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管理乃實現中國夢的關鍵 那麼誰才是核心利益相關人士?中央政治局開展“群眾路線”運動,由此給予我們答案。
Johnson Choi-1008 07/15 52465.0/1






變革管理乃實現中國夢的關鍵 那麼誰才是核心利益相關人士?中央政治局開展“群眾路線”運動,由此給予我們答案。
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願景,已有許多分析師進行過分析,有一點也非常清楚:努力實現中國夢是一個共同目標。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實現夢想的過程屬於變革管理的範疇。界定利益相關人士及相關環境,可為預測未來變化提供更好的視角。
那麼誰才是核心利益相關人士?中央政治局開展“群眾路線”運動,由此給予我們答案。所謂群眾路線,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我們還必須評估外圍的利益相關人士。
政治方面,考慮到許多美國人認為中國崛起會對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構成威脅,因此中美關係將繼續出現摩擦。此外,日本與美國結成同盟,令中國處於夾縫之中。因此,要創建中國夢,中國面對的是動蕩不安的國際政治環境。
經濟環境也處於混亂狀態。儘管中國經濟有諸多問題,但其經濟增長和規模仍然可觀,令中國經濟近年來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將為中國夢提供堅實基礎。
社會環境涉及一系列複雜的因素,例如人口增長、年齡結構、健康狀況及階級結構,還有生活方式及社會價值等。全球方面,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之間在這些範疇存在顯著差距,而中國在許多方面仍非常落後。有必要改善中國社會環境質量,但這將是個漫長的過程。
技術環境也不利於實現中國夢。例如在斯諾登爆料之後,互聯網安全問題引發熱議。中國許多行業一直採用美國技術,這種依賴性令中國非常容易受到攻擊。
環境是需要密切關注的領域。無論在全球抑或在中國,許多城市霧霾嚴重,且存在土壤及水污染問題。在許多人心目中,中國夢是能看見藍天白雲、呼吸潔淨的空氣、飲用乾淨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僅此而已。
從戰略角度來看,中國提出國家和全體人民應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或目標,這是值得讚許的。若沒有目標,我們就什麼也實現不了。實現中國夢將令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因此,這一戰略能團結所有人,頗具遠見。
從領導層面來說,西方國家經常指責中國沒有民主、實行獨裁統治,不過這並非表示優秀的官員無法晉升至核心領導崗位。
如今的人力資源以知識和技術為重。中國的高考制度一直令人擔憂,但當局最近推行與高考相關的改革,旨在令該制度更加科學及合理,此現象令人鼓舞。
同時,國企一些員工一直被指存在“接班”問題,令社會存在不公。,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將頂級人才提升至關鍵崗位,並實施公平公正的就業體制。要實現這一點,將需更多改革和改善措施。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豐富多彩。一個國家的文化影響力是重要的軟實力。實現中國夢,將有助將中國文化逐步推廣至全世界。
在技術領域,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巨大差距,主要體現在大批企業的技術實力,以及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實力。如何縮小差距、迎頭趕上,是實現中國夢面臨的艱巨任務之一。然而,中國發展的速度令人吃驚,僅航空航天產業便是一例。
如果我們視1945年二戰結束為里程碑(美國在1870年代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則美國花了70多年才從經濟大國發展成為如今的全球強國。就國內生產總值而言,2013年美國經濟總量是中國的兩倍。
如果以美國為標杆,實現中國夢必將是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不過正如老子所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至少如今,全體中國人有了一個共同夢想。
趙廣彬(G. Bin Zhao)是英文期刊《China's Economy & Policy》(中國經濟與政策)執行主編,諮詢公司恆德國際(Gateway International Group)創始合伙人。此分析文章以加拿大約克大學舒立克商學院(Schulich School of Business at York University)教授埃倫.奧斯特(Ellen R. Auster)提出的理論框架為基礎。
(翻譯/Doreen Dang;編審/Alison Yeung)
