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69《僧事百講》護國衛教 @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02/21   11000  
4.0/1 





  出家人除了護國之外,他還多了一個責任,即保衛佛教、衛護佛教。所以一個優秀的出家人,應該將護國祐民列為己任,衛教愛民要當仁不讓。

    自古以來,佛教對國家、社會有淨化人心、維護社會秩序的功能,佛教的因果、道德觀念,尤其能彌補政治所不及之處,同時可輔佐政治的清明。因此說到護國,佛教可說是一個護國的宗教。

   本講次中,引徵歷來具代表之實例,期勉當今佛弟子都能效法古德精神,以護國、衛教、興教為己任,共同為光大佛教而努力。


 問(1):一個人雖然出了家,但對國家的發展,百姓的福利也應給予關懷。出家人與國家之間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答:一個國家的人民要愛國、為國犧牲奮鬥,一個人雖然出了家,並沒有「出國」,遠離自己的國家社會,他和人民同樣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因此出家人愛國,本來就是國民應有的態度,失去了國家民族的觀念才是罪過。

   出家人除了護國之外,他還多了一個責任,即保衛佛教、衛護佛教。所以一個優秀的出家人,應該將護國祐民列為己任,衛教愛民要當仁不讓。 


 問(2):說到護國衛教,釋迦牟尼佛為祖國有什麼護國事蹟嗎? 

答:佛陀成道以後,他的祖國迦毗羅衛國為了迎接佛陀回來弘揚佛法,準備巍峨堂皇的講堂要讓佛陀安座在這裡說法。一位憍薩羅國的琉璃太子,卻坐上佛陀的寶座。

   釋迦族人認為侍女所生養的孩子沒有資格坐這個座位,生氣的罵了一句:「你這賤族!」並且挖掉座位下七尺深的土地,重新換土,表示這是骯髒的。琉璃太子受了這樣的奇恥大辱,滿懷怨恨的發下毒誓:「有朝一日我要滅除釋迦族。」

   琉璃太子的母親末利夫人,原為釋迦族的侍女。當時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希望釋迦族能有一位公主嫁過去,釋迦族不肯,就將末利夫人冒充公主嫁給波斯匿王。 

  後來琉璃太子登上王位,就率領大軍要來征討迦毗羅衛國,準備消滅釋迦族。佛陀知道了,就在琉璃王要來征討迦毗羅衛國的路上靜坐等候。

   當時印度有一個風俗:出兵作戰遇到沙門、比丘,必須迴避,不可以打仗。琉璃王看到佛陀端坐在路中央,於是上前說道:「佛陀,不要坐在路中間好嗎?旁邊的大樹很蔭涼,請您坐到那邊去。」佛陀開口道:「你說的不錯,不過親族之蔭更勝餘蔭啊!」意思是,我的祖國、親族是我們的蔭,現在你要攻打他們,那我還要什麼樹木的蔭涼呢?

   就這樣,琉璃王三次向迦毗羅衛國發動戰爭,都被佛陀的慈悲感化而退兵,但是迦毗羅衛國最後還是免不了戰爭。因為佛陀知道兩國之間的仇恨已經造成,釋迦族的果報不可避免,但是佛陀為了愛國、護國而為祖國盡心盡力,這一點仍可作為我們的模範。 


 問(3):佛陀愛護自己的祖國,也關心其他國家。聽說有一次阿闍世王想要攻打跋耆國,派出大臣雨舍去向佛陀請教戰略,佛陀當時是如何教化他的? 

