 

答:淨土三資糧是三種資助我們往生淨土的糧草,也是資助我們生活應用的道糧。所謂「信、願、行」,要想修學淨土法門,第一,要具備信心:你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有確切嗎?你相信有淨土的存在嗎?你相信有阿彌陀佛的接引嗎?你相信念佛可以往生嗎?

   《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們要相信阿彌陀佛的願力,相信念佛法門的殊勝,有信心才會有力量,那麼做到一心不亂的念佛,就得以往生極樂淨土。 

  第二,要發願:所謂「願生西方淨土中」,你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好比移民,要先有到那一個國家的意願及預備。要發大菩提心,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願心來稱念佛名,才能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相應。除此之外,要將自己修行的功德,發願回向往生西方,回向給一切眾生,都能往生極樂淨土。 

  第三,要行持:除了發願,還要念佛、行持,心中要有佛,要和阿彌陀佛相應。把佛號念到心裡,念得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二合為一,那麼你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還到哪裡去呢? 

  所以,信、願、行是修學淨土法門最重要的資糧。 


 問(5):修行淨土法門,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有所謂「三輩九品」之說,內容是什麼? 

答:所謂「三輩九品」,就是往生的層次,就好像學生讀書有一年級、二年級……, 有小學、中學、大學的階段。小學等於下品,中學等於中品,大學等於上品。所以三輩就是上品輩、中品輩、下品輩。

   三輩當中有九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裡有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裡有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 

  上品往生,阿彌陀佛手持金台親自迎接;中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朋友來迎接;下品往生,就比較艱難一點,要到蓮池海會一段時間,才能見到聖賢。

   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在大乘佛法裡說,要「一心不亂」才能往生,這是很難的。但是《阿彌陀經》說,於一念之間,一心不亂,就可以往生。或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如同打佛七,一心不亂,就能往生。所以,平常精進念佛,主要的就是讓佛號念得純熟,等到要往生的時候,心不顛倒、不亂,就會與佛的願力相應。 

  就是下品往生,人有一點罪惡,做了一點壞事,只要肯懺悔,臨終的時候,能「至於十念」,或者「一心不亂」,也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念佛是上中下三根普被的法門,西方淨土是萬人修萬人去的地方。


 問(6):念佛的方法,有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這三種念佛方法的內容為何?

 答:念佛人有的會說:「我一天要念一千句聖號!」「我一天要念一萬聲佛號!有的人不去計數,或者每天固定念個十分鐘,甚至更久。這就是「持名念佛」,也是一種安心法門。

   如果要計數,那麼在稱念佛號時,則可以拿念珠來計數,以便知道自己訂定的每日功課是否完成了。 

  持名念佛以外,還有「觀想念佛」,觀想阿彌陀佛的樣子,有眼睛、有鼻子,是活生生的阿彌陀佛,而不是供在桌前的佛像。你能想像阿彌陀佛是活的佛,並能把佛的相觀得不變動,觀想他慈悲的眼神與你對看,那就觀想成功。

   「實相念佛」,就是念佛念到我是佛,佛是我;我心即佛,佛即我心,一切宇宙萬有都是一個實相,沒有分別。那是很高的境界。不過,對初學念佛的人來說,要他作實相念佛,比較不容易念得深入。 

  以上三種念佛法門中,持名念佛最為容易,千年來,在祖師大德的提倡下,已成為最普遍於民間的修行方法。關於持名念佛,有個念佛方法可以運用。

   第一,歡歡喜喜地念:念佛念得很歡喜,如同唱歌跳舞般,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愉悅感。在過去,念佛也確有念佛舞。

   第二,悲悲切切地念:或許有人說「歡歡喜喜地念」這種念佛方法,還是無法令我生起歡喜心,心裡還是很悲苦,總會想到一些傷心的事情。那麼就換成「悲悲哀哀地念」。念佛,對佛要有感情,要把阿彌陀佛當作自己的母親一樣。能把一句句的佛號,念得就像是在對他哭訴,甚至念到眼淚、鼻涕都流下來,感情就會顯露出來,和佛就容易相應。

