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 習近平提醒樸槿惠別和美國走太近 

Johnson Choi-1008  08/27   5075  
5.0/1 1 2 3 4 5

韓媒: 習近平提醒樸槿惠別和美國走太近 習近平在韓中首腦會談中直接提到導彈防禦係統,是中方對韓美聯手構築導彈防禦係統可能會給中國造成威脅表示憂慮,同時也是針對韓美反導合作劃定一條「警戒線」



世說:習近平訪韓談什麼

  大公網8月27日訊 綜合媒體報道,首爾和北京多數消息人士日前透露,今年7月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韓並同韓國總統樸槿惠舉行首腦會談時曾提及導彈防禦係統問題,並呼籲韓方「慎重處理」與美國的合作。大公網記者了解到,本月初,韓國當局也曾「故意」向韓媒透露「中方要求韓國終止贈送菲律賓軍火」的消息,分析認為,凡此種種都是韓國在中美之間的兩面手法。

  據韓聯社報道,習近平在會談中具體談到了美國的末端高空區域防禦係統。另一名消息人士也稱,習近平在席間表明了中立的立場,並呼籲韓方「慎重處理」與美國的合作。對於樸槿惠當時如何回應習近平,目前尚無確切消息。兩國政府在首腦會談後各自公布的文件中也未提到韓中首腦是否在會談中商討導彈防禦係統相關問題。

  北京多數消息人士分析認為,習近平在韓中首腦會談中直接提到導彈防禦係統,是中方對韓美聯手構築導彈防禦係統可能會給中國造成威脅表示憂慮,同時也是針對韓美反導合作劃定一條「警戒線」。

  雖然美國主張,美方與韓日等盟國力促在東亞地區構建導彈防禦係統絕不是以對抗中國為目標,但中方將其視為美國包圍中國戰略的一環,並保持着高度警惕。雖然韓方目前正在獨立開發韓國型導彈防禦係統,但美國一直堅稱韓國導彈防禦係統與美國末端高空區域防禦係統應具有互操作性。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羅布特·沃克8月21日訪韓時就強調了這一點。



  其實,中國政府在習近平訪韓前就暗示,習近平在中韓首腦會談中可能會就韓美反導合作動向提出某種訊息。習近平訪韓前兩天的7月1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記者會上被問及「習近平就美國在韓國部署導彈防禦係統的計劃將提出何種意見」,他回答說,韓美雖然是同盟國,但韓國對於美國的要求還是應該予以慎重回應。

  首爾一名外交消息人士指出,中國似乎把反導合作問題當作是判斷韓國的戰略價值的一個試金石,而不是真把美國在韓國部署反導係統看作是對中國的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秘密情報的泄露發生在中國領導人曆史上第一次訪問韓國後的近兩個月。為什麼泄露恰好發生在現在?俄羅斯之聲分析認為,這表明華盛頓加大了對首爾的施壓力度,要求它加快韓美兩國反導係統的聯合進程。不過韓國在該領域同美國合作時更希望僅局限於情報的交流。

美國因素困擾着中韓關係

  可以推測,首爾透露習近平警告不要屈服於美國的壓力,正是在向美國盟友發出信號 - 韓國不想因為美國反導係統而損害同崛起着的中國的關係。首爾在同美國進行的有關在本國部署美國反導係統的磋商中顯然表明了這一立場。

  與此事類似,今年6月,菲律賓外交部與國防部公布了韓國政府準備要贈送菲律賓一艘多用途的登陸艦,以及16艘高速艇。大公網記者注意到,同樣是在兩個月後,韓國《周刊東亞》(8月4日)獨家引述韓國政府匿名官員的話說,6月10日和11日,中國駐韓國使館的高級官員和武官處的代表先後訪問了韓國的外交通商部以及國防部,要求韓方終止贈送菲律賓軍火。



