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捐 US$3.5 億 哈佛中秋收大禮 Harvard University receives largest ever donation from Hong Kong foundation 哈佛遇恩師 陳樂宗人生轉向 John Little激勵 棄物理學轉生命科學 奠定職業生涯基礎 頭號梁粉......
Johnson Choi-1008 09/09 62105.0/1






港商捐 US$3.5 億 哈佛中秋收大禮 Harvard University receives largest ever donation from Hong Kong foundation 哈佛遇恩師 陳樂宗人生轉向 John Little激勵 棄物理學轉生命科學 奠定職業生涯基礎 頭號梁粉 陳啟宗縱橫政商學界
公衛學院院長佛蘭克(Julio Frenk)指出,此筆鉅額捐款將交由哈佛管理公司管理,加入到該院的捐贈儲蓄中,每年約有1500萬元將添入該院3億元預算中。
佛蘭克表示,該筆捐款用途,將包括支持師生繼續減緩和扭轉全球四大健康威脅,包括從瘧疾、伊波拉到肥胖和癌症等新舊傳染或流行病;從空氣和水污染,到槍枝暴力和菸草影響等有害物質和社會環境;戰爭和自然災害造成的貧困和人道主義危機;以及日益衰敗、讓醫療變得效率低且負擔不起的全球衛生系統。捐款還將資助願意去貧困國家或地區服務的學生以及教授做研究。
8日宣布儀式吸引眾多華人學生參與。該院生物統計系劉姓博士生在受訪時表示,在聯邦資金削減的情況下,這筆捐款對學校的科研和教育有積極作用。他為學院以一位中國人命名而感到自豪,他希望該資金可以支持專門項目和團隊,藉此解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問題。
香港恒隆集團陳氏家族8日宣布向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捐贈3.5億美元,創哈佛建校之最。哈佛也歷史性的將公共衛生學院更名為「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以紀念恒隆集團創辦人陳曾熙。在這個華人聚焦、國際矚目事件中,現居麻州牛頓市的陳曾熙之子陳樂宗(上圖,彭博資訊),繼斥資上億元購買哈佛廣場地產後,再次成為聚光燈的焦點。
現年63歲的陳樂宗與哈佛大學有深厚淵源。他在香港完成小學及中學後來美求學,先在洛杉磯加州大學獲工程學士及碩士學位,再到哈佛大學深造,並於1975年和1979年先後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獲得碩士及放射生物學博士學位。陳樂宗並在哈佛醫學院任病理學研究員,長期從事癌症方面的研究工作。
剛到哈佛時,帶著對於科學的滿腔熱情和兩個工程學位,陳樂宗原本勵志攻讀物理學博士,這一想法在他剛到校不久就改變了。他在哈佛遇到一位極具影響力,後來成為他人生導師的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John Little,勸服陳樂宗棄物理改學生物,成為他求學和科學研究之路的關鍵點,他最終重新調整研究方向,為其後的十年職業生涯奠定基礎。在捐贈宣布儀式上,陳樂宗在致辭中提到哈佛公衛學院的求學經歷對他影響深遠。
他回憶,1974年其父陳曾熙到哈佛看望他,那時宣布儀式所在的公衛學院樓還是全新的。父親對哈佛讚譽有加,同時為兒子能在此求學感到很自豪。這次父親來訪,讓陳樂宗終身難忘。陳樂宗說,感到非常幸運能有機會在哈佛公衛學院學習,並在此遇到人生導師John Little,激勵他從物理學轉到生命科學。
同時,他的很多人生規畫、前景設計和目標,都是在哈佛求學時建立和產生的。他明白,即使在商場,回報的不僅是金錢收穫,而是在人類生命和健康中,不光是資本投資,而是公共衛生更能帶來意義深遠影響。陳樂宗一直與哈佛公衛學院保持密切聯繫。他服務於哈佛中國顧問團和公衛學院的院長顧問委員會,參與創辦的晨興基金會,2012年還資助一個放射生物學的教授項目。
陳樂宗與母校的聯繫,還不僅限於慈善捐贈。2011年,他曾在哈佛發表關於科學頭腦配對投資決策的演講,一年後為公衛學院提供一門冬季課程,講公共健康的創新與改變。2012年,陳樂宗還受該院邀請發表主題為「公共健康理念」的畢業典禮演講,談及理念、公共和健康概念,以及強調畢業生在滿足全球需求所能擔當的角色。
哈佛喜迎捐款 播陳氏家族短片
哈佛大學8日通過校長郵件、校報新聞和全球各大媒體報導,宣布香港恒隆集團向該校公共衛生學院圖,取自網路)捐贈校史最大一筆款項的好消息,並且公布中午在該校公衛學院主樓側廳舉辦宣布儀式。
哈佛公衛學院師生紛紛聞訊而來,將大廳擠得水泄不通。校方不得不安排部分人士到另一個廳,通過電視收看直播。前來參與者中,不乏眾多華人學生的臉孔,他們一個個踮著雙腳,伸長脖子,一副與有榮焉的自豪表情,並紛紛用手機拍照和錄像,記錄該學院將史無前例以華人命名的歷史性時刻。如此重大新聞,各路媒體自然不會錯過。
但由於陳氏家族一向低調,此次事前特別與哈佛大學打招呼不接受採訪,甚至不能拍照。平日這種場合難得沒有長槍短炮、快門不斷的熱鬧場景,不過仍可看到多家主流電視媒體的現場錄像直播,以及平面媒體到場錄音。當天儀式流程十分簡單,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Drew Faust)和公衛學院院長佛蘭克(Julio Frenk)首先致辭,感謝陳氏家族慷慨捐款,突顯公共衛生對於人類的重要性。現場還播放介紹哈佛公共衛生學院、陳氏家族和此次捐贈的短片。
頭號梁粉 陳啟宗縱橫政商學界
長期資助高等教育、社科研究
因其旗幟鮮明的親中觀點和對特首梁振英的堅定支持,恆隆地產董事長被輿論稱為香港「頭號梁粉」。對香港普選議題,陳啟宗直陳「西方一人一票民主『行不通』」,引起香港泛民反感。出身地產界的陳啟宗縱橫政、商、學界,長期資助高等教育與社會科學研究,此次向哈佛大學的捐助不僅創下陳家捐助額的歷史紀錄,更在哈佛幾百年校史上留名,成為華人對美國高等教育資助的里程碑。
陳啟宗1949年生於香港,父親陳曾熙是恒隆集團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他早年在香港接受教育,中學畢業後留學美國,獲得南加州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
