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香港屋荒 非常手段 - 為理發聲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 求共融,齊築福
Johnson Choi-1008 11/06 222165.0/1






解決香港屋荒 非常手段 - 為理發聲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 求共融,齊築福。
地圖上可見的發展區用地所標示的住宅單位數目為官方或民間預計,總數不足十萬個,地方雖大,但單位數目每公頃計,比太古城現有的還少。鑑於本港面對「屋荒」問題,非常時期就要行非常手段,我們建議將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及粉嶺高爾夫球場全用作起樓,但要放棄今時保守的郊區發展規則,將這些地區與太古看齊,便有望為香港帶來36萬個單位。
六、七十年代,經濟起飛,人工加得快,上一代人只要肯努力工作,耐心儲錢,便可有望置業。今時樓價之高,不少年輕人抱怨「上樓」難。要年輕人進貢每月薪金,養肥地產商並不合理,亦會令香港財富分布愈不平均。有見及此,政府應着手興建昨日提到的公營單位,只租不賣,租金可定於入住者收入的兩成。租金低,年輕人便可增加儲蓄,有望在不久將來置業搬出,騰出單位予其他有需要人士。
香港樓價高源於近幾年供應不足,是曾蔭權政府停建居屋、減建公屋、暫停土地拍賣,改以勾地形式發地所致。今屆政府有必要大力增加住宅單位,補充過去十年不足。
此外,金融海嘯後,不少富戶受惠於股市、樓市回升,資產大幅增長。我們呼籲這些投機人士轉炒金、炒匯、炒股,放過「磚頭」一馬,避免炒高樓價,令用家難以入市。同時,我們亦提倡香港樓只限香港人買,以杜絕世界各地炒家。
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及粉嶺高爾夫球場佔地雖大,但發展計劃包括寫字樓、休憩用地、體育設施及商場等。香港地小,半小時車程內已可到達公園、行山徑等休憩設施,對於土地用途上有必要權衡輕重。港府應首先正視本港住屋問題,修正過去的錯誤,在新發展區興建更多住宅,解香港當務之急。(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