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香港學台灣 香港玩完 有樣看還是不知道死怎麼寫 - 台灣中時電子報社論-法治社會政府不能民粹行事

Johnson Choi-1008  11/17   18306  
5.0/1 

如果香港學台灣 香港玩完 有樣看還是不知道死怎麼寫 - 台灣中時電子報社論-法治社會政府不能民粹行事 



財政部長張盛和日前在立法院財委會中強硬表示,對於彰化銀行將在12月8日舉行的股東臨時大會改選董監事,財政部「有開戰的準備」。 財政部長張盛和日前在立法院財委會中強硬表示,對於彰化銀行將在12月8日舉行的股東臨時大會改選董監事,財政部「有開戰的準備」。他呼籲所有的民股都要支持財政部主導的官股,讓官股在彰銀董事會席次從現有的四席,擴增至五席、甚至六席;另外三席獨立董事,財政部也宣示取得過半(也就是兩席)的決心。財政部並已經做好委託書大戰的布局,強硬擺出要把彰化銀行主要民股台新金控趕出董事會的架式。

財政部高調的宣言,與近日交通部處理台灣高鐵增資案非常神似。在政府提出的台灣高鐵財務重組方案中,原始五大民股股東將喪失參與增資的資格,雖然在公司法以及BOT合約中存在高度爭議,但是交通部以強烈口氣進行媒體宣傳,表達政府堅決入主的決心,而且擺出強勢談判、甚至不談判的態度,強推政府提出的方案,將台灣高鐵的民股,視為勢不兩立的敵人。

財政部在滅頂行動上帶頭衝鋒,以官股銀行「抽銀根」為手段,逼迫頂新集團退出味全董事會、賣出台北101大樓股權等,雖然符合當前高漲的民粹情緒,但是把頂新魏家的犯行無限上綱到所有關聯的企業,把同一個老闆旗下所有持股的企業都列為打擊對象,視「公司法」與簽訂契約如無物,這豈是現代法治國家的政府所當為。

對於頂新魏家的行為,我們當然與所有民眾一樣不齒,贊成全民發動抵制,但是「全民發動抵制」,或「司法體系嚴懲」,都是在合法基礎上進行,絕對不能演成「政府無限上綱的清算」。如今,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乃至公營事業、銀行主管,都用手上的權力帶頭鼓動民粹,完全不考慮傷害公司法、公然違背股權契約以及放棄公司治理的惡果,把民營股東當成寇讎,將來誰還敢配合政策、與政府從事商務行為?

台灣人民厭惡官商勾結、權貴私相授受,政商生態原本惡劣,此次頂新事件爆發後,政府官員為了撇清官商勾結的質疑,刻意以最極端、最強勢的手法,將所有官民共治公司的民股股東打為寇讎,長遠來看必然會造成嚴重後遺症。

例如此次彰銀董監改選,主要民股台新金控態度柔軟,沒有主動在媒體放話,實際上也未動用股務代理的便利去調閱股東名冊,僅僅一再呼籲政府信守2005年拍賣彰銀股權時所簽訂的契約,即使在收購委託書上也與財政部焦土政策的力度相去甚遠。但是財政部卻自己塑造出遭到民間財團逼到牆角的形象,高調擺出全民一起抵制財團的陣仗,目標則是要奪回彰化銀行的經營權,完全忘記政府自己球員兼任裁判的雙重身分。

財政部在這場勢在必得的股權戰爭上,甚至宣稱「現在時間、情況,跟2005年簽約時已經完全不同,全都變了,希望台新金控認清事實」。亦即當初彰化銀行因為瀕臨破產,開標發行特別股,台新金控以溢價365億元取得可以擁有經營權的合約,如今因為財政部認定時空環境已經改變,所以在彰化銀行起死回生後,當時給予經營權的承諾可以收回,財政部可以再用收購委託書、而不是購買股權的方式,奪回經營權。財政部與民間的契約關係,可以用一句「情況不同」就公然撕毀,這樣誰還能相信法律上的信賴保護原則?

面臨董事會改選重組,民間慣用各種擦邊球、放話、恫嚇、法律訴訟等伎倆,甚至召開股東會「以寡擊眾」、「空手奪公司」等手段,在上市公司歷史上司空見慣。但是這些市場派的手段,如果出自於政府手中,就不免令社會大眾側目。台灣相較於中國大陸、乃至香港,一向以企業財報透明、公司治理嚴謹、尊重小股東的文化自豪,放諸亞洲其他國家,也甚少看到政府磨刀霍霍強逼民股就範的現象,如今因為頂新事件引爆的民粹情緒,擴大到官民共治的公司身上,就令人擔憂了。

國內官民共治現象的形成,或因政府鼓勵民間參與公共投資,或因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尚未落實前暫時存在的狀態。無論那一種情況,在股權分配改變之前,彼此應和諧共治,依據法治原則尋求全體股東最大的利益。我們固然痛恨不清不楚的官商勾結,卻也不願見到政府天天與民股對抗,動輒動用公權力「霸凌」民股。即以彰化銀行的董監事改組而言,我們認為政府應帶頭遵守合約,與民股展開以合約為本的合法合理協商,共同找出維護全體股東權益、創造股東最大利益的方案;此項爭議延宕已久,始終未能妥善解決,實非現代化法治國家可以容許存在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