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後院的外交博弈 正當人們以為北京在壓力下示弱之際,習近平卻直搗美國後院,把奧巴馬打個措手不及
Johnson Choi-1008 07/27 51995.0/1






美國後院的外交博弈 正當人們以為北京在壓力下示弱之際,習近平卻直搗美國後院,把奧巴馬打個措手不及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展開上任後首次拉丁美洲之行,除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外,還對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
中國外長王毅指出,習近平共出席了70多場雙邊或多邊活動,與20多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會晤,期間既有意義重大的戰略共識,也有數額巨大的經貿協議。他形容,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功訪問。
不過,王毅並未道出此行全部意義。事實上,習近平的拉美之行是反制美日外交包圍的戰略舉措。近年美國實施重返亞太戰略,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四月訪問亞洲四國期間,將釣魚島納入美日安保條約適用範圍,並公開支持日本行使集體自衞權。華府還插手南中國海的爭端,鼓動一些國家與中國爭奪南海主權。美日顯然正聯手打造對中國的包圍圈。
面對美國咄咄迫人的外交攻勢,中國沒與對方硬碰,表現出相當容忍的態度。正當人們以為北京在壓力下示弱之際,習近平卻直搗美國後院,把奧巴馬打個措手不及。
拉丁美洲歷來被視為美國的後院。1823年,時任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提出門羅主義,排除歐洲國家在拉美地區的影響。當歐洲列強退出後,美國不斷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施加影響力,在拉丁美洲樹立霸權。上世紀末,拉丁美洲左翼崛起,掀起挑戰美國霸權的浪潮。以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為代表的一批拉美國家領導人發出反美強音。
習近平此次訪問的幾個國家大都由左翼掌權,其領導人都敢於和美國對着幹。習近平除了對這些國家提供經濟援助,把合作夥伴關係升級外,還向那些被華府視為眼中釘的領導人表達敬意。
在委內瑞拉,習近平瞻仰查韋斯的陵墓,以“斯人已去,風範永存”讚掦查韋斯的政績及其對委中友誼的貢獻。查韋斯去年3月去世後,反對派發起對其繼承人馬杜羅總統的抗議活動,該國局勢出現不穩。習近平的訪問被視為對馬杜羅政府有力支持。
拜會古巴領袖卡斯特羅是中國領導人出訪拉丁美洲的必備節目。這不僅因為卡斯特羅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碩果僅存的老一輩領導人,更因為他對信念的執着堅持。半個多世紀以來,卡斯特羅領導古巴在美國的眼皮底下堅持了社會主義制度。無論你是否認同其政治立場,都不能不承認他是一條漢子。習近平高度評價卡斯特羅,指他“深受古巴人民的愛戴,也受中國人民的尊敬”。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習近平重申支持阿根廷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的主權要求,支持根據聯合國相關決議,重啟有關談判和平解決這一問題。這令人想起鄧小平當年斥責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的一句名言:中國不是阿根廷!
今時今日,意識形態已不是影響國與國關係的主導因素。2012年,中國向美國提議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重點在於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然而,恰恰在一系列中國認為涉及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美國全然不顧及北京的感受。今年5月,習近平提出“亞洲的問題歸根結底要靠亞洲人民來處理”,而華府似乎沒有把這呼籲當一回事。更令北京不能容忍的是,美國或明或暗地支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復活軍國主義的行為。
習近平高調讚揚拉美左翼領導人,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的拉美之行還有一項備受矚目的成果—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向由美國主導的世界金融秩序發起正面挑戰。
如果我們把目光移回亞洲,就可以看到南海的爭端有了緩和迹象,中國已把在西沙建設的鑽井架撤掉。在此之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幫辦福克斯曾代表美方提出“三不”建議:各方不填海造地、施工建設、設立據點;各方不奪取另一方在2002年以前已經佔領的島礁;各方不採取針對他國的單邊行動,以便為南海行為準則協商創造有利條件。
表面上看,似乎中國在美方壓力下作出讓步;事實上,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早前曾赴越南,與越方領導人會晤,中越雙方均表達了對雙邊關係的重視以及管控海上局勢的意願。會後便有中方撤掉鑽井架的行動,一度劍拔弩張的局勢得以緩解。
中國此舉有多重意義:一、在宣示對有爭議海域主權的前提下與越方脫離接觸,避免擦槍走火;二、打破美日插手南海的圖謀,強調南海爭議應由有關各方自行解決;三、也算給美方一個面子。可謂有理、有利、有節也。
綜上所述,習近平此次拉美之行,不但加深了中國與拉丁美洲國家的互信,也反制了美日的外交圍剿。然而,這場外交博弈遠未結束,習近平後腳剛踏出拉美,安倍晉三前腳就伸進來,與習近平較勁的意圖十分明顯。「戰鬥正未有窮期」,鹿死誰手拭目以待。
關慶寧是香港資深新聞從業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