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舊金山主編梁建鋒: 國際無準 (在香港一些所謂學者灌輸之下的「國際標準」)

Johnson Choi-1008  07/16   6236  
5.0/1 1 2 3 4 5

星島日報舊金山主編梁建鋒: 國際無準 (在香港一些所謂學者灌輸之下的「國際標準」)



在香港一些所謂學者灌輸之下,「國際標準」一詞成為了好些年青學生的順口溜,包括那些考試能力頂級的狀元,一開口就是「國際標準」,彷彿這就是真理的代名詞似的。「國際標準」四字成為佔中青年的口頭禪,充分反映了口號式文化除了予人一種虛幻的充實感,還會令人變得頭腦更簡單。

當一些政治人物在香港喊出普選特首要符合「國際標準」之時,人們按理必先要問:何謂「國際標準」?為什麼必須是這款「國際標準」?一般人有一種錯覺,以為凡事加上「國際」二字必然是頂級的。這想法有事實根據嗎?是一種心理情緒感覺?還是客觀的科學原則呢?抑或是長期被奴化的自卑心態呢?

要解答這些問題得先從「國際」二字入手。國際英文是international,中文翻譯成國際十分之準確,是指國與國之間的某種有相連關係。國際是指國與國的同時,含義是指多國,並不是兩國bilateral,而應是多國之間共通關係。所以,當就某一範疇定下國際標準之時,其本質並不涉及「最高原則」的定義,只不過是涉事的多國所認同的一套標準,因此,它先天便有其適用範圍的局限。例如,雖然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使用公制度量衡,但美國偏堅持老祖宗的英制。











                



Font Size...
Font Family...
Fo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