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宗政媒」一體 「四人幫」受美操控 陳日君私袋2600萬 個人受捐涉違規 教友訝異 教區:公開募捐須經批准
Johnson Choi-1008 07/24 49355.0/1






維基解密:「宗政媒」一體 「四人幫」受美操控 陳日君私袋2600萬 個人受捐涉違規 教友訝異 教區:公開募捐須經批准
黎智英、陳日君過從甚密,經常為反對派發起的活動「聯袂撐場」。
教區不獲分毫 「肥水」流向成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禍港四人幫」之一的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肥佬黎),日前被揭發向反對派「大開水喉」豪派4,000萬元,其中「禍港四人幫」另一成員、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樞機被揭有份「受惠」,個人8年來累計最少收取了2,600萬元。天主教香港教區明確向本報表示,陳日君近年並沒有以個人名義資助天主教香港教區的任何活動。換言之,2,600萬元並非用於香港教區,有關鉅額資金去向成疑。有社會人士質疑,該筆鉅款是否流到一些不能公開的活動,包括資助一些圖謀顛覆國家的地下活動。
日前有自稱「壹傳媒股民」的人士踢爆,肥佬黎在2012年至2013年開出4,000萬元的「大水喉」資助一眾反對派。事件被揭發後,一眾反對派議員驚慌失措,前言不對後語,甚至避走廁所。有份「收水」者,還包括宗教界猛人陳日君。
肥佬黎8年捐獻 如出個人「年薪」
資料揭露,陳日君分別於2012年10月及12年11月先後每次收取300萬元的捐款,合計達600萬元,加上早前陳日君被踢爆,在2006年至2010年期間,累計接受黎2,000萬元捐款,則8年合共收取款項高達2,600萬元。巧合的是,差不多每次捐款,如支薪般有規律,都是「年薪」300萬元。據上次流出的文件顯示,在2006年,陳日君收款達500萬元,而其餘年份都是300萬元。
香港文匯報就此向天主教香港教區查詢,近年陳日君有否以其個人名義資助任何香港教區的活動,教區對此嚴正否認。他們更與陳日君劃清界線,書面回覆表示:「陳日君樞機已經榮休,任何人士捐款予陳樞機均無須通過香港教區。捐款人如將款項捐給個別神職人員,純粹為個人意願。惟任何神職人員都按照福音精神與神貧精神生活。」
同時,現任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亦對本報表示,他個人至今沒有收取過黎智英的一分一毫。
換言之,陳日君收取的2,600萬元並沒有用於香港教區,陳日君收受的鉅額資金去向成疑。在方濟各成為新教宗時,陳日君曾說過:「新教宗非常謙虛、低調,教會稱他為『神貧』,就是指他生活很樸素,很親民。」收取了2,600萬,但資金去向從未清晰交代,加上他的言行既高調且活躍,似乎與陳日君的宗教背景及口中所說的價值觀並不吻合。
王敏剛:疑助地下教會 危害國家
港區人大代表政法小組組長王敏剛批評,傳媒連日披露陳日君持續收受黎智英捐款,且數目龐大,但陳日君連日「潛水」,拒絕交代詳情,令人懷疑陳是否將有關鉅額款項用作資助內地地下教會,進行一些顛覆國家的行為?
他續說,國家給予國民宗教自由,但必須依法辦事,任何人不能披宗教的外衣,私下做一些偷雞摸狗事情,把香港變成為顛覆國家的基地,衝擊國家的管治。
王敏剛並希望公眾不要被宗教外衣所誤導,看清楚整件事,若證實陳日君真是將黎智英的捐款,贊助內地的地下教會,做一些顛覆國家的行為時,陳便是披羊皮的狼,帶一群羊走了一條歪路,做一些破壞國家安全行為,這是相當之危險的事情。
陳恒鑌:倘涉「顛覆罪」 國法難容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不時聽聞陳日君與內地地下教會關係密切。現時又再爆出陳竟然收取龐大政治獻金,如果陳不是中飽私囊的話,無不令人聯想到,陳日君利用宗教的名義,將該筆款項是用作資助內地的地下教會。由於當中涉及顛覆國家安全的問題,絕對不能輕輕帶過。
陳恒鑌強調,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法律,無論是否神職人員都應該一視同仁,不可以借宗教作為一個「隱身術」,逃避所有責任,再為所欲為,做一些不僅違法,而且法、理及宗教都不容的事情。
本報早前向梵蒂岡教廷發出電郵,查詢有關陳日君樞機自收鉅款一事有否違反教廷規定、程序是否恰當,但至截稿前仍未收到教廷回應。
本報記者亦分別致電陳日君所屬的柴灣慈幼修會,及透過電郵向他本人查詢有關他接受黎智英2,600萬元的下落,直到截稿,陳日君仍未回覆。
個人受捐涉違規 教友訝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樞機被揭發,其個人8年來累計最少收取了黎智英2,600萬元政治捐獻,事件令人震驚。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天主教中人向本報表示,一般來說,作為神職人員必須誓守三願,即神貧、獨身及聽命教宗。傳統上,所有修士及神職人員均不能以個人名義收受捐獻,收到任何捐贈也要全數交回所屬教會。傳媒是次揭發陳日君私下收取了2,600萬元的捐款,很多教友都感到十分訝異。