1986年,陳啟宗與胞弟陳樂宗攜手創辦晨興集團(Morningside Group),長期投資醫療和科技等產業。晨興在中國投資的科技公司有搜狐、攜程、第九城市和小米科技等。陳啟宗是多個著名大學的校董、顧問和客座教授,包括美國的南加州大學、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印度商學院,中國的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外交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等。
他還同海外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維明合作,贊助浙江大學的「文化中國人才計畫」;與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創立的「晨興數學獎」,表彰年輕華人數學家。2006年,陳氏兄弟更資助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晨興書院。陳啟宗創辦的香港發展論壇雲集了商界和建制派人士,是香港重要的建制派力量。他同時也是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的執行委員會主席,這兩個組織是目前香港特首梁振英的重要支持者。
110 年前丁龍開例 華人捐款美大學
在香港恆隆地產陳氏兄弟捐贈3億5000萬美元鉅款給哈佛大學前,中國地產大亨、「SOHO中國」老闆潘石屹和張欣夫婦今年7月曾捐助哈佛大學1500萬美元,在中、美兩國都引起反響。而2010年中國投資基金「高瓴資本」創辦人張磊給母校耶魯大學管理學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捐款888萬8888美元,當時被該學院稱作「迄今來自畢業生的最大一筆捐款」,也曾引發中國輿論熱議。給母校捐出鉅款,多位美國華人已開先例。2007年,雅虎創辦人楊致遠(左上圖,Getty Images)曾捐助7500萬美元給史丹福大學建設環境研究中心,轟動一時。
2012年,台灣移民、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及家人向哈佛大學捐出4000萬美元,成為當時該校史上最大一筆華人捐款,其中3500萬美元用來建造哈佛商學院大樓「趙朱木蘭中心(Ruth Mulan Chu Chao Center)」。
2000年,由上海移民來美的慈善家王嘉廉出資5000萬美元捐建石溪紐約州立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王嘉廉亞美研究中心(Charles B. Wang Center),由華裔建築師P. H. Tuan設計的該中心於2002年開放。華人其他大額捐款還有出生在新德里的華裔金融家王周露露(Lulu Chow Wang,音譯)與夫婿在2000年捐資2500萬元給她的母校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祖籍江蘇無錫,早年移民美國的金融家唐騮千捐贈給在紐約上州的史基德摩學院(Skidmore College)1020萬美元,用來建設「唐氏教學博物館」(The Frances Young Tang Teaching Museum and Art Gallery)等。其他規模稍小的捐款則不計其數。
華人向美國大學捐款始於110年前,由在美國做家僕的廣東移民丁龍(Dean Lung,音譯)捐出畢生收入1萬2000元,其主人卡本蒂埃(Walpole Carpentier)陸續跟進捐款約50萬美元,建成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丁龍的忠誠、勤勞感動卡本蒂埃,他答應滿足丁龍的一個要求,丁龍因此提出希望建立一個學科,讓美國人認識教導他為人處世道理的中國教育家孔子。
2014年9月9日世界日報-舊金山中國新聞組
SCMP: Harvard University receives largest ever donation from Hong Kong foundation
The donation is from the Morningside Foundation - set up by T.H. Chan's sons Ronnie Chan (right) and Gerald Chan Lok-chung, who earned his master's and doctorate degrees at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 foundation set up by Hang Lung Group chief Ronnie Chan Chichung and his family has made the biggest donation in Harvard University's 378-year history, handing over US$350 million to it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he school will be renamed the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fter the late tycoon Chan Tseng-hsi, founder of Hang Lung. It becomes only the second Harvard faculty to carry the name of a person, after the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The donation is from the Morningside Foundation - set up by Chan's sons Ronnie Chan and Gerald Chan Lok-chung, who earned his master's and doctorate degrees at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he gift would help students and faculty working to stop pandemics such as Ebola and malaria, cancer and obesity.