答:有一天,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想要征討跋耆國,他不知道能不能勝利,特地派雨舍大臣向佛陀請教戰略。 

  佛陀知道雨臣的來意,故意和阿難開示治國之道,並請雨舍大臣在旁邊坐一下。

   佛陀說:「阿難啊,當一個國家教育發達,人民都講究道德、勤勞奮發,其他國家要去征討這個國家,能夠勝利嗎?」

   阿難說:「這是不能勝利的。」

   佛陀又說:「阿難,假如一個國家的人民都忠君愛國、關心國事,都行正道、正派,別的國家要去征討他,能打勝仗嗎?」 

  阿難回答:「不能。」

   佛陀又再問他:「阿難,如果有一個國家的人民,長輩愛護下輩,下輩尊敬長輩,大家和睦相處,所有的人都是和諧互助,別的國家去征討他們,能勝利嗎?」 

  阿難說:「這是不能勝利的。」 

  佛陀接著分別又提出:「這個國家的人民都遵守法律嗎?」「人民都有宗教信仰、相信因果嗎?」「民眾對事業都有奉獻的熱忱嗎?」總共以七件事來問阿難,    阿難都表示:一個國家本身條件具足,別的國家是無法征伐的。

   雨舍大臣聽到這裡,馬上站起來說:「佛陀,領教了。得到您開示,我已滿足,告辭。」雨舍大臣回去後,便將佛陀和阿難的對話向阿闍世王報告,並奉勸國王不能打仗。由於佛陀的權巧智慧,化解了一場戰爭於無形。


 問(4):佛教有一部《孛經》,是佛陀特地為國王所說,這一部經所提到的治國之道的內容為何? 

答:佛教裡有好幾部經典如《護國仁王經》、《孛經》,都是教育國王怎麼愛護人民,如何治理國家。 

  這一部《孛經》的內容,是透過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孛和藍達王的對話,說明居家、處世、交友、用人、識人、從政之道,其中談到了很多治理國家和人民的方法。一個從事政治的人物,在這一部經裡就可以學習到不少的道理。 

  例如,一個國家的領導,必須做到:對國事要公平、要任用賢能、發達經濟,要流通物資、發達社會工商,交通要順暢,要減少稅捐,隨順風俗民情去建設或改革,要普及教育,要提倡國民道德,對人民要公平、有道、有理。 

  此外,要使國家安樂,先要解決人民的生活問題再施行仁政。遇到重大危急的事故如天災、荒年,要儘快救濟。如果政府領導都能寬大為懷,恕己愛人,凡事謹慎思慮而後行,這個國家自然會趨近於安樂。 因此不管今後時代怎麼變化,一個國家從事政治的人物,必定要從愛護人民做起,國家才能興隆。


 問(5):佛教徒護國,也包括致力於國際間的往來關係。阿育王是如何拓展他的國際交流工作? 

答:阿育王過去施政暴虐無道,自從皈信佛教之後,他以佛法的慈悲、仁愛治理國家,養老扶幼、照顧鰥寡孤獨,因而受到全民擁護。他很重視國際間的關係,在印度各地建了很多的佛塔,供奉舍利及供養出家人。明白說,阿育王在當時是整個印度的權力中心,他到一些小國家建設寶塔,給人民一個信仰中心,也是一種貢獻。 

  他送兒子、女兒到斯里蘭卡出家,也派遣眾比丘散布到他的國力所及之處去傳教。聽說中國有好幾座命名為「阿育王」的塔寺,如浙江就有一座阿育王寶塔、阿育王寺,在江蘇連雲港海青寺也有一座阿育王寶塔,所以阿育王無異是一位國際佛教的傳播者,對於推廣世界佛教有很大的貢獻。 


 問(6):一個出家人應該如何參政?元朝有一位劉秉忠,由於他參與政治,幫助很多老百姓。他在當時是如何輔佐政事?

 答:劉秉忠出身華北,過去是出家人。他在忽必烈即位前就已受邀參議軍政大事,後來蒙古族入關中原,也曾參與草擬典章制度,並建議改國號為「元」。同是中華民族,他知道蒙古人對漢人的殺戮、傷害很大,於是藉由幫助忽必烈治理國家的機緣,勸他要善待漢人、提拔漢人,要愛民如子,不要濫殺無辜。 

  政治與佛教,都是以謀求人民的幸福安康為目標。一個國家愛護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如果國家仇恨人民,人民就要與政府對立。基本上,佛教在世界各地流傳,最大的生存空間,就是不與政治對立、與政治和諧相處,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問(7):日本有一位愛國僧人鐵眼道光禪師,他的偉大事蹟為何?

