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 外部勢力公然干預人大決定 說明普選就是管治權之爭 / 慎防外國勢力干政 警鐘長鳴 / 勾結「台獨」勢力 損害國安 / 大律師公會:政改下階段須依人大決定
Johnson Choi-1008 09/02 62155.0/1






卓偉: 外部勢力公然干預人大決定 說明普選就是管治權之爭 / 慎防外國勢力干政 警鐘長鳴 / 勾結「台獨」勢力 損害國安 / 大律師公會:政改下階段須依人大決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一錘定音就本港政改作出決定,其中一個眼點就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防止一些人與外部反華勢力勾結,將香港變成反華橋頭堡。中央的憂慮顯然不是杞人憂天,就在人大決定作出後,日本立即發表聲明表示「關切」;英國國會堅持要調查所謂《中英聯合聲明》的實施情況;台灣民進黨以及「民運分子」王丹更大肆抹黑人大決定,美英等多國媒體一面倒附和反對派的言論。這些行動都是明火執仗的干預香港內政,更有為反對派撐腰壯膽之意。這說明香港普選之爭,本質上就是管治權之爭。香港面臨特首普選以來,美英反華勢力就與其「戰略潛伏者」密切配合,吹響了奪取香港管治權的集結號。因此,人大才要就普選特首作出明確規定,堅壁清野,粉碎外部勢力借助其代理人普選奪權的幻想。外 部勢力以及反對派近日氣急敗壞的表現,正說明人大決定擊中了他們的要害,有力地維護了廣大市民利益。
人大決定作出後,不但反對派反應激烈,外部勢力也紛紛出來說三道四。與本港政改風馬牛不相及的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竟然發表聲明指2017年特首普選把「民主派」候選人排除在外,日本對此表示關切。台灣民進黨亦發表聲明,批評「北京決定令港人對民主改革期盼落空,對此表示遺憾。」早前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更高調就《中英聯合聲明》頒布30年的實施情況進行調查。
為此,人大外事委員會去信英國國會要求對方取消有關調查,原因是此舉「是對中國內部事務的干涉」。但人大有理有據的要求,近日竟遭英方拒絕,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屋太維(Richard Ottaway)更表明,單在中國替特首參選人數設限一點,已有初步證據證明中方或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中,給予港人普選的承諾云云。
外部勢力明目張膽插手政改
同一時間,一直被反華勢力「豢養」的「民運分子」王丹也出來為主子賣力表現,批評北京背棄香港普選承諾是「流氓」。多家歐美媒體近日更大篇幅的抨擊人大決定,並且大量引用反對派人士以至戴耀廷等人的言論。美國《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均以「中國排除自由開放選舉」為標題,指北京篩選特首候選人。顯然,外部勢力正在全力動員,為反擊人大決定製造聲勢,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外部勢力儘管多年來沒有停止過干預港事,但卻鮮有如此明目張膽的介入政改,甚至連日本也拉來濫竽充數,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外部勢力知道現正是最關鍵的決戰時刻,如果不全力反擊人大決定,整個政改奪權部署就會全盤失敗。
香港自啟動特首普選討論以來,美英反華勢力與其「戰略潛伏者」就已密切配合,吹響了奪取香港管治權的集結號。去年1月啟動的「佔中」行動,不但得到反對派全力支持,更與「台獨」勢力互相勾連,結成所謂「命運共同禮」;繼而美國派出重量級外交官及情報人員夏千福來港擔任總領事,整合本港反對派力量。到普選諮詢開始之後,外部勢力更是動作不斷,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訪港與各反對派政黨領袖會面,商談香港政改的問題和策略。之後又有陳方安生、李柱銘接連到美英「告洋狀」之旅。早前反對派金主黎智英更與美國前副防長沃夫維茲密會,為「佔中公投」出謀劃策等。這些事件都不是偶然,暴露了外部勢力高度介入這次政改,出錢出力協助反對派爭取所謂「真普選」的方案。
其實,反對派以及外部勢力所謂的「真普選」,不過是要脫離香港基本法另搞一套,去除香港基本法對特首候選人的所有要求和規定,讓外部勢力代言人可以取得「出閘」資格並且當選特首,繼而將香港變成反華橋頭堡。當中,美國就一直將香港視為「重返亞太」戰略的重要戰場,意圖通過改變和控制香港政局的發展,搶奪香港治權,進一步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
根據「維基解密」披露,美國等西方勢力介入香港選舉事務「無孔不入」,反對派向美領事館請示、匯報、配合「亦步亦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7月22日發表《如何處理美國的中國問題:瞄準北京的弱點》的文章,更明確指出,香港的反政府示威行動,是與美國圍堵中國的核潛艇、 常規多彈頭導彈,以及台灣的太陽花學運一樣的武器,不妨多加操弄,以威逼北京臣服。
不能出現一個與中央對抗的特首