Harvard president Professor Drew Faust said: "This extraordinary gift from the Chan family will enable Harvard'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o tackle intractable health problems and to translate rigorous research into action and policy worldwide."
The donation will go towards fighting four global health threats: pandemics old and new, from malaria and Ebola to obesity and cancer; tackling harmful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 covering everything from pollution to gun violence; poverty and humanitarian crises; and failing health systems worldwide, that leave many people without access to health care.
"On behalf of my mother and my brothers, I want to express how pleased we are that the legacy of our late father can be honoured by this gift," said Gerald Chan. "He was a generous man who was a staunch supporter of education. He also wanted to support scientific research to alleviate human suffering."
Chan Tseng-hsi founded Hang Lung in 1960 and built it into one of the city's biggest developers before his death in 1986. The brothers are ranked Hong Kong's 17th-richest people by Forbes, which put their net worth at almost US$3 billion.
The donation is more than double the previous record gift of US$150 million, donated by an American billionaire in February.
Hong Kong tycoons have long been supporters of health and education. The biggest donation locally was Li Ka-shing's 2005 gift to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f HK$1 billion.
In 2008, Morningside gave about HK$100 million to Chinese University towards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Morningside College.
HKU and Chinese University have each raised more than HK$1billion in donations in recent years, helping them access the maximum grant of HK$600 million each under a government matching grant scheme.
Donations by Hong Kong tycoons to overseas universties:
1995 Gordon Wu Ying-sheung of Hopewell Holdings - US$100 million to Princeton University in New Jersey
1999 Lui Che-woo of K Wah Group - US$500,000 to the 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2005 Li Ka Shing Foundation - US$40 million to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10 Dickson Poon of Dickson Concepts - £10 million (HK$126.5 million)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China Centre Building
2012 Dickson Poon - £20 million to Law School of King's College London
2014 Li Ka Shing Foundation - US$10 million t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UC San Francis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