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文苑】 王晓红 | 昆明这座城

齐速-101392  11/18   1792  
4.0/1 



昆明这座城
文/王晓红

昆明是云南的省会。有着悠远的历史,我却不知道它的由来,因此倍感遗憾。

我住在昆明城里已有六年的时日了,不敢说这座城就是我的,或给了这座城什么。但六年前的我还在乡下上学。确实做过这样的一个梦,梦见了一棵不高不大的却很年迈的树,树上有个洞。在我的现实生活中,乡下到处是漫山遍野的树林子,但我始终没有寻觅到我梦中的那棵树。

而就在我开始做城里人那年,一个人走在街头,却发现了有这样一棵树。和梦中的那棵树丝毫不差......这棵树现在还长着,就生长在我每天必经的那条街的角落最不起眼的地方。死去的树枝已变得干枯,新生的枝条软和如柳。于是,我每经过一次,都要去抚摸它的枝条,贴耳去聆听它生命的脉搏。

不知是死去多少回的树,又活了多少次的生命。几回生与死的轮回,下一次的生死又会在生什么时候?那时的我,又在何处?

我偏于内向,喜欢独来独往。每到周末来临,总会一个人打理好行囊,带上我心爱的相机即刻启程,开始了我的旅行生活。去探索昆明,了解昆明,熟知昆明。

我常去的地方就是公园,爷爷奶奶们的娱乐场所。只有和爷爷奶奶们近距离接触,才有机会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答案。只有从那些花灯、山歌......民谣小调中才可以听出一些关于旧昆明的迹象。每到一个公园,我都会有一些关于昆明这座城的收获。

昆明的旧城,听说是在二战时期就开始形成了。当时云南的大理是一个小国家,称为“大理国”,把昆明纳为首都,相当于现在中国的北京一样。我还未出生,昆明的旧城就已经开始慢慢向现在的模样转化了。只不过是没有现在的那么豪华,那么气派。

历史的变迁,文化的更改,始终改变不了旧城的风味。虽然此时的昆明城已不再是以往古老的建筑,但还是有那么一些地方可以看到昆明旧城的模样。听爷爷奶奶们唱的花灯小调中提到古城,便有时间会去打听古城的去向,就到古城区观赏一番。

又一个“撑着油纸伞,漫步在悠长且寂静的雨巷”出现在我的眼前。脚下是石板拼凑而成的扬长小道,石梯上长满碧绿的青苔,看上去好似一幅巨画。边走边抬头望,蜘蛛在为自己编织着暖和的家;燕子也在为自己的幼崽觅取大量的食物。走进一家铺桩,听见那迷人却悦耳的音乐,忽然有种不想离开的感觉。

据说旧时的昆明和现在可不一样,卖什么东西都是一整条街都在卖同样的商品。而现在的新城可不一样了。近几年,再到昆明城观看一番时,却看不到以前的迹象。夜,已不是以前寂静的夜,而是霓虹闪烁,灯红酒绿的夜。

都说云南的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还有“春城”的美誉。其实不然,我刚到昆明念书的那个冬天,自认为是最冷的一个冬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同班有的是昆明人,他们却说没有冷的迹象,只穿一件外套便可过完这个冬天。而我却不同,只要没课,就我一人躲在床上睡觉取暖。有时同学找我跟着一起逛街,我的理由就一个字“冷”。习惯成自然,第二个冬天,我就不觉得昆明冷。

我经常去的地方就是翠湖公园。周末在学校无聊,总是会约上几个同学到翠湖边看海鸥飞来飞去,有时会去别的公园看樱花盛开,或许去野炊。昆明给我的,也只有更多的回忆与思念,有闲暇之余,我还想投到昆明这座城的怀抱,会去看看我的母校,我的同学。

春天,是昆明城最美的时候。海鸥归来,樱花盛开。



【作者简介】 王晓红(梦帘子),男 ,1990年出生于云南省牟定县新桥镇云龙村委会王院子村,2014年开始写作 爱好散文,小说,诗歌,歌词创作。文字主要以乡愁,亲情类呈现。作品刊于《山茶花》《楚雄日报》《文山日报》《文学天地》以及多个微刊平台。

分享快乐邮箱:2598373043@qq.com





文字:王晓红 图片:网 络 编辑:张裕华
出品:中国-中山文苑公众号&齐速微动博

温馨提示:关爱留守儿童就是关注我们的文明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