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時電子報社評: 兩岸 (中國大陸和台灣) 團結經濟一定旺

Johnson Choi-1008  08/08   5346  
5.0/1 1 2 3 4 5

台灣中時電子報社評: 兩岸 (中國大陸和台灣) 團結經濟一定旺



8月7日,副總統吳敦義(中)出席《旺報》兩岸和平創富論壇並致詞,中國旺旺公司董事局主席蔡衍明(右)、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裁蔡紹中(左)出面接待。(記者林誌鈺攝)
在《旺報》5周年社慶舉辦的第五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旺報》創辦人蔡衍明發表演講,提出國共共同發表和解宣言、請國民共3黨說清楚台灣未來的前途、用融一取代統一、台商同享國民待遇、共創繁榮台灣夢等5大建議,字字流露期待兩岸和平共創繁榮的期許,這正是台灣民眾最殷切的願望。

兩會自2008年復談後,兩岸在共創雙贏共識下,以合作代替對抗,迄今共簽署21項協議、達成2項共識,兩岸交流的動力轉化成和平發展的動能,更成就了東亞區域和平的基礎,符合亞太區域國家的共同利益,也讓台灣擺脫區域搗亂分子的稱號,間接幫助台灣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讓台灣逐步融入亞太區域整合,紓緩邊緣化的危機。

同場致詞的吳敦義副總統、陸委會林祖嘉副主委、海協會孫亞夫副會長、外貿協會王志剛董事長等人均指出,兩岸走上和平發展這條正確道路,成果得來不易,需繼續戮力以赴。我們確信,兩岸唯有持續維繫和平,才有可能為兩岸民眾創造財富,共創雙贏。

今年兩岸經濟合作關係遭遇亂流,在民進黨干擾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至今仍未生效,學運人士爭取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行政院雖已順應民意向立法院提案,卻仍卡關未排上議程,致兩岸經濟關係陷入不確定狀態,各界對此憂心不已。

所幸國共兩黨仍有堅實的互信基礎及互利雙贏的共識,第6次兩岸經合會已跳開台灣內部的爭議,順利於北京舉行,雙方決定持續強化兩岸產業合作小組功能,並增加醫藥產業分組,最重要的是,雙方將在8月舉行《海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談判,破除各界對兩岸經濟合作關係生變的疑慮。

平心而論,面對中韓FTA積極洽簽,台灣最有效的因應措施,是盡速完成《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以強化台灣貨品競爭力。中韓FTA談判在農產品及工業品方面尚有歧見,仍然需要繼續協商,而《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已有ECFA貨品貿易早收清單整體檢視的基礎,兩岸在台灣農產品開放上已有若干共識,在協商進度上,仍較中韓FTA貨品貿易協議占有優勢。

台商面對兩岸服貿卡關、中韓FTA進展快速,非常擔憂關稅劣勢將導致台灣產業斷鏈及國際競爭力喪失,包括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和紡織業等近1/4產業將遭受中韓FTA的威脅,中韓FTA簽署以後,台灣可能要對韓商拱手讓出2%至5%的出口總值。在此關鍵時刻,大陸願意拋開服貿爭議所引發的政治效應,繼續與台灣談貨貿,是兩岸相互體諒包容的智慧選擇,有利兩岸的互利共榮與長治久安,對台商而言,更是天降甘霖的及時雨。

然而,我們也要指出,民進黨如持續玩弄好不容易累積的兩岸互信基礎,阻撓朝野期盼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終將付出代價。《服務貿易協議》已完成簽署一年有餘,僅待立院生效,目前臨時會也排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通過後即可審議《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台灣推動ECFA後續協議是卡在自身,而不是大陸,民進黨是不是太霸道?國民黨是不是太軟弱?台灣朝野須深自檢討反省。國共兩黨更要讓兩岸民眾瞭解,民進黨罔顧台灣民眾利益的事實,並以選民力量展現深化兩岸經濟關係的必要性,迫使民進黨修正兩岸路線。

在台灣政黨惡鬥現狀下,兩岸貨貿即使談妥,仍將繼續卡關立院。這是蔡衍明主席建議大陸,將「繁榮台灣」融入十三五規畫,並考慮開放台商同享國民待遇的深意所在。在民進黨「反中」情緒干擾下,兩岸經濟協議的簽署雖然被迫停頓,但台灣民眾如能享受到大陸經濟繁榮及對台開放的好處,民眾終究會理解誰的政策有利台灣,誰的政策只考慮自己的意識形態及選票的利益,屆時就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們堅信,只要兩岸持續做對兩岸有利的事,兩岸團結在和平的基礎上就能創富,兩岸就能人旺財旺,兩岸經濟將可在大融合下共創雙贏。











                



Font Size...
Font Family...
Fo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