 答:鐵眼禪師生長於日本幕府時代,是黃檗宗的出家人。他看到國內的佛經嚴重缺乏,於是發願刻印大藏經來促進法寶流通。他花費十多年的時間到各地募款,期間遇到水災、瘟疫,為了救濟災民,兩次都將好不容易募集來的善款拿去賑災,之後再重新募款;到了第三次才把錢湊齊,完成一部七千多卷的《鐵眼藏》。這一部鐵眼禪師發起雕刻《鐵眼藏》,現今仍保存在日本黃檗山隱元禪師創建的萬福寺裡。 

  我多次到日本參觀過這部藏經,感受到他是一位很偉大、很了不起的出家人。在當時為了普及經典流傳,能做這樣的努力是很了不起的。 


 問(8):聽說民國初年有一位愛國僧人宗仰上人,他在混亂的局勢如何衛國保民? 

答:宗仰上人出生於清末,算起來是我的師祖。當時他擔任鎮江金山寺的當家,名為「中央上人」,後來又稱「宗仰上人」。在民國成立前,他曾在上海和吳敬恆、章太炎、蔡元培等人組織中華教育會,資助革命事業,深受孫中山先生的表揚和敬重。 

  在那一段期間,上海的經濟剛起步、發達,有一位猶太商人哈同在黃埔灘擁有很多土地,土地漲價之後賺了很多錢。宗仰上人因結識他的夫人羅迦陵居士,受邀協助他們在上海建設花園和花園大廈,當時很多社會名士都曾到那裡遊歷。後來羅居士發起刊印《頻伽大藏經》,也是請宗仰上人前來主持,這是一部印刷精美、高尚的藏經。

   民國成立後,宗仰上人功成身退,潛心佛法的弘揚工作,後來他到棲霞寺主持寺務,重整宗風。他的一生,不但為佛教樹立護教愛國的榜樣,對創建民國也有很大的貢獻。 


 問(9):對日抗戰期間,太虛大師曾組織一個國際訪問團到世界各地訪問,這也是護國嗎? 

答:太虛大師一生除了倡導佛教革命,對日抗戰期間,也號召佛弟子群起救國,充分展現出佛教徒護國濟世的偉大情操,如組織「國際佛教訪問團」就是一個例子。 

  一九三九年,日本人在國際間宣揚「中國滅佛教」、「中國毀滅佛法」的言論。在當時,國際間哪個國家對宗教不友善,那個國家就不會受到重視。蔣介石先生聽到這樣的言論也很緊張,於是請太虛大師組織訪問團去宣揚中國的佛教。太虛大師帶了一群年輕比丘到中南半島、印度、錫蘭、緬甸等佛教國家拜訪,並在印度與甘地、尼赫魯總理見面,彼此交換意見,可說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一樁盛事。而當時以「國際佛教訪問團」的名義進行國際訪問,對於宣揚佛教也有很大的貢獻。 


 問(10):在國家發生戰爭時,佛教徒及佛教界又是如何展開護國行動? 

答:佛教不拿槍桿去打仗,也不願意站在任何一邊和對方敵對。一旦戰爭發生,死難傷亡的人需要埋葬、需要有人來收屍,許多逃難的難民也要有地方收容他們,佛教主要就是為這些傷亡的人服務。 

  例如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南京失陷,南京棲霞寺監院寂然法師和志開法師等職事,在當時發起成立「難民收容所」,一天要供應二十萬人吃喝,全寺大眾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很多苦難的人大老遠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得到一碗稀飯;在那個動蕩的時期還能夠這麼做,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過去到了戰爭的時候,出家人對老人的收容、兒童的收養、嬰兒的保護、婦女的保護,對苦難者的照顧乃至處理傷亡,都盡了很大的力量。


 問(11):就政治的問題而言,出家人與政治之間,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答:我認為要「問政不干治」。佛教基本上是超越政治,但不能失去對社會大眾的關懷。即使出了家,也是社會的公民,出家人本來就應該關心社會,但不會熱衷於實際的權力運作。

   「政」,是眾人的事,「治」,是執行、管理的意思。「問政」指的是可以擔任議員,關心國事,給予建議,但不要直接參與政治。因此對一個出家人來說,屬於政治的,就歸政治人物去做,佛教不與政治對立。不過對於救苦救難,屬於社會、人民生活的事,出家人應該義不容辭,給予適當的幫助。 


 問(12):身為一個佛教徒或出家人,在政治上,除了「問政不干治」以外,如何能積極運用佛法來護國? 

