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加拿大 地缘政治的必须:攜手共創未來 寬容面對挑戰】~ 𣁽省山寨·𣁽省老張
蒙城老張-101698 06/29 138184.0/1











【美國與加拿大 地缘政治的必须:攜手共創未來 寬容面對挑戰】~ 𣁽省山寨·𣁽省老張
6月27日,川普在社交平台暴跳如雷:“基于这项令人震惊的税收,我们特此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立即生效”。他口中的“震惊税收”,指的是加拿大即将于三天后正式实施的数字服务税。
川普批评加拿大是在“模仿”欧盟的做法,认为这是对美国的“直接且公然的攻击”,并撂下狠话:“七天内,加拿大将收到一份全新的关税清单”。
加拿大这项数字服务税(DST)也不是什么临时起意。早在2022年,特鲁多政府就开始酝酿,2024年6月正式立法通过,规定从2025年6月30日起,对全球年收入超7.5亿欧元且在加拿大年收入超2000万加元的跨国企业征收3%的税。最扎心的是:这税还带追溯效应,帐算得贼细,一路追到2022年1月的营收。
最先被加拿大点名的,自然是亚马逊、Google、Meta、优步、爱彼迎这几位美利坚科技“财神爷”。预计未来五年,这笔税将为加拿大带来59亿加元,而光是追溯部分,就可能让美企痛失20亿美元。
然而,川普的愤怒并非源于“不知情”——真相恰恰相反。早在2022年,加拿大就已释放出明确讯号:数字服务税势在必行。只是由于华盛顿的持续施压与技术性拖延,开征日期一再被推迟,直到去年正式立法通过。 6月26日,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明确宣布30日正式开征,留给美方的缓冲期已归零。
按常理说,美加两个市场之间的税收争议,应通过《美墨加协定》(USMCA)设定的磋商程序解决——协定中白纸黑字写着“75天内必须谈判”。但川普政府的回应却是“绕过所有管道,直接发推断谈”,这不仅是一种策略的选择,更是一种对规则赤裸裸的蔑视。
川普此举的时机精准得令人咋舌:距离加拿大开征数字服务税仅72小时,距离他设定的与全球贸易伙伴谈判的“最后期限”也只剩11天。与其说是“惊闻此事”,不如说是一场提前策划好的公关剧本——把加拿大抬上祭坛,用于敲打其他征收数字税的国家。
而就在川普发飙的前一刻,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才刚刚在国会成功删掉了一个授权总统对数字税国家征收报复性关税的条款。你品,你细品——白宫里早就门儿清,但总统却还在演“震惊脸”,以对加拿大的报复添油加醋。
作為北美大陸的近鄰,加拿大與美國不僅共享漫長的邊界線,更共享深厚的歷史、文化與經濟聯繫。在當前全球局勢快速變化的新時代,兩國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挑戰。加拿大作為美國的親密盟友,應以務實的態度放下偏見,與美國人民一起,以寬容與團結的精神,共同開創更穩固的未來。
加拿大與美國有民主制度的共鳴,普世價值的認同步伐一致這是大前提,靈活應變,兄弟攜手達成共識,這才是王道。
加拿大與美國均秉持民主制度,兩國的政治週期雖有不同,但本質上都以民意為基礎,通過定期選舉實現政策調整。美國的總統選舉每四年一次,加拿大聯邦選舉通常也在四年左右舉行,這種相似的民主節奏意味著兩國的政策方向能夠靈活應對時代需求。即使某些政策在短期內引發分歧,民主機制的自我修正功能也確保了長期方向的靈活性。因此,加拿大無需因短期政策差異而與美國產生隔閡,而是應以長遠眼光,與美國保持步伐一致,共同應對全球挑戰。
加拿大與美國經濟相互依存,每年6700億美元的貿易額是緊密紐帶的基礎。加拿大與美國的經濟關係是世界上最緊密的雙邊關係之一。根據2023年的數據,兩國雙邊貿易額超過6700億美元,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出口市場,而美國也是加拿大最大的貿易夥伴。從能源到製造業,從農產品到科技,兩國經濟高度互補,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供應鏈。例如,加拿大向美國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氣為美國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而美國的技術與消費市場則為加拿大的經濟增長注入動力。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表明,任何對抗或疏遠都將損害雙方利益。加拿大政府應積極推動與美國的經貿協定,鞏固雙邊關係,確保供應鏈的穩定與繁榮。
