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時電子報社評: 以透明反腐實現中國強軍夢 習近平主政後力推「中國夢」,「中國夢」中,「強軍夢」是重要組成部分
Johnson Choi-1008 08/19 42155.0/1






台湾中時電子報社評: 以透明反腐實現中國強軍夢 習近平主政後力推「中國夢」,「中國夢」中,「強軍夢」是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主政後力推「中國夢」,「中國夢」中,「強軍夢」是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明白說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偉大的夢想,就是強國夢,對於軍隊來講,也是強軍夢」。「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要「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如何實現「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是習近平提出來的答案。習近平在上任之初,就宣示了要堅定不移繼續推動改革,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去年11月,中共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略,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由習近平擔任召集人。主抓全面深化改革事業的習近平,還兼任了「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的組長,他在今年3月15日主持召開該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時,就強調要「堅持用強軍目標審視改革、以強軍目標引領改革、圍繞強軍目標推進改革」。
如何實現「強軍夢」?關鍵還在於「現代化」三個字。在這方面,習近平的認識是非常清楚的,他說「要牢牢把握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這個指向。沒有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就沒有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講到「現代化」,我們會想到「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亦即「四個現代化」這個目標,這是大陸當局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提出的國家戰略目標。講到「現代化」,我們更會回憶起,這是中國人民從鴉片戰爭以來一百七十多年的追求與夢想。
中國百餘年軍事現代化的歷程,歷經甲午戰爭、軍閥混戰、日本侵略、國共鬥爭,可說是顛簸不已。總結中國軍事現代化歷程的教訓,首先必須認識到的課題是,所謂的國防或軍事現代化是社會制度、政治制度乃至文化形態轉型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能存在脫離社會政治文化整體現代化的國防軍事現代化,甲午戰爭的例子就說明了,即使表面上中國軍事領域、軍事裝備實現了現代化,也會因為沒有整體政治社會制度的支撐,而最終破滅。
研究中國近現代軍事史的學者也提醒,在推動軍事現代化的過程中,不但需要「政治的統一」,因為一個政治分裂、動盪的國家不可能實現軍事現代化,只會在與外部世界的競爭中落伍、淘汰。更重要的是,政治制度也必須符合現代化轉型的要求,否則落後的政治制度會妨礙軍事現代化的進展速度,同時,落後的政治制度容易發生政治的危機與動盪,自然也會使軍事現代化已經取得的成果中途夭折。
從這樣的視角來觀察,大陸今天要努力推動的「強軍目標」、「國防和軍隊全面改革」,就必須要進行制度的改革,也要和大陸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改革連繫起來,統一步伐。
在這樣的方向上,有兩件大事是需要戮力推動的,一是國防與軍隊的透明化與民主監督的強化,二是軍隊的反腐敗工程。
所謂的國防與軍隊的透明化和民主監督的強化,當然不是將國防機密全都攤開在世人面前,但是國防與軍隊的建設,牽涉到的龐大的經費預算,先進的科技武器,領導幹部的素質與作風,人員訓練、士氣與紀律的良窳,同時國防和軍隊的改革又一定會觸動某些人和集團的利益,如果沒有基層意見的參與、外部力量的監督,和訊息在一定程度上的公開透明,國防與軍隊的改革很容易出現方向與作法的偏差,傷害到改革的事業。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在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之外,經中共中央軍委批准,又分別在7大軍事單位新設軍事新聞發言人,可說是「解放軍在新形勢下軍事透明工作的再深化」,也有待後續工作的推進。
和透明與民主監督息息相關的則是軍隊的反腐敗。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經驗顯示,軍隊的腐敗往往容易成為政治社會的腫瘤,複雜難治。大陸的軍隊反腐工作,從禁止軍隊經商開始,也歷經了曲折的過程。習近平掌軍以來,從總後勤部副部長谷俊山到最近前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一案的查辦,可說是在軍隊反腐上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後續如何在制度上著眼,根除軍隊腐敗的根源,應該要和國防與軍隊的透明化、民主監督的強化一起來思考,一起來推進。
在習近平關於國防與軍隊改革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他認識到在軍事現代化課題上,制度的改革是重點工作:「要深入推進領導指揮體制、力量結構、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為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提供有力制度支撐」。我們期待在這方向上能有突破性、持續性的努力,讓中國百餘年來國防現代的夢想能夠真正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