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和权势人物

3figs-828  11/08   8131  
5.0/3 

中午和同事吃饭聊天, 谈及中美的区别, 均对一点颇有感触: 在美国普通人不畏惧权势人物。


美国著名的悄悄话专栏的记者辛迪.亚当曾在曼哈顿大学俱乐部采访当时在任总统的克林顿夫人希拉里, 大厅里贴着告示:“禁用手机”。也许女记者没在意,她操起手机就打,被看门人劝止。第二次又要用手机,看门人严肃地请她离开大厅。女记者问看门人:“你知道她是谁?”看门人不假思索地应道:“I don't care”。倒是希拉里连声说“对不起”,拉着主持人离开了大厅。


看门人的自信, 忠于职守固然让人敬佩, 但更让人感兴趣是看门人的自信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根基。


一访美亚洲官员:“我在国内时别人见我就点头哈腰。可是在美国,连有些捡破烂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权势人物的气度是制度和人民调教出来的。


要让弱势人物有勇气向强势人物说“不”,必须建立一种机制,那就是弱势人物说了“不”之后,强势人没有条件报复他, 而这种机制的建成必须依赖法治。


但单有制度就行吗? 打开电视就是皇帝戏, 老百姓天天盼清官, 自己办事是不是习惯性地先看朝中是否有人? 从小的教育不是仰视就是俯视他人, 纵有制度也枉然。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领袖和社会。


中国的高楼大厦多了, 高铁快了,但似乎仍是个威权社会, 差一个“把人当人看”的制度,更欠缺的是人生来平等的个人观念的形成, 积累和沉淀。


当个人不能威风时,整个民族就可以威风了。个人精神了, 整个民族就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