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時電子報江靜玲專欄: 西方恐中症從何來
Johnson Choi-1008 10/29 91925.0/1
台灣中時電子報江靜玲專欄: 西方恐中症從何來
費林新著 《黃禍: 傅滿洲博士和恐中症的興起》 (The Yellow Peril: Dr Fu Manchu and the Rise of Chinaphobia)中重提一個幾已被全然遺忘,令人聞之汗顏但仍震撼的詞彙:「黃禍」。
1816年,英國使臣亞美士德伯爵拜訪拿破崙後,引述了拿破崙對中國的看法:「中國並不軟弱,而是一頭沉睡獅子,一旦被驚醒,世界將為之震動。」1885年,清朝外交家曾紀澤(中興名臣曾國藩之子)卸任駐英俄公使職務,返國前,在倫敦的《亞洲季刊》以英文發表了〈中國先睡後醒論〉。當時,世界許多有識之士已注意到中國將要覺醒,並為此疑慮重重。
拿破崙的預言和曾紀澤勾勒的圖像,在往後200年,隨著中國的動盪,逐漸被遺忘,直到1990年後, 中國政經快速崛起,才再次喚起西方人的記憶。
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法國,在巴黎發表演說表示,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不會給世界帶來威脅和動盪。儘管距離拿破崙預言時隔200年,儘管習近平強調這頭醒來的獅子,是和平、可親和文明的,卻依然難掃西方世界對中國的疑慮。過去20年,西方有關「中國威脅論」的憂心也一直未中斷。
這個月初,亞歐高峰會議在米蘭舉行前,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莫斯科,西方專家更提出警告說,相較於俄羅斯和西方正面衝突,中國精心策畫,蓄意調整策略對世界影響力更大,中國才是真正改變遊戲規則的國家。
黃禍化身深植人心
西方的反應,其來有自。中國在經濟發展後,迄今未能在國際上承擔相應的責任,西非伊波拉疫情爆發,在非洲投資獲利豐厚的中國,未投注足夠經濟支援抗擊疫情。
中國也確實在建立自己的體系,包括金磚五國發展銀行、上海合作組織、亞信峰會,對民主做出不同於西方「普世」的定義等,凡此種種,在西方國家看來,中國的影響不僅是經濟貿易規則,甚至民主和價值觀,西方的話語權定會大大削弱。
然而,面對西方世界對中國興起的焦慮,英國歷史學者克里斯多福.費林從西方流行文化的角度切入解析後,認為西方世界在21世紀初罹患的「中國恐懼症」(Chinaphobia),其實是無視19世紀以來西方歷史和流行文化刻意歧視、醜化、妖魔化中國和中國人的遺緒。
費林新著《黃禍: 傅滿洲博士和恐中症的興起》(The Yellow Peril: Dr Fu Manchu and the Rise of Chinaphobia)中重提一個幾已被全然遺忘,令人聞之汗顏但仍震撼的詞彙──「黃禍」,這個對中國充滿偏見的用語。19世紀,歐洲對中國普遍存在歧視與偏見,費林認為,英國作家薩克斯莫爾1912年在他的短篇小說中創造的東方邪惡終極人物「傅滿洲博士」,深植西方人腦海,乃是導致當下西方對中國崛起感到焦慮的主因。
「傅滿洲博士」是黃禍的化身:高深莫測、惡魔般狡滑、冷峻客氣、殘酷、堅不可摧。這個邪惡的東方角色,從小說到電視、電影,縱橫西方大眾文化到1960年代止,長達半世紀。儘管創造「傅滿洲」的莫爾從未到過中國,飾演「傅滿洲」的演員從英、美、義大利到瑞典皆有之,就是沒半個中國人,但卻種下西方人對中國深刻的負面印象。
出生於中國山東的美國前駐華大使李潔明,97香港回歸前曾以〈傅滿洲問題:為什麼美國和中國傾向把對方視為卡通人物敵人〉為題,撰文指出,「傅滿洲」確實深植西方人心,致對中國產生敵意,影響西方政治,李潔明認為,西方應該要重新回顧,檢討從「黃禍」開始,百年來對中國的歧視、敵意和刻板印象。
檢討百年刻板印象
費林同意李潔明的觀點,尤其是中國和西方從二戰盟友、冷戰宿敵,一路走到今天的潛在競爭對手,如果西方還無法正視對中國從「黃禍」到「傅滿洲」以降的偏頗意識和歧視心態,到頭來,對彼此都無助益。
中國和平崛起後,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列舉一系列有關中國覺醒的出版物,如《中國震撼》、《中國衝擊》,並幽默的指出,「這些話也該睡覺了吧!」中國從沉睡中醒來,這頭獅子是否和平、可親、文明,只有交給時間和歷史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