  對此事件,韓國不斷強調自身的國家利益;而中國專家則指出,韓國軍援菲律賓,是在替美國完成提升菲律賓武器裝備的目標。據中國國內媒體報道,軍事專家分析認為,韓國源源不斷地向菲律賓售賣或者贈予武器其實是受了美國的鼓動。而其中的重要目的,在於加強韓美同盟關係。同時,韓國官員匿名泄露這一消息的動機,也令人生疑。

  韓國的《周刊東亞》是韓國東亞日報社發行的時政類周刊,對韓國民眾而言,該報紙的立場趨向於韓國保守派的觀點。在2010年韓國言論協會主辦的韓國新聞報道研討會上,韓國《東亞日報》被認為是最保守的新聞,而韓國的保守派通常被描述為:堅定親美。

  韓國首爾大學言論情報係教授洪世靜認為:作為獨家報道的新聞,特別是政治類的獨家新聞,同記者去調查和確認而得來某個消息相比,更多的情況是消息源有意將消息透露給某家新聞機構。韓國親美派和保守集團在對待中國問題上,有意(負面)刻畫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面臨韓國保守派制造的(不利)言論,這將對最近快速升溫的中韓關係造成一定的影響。

  事件的基本事實是:韓國贈送菲律賓軍用艦船,中國政府和軍方通過內部的外交渠道與韓國交涉,韓國政府有官員把此事匿名捅給了韓國的保守媒體,繼而在中韓關係中制造了軒然大波。對於中國以什麼樣的方式對韓國表示抗議,韓國外交部沒有給出具體的解釋,只稱:中韓進行了交涉,具體交涉內容不便透露。

  「和菲律賓相比,中國具有強大的海上軍事實力。中國對於這麼一艘年久艦艇的贈送問題表現出這麼強烈的反應,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大國態度。」不具名的韓國外交部官員表示,經濟部門根據通商程序來判斷,這已經是決定的事,會按照預定的計劃進行,不會受影響。

習近平與樸槿惠會晤。

  大公網7月4日訊 日經中文網4日刊文稱,鄰國之間相互對立在世界曆史上司空見慣。這和兄弟之間吵架有很多共同點,在精神層面過於相近國家之間,反而容易激起競爭意識,進而加深對立。如果再疊加戰爭和侵略的曆史就更是雪上加霜。中國、日本、韓國這東亞三國就處在這種關係之中。而且從三個國家的關係來看,雖然有「三足鼎立」之說,但現實世界裏則更易出現「2對1」的局面。

  在政治和經濟體制方面,日本和韓國的共同點很多。在經濟規模和對世界的影響力方面,則是中國和日本處在同一個水平。而在如今,讓韓國和中國團結起來的則是「反日」。

  曆任韓國總統經常將「反日」作為政治武器加以利用,但此前基本是韓國自己對抗日本。在教科書問題和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上,韓國和中國的批評聲音曾出現聯動,並產生過共鳴,但並未發展為更高水平的合作。這是因為韓國方面保持了克制。

  但是,韓國總統樸槿惠最近展現出來的則是與中國明確進行「反日」合作。包括慰安婦問題、二戰強征勞工訴訟,以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回應樸槿惠的請求親自指示在中國哈爾濱建立安重根紀念館。安重根是於1909年10月在哈爾濱火車站暗殺曾擔任朝鮮統監的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的民族主義活動家。

  在韓國向中國傾斜方面,經濟走在了前頭。韓國經濟正在以中國市場作為增長的動力源。目前在韓國出口額中,1/4為對華出口。此前曾是韓國產業主要市場的美國和日本的影響力則在下降,對中國的依賴毫無疑問正在加深。

  日本企業除了汽車和餐飲等一部分行業,正在降低在中國的生產和銷售比重,不聲不響地推進「去中國」戰略。與此形成對照的是,韓國企業正打算加強向中國市場傾斜。在這裏或許還存在試圖填補日本企業留下的空隙的意圖。

  • 責任編輯:常曉宇









                



Font Size...
Font Family...
Fo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