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光復中國歷史領土(海參崴與西伯利亞)的戰略機遇(討論稿)】 ~𣁽省山寨·𣁽省老張

蒙城老張-101698  07/04   12677  
4.0/1 













𣁽省山寨文章论点: 

~「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收回光復中國歷史固有領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而今天正逢其時。 

~俄國侵佔中國的海参崴以及西伯利亞這麼多年,並沒有做任何的開採建設,他們沒有這種能力。同時他們殘殺居住在西伯利亞的中國國籍原居住人民,這是罪惡滔天歷史應該給予公正譴責,中國人收回自己的領土理所應當。

 ~今天中國大國崛起,他需要廣大的戰略資源的後勤基地,中國也有這樣的經濟能力和聰明才智,人力物力只有中國具備開發西伯利亞的建設的能力,這是天命所歸,蒼天給中國人獨有的信任使命。

 ~蘇聯已經土崩瓦解,那麼前蘇聯佔有和侵佔別國的領土應償還,俄羅斯沒有權利對西伯利亞擁有主權,沒有合法性,中國應該理所當然的向國際社會、國際法庭、公開申訴收回我們自己的領土。

 ~因為歷史原因造成,西伯利亞的俄羅斯居民應該回歸自己的家鄉,中國政府出於人道和現實理性的考慮,可以給俄羅斯居民家庭個人進行適當的公正的補貼遷移費用的補償。 

~中俄两國雙方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和平解決領土爭議,回歸雙方原本應有的本來面目。共同開發西北利亞,為中俄雙方兩國人民造福,促進兩國人民的經濟交流合作與貿易發展,這才是附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為人類著想的唯一正確選擇方向。

~俄羅斯應該有大國胸懷和中國和平理性的處理西北利亞的領土歷史爭端退回到自己應該擁有的邊界上面去這才是俄羅斯民族大國風範的一個表現 。

~這議論點也得到了國際學者的某種認同和共識,比如「美国《国会山报》发表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两本关于俄罗斯生物战活动的书《遏制》(Containment)和《爆发》(Outbreak)的作者朗纳甘(John Lonergan)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也持有类似相同的觀點。

 (𣁽省山寨发言稿(讨论稿)










【論光復中國歷史領土(海參崴與西伯利亞)的戰略機遇(討論稿)】
~𣁽省山寨·𣁽省老張

歷史責任與時代機遇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光復中國歷史固有領土,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責任與使命。當今世界格局劇變,中國正迎來崛起與復興的歷史機遇。西伯利亞,這片曾屬於中國的廣袤土地,承載著歷史的沉重記憶與未來的戰略價值。中國有責任、有能力、也有必要重新審視這片土地的歷史歸屬與現實意義。

西伯利亞的「不平等條約」之殤
19世紀,清政府在列強壓迫下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包括《璦琿條約》(1858年)和《北京條約》(1860年),導致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廣大領土被沙俄吞併,總面積超過140萬平方公里。這片土地,包含今日俄羅斯遠東地區及西伯利亞部分區域,曾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俄羅斯對這些地區的長期佔領,不僅缺乏歷史與法理依據,更伴隨著對當地原住民的壓迫與迫害,這一歷史罪行亟待國際社會的公正評判。

俄羅斯控制力衰退與中國的大國崛起
當前,俄羅斯因烏克蘭戰爭深陷泥潭,其軍事、經濟與政治資源嚴重受限。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防守尤為薄弱,據公開資料顯示,俄羅斯東部軍區的部隊已被大幅調往西部戰線,遠東地區的軍事部署空虛。西伯利亞面積約600萬平方英里,卻僅有3000萬人口,人口密度極低,俄羅斯難以有效管理與開發這片資源富饒的土地。

與此同時,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技術能力和人力資源。中國的崛起不僅體現在經濟與軍事領域,更在於其對資源與地緣政治的戰略需求。西伯利亞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黃金、鑽石、稀土礦物和淡水資源,尤其是貝加爾湖,儲存了全球20%的淡水資源,對緩解中國北方乾旱省份的用水危機至關重要。中國有能力通過現代化技術與基礎設施建設,將西伯利亞的資源潛力轉化為經濟與戰略優勢。

中國收回西伯利亞的正當性
從法理角度看,俄羅斯對西伯利亞部分地區的主權建立在19世紀的「不平等條約」之上,缺乏國際法認可的合法性。蘇聯解體後,前蘇聯非法佔領的領土應當回歸歷史正義。中國有權向國際社會、國際法庭公開申訴,主張對歷史領土的合法權益。

從道義層面,中國政府可秉持人道主義原則,對西伯利亞的俄羅斯居民提供合理補償,協助其遷移回俄羅斯本土。這不僅體現中國的大國擔當,也為和平解決領土爭端提供了可行路徑。俄羅斯若能以開放胸懷正視歷史,退回其應有邊界,將展現其作為大國的風範與責任。

國際學者共識與戰略淺析
國際學者對此問題的關注日益增加。美國《國會山報》曾刊登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俄羅斯生物戰專家朗納甘(John Lonergan)的文章,指出俄羅斯對西伯利亞的控制力薄弱,難以抵禦中國的戰略擴張。同時,國際智庫研究顯示,台海戰爭的潛在經濟損失高達1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0%,這使得中國近期入侵台灣的可能性降低。相比之下,西伯利亞的資源與地緣優勢,對中國經濟與安全的戰略價值更加顯著。

西伯利亞與中國未來的戰略考量
西伯利亞的資源對中國至關重要。2023年,中國稀土開採配額達到24萬噸,但國內需求仍遠超供給。西伯利亞的稀土、能源和淡水資源可有效彌補這一缺口,支撐中國在綠色科技、先進製造與軍事工業的全球領先地位。此外,中國北方省份長期面臨水資源短缺,華北平原僅以5%的淡水養活了全國20%的人口。西伯利亞的淡水資源將為中國農業與工業發展提供長期保障。

俄羅斯的戰略弱點進一步凸顯了西伯利亞的吸引力。據稱,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洩密文件顯示,莫斯科對中國在遠東地區的經濟與人口滲透深感憂慮。中國近年來在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對俄羅斯科學家的招募,以及對歷史地名的重新使用(如將符拉迪沃斯托克稱為「海參崴」),均顯示其對西伯利亞的長期戰略佈局。

天命所歸 中國的歷史機遇
西伯利亞不僅是中國歷史領土的回歸,更是中國實現民族復興、保障資源安全與地緣優勢的戰略機遇。中國應以和平、理性與合法的方式,通過國際對話與協商,推動西伯利亞問題的解決。俄羅斯若能正視歷史,與中國共同尋求和平解決方案,將有助於構建更加穩定與公正的國際秩序。

中國的崛起是大勢所趨,西伯利亞的資源與戰略價值是天命所歸。當前正是中國收拾舊山河、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時刻。

(𣁽省山寨·原创讨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