答:佛教本身有教化功能,能為社會亂象帶來正面的影響,因此政治力量無法到達的地方,佛教可以彌補不足,這就是積極的護國。

   佛教徒平時要宣揚道德、宣揚正信,讓全國的人民有良心、有道德、有慈悲、有愛心,為人好、幫助人、服務、為他人解決苦難,如此一來,還有什麼需要鬥爭的嗎?尤其現代社會,對於各種不同階層的人,佛教都能給予關懷、照顧:對於老人,我們可以辦養老院,讓他得到安養;對於幼童,缺乏父母愛的單親家庭,可以辦孤兒院或幼稚園、托兒所;還有青年學生之家、青年會等,我想佛教徒能對社會貢獻的項目很多,除了傳教、宣揚教義,還可以辦讀書會、講習班或培訓班,讓青年人學得一技之長,有一份職業,懂得工作倫理,這些都有助於國家發展,就是出家人護國的具體行動。 


 問(13):以下談到佛教徒的衛教。佛陀時代有很多外道,這些外道會對佛教造成干擾,佛陀是如何來護法衛教呢? 

答:佛陀降伏外道、應付外道的方法,第一、要用智慧,第二、要用慈悲。此外,還要愛護他、尊重他,不與外道樹敵,這都是當時佛陀與外道應對的正常方法。

   有一次佛陀講經時,一個外道的首領說:「釋迦牟尼佛,你把我們的弟子都拐騙來做你的徒弟,害我們現在都收不到徒弟,我們要跟你決鬥、要散播你的謠言、批評你。」 

  釋迦牟尼佛微笑說:「任你怎麼破壞,我都不怕。一個宗教被人批評、說了幾句壞話就不能存在,那還能算是一個宗教嗎?」 

  外道又說:「如果你不怕批評,那我們就用刀槍棍棒來打你,我們要和你戰鬥。」

   釋迦牟尼佛說:「這個我們也不怕。哪裡有一個宗教團體,聽到別人來打我們,我們就怕了、就毀滅了?不可能的。」

   外道接著說:「那我們穿你的袈裟,做你的弟子、吃你的飯,但是我們不奉行你的佛法。你講戒定慧,我們就行貪瞋痴,一切作為都和你的佛法相反,以這樣的方式來破壞你。」釋迦牟尼佛沉默了,他說:「如果你這麼做,我也沒辦法了。」 

  所謂「獅子身上蟲,還食獅子肉」,現代佛教最怕的就是「附佛外道」。很多人假借佛教名義穿著袈裟,表面上是佛弟子,卻不奉行佛法,寄生在佛教裡,甚至做出敗壞佛門的事,這是最可怕的事。

   佛教不怕外道的迫害,最怕內部的敗壞,若要正法久住,僧信二眾必須奉行佛陀的慈悲、智慧的教義。 


 問(14):如佛陀的大弟子目犍連,一心一意熱心弘法,他護教到最後也殉教犧牲了,目犍連尊者他的勇敢事蹟為何? 

答:這個世間上,凡事都是對待的:有善法就有惡法,有好就有壞,有正就有邪,因此我們要宣揚正教、正派,自然不怕外來的欺侮。 

  在佛陀的眾多比丘弟子中,有不少已證得神通。佛陀雖然不准許弟子以神通惑眾,但是對目犍連的神通卻非常稱許,因為他經常以神通施行教化,甚至度化外道皈信佛法,在佛陀的弟中被公認為「神通第一」。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目犍連宣揚正法時,雖然他是「神通第一」,最後還是被外道用石頭打死。在他被人打傷,一息尚存時,他向舍利弗告別:「舍利弗師兄,我被外道打得皮開肉綻,即將死去。」舍利弗問道:「你有神通,為什麼不用神通來保護自己呢?」

