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崗校友行會成員陳智思: 普選框架已定 否決徒僅延誤

Johnson Choi-1008  09/15   7627  
5.0/1 1 2 3 4 5

玫瑰崗校友行會成員陳智思: 普選框架已定 否決徒僅延誤


 
香港經濟日報文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就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框架和2016年立法會選舉安排作出決定。很多泛民和長期爭取政改的人士對這框架感到不滿。他們尤其對方案中有關特首選舉提名門檻感到氣憤。

雖然他們不滿意這決定,但我認為拒絕接受方案會是個極錯誤的做法。現行制度在過去17年已清楚顯示其不足之處。回歸以來三位行政長官也曾遇到立法會反對派的挑戰,甚至出現激烈對立的情況。其中一個原因是現時的選舉制度下,行政長官都缺乏足夠的民意授權。正因如此,行政長官有時要倚賴一些代表小眾利益團體的支持;此舉當然會增加社會上的反對聲音,如此一來,政府施政變成惡性循環。

當然,這個絕不理想的局面與我們立法會的選舉制度也息息相關。但若我們現在可以作出一個重要改變,毫無疑問這應是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我相信此舉可改變本港政制的氣氛和文化。每位市民都應該想想這議題。

首先,將來可能會有為數不少的人希望參選行政長官,數目或許會有7至9位,他們要取得足夠的支持及提名去競逐2至3名的候選人席位。確實的安排會留待下一輪政改諮詢再作決定。

但無論如何,提名委員會在選擇支持哪一位候選人時,都不能閉門造車。一如以往,我期望在選舉開首所有希望參選但仍未成為正式候選人士都已經要面對選舉論壇、公眾質詢及民意調查等,這可加強整個遴選程序的透明度和競爭性。

然後,幾位正式候選人會進入角逐階段,爭取500多萬名合資格選民的支持。這會是一場真正的選舉,有真正激烈的競爭,一如2012年的選舉所附帶的民意戰甚至抹黑手段。候選人必須要聆聽市民的訴求,留意市民的關注點,並向市民解釋有甚麼政策和方針來回應。相信,這會為香港的政制帶來頗大的影響,市民與特首的關係也會變得不一樣。質疑特首只服務既得利益者及富豪的想法應該會減少。行政長官在面對立法會直選議員時也可說:「我有民意授權。」這也可減少少數既得利益者的影響力;可望帶來更好的施政和管治,對整體社會更為有利。

泛民人士可能認為我的想法是太天真、太樂觀或有誤導之嫌。縱然不認同我的想法,他們也得承認我所講述的情況比我們現有的為進步。無論如何,他們難以說這樣的選舉令事情變得更差吧!

雖然這選舉方式並非完美,但我們確實要從國家層面去看整件事。從中央的角度來考慮,中央在這建議的政改方案交出了一些權力。理論上,這或會增加國家主權甚至本港經濟方面的風險。換個角度想想,很難想像在英治殖民地時期,英國會讓香港人一人一票選總督。

我最近看了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他留意到中國歷史和地理把權力集中在中央。他續稱中國在民主發展時,也會包含某程度上控制候選人的揀選。香港現況意味着他的看法是對的。

北京或許可以讓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多加彈性,但泛民計劃發起公民抗命活動卻可能帶來了反效果。中央政府視之為威嚇、勒索,反而把立場企得更硬。一些泛民人士宣稱香港進入「公民抗命的時代」的說法,對香港絕對沒有好處。相反,若我們推行政改方案,並顯示我們的決心及能力,長遠而言,中央對香港進一步的政改或會更有信心。無人可排除下一步的走法。
無論泛民想要的是一個怎樣民主的模式,若他們因而否決眼前這個方案,將是大錯特錯。否決只會推遲政改的步伐,可能五年、十年,然後我們只會回到原地,再次面對今天所得的框架。而在這段期間,我們只能沿用現時1,200人選出特首的模式。我並不相信這是公眾想要的。

簡而言之,這普選框架提供了一個改善日後政府管治及施政的機會。就算提名方面有所限制,這普選仍能為政府大大增加代表性。我們需要普選。可能你想要的是有更大自由度的普選,但絕不能貿然放棄這次機會。











                



Font Size...
Font Family...
Fo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