募款應盡數歸教會
該名天主教中人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天主教修士一旦開始「奉職」,教會就會負責其「生養死葬」,衣、食、住、行,所有基本的生活,教會都會提供,有時有些教友可能見到某位神父或神職人員年紀大,會奉獻少許「彌撒金」作為老修士的零錢,但最多只有幾千至一萬元,而很多修士都會將有關捐款交給教會。某些教會則規定,必須在最少兩名教友見證下才能收取捐款,避免外界質疑是否侵吞捐款。
他表示,陳日君是次以「個人」名義,收取高達2,600萬的捐款,令人感到驚訝,「在早年來說,2,000多萬元,真是可以建起一幢教堂。就算在今時今日,有關款額,也差不多是一間具規模的教會兩至三年的開支總額。」
神職人員花費有限
事實上,對比政治人物,神職人員所需要的錢應該更少。該名天主教中人指出,天主教已有長時間歷史,不用什麼鉅額宣傳,且無論在與他人會面、應酬等,由於信仰關係,根本不用講究排場,對方也會明白。
被問及一名退休修士的日常生活情況,他表示,主要是祈禱、靈修等,這些都不用花甚麼錢的事。據悉,陳日君現時在柴灣慈幼修會內居住,閒時到聖神修院教書。加上慈幼修會作風簡樸,沒有華麗教堂,花費不會太多。
那麼,陳日君手上的鉅額資金到底去了哪裡?被問及若將該筆2,600萬款項作為資助內地地下教會之用,該名人士就指出,據悉內地天主教教會給予修士的生活開支,每月由1,000至3,000元左右,上海生活指數高的地方,修士也只有3,000元,偏遠地區的生活開支則更少。若以2,600萬元計算,可以資助的對象數目可以說是相當龐大。
教區:公開募捐須經批准
基於宗教關係,天主教香港教區對資金來源甚為嚴謹。教區在回覆本報查詢時強調,教友若要公開募捐,需要得到主教的許可才能進行。不過, 陳日君收取了肥佬黎「獻金」時,現任主教湯漢對此毫不知情,顯示作為前教區最高領導的陳日君在知情之下,倘仍以其宗教背景公開募捐,有可能違反教區規定。
事先需獲書面許可
天主教香港教區在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有關陳日君接受肥佬黎「捐獻」時回覆指,根據《天主教手冊2014》,第五五四頁提及:「神父、修士、修女以至平信徒,為任何善意目的,或為某一公教機構公開募捐, 需要得到主教許可。」
但事實上,在2011年,陳日君亦被揭發收取肥佬黎捐款。當時,陳志明副主教指出,教區對捐款設有制度,如教區內的公開募捐行動須事先得到教區書面批准。教區會向具相關資料的捐款人開發收據,在需要時亦會尊重捐款者意願不公開其身份。對於將捐款直接贈予神職人員,陳志明表示:「神職人員都須依福音精神和神貧精神生活。」
在上次被踢爆「收水」後,陳日君動用了天主教的官方宣傳機器《公教報》回覆,辯稱其收取的個人捐款用於牧職和慈善用途之上,包括轉贈與一些弱勢群體、慈善機構、有需要的修道人(如海外進修)和其他教區,又或是利用款項來支付出席普世教會活動時涉及的旅費、翻譯公教書籍等,又否認有關捐款屬政治捐款。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維基解密:「宗政媒」一體 「四人幫」受美操控
從2007年補選人選,到推動所謂「五區公投」......被指為反對派「禍港四人幫」的李柱銘、黎智英、陳日君、陳方安生近年已成為反對派的「造王者」和「大腦」,亦是操作多場陣營「分分合合」、「爭鬥奪權」的幕後黑手。「維基解密」於2011年公開的近千份美國駐港領事館機密電文中,就揭露了該「四人幫」結合的幕後操盤者就是美國。
在2011年披露的「維基解密」文件,駐港領事館2006年3月31日的電文顯示,「四人幫」中李柱銘、黎智英、陳日君的首次「結義」,可能是緣於他們當時一起到梵蒂岡「朝聖」,引起社會對政教混為一談的爭議,但亦令他們首次嚐到傳媒、宗教、政客結合可以發揮的影響力。
領事館引線 統領反對派
「四人幫」近年主導整個反對派的力量和意識形態,不過美國駐港領事館早於2006年「四人幫」的三大頭目的一次朝聖之旅開始關注這個「宗(陳日君)、政(李柱銘)、媒(黎智英)」的組合:美國駐港領事館於2006年3月31日的電文中探討「傳媒、宗教、政客」3種力量結合下的影響力,不但透過美國「線人」收集當時三人在梵蒂岡的一言一行,還研究了當時傳媒的看法,更特意就此事詢問了香港天主教界消息人士的意見。
據文件披露,3人此後不時一起與美國駐港總領事會面吃飯,討論的話題非常廣泛,包括香港的政治、政黨及政府官員等方面。
到了2007年的立法會補選,文件指,「3人幫」開始發揮「造王者」的力量,推動陳方安生參選,統合反對派力量,由勸退民主黨甘乃威,到陳太「擔綱」上場後,「四人幫」亦正式「成形」。美國駐港領事館於07年9月11日撰寫的文件透露,李柱銘、黎智英等游說陳太參選,並形容她是唯一可以統一反對派對抗當時有意參選的葉劉淑儀的人選,而陳太亦樂於藉此一試自己的剩餘政治影響力。此後,「四人幫」開始插手、左右反對派陣營的選舉部署及政黨合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