   第三,空空虛虛地念:念佛要念得你也空,我也空,眼耳鼻舌身都空;念得天也空,地也空,什麼都沒有了。念得只剩一句「阿彌陀佛」的音聲,似有似無,如同音樂般柔和,逐漸地聽入心中;念得一句句清清楚楚,卻好像一切都沒有執著、沒有計較。這樣的念佛,佛會很容易出現。 

  第四,實實在在地念佛:將每一句佛號,念得實在、想得實在、聽得實在,彷彿一句佛號就是一朵蓮花,一句佛號就是一個世界,一句佛號就是一道光明。

  初學念佛,能歡歡喜喜地念、悲悲切切地念、空空虛虛地念、實實在在地念,就會有感應,就會念出心得來。


 問(7):有沒有一種適合現代人簡易可行的念佛法門? 

答:初學佛的人,有的人說他平時很忙,每天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念佛,那麼就可以用「十念法」的方式來念佛。比方早上醒來,還沒有下床、洗臉,就先在床上念十口氣的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口氣, 再「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兩口氣,如是十次。或者你盥洗過了,來到佛前,合掌,獻上一炷清香,再念十口氣的佛號也行。念完十口氣,大約只需花上五分鐘,這是專門為工作忙碌的人所施設的方便法門。 

  總之,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何況你念那麼多的佛號呢?持之以恆為是。


 問(8):還有一種叫作「追頂念佛」。

 答:有一種快速的念佛法,可以抑制散亂心,叫作「追頂念佛」。也就是稱念佛號時,好像佛就在自己的頭頂上,在我的眼前,為了不要讓阿彌陀佛離開,我必須全神貫注地盯著他,一聲緊追一聲,一句頂著一句,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佛號念久了,阿彌陀佛慢慢地就念到心中,和佛就容易相應。過去有許多念佛念到功力很深厚的祖師大德,都有很多的念佛感應或瑞相現前的事蹟。 

  念佛,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所謂「一心念佛」,其實要做到,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如果我們念佛的心意不殷切,當然就不容易「一心」,假使我們覺得生死當前,念佛很重要,一心念佛也就不難做到了。


 問(9):歷代有很多文人雅士學佛,例如白居易也歡喜念佛。他是如何修學淨土? 

答: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中年皈依佛門,親近名山高僧,從受戒法。晚年,與洛陽佛光寺的如滿禪師結社,專志念佛,發願往生西方。 

  他有一首詩是這麼寫的:「余年近七十,不復事吟哦,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慰心眼?一句阿彌陀。早也阿彌陀,晚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達人應笑我,多卻阿彌陀,達又作麼生,不達又如何?奉勸法界眾,同念阿彌陀。」 

  意思就是說我快要七十歲,已經老了,不要再作詩、寫文章,我作福作不動,看經也看不到。怎麼安慰自己的心呢?就是稱念「阿彌陀佛」了。 

  白居易是白話詩人,他一生所作的詩詞膾炙人口,例如這首白話詩,叫人念了覺得順口易懂。所以,現在的佛教徒,年輕時,要多多地研究佛法、弘揚佛法、護持佛法,增加信仰的力量,到了年紀老邁,做不動了,念佛則是最好的安心法門。


 問(10):身為一個出家人,要如何接引大眾念佛呢? 

答:出家人接引大眾念佛,可以成立念佛會、居士林,或者固定時間在寺廟裡舉行念佛共修。除了共修以外,也可以自修念佛,作為個人的早晚功課。在家裡,就是睡覺,也可以念佛;上班途中,坐在火車上,也可以念佛;上班,休息時間,閉目養神之餘,也可以念佛。


 問(11):念佛的曲調有多少種類呢? 

答:念佛的曲調很多種,只要你念得歡喜就好。念佛的曲調,有慈航菩薩提倡的七音佛,也有四音佛、兩音佛,過去台灣寺廟做功德佛事,常常只用兩個音調。 

  我在各地打佛七,唱的則是自由調。因為過去我們念佛,並不依照固定的音調,而是隨著自己的心來念,隨著氣的長短、聲音的大小,很自然的念,念得如海潮般推波助瀾,彼此激盪,就是所謂的「海潮音」。念得好聽的時候,把身心都融入到念佛的音聲裡去,真是人生一樂也。

   除了這些曲調,例如燄口佛事裡的調子,或是社會上許多琅琅上口的小調,例如,台語的〈天黑黑〉、國語的〈高山青〉、英文的〈生日快樂歌〉,也可以用歌仔戲、黃梅調來念佛。但也不要以為什麼調都可以用來念佛,我們還是要用自性裡流露出來的,清淨的、莊嚴的、能給人法喜的音聲來念佛。 


 問(12):念佛除了念「阿彌陀佛」以外,還可以念什麼佛號嗎? 