美國與加拿大雙方都應放下偏見,擁抱寬容。歷史上,加拿大與美國的關係並非總是一帆風順,但兩國始終能夠通過對話與妥協解決分歧。然而,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的複雜性——從氣候變化到供應鏈危機,再到地區衝突——要求兩國人民摒棄成見,以更寬容的態度相互理解。加拿大人應放下對美國某些政策的不滿情緒,同樣也應呼籲美國人民認識到加拿大作為可靠盟友的獨特價值。兩國不僅共享民主價值觀,還在北約、G7等國際舞台上密切合作,這種伙伴關係在全球範圍內堪稱典範。
縱觀北美大陸美國加拿大是北美的核心國家,聚焦北美團結北美大陸的各國',是打造這片北美大陸經濟繁榮的共同責任。美加倆國必須認清共同的地緣政治責任。
當前,加拿大應重新審視其國際戰略,專注於北美大陸的合作,而非過分參與歐洲或其他地區的地緣政治博弈。與此同時,加拿大應避免對某些威權國家的貿易幻想,這些國家的經濟承諾往往伴隨政治風險,可能損害加拿大的長期利益。相反,與美國深化合作不僅能帶來經濟穩定,還能增強北美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例如,2020年簽署的《美墨加協定》(USMCA)為三國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加拿大應充分利用這一框架,與美國共同應對來自外部的經濟與安全挑戰。
美國與加拿大必須承擔共同責任,促進北美大陸的共識與行動,給北美大陸出國,樹立一個經驗繁榮攜手共進的典範。
加拿大與美國的合作不應是一方單方面的決定,而是需要通過公開對話與協商達成共識。加拿大政府有責任向美國傳遞明確信息:兩國的伙伴關係不僅是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更是基於共同價值觀的戰略聯盟。同時,加拿大應積極勸導美國國內的決策者與民眾,強調加拿大在北美安全、經濟與環境合作中的不可替代性。例如,兩國在北極地區的合作對於應對氣候變化和地緣競爭至關重要,加拿大在這一領域的地理與資源優勢可以為雙方帶來更多協同效應。如果美國加拿大的示範效應,同時就帶動了北美大陸的各國整個步調一致,這是美加兩國領導人與政治家們應該擁有的政治視野和政治責任。
美國與加拿大合作與博弈的雙重纠缠。作為北美大陸的近鄰與長期盟友,美國與加拿大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安全等領域保持著密切而複雜的關係。這種關係既體現了深厚的合作基礎,也不可避免地伴隨著競爭與摩擦。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快速變化的背景下,兩國之間的博弈呈現出多維度、多層次的特徵。個人認爲從經濟、政治、文化及全球影響力四個方面,分析美加關係中的合作與博弈有以下四點:
1. 經濟合作與貿易摩擦:互利共贏與利益博弈
~緊密經濟聯繫
美國與加拿大是全球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根據2023年數據,兩國雙邊貿易額超過6700億美元,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出口市場,而美國則是加拿大80%以上出口的目的地。2020年生效的《美墨加協定》(USMCA,取代NAFTA)進一步鞏固了雙邊經貿關係,促進了汽車、能源及農產品等領域的貿易與投資。兩國經濟高度互補,形成了從能源供應到製造業的穩固供應鏈。
~貿易摩擦
儘管有自由貿易協定的保障,兩國在特定領域仍存在摩擦。例如,加拿大對乳製品行業的供應管理制度(Supply Management System)長期受到美國的批評,美國認為這限制了其農產品出口。木材貿易也是爭端焦點,美國對加拿大軟木出口徵收關稅,引發雙方多次談判。此外,在汽車零部件原產地規則等問題上,兩國也因各自產業利益而展開激烈博弈。
~能源政策與博弈
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國之一,2022年向美國出口了約61%的原油及大量天然氣。然而,兩國在能源政策上存在分歧。例如,美國對加拿大Keystone XL輸油管道項目的取消引發爭議,反映了雙方在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博弈。此外,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拿大希望在清潔能源領域(如氫能)與美國深化合作,但技術標準與市場准入問題仍需協商。
2. 政治與安全合作:共同價值觀下的戰略協同
~共享民主價值