   目犍連說:「我不用神通,因為我知道神通抵不過業力,誰也逃不了,所以我應該隨順業力所轉。」 

  神通使用得當,可以成為度眾的方便,然而神通卻不能違背因果法則,也不能讓我們解脫生死煩惱。所以佛教講因果業力,即使有了神通,業力來了還是要受報;要消除業力,應該多行正派的事。我們現在提倡三好運動: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就是藉著佛法的力量來清淨身口意;只要正派的人多,善的因果業力自然可以改善社會風氣,淨化世道人心。


 問(15):還有一位富樓那尊者,他是如何熱心為教?

 答:富樓那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說法第一」,確實很熱心布教。為什麼他能「說法第一」呢? 有一次富樓那準備外出弘化,向佛陀告假:「佛陀,請您慈悲,准許我到輸盧那國去布教。」

   佛陀一聽,說:「富樓那,輸盧那是一個偏僻的小國,交通不便,人民強悍暴戾,你一個外國人去,他們不接受你,他們會罵你的。」 

  富樓那很安詳的說:「佛陀,不要緊,就讓他們罵吧,只要不打我就好。」 

  佛陀又說:「如果他們用拳頭、石塊、棍棒打你呢?」

   富樓那又再說:「佛陀,打也不要緊,只要不把我打死就好。」   佛陀又說:「不一定啊,那裡的人很強悍,會把你打死。」

   富樓那說:「佛陀,打死也好,將此一命供養佛法,正好滿我所願,為教殉難、為教犧牲。」佛陀於是答應他的請求,並讚歎他熱忱為教奉獻,不愧為真正的佛弟子。 

 問(16):有一位以「破邪顯正」來衛教的提婆尊者,經常與外道辯論,他一生的衛教殉難的經歷?

 答:提婆是龍樹菩薩的弟子,他傳承龍樹的空觀哲學並發揚光大,在佛教裡是很偉大、很了不起的人物。

   最近錢文忠教授在他講說的《玄奘西遊記》裡,談到唐三藏到西天印度求法的過程,有這麼一段故事: 

  有一位外道想毀滅佛教,於是去說服國王。國王聽信外道的話,問他要以什麼理由來毀滅佛教?外道提議說:「我們和佛教辯論,把他辯輸了,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將佛教毀滅。」 

  國王聽了,也認為佛教無益於國家,於是張貼公告,佛教和道教辯論,哪一方辯論輸了,它就要毀滅。外道的這一位論師是很有名的辯論專家,幾十年來,在印度從沒有輸過。因為事關佛教存亡,一時之間竟無人敢站出來抗辯。 

  南方的提婆聽到這個消息,便自告奮勇出來接受挑戰。 

  辯論會那一天,外道一開始就問:「你是誰?」 

  提婆說:「天!」(「提婆」二字,是「天」的意思。) 

  外道說:「天是誰?」

   提婆:「我!」

   外道又說:「我是誰?」 

  提婆:「狗。」(意指外道是狗。) 

  外道:「狗是誰?」

   提婆:「你。」

   外道又問:「你是誰?」

   提婆:「天。」

   外道:「天是誰?」 

  提婆:「天是我。」 

  就這麼反覆問答,永遠都是「我是天」、「你是狗」,所以到最後,外道知道他辯不過這個邏輯,便來皈依提婆。外道的徒弟不服氣,認為提婆把自己師父誘惑去皈依佛教,於是設計暗殺提婆,提婆最後也是為佛法殉教犧牲。 


 問(17):東漢明帝時,迦葉摩騰、竺法蘭兩位高僧從印度攜帶佛經到中國傳法,後來引發道教來挑戰佛教。這一場佛道之間的辯論,精彩的過程為何? 