答:任何佛號都可以念,藥師佛可以念,釋迦牟尼佛可以念,彌勒佛也可以念。就是不念佛,念菩薩也可以,例如念觀世音菩薩、念大勢至菩薩、念地藏菩薩、念文殊菩薩。 

  念佛、念菩薩都是一樣的,只要不起分別心,心中了無掛礙,諸佛菩薩也都有阿彌陀佛的慈悲。又如觀世音菩薩說:「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這樣想來,釋迦牟尼佛又何嘗不是觀音菩薩來顯化的呢?甚至於阿彌陀佛,又何嘗不是觀世音菩薩顯化的?所以,不要去分別念哪一尊佛,你喜歡哪一尊佛,就去念那一尊! 


 問(13):說到念佛,有的人歡喜到寺院,與大眾一起共修念佛,有的人則是在家裡自修念佛。共修與自修有什麼差別嗎? 

答:自修比較自由,不過共修人多,比較有力量,能鞭策自己精進。比方我本來有點懈怠,但是看到大家那麼精進念佛,只有隨喜跟著大家一起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麼在彼此的激盪之下,就很容易將佛號念熟,將佛號念到心裡去。

   所以,念佛能有很多人一起念,音聲雄壯,如海潮般澎湃,就能產生力量。好比用一根手指頭打人、做事,沒有力量,而五根手指頭合起來,就會有力量。

   不過,這種共修念佛的方式比較不容易,需要很多人共同參與。因此,平時沒有那麼多人參加時,單獨的自修也很要緊,一個人念佛念得精誠、專注,念得身心舒暢愉快,那就是念佛的要領了。 


 問(14):歷史上,是否有許多高僧大德念佛的感應事蹟?

 答:要求念佛念到有感應,是其次,無求還是比有求好。《淨土聖賢錄》裡,許多高僧大德念佛得到感應,例如淨土宗祖師慧遠大師,三覲彌陀;光明和尚善導大師,每念一句佛號,口中便出現一道光明。甚至念佛念到家裡滿室芬芳、百鳥鳴叫,念到香氣襲人的感應事蹟還有好多;明代蓮池大師每天念佛十萬聲,十里外的地方,都能聽到他的念佛音聲。 

  古代的不談,就談近代,例如台灣過去有一個「台北念佛團」,團長李濟華就是在佛堂裡往生的。他在臨終前,請大家幫忙念佛,並表示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最後就在佛前往生。往生,就是離開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去的意思。 

  例如創立「台中佛教蓮社」的李炳南居士,也是在虔誠念佛之下,往生極樂。

   在中國大陸,也有一位以經營絲綢為生的胡松年居士,抗戰期間,護持法會道場不遺餘力。往生前夕,通知親友隔日八時往生,請大家來為他助念。果真八點一到,居士說了一句「阿彌陀佛來了」之後,隨即含笑而逝。 

  香港東蓮覺苑院長林楞真女士,有一天邀約朋友說:「哎呀!朋友們,明天早上我要往生淨土,拜託大家來幫我助念啊!」第二天,有些朋友想到她昨天說的話,就去看看,卻看到她氣定神閒地在吃早飯,大家心想:「好端端的人怎麼說要往生呢?」沒想到她吃過早飯後,看到大家都來了,微笑地說:「謝謝你們,大家坐下來念佛!」不久,她就往生了。 

  我初到台灣時,在宜蘭念佛會遇過一件事情。有一位鄭居士,半身不能動,只能依靠兩隻手將身體慢慢移動。當時,道場裡正在舉行佛七,他跟著大家坐在那裡念佛。念一陣子之後,他突然跑到我的面前,對著我禮拜。我一看,心裡嘆息:「唉!這個鄭居士是什麼時候死的?」因為我想他不能走路,怎麼會跑來向我磕頭?所以我認為他是死了。 