美國與加拿大均以民主、法治和人權為核心價值,這為兩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奠定了基礎。作為G7和北約成員,兩國在全球治理、氣候變化及人道主義援助等議題上密切協調。例如,雙方共同支持烏克蘭抵禦俄羅斯侵略,並在聯合國框架下推動多邊合作。
安全與國防協作
美加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堪稱典範。北美航空航天防禦司令部(NORAD)是兩國防務合作的標誌,共同應對來自空中與導彈的威脅。此外,兩國在情報共享、邊境安全及反恐行動中協作密切,例如“五眼聯盟”情報網絡的運作。然而,美國對邊境安全的嚴格政策(如簽證要求)偶爾對加拿大公民的跨境流動造成影響,引發加方關注。
北極地區的博弈
隨著氣候變化導致北極冰層融化,北極地區的戰略重要性日益凸顯。加拿大主張對西北航道的主權,而美國則認為其為國際水域,雙方在主權問題上存在分歧。此外,北極的資源開發(如稀土礦產)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也是兩國博弈的焦點。儘管如此,兩國在北極理事會等框架下仍保持合作,共同應對俄羅斯與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擴張。
3. 文化與社會交流:融合與獨立性的平衡
美國文化的強勢影響
美國的文化產業,特別是好萊塢電影、音樂及科技平台,對加拿大有著深遠影響。加拿大政府長期致力於保護本國文化獨立性,例如通過加拿大廣播電視和電信委員會(CRTC)對本地內容的配額要求。然而,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Netflix等美國流媒體平台的普及對加拿大文化產業構成挑戰,促使加拿大尋求在USMCA框架下保護文化主權。
~人員流動與社會影響
美加邊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邊境之一,每年有數百萬人次跨境流動,促進了學術、旅遊及商務交流。然而,美國在移民與邊境安全政策上的收緊(如疫情期間的邊境限制)對加拿大公民的旅行與工作帶來不便。此外,加拿大對多元文化的重視與美國在移民政策上的保守傾向形成對比,兩國在社會融合議題上的不同立場也影響了雙邊關係。
4. 地區與全球影響力:角色差異與理念分歧
~地區領導與全球角色
美國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國際事務中擁有主導地位,而加拿大則以“中間強國”的身份,通過多邊主義與國際合作擴大影響力。例如,加拿大積極推動《巴黎氣候協定》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而美國在某些時期(如特朗普政府時期)傾向於單邊主義,導致兩國在氣候變化與貿易政策上的分歧。
~多邊與單邊的博弈
加拿大在國際舞台上更傾向於多邊主義,強調通過國際組織解決全球問題,而美國的單邊行動(如退出TPP或對華關稅戰)有時讓加拿大陷入兩難。例如,在對華政策上,加拿大需要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既要維護與美國的聯盟,又要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這種差異使得兩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存在微妙博弈。
~美加兩國合作與博弈的動態平衡
美國與加拿大的關係是全球最具深度與廣度的雙邊關係之一。兩國在經濟、安全與文化領域的合作為雙方帶來了巨大利益,但貿易摩擦、主權爭議及政策分歧也始終存在。這種博弈並非零和遊戲,而是推動雙方不斷協商與進步的動力。在新時代的挑戰下,美國與加拿大應以開放對話與相互尊重為基礎,深化合作,妥善管理分歧,共同為北美乃至全球的穩定與繁榮作出貢獻。
美國與加拿大必須放下個子的高傲與偏見,兄弟攜手,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共創未來。
加拿大與美國的關係是世界上最獨特、最重要的伙伴關係之一。作為北美的“兄弟”,兩國人民應以寬容與理解為基礎,攜手應對新時代的挑戰。加拿大人應放下對美國的偏見,美國人也應更加珍視加拿大的貢獻。通過深化經濟合作、加強戰略對話,兩國不僅能夠實現互利共贏,還能為全球樹立團結與協作的榜樣。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加拿大與美國的友誼在未來歲月中更加堅不可摧!
(𣁽省山寨·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