香港反對派作為外部勢力的代理人,在政改上自然要為其「主子」服務。所謂「真普選」不過是確保反對派「出閘」的普選,目的就是要奪取香港管治權,這說明政改之爭從來不是甚麼民主之爭、方案之爭,而是管治權之爭,是中央對港主權之爭。在這一點上,中央沒有絲毫妥協空間。
香港政改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普選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能出現一個與中央對抗的特首,若由一個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特首,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將會威脅國家安全,損害香港長遠利益。因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在與政府部門首長舉行閉門會面時指出,政改之爭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管治權之爭」;香港有人在香港回歸17年後,仍不願接受中央對港的管治權,借助外部勢力不斷地挑起政治紛爭,矛頭指向中央,企圖把香港變成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一針見血地反映了中央的憂慮。人大決定要求特首候選人必須取得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就是要確保選舉「零風險」,令外部勢力的代理人無機可乘。只有將香港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港者手上,東方之珠才可以風采依然 。
慎防外國勢力干政 警鐘長鳴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針對外部勢力插手香港特首普選,中央領導人近期多次提到香港基本法已明確規定,香港行政長官提名權只授予提名委員會,強調政改必須依法辦事,慎防外部勢力介入香港普選。
張德江:香港要小心外部勢力
今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深圳與本港多個建制派政黨及社團代表會面。有與會者會後引述張德江委員長提及,香港是一個很重要及敏感的地方,外部勢力想透過香港影響中國是「肯定的事實」,香港要小心外部勢力,不要像烏克蘭或泰國一樣發生混亂。他引述張德江委員長說,法治對香港很重要,必須以法治港,批評「佔中」行為是犯法,不值得支持。
上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在深圳舉行的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座談會上,發表了題為《承擔憲制性責任 做出歷史性選擇》的講話,提到為甚麼「少數人看到基本法的規定就如同芒刺在背,日夜不舒服,千方百計地要跳出基本法規定的軌道,為達到其政治目的,借助外部勢力,甚至不惜犧牲香港的法治和繁榮穩定」,認為這「還是能不能做到鄧小平先生提出的『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的問題。認識到這種政治和法律分歧,才能深刻理解為什麼行政長官普選問題關係到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關係到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關係到『一國兩制』正確實施。」
李飛:少數人借外力搞「港獨」
李飛副秘書長前日在香港政府高級官員簡介會上,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香港普選的決定時又強調,香港少數人「不願意接受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事實,不願意接受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對『一國兩制』和香港基本法的規定進行『另類詮釋』,借助外部勢力,不斷地挑起政治紛爭,把矛頭指向中央政府,企圖把香港變成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 」他說,「人大常委會對行政長官普選制度的核心問題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就是要明確告訴香港的一些人,如果堅持與中央對抗的立場,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絕無可能擔任行政長官。」
勾結「台獨」勢力 損害國安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為汲取暴力抗爭經驗,香港反對派一直密切聯繫「台獨」人士。反對派藉勾結「台獨」勢力與「佔中」合流,危害本港社會秩序,損害國家安全。
去年10月起,「佔中」搞手多次邀請多名「台獨」人士來港為如何「佔中」教路。包括有「台獨理論大師」之稱的林濁水,其宣稱支持「佔中」之餘,亦順道來港宣傳其「台獨」理論。今年2月,民主黨一連兩日舉辦「佔中訓練營」,透過有「台獨」背景的「華人民主書院」邀請「台獨」分子簡錫教授所謂「非暴力抗爭」。