  我又想:「靈魂來了,我是主七和尚,我不能害怕。」只見鄭居士紅光滿面,一直向我禮拜,我就說:「三拜就好!」他對著我看,我就說:「再去念佛!」這時,他又回到位子上,跟著大家念佛。 

  後來我就問鄭居士:「你為什麼突然間可以走路了呢?」他說:「我在念佛的時候,忽然感受到腳在發熱,覺得可以站起來,於是我就試著站,這一站,我就真得站起來了。」 

  念佛功德實在不可思議,從這些感應的事蹟裡,可以知道,人若世緣已了,念佛可幫助我們往生西方;若是世緣未了,則可以增福增慧。 


 問(15):佛教裡,念佛一定要拿念珠嗎? 

答:念佛不一定要拿念珠,尤其念佛念慣的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念佛,有沒有念珠對他來說都不要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句句都能念在心裡。 

  不過,有些人念佛沒有念得習慣,念到最後,佛號都丟失了,那麼有個念珠計數,也能給予輔助。這雖然不是最好的辦法,卻能增加我們的專注力。 

  除了手上的念珠,有時走在路上,順著一根根的電線桿稱念佛號,電線桿也是我們的念珠;依著一畦畦的田地稱念佛號,田地也是我們的念珠;按著一個個從身旁經過的路人稱念佛號,路人也就是我們的念珠。所以,大地山河、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念珠,都是我們與佛心連結的橋梁。 


 問(16):要想修學淨土法門的在家學佛弟子,每天應該如何修行? 

答:早上早一點起床,到佛前念佛,或者是坐在床上作「十念法」也行。有的人覺得坐在床上念佛不方便,會干擾別人,那就漱洗後再到佛前上香、念佛,這當然是最好了。或者是上班前,利用家人還在吃飯、睡覺的時候,誦一卷《彌陀經》或《普門品》,做完早課,再去上班。 

  平常下班後,或者家務做完了,或者服務、誦經、看雜誌、書報結束,家裡的人都休息了,也可以做個晚課。

   甚至哪個寺院舉行精進佛七、傳戒等等,趕個法會,也都不為過。只是不要過於標榜自己,太過計較一定要素食、一定要念多少佛、一定要……,給家裡的人怪罪,反而不是隨喜了。 


 問(17):西方國家物質豐富,人民在生活上已經很滿足,還有必要求生西方極樂淨土嗎? 

答:到西方國家,例如美國、歐洲去弘揚淨土法門是有必要的。弘揚佛法不要偏廢,不要說念佛法門不適合西方人,西方人儘管物質生活豐富,但是內心卻不安。 

  如何安心呢?念佛!美國人物質生活豐富,更應該要念佛。但是念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什麼事都不做,光是念一句佛號就要往生淨土,那也不可能。《阿彌陀經》說:「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沒有大功德,沒有參與很多的佛事,不懂得佛經,談何容易?有的人說:「哎呀!你只要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這也太廉價了!修習淨土法門,修福、修慧是不能偏廢的。


 問(18):修學淨土法門,除了未來能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對現世有什麼利益嗎? 

答:有的人以為念佛只是對死後有用,是為了百年後能往生淨土,其實念佛對現生有很大的利益。在現世的生活裡,你有煩惱,念佛可以對治;你要想幸福安樂,阿彌陀佛可以加被你。所以念佛法門,應該說是生亡兩利。

   念佛也不只是老病的時候才念,年輕的時候,更有必要念佛。念佛可以淨化身心,變化氣質,增加人的智慧。我童年時,非常愚笨,由於日夜稱念觀世音聖號,漸漸地,對很多事理,也就豁然貫通了。

   念佛的好處很多,尤其現代社會,年輕人忙於事業,年老的父母待在家裡,生活很寂寞,為避免空巢期的孤獨,念佛也是一個好方法。 

  佛是我們永遠的朋友,永遠的老師,皈依佛,能得到依靠,能有光明,能有加持,能有庇佑,能為自己定主張。念佛,口不說壞話;拜佛,身不做惡事;心中有佛,內心清淨,如此,身口意都與佛相應,生活必然很好過。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02/15
4.0/1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妙法蓮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