答:佛教以一個外來宗教的身分從印度到中國,地方上的道教當然不喜歡,於是向漢明帝請願,要和佛教辯論。道士們運用神通和咒法,忽而上天入地,又是撒豆成兵、呼風喚雨,代表佛教的迦葉摩騰、竺法蘭安步當車走到辯論場。會場的一邊擺了道教經典,坐了很多位道士,另一邊擺放佛教經典,以及迦攝摩騰、竺法蘭兩位和尚。

   辯論開始時,只見道士們個個口中唸唸有詞,想燒毀佛經,佛經沒有著火,反而是道教的經典都起火了。道士接著又想方設法要來對付迦葉摩騰、竺法蘭,但是他們的神通忽然都不起作用,不能上天也不能入地,一時之間很尷尬。這時迦攝摩騰、竺法蘭袍袖一甩,騰身到空中,誦出偈頌: 

  狐非獅子類,燈非日月明;   池無巨海納,丘無山嶽嶸。   ……。 

  意思是:「狐非獅子類」,狐狸不是獅子一類;「燈非日月明」,你小小的燈光,怎麼能和日月相比呢?「池無巨海納」,一個小水池如何能與包容萬千的大海相比擬?「丘無山嶽嶸」,一個小丘怎能與山嶽比崢嶸呢?這一段偈頌,說明了佛法今天在這裡普遍,是世界人民所需要的,應該讓佛法弘揚。 

  當時很多道士看到這一幕,紛紛脫去道袍,請求出家,漢明帝因為佛教勝利了,也准許他們改信佛教,又下令在洛陽創建十座佛寺,其中七座寺廟建於城外,安置比丘;三座寺廟在城內,安置比丘尼。經過這次的比賽,奠定佛教在中國的發展。 


 問(18):聽說唐代的智實法師,為了佛教與道教的席次,在一次宴客場上不惜得罪皇帝,有這麼一回事嗎? 

答:唐朝的國姓是「李」,唐代皇帝都姓李,等於是「李王朝」。皇帝相信道教的說辭,認為道教的祖師老子也姓李,與皇帝有關係,唐太宗為了提升道教的地位,請客時就讓道教坐在上首。 

  佛教的智實大師不肯坐在道士之下,這讓皇帝很沒有面子:「這是我的客人,我現在請的道士,我們都姓李,為什麼你不服氣他坐在上首呢?」到最後起了爭執,就下令用棍棒責打他。

   智實被杖打之後,很多人議論紛紛,認為他自不量力,明知道佛教今天鬥不過道教,讓步一點就算了。智實大師說道:「我知道我們鬥不過道教,之所以要這麼做,就是要讓後代的人知道大唐還有出家人、有僧,所以不得不為僧團爭取一席之地。」 

  所以過去佛教大德,都是為了聖教、教團,可以不計個人的成敗得失,這種為教犧牲奉獻的大無畏精神,值得後世佛弟子深思。


 問(19):聽說中國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要毀壞法門寺,住持良卿法師也是衛教殉難了? 

答:我們今天應該感謝這位良卿法師。他在當時為了阻止紅衛兵大肆破壞,不惜犧牲生命,以自焚來殉教,他保衛了法門寺,保衛了地宮,佛指舍利才得以流傳下來。

   據說他舉火自焚時,全身烈燄滾滾,黑煙布滿天空,那些紅衛兵看到這一幕都嚇得目瞪口呆,紛紛丟下手上的工具四散而去,法門寺才得以保存下來。所以良卿法師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對佛教的貢獻很大。 


 問(20):佛教徒從護國到衛教、興教,要如何拿捏其間的關係呢?

 答:佛教和政治都是眾人的事,彼此息息相關。從歷史上看,佛法愈是弘揚的時代,國運就愈昌隆;相對的,一個國家富強,政治清明,佛教才能興隆發展,因此護國、衛教、興教三者同等重要、相輔相成,彼此都不可偏廢。 

  對一個佛教徒來說,信仰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生命是生生死死、好好壞壞,佛法能夠長存,對眾生的關係重大。所以我們護法衛教必須要有《梵網經》「聞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的宗教熱忱。看到有人毀謗佛教,心裡怎能不痛苦?因此我們出家人為了佛教的前途,為了佛教的榮耀,應該要護衛佛教,犧牲個人性命在所不惜,只為佛法可興隆。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妙法蓮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