今年3月,學聯舉行集會和遊行,大力支持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並組織人馬前往台灣取經,學聯聲稱要倣傚民進黨的學生軍「佔領立法會」。「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此時亦呼籲「香港也應該佔領立法會」。今年6月,策動違法「佔領立法院」的台灣學生代表之一陳為廷獲反對派邀請來港,聲援「佔中」發動的所謂「公投」及「七一」遊行,雖然他申請本港簽注不果被拒入境,但今年6月6日和6月13日本港相繼出現暴力衝擊立法會的事件;7月2日凌晨,更出現數百名激進人士「預演佔中」的場面。
此外,「佔中」搞手和反對派頭頭亦曾主動赴台到「台獨」陣營朝聖。「佔中」另一發起人朱耀明、「真普聯」召集人鄭宇碩及工黨主席李卓人去年10月便親到台灣向著名「台獨」分子施明德「取經」,企圖引入「台獨勢力」搞「佔中」。
大律師公會:政改下階段須依人大決定
李飛會見港法律界 袁國強:雙方認同理性討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昨日在離開香港前,分別會見了香港律師會及大律師公會。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石永泰昨日在會面後指出,人大常委會頒布的決定,對2017年香港特首普選具約束性,不可能以司法覆核挑戰有關決定,特區政府下階段政改諮詢須根據人大決定的框架進行。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則透露,大家都認同於政改問題上,應以理性和務實的態度繼續談下去。
在昨日最後一天的訪港行程,李飛副秘書長上午在酒店會見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各成員,中午前往中聯辦,其後會見香港法律界代表,包括香港大律師公會、律師會等,至傍晚啟程離開香港。
李飛:以後有機會再來
李飛副秘書長在離港前向香港傳媒表示,「今天就是見老朋友。剛才跟兩個律師會進行交流,我們談得很好。我借這個場合,我先感謝我們各個媒體的記者朋友,通過你們向廣大的香港市民表達我們的謝意,特別是他們作各方面公共活動付出很多辛勞,以後有機會再來。」
石永泰在會後表示,中央官員對香港大律師公會在今年4月與6月發出的兩個聲明十分熟悉,知悉公會在香港政改問題的法律立場,及對剛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提到的疑問及憂慮,包括過半數提名、2名至3名候選人、4大界別維持不變等會否對居民被選舉權構成不合理限制。他引述李飛副秘書長在回應時指出,普選規定是合理限制,但香港大律師公會「未被說服」。
石永泰:「未被說服」均是政治問題
石永泰承認,這些「未被說服」的問題,都是政治問題。「有人質疑(提名門檻)由『八分一』變成『過半數』,也有人提到選委會1,200人變300萬選民,這是政治問題。」他補充,香港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定明,容許今後可再完善選舉辦法的「法律出路」,留下將來再修改選舉辦法的「尾巴」。
石永泰強調,人大常委會已經就香港政改問題頒布決定,香港特區政府下階段諮詢當然要根據人大決定的框架進行,不能說人大決定作了「不可決定的事」,也不可能司法覆核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人大常委會剛通過的決定,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2007年決定,作出的另一個決定,也是基於2007年決定引致今日的決定,因此對2017年行政長官有約束性。」
他重申,「政改的『政』字已說明是政治的事,不能純粹談法律角度,大律師公會只能從法律角度發表意見。比如『參照』變『按照』,大家可有不同感覺。但法理上,人大的決定就是決定了。」
袁國強:公會無作法律質疑
袁國強在會後形容李飛副秘書長和香港法律界代表的會面非常坦誠,大家都認同在政改問題上,應以理性和務實的態度繼續談下去。其中,香港大律師公會沒有對框架作法律質疑,只是就某些規定提出問題,包括2名至3名候選人、過半數提名等,但未有定論稱違反普選原則或構成不合理限制。
他強調,「作為律政司長,我當然關心法律問題,但律政司內部也有進行研究。我們認為現時在法律上,這是可以行得通的框架。當然,在政治方面來說,大家可能有不同意見。但法律上來說,我們認為,在整體考慮下應該沒有不合理限制。」
袁國強指在法律問題上,大家可以有不同觀點,「是不是說大律師公會一個意見說不同意,便是法律上不可行呢?其實過去亦試過大律師公會的某些意見,最終在法庭不被法官接納。我想很視乎情況。是否他們有憂慮便代表法律上一定不行呢?我相信大家真的要好好考慮一下。」
他呼籲,大家應為香港的整體利益,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向前行出香港特首普選這一步,「這不單是法律觀點,無論是法律或政治,市民、立法會議員、特區政府,都應該去想。我希望整個社會知道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後,大家冷靜下來,用理性務實態度想想,如果我們不接受,原地踏步,是否真的為我們的下一代做了件好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